中藥行總說有十三個藥幫,但準確來說十三藥幫指的是藥材商幫。30年代的時候,國內一共有四大藥市。河北安國、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江西樟樹。


    各地藥材商人把當地藥材收集起來,然後運到這四大藥市進行交易,所以這就逐漸形成了以地域劃分的藥材商幫,包括四川幫、寧波幫、廣幫、口幫等等。


    這十三幫做不做藥材炮製呢?做,但以產地加工為主,包括撞皮、修摘、幹燥什麽的。真正說到藥材炮製,全國底蘊足夠深的隻有四大炮製流派。


    京幫、川幫、樟幫和建昌幫。


    所以在中藥炮製領域,江西是占據絕對的半壁江山的,全國隻有四大炮製流派,僅江西一地就占了兩個名額。


    其實樟樹跟南城相隔不遠的,現在開車也就一百多公裏。當然了,以前的交通沒有現在這麽發達,但大家都是吃藥行飯,是需要買賣經銷的,兩地是經常往來的。


    那為什麽還分成了兩個炮製特色迥異的兩個藥幫呢?


    就是因為封閉!


    幫內技藝,是打死不能外傳的,幫內學徒也隻招本地人,而且都是沾親帶故,絕對不允許外人進入的。


    連炮炙技藝都是口傳心授,不留文字的。像煨附子這種幫內絕技,甚至要求傳承人不能離開本縣,外地任何鋪子需要煨附子隻能來他們本地進貨。


    種種措施都是為了守秘,為了防止建昌炮炙技藝外流。


    這樣做的優勢,就是保證了本地藥幫炮製特色。缺點呢,就是缺乏溝通和交流,不利於各地技藝融合與提升。


    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些老規矩都被廢止了。藥幫也沒有師傅和學徒了,都是工人,都是同誌。各個藥幫也可以招收外地人了,當然更不可能限製大師傅的人身自由了。


    至於在宋謙生活的那個時代,這老規矩都廢止多少年了,不說遵守,估計都沒幾個人記得了。


    可宋謙現在來的是解放前,聽徐謙福這一通說,宋謙臉上頓時堆滿了尷尬與為難,從根子上來說,他是一個外地人,這算不算偷藝,不會被吊起來打吧?


    見宋謙不說話了,徐謙福又道:“小宋,你現在是在做炮炙師傅,可接下來你也可以去櫃台做頭櫃先生,或者去學醫,或者去當莊客跑購銷。”


    “我們東家就是從一個小學徒做起,懂醫知藥會經營,才一步步把買賣做這麽大。你還年輕,未來有很多機會,或者跟其他人一樣,跑福建去開藥店,說不定過幾年你也是個大老板了。”


    宋謙苦笑,他哪會做生意啊。


    徐謙福卻說:“笑什麽呀?你還小,未來有很多機會。可一旦你學了煨附子,你的一輩子就被困住了。別怪師父心狠,建昌幫不是一個人的,建昌幫的手藝也不是一個人拍腦袋想出來的。”


    “這是曆代先人上千年的辛苦總結,這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飯碗,為了後人,也為了家鄉父老,大師傅一定要幫大家端好這碗飯。”


    “你看看隔壁樟幫,他們也會炮附子。但就是因為人才外流,臨江片炮製技藝帶去了四川,成川幫的東西了,那臨豐兒郎們就少了一門謀生的手藝了,愧對祖宗啊。”


    “煨附子是一門手藝,可也是一道困境,想學就得要擔責。你還太年輕,師父真不想困你一輩子。”


    “或者等你四十歲之後,嚐試多了,闖蕩夠了,如果你還願意做藥工,還願意回到老家來,那你再來學這道手藝也不遲,你說呢?”


    宋謙沉默著,他很想告訴徐謙福,有沒有這個手藝,該沒飯碗照樣沒飯碗。後來的老國營建昌幫製藥廠因為經營不善,走向了解體,大批製藥工人下崗,那是真失業,那才真叫人才外流。


    藥企倒閉,再加上機械化時代的衝擊,再加上大飲片廠搶占市場。後世的南城縣絕大部分年輕人都不從事中藥炮製了,哪有現在家家戶戶出藥工的熱鬧場麵。


    徐謙福停下了腳步,他對宋謙說:“小宋,你的人生還有很多機會,不著急,多嚐試別的。師父是個沒什麽大本事的人,一輩子就會炮炙藥材和給家裏人做飯,但師父是個守信的人,我會一直等你回來,隻要你還想學。”


    宋謙抬頭看徐謙福。


    徐謙福對宋謙露出了笑容,又拍了拍對方的肩膀,他說:“就送到這了。”


    說完,徐謙福就要轉身回去。


    “師父。”宋謙叫住了徐謙福。


    徐謙福轉身:“還有事?”


    宋謙看著徐謙福,他說:“其實很多人說我沒必要做藥工,因為我一轉頭就有更高的收入,更體麵的生活,更輕鬆的工作,但我還是來了。”


    徐謙福疑惑地說:“什麽意思?”


    宋謙認真道:“作為一個中醫藥行業的從業者,一個對中醫藥行業保持著熱忱的人,我始終希望這個行業越來越好。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在擔這個責,但我會一直在做這些事,我不僅想治病的人,我更想治病的藥。飯碗從來不是誰給誰的,連國營大廠的鐵飯碗都能砸了,更何況是什麽前人留下的,飯碗從來都是自己去端的。”


    徐謙福愣了一下,感覺還是沒聽懂,他又問:“什麽意思?”


    宋謙道:“我要學煨附子!”


    徐謙福一怔:“是我沒說清楚嗎?”


    宋謙提高了聲音,鄭重道:“我要學煨附子!”


    徐謙福問:“你想好了嗎?”


    宋謙道:“想好了。”


    徐謙福嚴肅道:“小宋,開弓沒有回頭箭,你這一學,你就沒有退路了。”


    宋謙灑然一笑:“我本就不想退,我隻想把我的一生都獻給我熱愛的事業。”


    沉默,徐謙福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他拿了一根煙,又劃了一根火柴,哆嗦了兩下都沒點燃,好不容易才穩住手,點燃了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煙,又皺眉看宋謙。


    沉沉一歎之後,徐謙福才說:“明天早上拜藥王,然後跟我去藥業公會。”


    說完,徐謙福轉頭就走了,沒再看宋謙。


    宋謙還在原地站了好一會兒,直到夜風轉涼,他打了個寒顫之後,才走回了鋪子。


    -----------------


    次日,藥王廟拜了藥王,又去藥業公會做了登記,公會裏的前輩都神色怪異地看著宋謙,最後大家隻是無奈苦笑。


    徐謙福帶著宋謙回了鋪子,帶到後院的小房間,他把門關好了,才帶到宋謙走到裏麵,指著桌子上的一隻木雕的藥老虎,他問:“你知道這是什麽嗎?”


    “老虎。”宋謙回答。


    徐謙福道:“這是伏案藥老虎,相傳是神農氏的坐騎,神農在遠古時代就坐著老虎外出尋藥采藥。”


    “神農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世人隻知道神農嚐百草,一遇七十毒,但極少有人知道神農座下的老虎卻中大毒而亡。建昌幫傳承煨附子手藝的大師傅,學藝之前都要拜藥老虎。”


    “毒藥連老虎都能毒死,更何況是人?因為你接下來要學習的就是我們建昌幫的絕技,也是我們建昌幫縱橫藥行的最大依仗,同時,也是最危險的一項技藝!”


    宋謙懷著慎重之心,看向了木雕藥老虎,認真地對其拜了幾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藥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四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四方並收藏國藥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