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暗中布軍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史遷皺著眉頭,試圖讓高忠賢說點什麽。
而高忠賢也是一副無奈的墨陽,微微搖搖頭,畢竟陛下都不著急,自己一個太監著什麽急。
史遷以為是陛下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接著開口道。
“陛下,西涼此番調集十六萬府軍,皆是西涼精銳兵力,而且還有近五萬的狼騎兵,更是讓耶律齊作為三軍統帥,來勢洶洶,且沒有絲毫預兆,我大唐絕不能掉以輕心。”
早在幾天前李兆就已經收到了李兆的密信,李兆在信中便將西涼南征的事情告知了李明乾。
其實即便沒有李兆的消息,李明乾也不會慌張,雖然西涼看似來勢凶猛,但其實二十萬的兵力還不足以真正動搖大唐的根本。
也頂多就是邊關吃緊一些,哪怕耶律齊有三頭六臂的本事,也不可能打進關內。
而史遷如此著急也屬正常,畢竟西涼已經二十多年未曾對大唐用兵,即便是偶爾有些襲擾,也隻是小打小鬧。
在史遷看來西涼後續很有可能會持續增加兵力,這隻是前奏罷了,他擔心便是西涼當真要和大唐全麵開戰。
李明乾這才放下手中的奏疏,抬抬手:“給史愛卿看座。”
高忠賢連忙搬來一把凳子,擺放凳子的時候才小聲在史遷的身邊說了一句。
“陛下已經提前知曉此事...”
史遷這才解開了心中的疑惑,不禁露出苦笑,暗道,自己作為兵部尚書倒是有點沉不住氣了,果然還是陛下高人一等啊。
李明乾笑了笑,挪了挪身下的墊子。
“史愛卿,此事看似岌岌可危,但事急則圓,事出突然,便是另有隱情。”
史遷細細思索著李明乾的這段話,旋即認真的回道:“陛下的意思是,西涼南征之事看似動靜大,實際上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
李明乾本來就是原主的記憶,在記憶中,原本的李明乾對於西涼的局勢就看得十分透徹。
說到底西涼的軍政大權皆在武穆太後的手上,而此番西涼調用的兵馬,卻全都是西涼小皇帝手下的,耶律齊亦是小皇帝的心腹重臣,這便說明了一點,西涼南征並非是武穆太後的意思,而是小皇帝一意孤行。
隻要武穆太後沒有參與其中,大唐和西涼絕不會全麵開戰。
更何況李兆已經在信中言明,這件事是他在暗中謀劃,李明乾便是更加放心了。
隻是他不可能將李兆的謀劃說出來,畢竟哪怕李兆是皇子,這暗通敵國也是死罪。
“武穆太後這個女人很聰明,眼下西涼若是與我大唐決戰,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她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史遷也是回過神來,如果不是軍報來得太突然,他也斷然不會如此手足無措。
史遷微微歎了口氣:“不過西涼此番調動大軍,即便不是爭麵子也要爭口氣,隻怕是邊關那些城池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了。”
大唐在邊關的城池,除了那幾座重關之外,還是十幾座兵力空虛的城池,向來兩國交戰都是圍繞這些城池,你占幾年,我占幾年,此消彼長,倒是沒有停歇過。
李明乾的手指敲打著桌案,片刻後才說道:“下旨北部邊軍,固守城池,避免與西涼大軍正麵交鋒。”
既然李兆的謀劃是以此來牽製住老二對北部邊軍的調用,那此戰便是不能短時間結束,最好是能拖上一段時間。
不然其實在李明乾看來,大唐是有能力將這二十萬西涼軍抹滅三四成。
史遷聽完李明乾的旨意倒是沒有反對,在他看來陛下的決策是正確的,如今西北亂局未定,若是草草開戰,便是給了西北亂黨可趁之機,同時也能減輕國庫的負擔。
再等一段時間就是冬季,到時候西涼的糧草供應也會出現問題,畢竟是二十萬的大軍,若是大唐避而不戰,西涼也逃不到什麽便宜。
史遷拱手道:“陛下聖明。”
李明乾接著開口詢問道:“史愛卿,泉州的備倭衛換防一事如何了?”
