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你難受,我開心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李兆不認為齊君山是在騙自己,畢竟齊君山沒有騙自己的必要。
隻是李兆如何也想不通,武穆太後為何會對自己動殺心?
難道是因為張太清收自己為徒?還是因為自己與西涼走私的事情?
對於這位武穆太後李兆可是不敢小覷,畢竟這個女人的恐怖程度可是不在李禹這個男主角之下。
秦思思也是瞥見了紙條上的內容,亦是有些疑惑不解,略微沉思過後開口道。
“殿下,既然齊君山將此事告訴你,那說明他並不準備按照武穆太後的意思來辦,我們不必如此憂心,畢竟齊君山還有把柄在你的手上,他絕對不敢輕易對你下手。”
“更何況齊君山如今武道境界跌落不少,即便他親自來,也還有顧前輩在,以奴家看來,武穆太後斷不可能讓大宗師來做這件事。”
秦思思的一番推測倒是也沒錯,李兆其實並不擔心被刺殺,畢竟隻要有顧廷芳在,隻要不是大宗師親臨,李兆的安全都不是問題,隻是突然被武穆太後當成了眼中釘,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原本一個李禹已經讓自己頭疼的了,現在又多出來一個武穆太後,李兆認不出吐槽,這他媽的突然就變成地獄級副本了...
李兆歎了口氣,接著將紙條燒盡。
既來之則安之,反正也想不通其中的因果,索性便不去徒增煩惱。
接著李兆又看了來自高忠賢的消息,其中最讓李兆感興趣的,自然是自己那幾位兄弟。
自打太子有倒台的跡象之後,老三便是調轉了槍口,在朝堂內外都開始給老二下絆子。
畢竟李禹如今是正三品通政使,又手握北部邊軍的軍權,不管老二如何解釋,老三都不可能相信老二沒有生出其他心思。
而李明乾自然是樂見其成,他將李禹推到台前,就是為了讓他上去打擂台。
為了讓老三的火力更猛,李明乾還故意對李禹表現得更加親近,時不時的就讓李禹去養心殿聊兩句。
朝中的人都說,陛下這是在太子倒下之後,有意開始扶持二皇子了...雖然這隻是流言,但三人成虎的道理卻是古來有之,當所有人都這麽說的時候,那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李禹自然是心中苦悶,本想著暗中發育,現在卻是逼得要展露一些鋒芒。
畢竟麵對老三的一再苦苦相逼,李禹也不可能一味的退步。
李兆笑著說道:“等西涼的大軍壓到北部邊境,不知老二的表情會有多難看。”
接著李兆又提起筆,光是西涼大軍還不夠,在李兆看來,對於李禹這樣的男主角,就必須要下狠手,不然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秦思思看著李兆寫完信,其實一直她都不理解為何殿下會針對二皇子,似乎一直以來二皇子都沒有與自家殿下交惡,而且二皇子也不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秦思思向來相信,自家殿下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對的,肯定是二皇子有什麽問題...
這可能就是被戀愛衝昏頭腦的女人...哪怕是八麵玲瓏的秦思思也不能免俗...
“老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便是舟山的出海口,如此一來,便是又能讓他多一件頭疼的事情。”
舟山出海口作為大唐最大的幾個貿易港口,原本是掌握在燕王的手中,在年初之時便是被李禹搶了過去。
舟山那邊的市舶司提舉亦是李禹的安插的人,即便是官府收取的關稅和商稅,也有一部分進了李禹的錢袋子。
李兆剛才寫了三封信,一封信是給張居正的,一封信是給聚寶商行的周彥平,最後一封則是給駐守四方島的彭東河。
張居正作為吏部尚書,想要將一個市舶司的提舉踢下馬,自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張居正辦事情向來滴水不漏,即便李禹懷疑張居正的用心,也不可能查到一點蛛絲馬跡。
聚寶商行幾乎掌控了近海的所有的民間出海貿易,不管李禹用什麽辦法,隻要他想做出海貿易,就不可能繞的開周彥平,李兆在信中便是讓周彥平想辦法給李禹施加一些外部壓力,逼迫李禹手底下的人短時間內急著將手裏的物資出海。
最後便是讓彭東河率領手下的炎黃水軍扮成東瀛人,將李禹出海的物資全部打劫。
老子既然都動手了,自然要讓你丫的血本無歸...