史遷連忙回道:“臣已經暗中將泉州備倭衛調朊州,目前駐紮在朊水北麵。”
大唐的備倭衛本是在四十年前為了應對海上倭寇而建立的,而後東瀛開始內亂,備倭衛便是漸漸失去了作用。
幾乎很少有人在提及備倭衛,甚至兵部和戶部對於備倭衛的軍餉供應,也是在年年減少。
隻是沒有人猜得到,這幾十年來,備倭衛的軍事實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是越來越強。
原本的李明乾就是將備倭衛當成自己的一張底牌,備倭衛的軍餉和糧草供應都是以其他名目,直接從內帑支出。
目前的備倭衛已經有十五萬的常備軍,而統領這支軍隊的人,正是大唐的戰神,魏國公,徐達...
朝堂內外的人皆道是魏國公已經告老還鄉,誰也想不到徐達如今還在軍中。
“嗯...再等等吧,如果西北四家不將事情鬧大,便是讓他們多活一陣吧。”
史遷微微點頭,關於備倭衛的事情隻有他清楚,就連謝東陽等人亦是不曉得。
眾人都以為皇帝對西北一事是睜一眼閉一隻眼,卻是不知道,李明乾早已經開始動手了。
隻要西北四家的兵馬往關內而來,那備倭衛便會第一時間從朊州奇襲西北。
“你且回去處置西涼的事情吧,雖然是一場鬧劇,但終究是打仗,當不得兒戲,還得史愛卿都費費心了。”
史遷連連搖頭:“臣能替陛下分憂是臣的福氣。”
“高忠賢,讓內帑將朕的炭供給史愛卿送一些去府上,這入秋便是轉涼了,今年的冬天應該要來得早一些。”
高忠賢恭敬的點頭道:“奴才明白。”
聞言,史遷頓時露出動容之色,陛下向來節儉,冬日裏也是省著用木炭,居然還將木炭賜給自己...就連眼眶都不自覺的開始濕潤。
李明乾站起身,將史遷從凳子上扶起來:“東來啊,你是跟著朕從潛邸出來的老人,這些年來跟著朕倒也是辛苦你了。”
史遷的老臉上隨即滑落幾顆淚珠,發自肺腑的開口道:“陛下,臣惶恐,隻要陛下用得上臣,就算是讓臣去邊關抗敵,臣亦是甘之如飴...”
李明乾笑著拍了拍史遷的肩頭:“你且回去吧,記住,切莫累壞了身子。”
史遷一邊用衣袖擦拭眼眶,接著又朝李明乾深深拜了一拜,便是轉身離去。
雖然史遷在內閣大臣之中並不算最出眾的一個,甚至朝堂上有不少人認為史遷能成為兵部尚書,也全是因為李明乾的信重。
但其實信重二字才是最重要的,李明乾在位期間,六部尚書換了不少人,但就是這兵部尚書從未換過人。
正因為如此,李明乾才會將備倭衛的事情交給史遷去辦。
高忠賢走到李明乾身邊,關切的開口道:“陛下,您已經兩天兩夜沒合過眼了,今日還是早些休息吧。”
李明乾抬手揉了揉眼眶,歎了口氣道:“老九要去西北...這小子總是不和朕商量,這西北如今亂成一鍋,他倒是也敢去...”
其實李明乾並不讚同李兆去西北,李兆還在臨道城的時候,李明乾便是讓李兆返回臨安城。
李兆一開始倒是答應了,結果轉頭就帶著人去了西蜀,不然若是李兆從大唐境內去西北,李明乾早就派人將李兆抓回臨安城了。
接著李明乾又露出一抹苦笑,暗道,這臭小子上一世也是這樣經常跟自己唱反調...