秦思思將三封信分別裝進竹筒裏,又綁在三隻鷂鷹的腿上放出去。
就連秦思思都不得不驚訝於李兆的手段,這三件事不管是合在一起看,還是分開看,都不可能讓人能聯想到一起。
關鍵是誰都猜不到,自家這個被稱為廢物皇子的殿下,居然能驅使得動當朝的內閣大臣兼吏部尚書,還有號稱海商第一的聚寶商行...而這一切都是李兆在今年所做成的事情,如果不是一直跟在李兆的身邊,秦思思也根本不敢相信。
李兆微微鬆了口氣,一把將秦思思拉到身邊。
“如此一來我倒是能安心在西北辦點事了。”
秦思思輕笑道:“殿下如此重視二皇子,當真是兄弟情深啊。”
李兆亦是笑著道:“你也在宮裏待過,這才是天家皇室的兄弟情,我對李禹下手狠,說明我愛他啊。”
秦思思走到李兆身後,伸手給李兆揉捏肩膀。
“殿下,晴文館在北部邊境的分館傳來消息,一個駐守靖義關的參將喝多了以後,跟館裏的姑娘抱怨,說是朝廷將靖義關諸多守將都調離到其他地方,而新來的守將則是兩個地方州軍的守尉。”
這件事看起來並不起眼,但秦思思卻是從其中聞到一絲陰謀的味道。
李兆亦是皺起眉頭,畢竟地方州軍的守尉是正三品的武將,去了靖義關當守將,頂多就是從四品。
換做以前朝廷更換邊關守將,也是從邊關上提拔,一來是為了提高邊軍將領的待遇,二來也是為了安撫人心。
幾乎極少出現關內的地方武將去邊關任職的事情...除非是這條命令來自於兵部的大人物,或者說來自某人的授意...
就比如之前金吾衛的人調任去西北邊軍,便是李明乾的授意,當時是為了削弱長孫家在金吾衛的勢力。
兵部尚書史遷是個保守派,而且為人也極為忠厚,這種事情絕不可能是史遷的意思。
如此看來能讓兵部替他打掩護的人,整個朝堂也找不出幾個人夠資格。
“可知曉那兩個調任守尉是哪兩個州的?”
秦思思想了想,接著回道:“梧州和宜州,殿下也看出此事有蹊蹺了?”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不起眼,但事出反常便絕不會尋常。”
李兆沉思了一陣,隨即便想起來,原著中梧州和宜州一直都在太子的勢力範圍,這兩個州遠離臨安城,但太子卻是一直在將手下的心腹安排到這兩州。
李兆勾勒起嘴角:“看來我這個太子大哥還沒有認輸啊,而且應該沒人能料到,太子居然會和燕王合作...”
聞言,秦思思也是愣了愣,太子和燕王走到一起了?
李兆繼續說道:“靖義關在北部邊關之中並不算起眼,畢竟草原三部近些年都比較老實,靖義關的守軍也是削減了不少,兵部的人想要在靖義關動手腳,也不會引起朝中的注意,太子既然在此處落子,除了是與燕王合作,我倒是想不出其他的道理了。”
如果不是秦思思將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說出來,隻怕是李兆也不會猜到太子和燕王的勾當,畢竟這是原著中不存在的劇情。
“那殿下準備做些什麽?”
李兆閉上眼睛:“不必去理會,讓北部的晴文館關注一下那兩個新任的守將,其他的事情不用做,眼下局勢不定,燕王不可能當第一個出頭鳥...”
......
養心殿
兵部尚書史遷親自帶著八百裏加急的軍報從宮外而來。
還不等高忠賢通報,史遷已經急頭白臉的衝進養心殿。
“陛下....大事...大事不好了,北部邊關告急,西涼二十萬大軍已經南下!”
李明乾慢悠悠的抬起眼看了看史遷,接著不急不慢的點點頭。
“哦...”
“朕知道了。”
史遷頓時陷入了自我懷疑,陛下,西涼的大軍都打過來了,您怎麽一點反應都沒有...
本以為陛下會雷霆震怒,沒想到得到的回答居然就是一個:哦...
隻是李兆如何也想不通,武穆太後為何會對自己動殺心?
難道是因為張太清收自己為徒?還是因為自己與西涼走私的事情?
對於這位武穆太後李兆可是不敢小覷,畢竟這個女人的恐怖程度可是不在李禹這個男主角之下。
秦思思也是瞥見了紙條上的內容,亦是有些疑惑不解,略微沉思過後開口道。
“殿下,既然齊君山將此事告訴你,那說明他並不準備按照武穆太後的意思來辦,我們不必如此憂心,畢竟齊君山還有把柄在你的手上,他絕對不敢輕易對你下手。”
“更何況齊君山如今武道境界跌落不少,即便他親自來,也還有顧前輩在,以奴家看來,武穆太後斷不可能讓大宗師來做這件事。”
秦思思的一番推測倒是也沒錯,李兆其實並不擔心被刺殺,畢竟隻要有顧廷芳在,隻要不是大宗師親臨,李兆的安全都不是問題,隻是突然被武穆太後當成了眼中釘,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原本一個李禹已經讓自己頭疼的了,現在又多出來一個武穆太後,李兆認不出吐槽,這他媽的突然就變成地獄級副本了...
李兆歎了口氣,接著將紙條燒盡。
既來之則安之,反正也想不通其中的因果,索性便不去徒增煩惱。
接著李兆又看了來自高忠賢的消息,其中最讓李兆感興趣的,自然是自己那幾位兄弟。
自打太子有倒台的跡象之後,老三便是調轉了槍口,在朝堂內外都開始給老二下絆子。
畢竟李禹如今是正三品通政使,又手握北部邊軍的軍權,不管老二如何解釋,老三都不可能相信老二沒有生出其他心思。
而李明乾自然是樂見其成,他將李禹推到台前,就是為了讓他上去打擂台。
為了讓老三的火力更猛,李明乾還故意對李禹表現得更加親近,時不時的就讓李禹去養心殿聊兩句。
朝中的人都說,陛下這是在太子倒下之後,有意開始扶持二皇子了...雖然這隻是流言,但三人成虎的道理卻是古來有之,當所有人都這麽說的時候,那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李禹自然是心中苦悶,本想著暗中發育,現在卻是逼得要展露一些鋒芒。
畢竟麵對老三的一再苦苦相逼,李禹也不可能一味的退步。
李兆笑著說道:“等西涼的大軍壓到北部邊境,不知老二的表情會有多難看。”
接著李兆又提起筆,光是西涼大軍還不夠,在李兆看來,對於李禹這樣的男主角,就必須要下狠手,不然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秦思思看著李兆寫完信,其實一直她都不理解為何殿下會針對二皇子,似乎一直以來二皇子都沒有與自家殿下交惡,而且二皇子也不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秦思思向來相信,自家殿下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對的,肯定是二皇子有什麽問題...
這可能就是被戀愛衝昏頭腦的女人...哪怕是八麵玲瓏的秦思思也不能免俗...
“老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便是舟山的出海口,如此一來,便是又能讓他多一件頭疼的事情。”
舟山出海口作為大唐最大的幾個貿易港口,原本是掌握在燕王的手中,在年初之時便是被李禹搶了過去。
舟山那邊的市舶司提舉亦是李禹的安插的人,即便是官府收取的關稅和商稅,也有一部分進了李禹的錢袋子。
李兆剛才寫了三封信,一封信是給張居正的,一封信是給聚寶商行的周彥平,最後一封則是給駐守四方島的彭東河。
張居正作為吏部尚書,想要將一個市舶司的提舉踢下馬,自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張居正辦事情向來滴水不漏,即便李禹懷疑張居正的用心,也不可能查到一點蛛絲馬跡。
聚寶商行幾乎掌控了近海的所有的民間出海貿易,不管李禹用什麽辦法,隻要他想做出海貿易,就不可能繞的開周彥平,李兆在信中便是讓周彥平想辦法給李禹施加一些外部壓力,逼迫李禹手底下的人短時間內急著將手裏的物資出海。
最後便是讓彭東河率領手下的炎黃水軍扮成東瀛人,將李禹出海的物資全部打劫。
老子既然都動手了,自然要讓你丫的血本無歸...
秦思思將三封信分別裝進竹筒裏,又綁在三隻鷂鷹的腿上放出去。
就連秦思思都不得不驚訝於李兆的手段,這三件事不管是合在一起看,還是分開看,都不可能讓人能聯想到一起。
關鍵是誰都猜不到,自家這個被稱為廢物皇子的殿下,居然能驅使得動當朝的內閣大臣兼吏部尚書,還有號稱海商第一的聚寶商行...而這一切都是李兆在今年所做成的事情,如果不是一直跟在李兆的身邊,秦思思也根本不敢相信。
李兆微微鬆了口氣,一把將秦思思拉到身邊。
“如此一來我倒是能安心在西北辦點事了。”
秦思思輕笑道:“殿下如此重視二皇子,當真是兄弟情深啊。”
李兆亦是笑著道:“你也在宮裏待過,這才是天家皇室的兄弟情,我對李禹下手狠,說明我愛他啊。”
秦思思走到李兆身後,伸手給李兆揉捏肩膀。
“殿下,晴文館在北部邊境的分館傳來消息,一個駐守靖義關的參將喝多了以後,跟館裏的姑娘抱怨,說是朝廷將靖義關諸多守將都調離到其他地方,而新來的守將則是兩個地方州軍的守尉。”
這件事看起來並不起眼,但秦思思卻是從其中聞到一絲陰謀的味道。
李兆亦是皺起眉頭,畢竟地方州軍的守尉是正三品的武將,去了靖義關當守將,頂多就是從四品。
換做以前朝廷更換邊關守將,也是從邊關上提拔,一來是為了提高邊軍將領的待遇,二來也是為了安撫人心。
幾乎極少出現關內的地方武將去邊關任職的事情...除非是這條命令來自於兵部的大人物,或者說來自某人的授意...
就比如之前金吾衛的人調任去西北邊軍,便是李明乾的授意,當時是為了削弱長孫家在金吾衛的勢力。
兵部尚書史遷是個保守派,而且為人也極為忠厚,這種事情絕不可能是史遷的意思。
如此看來能讓兵部替他打掩護的人,整個朝堂也找不出幾個人夠資格。
“可知曉那兩個調任守尉是哪兩個州的?”
秦思思想了想,接著回道:“梧州和宜州,殿下也看出此事有蹊蹺了?”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不起眼,但事出反常便絕不會尋常。”
李兆沉思了一陣,隨即便想起來,原著中梧州和宜州一直都在太子的勢力範圍,這兩個州遠離臨安城,但太子卻是一直在將手下的心腹安排到這兩州。
李兆勾勒起嘴角:“看來我這個太子大哥還沒有認輸啊,而且應該沒人能料到,太子居然會和燕王合作...”
聞言,秦思思也是愣了愣,太子和燕王走到一起了?
李兆繼續說道:“靖義關在北部邊關之中並不算起眼,畢竟草原三部近些年都比較老實,靖義關的守軍也是削減了不少,兵部的人想要在靖義關動手腳,也不會引起朝中的注意,太子既然在此處落子,除了是與燕王合作,我倒是想不出其他的道理了。”
如果不是秦思思將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說出來,隻怕是李兆也不會猜到太子和燕王的勾當,畢竟這是原著中不存在的劇情。
“那殿下準備做些什麽?”
李兆閉上眼睛:“不必去理會,讓北部的晴文館關注一下那兩個新任的守將,其他的事情不用做,眼下局勢不定,燕王不可能當第一個出頭鳥...”
......
養心殿
兵部尚書史遷親自帶著八百裏加急的軍報從宮外而來。
還不等高忠賢通報,史遷已經急頭白臉的衝進養心殿。
“陛下....大事...大事不好了,北部邊關告急,西涼二十萬大軍已經南下!”
李明乾慢悠悠的抬起眼看了看史遷,接著不急不慢的點點頭。
“哦...”
“朕知道了。”
史遷頓時陷入了自我懷疑,陛下,西涼的大軍都打過來了,您怎麽一點反應都沒有...
本以為陛下會雷霆震怒,沒想到得到的回答居然就是一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