高忠賢隻得是寬慰道:“九殿下心智過人,想來應該能逢凶化吉,不會出什麽事,奴才已經提前安插了上千名東廠的番子潛入西北,必會護得九殿下周全。”
以前的高忠賢隻是覺得李兆有機會爭奪皇位,但如今他哪裏還看不出來,九皇子才是最有機會成為皇帝的人。
即便是李明乾沒有吩咐,高忠賢也是將李兆的事情擺在第一位,那些被安插到西北的番子都是死士,隻要李兆出了什麽問題,這些人都會拚死保全李兆。
接著李明乾便是轉身走回桌案前,微微歎了口氣,接著便是又拿起一份奏疏開始查看。
嘴裏喃喃道:“唉...這小子就是不肯多信任一下我這個老爹嗎...”
而高忠賢也是一副無奈的墨陽,微微搖搖頭,畢竟陛下都不著急,自己一個太監著什麽急。
史遷以為是陛下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接著開口道。
“陛下,西涼此番調集十六萬府軍,皆是西涼精銳兵力,而且還有近五萬的狼騎兵,更是讓耶律齊作為三軍統帥,來勢洶洶,且沒有絲毫預兆,我大唐絕不能掉以輕心。”
早在幾天前李兆就已經收到了李兆的密信,李兆在信中便將西涼南征的事情告知了李明乾。
其實即便沒有李兆的消息,李明乾也不會慌張,雖然西涼看似來勢凶猛,但其實二十萬的兵力還不足以真正動搖大唐的根本。
也頂多就是邊關吃緊一些,哪怕耶律齊有三頭六臂的本事,也不可能打進關內。
而史遷如此著急也屬正常,畢竟西涼已經二十多年未曾對大唐用兵,即便是偶爾有些襲擾,也隻是小打小鬧。
在史遷看來西涼後續很有可能會持續增加兵力,這隻是前奏罷了,他擔心便是西涼當真要和大唐全麵開戰。
李明乾這才放下手中的奏疏,抬抬手:“給史愛卿看座。”
高忠賢連忙搬來一把凳子,擺放凳子的時候才小聲在史遷的身邊說了一句。
“陛下已經提前知曉此事...”
史遷這才解開了心中的疑惑,不禁露出苦笑,暗道,自己作為兵部尚書倒是有點沉不住氣了,果然還是陛下高人一等啊。
李明乾笑了笑,挪了挪身下的墊子。
“史愛卿,此事看似岌岌可危,但事急則圓,事出突然,便是另有隱情。”
史遷細細思索著李明乾的這段話,旋即認真的回道:“陛下的意思是,西涼南征之事看似動靜大,實際上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
李明乾本來就是原主的記憶,在記憶中,原本的李明乾對於西涼的局勢就看得十分透徹。
說到底西涼的軍政大權皆在武穆太後的手上,而此番西涼調用的兵馬,卻全都是西涼小皇帝手下的,耶律齊亦是小皇帝的心腹重臣,這便說明了一點,西涼南征並非是武穆太後的意思,而是小皇帝一意孤行。
隻要武穆太後沒有參與其中,大唐和西涼絕不會全麵開戰。
更何況李兆已經在信中言明,這件事是他在暗中謀劃,李明乾便是更加放心了。
隻是他不可能將李兆的謀劃說出來,畢竟哪怕李兆是皇子,這暗通敵國也是死罪。
“武穆太後這個女人很聰明,眼下西涼若是與我大唐決戰,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她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史遷也是回過神來,如果不是軍報來得太突然,他也斷然不會如此手足無措。
史遷微微歎了口氣:“不過西涼此番調動大軍,即便不是爭麵子也要爭口氣,隻怕是邊關那些城池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了。”
大唐在邊關的城池,除了那幾座重關之外,還是十幾座兵力空虛的城池,向來兩國交戰都是圍繞這些城池,你占幾年,我占幾年,此消彼長,倒是沒有停歇過。
李明乾的手指敲打著桌案,片刻後才說道:“下旨北部邊軍,固守城池,避免與西涼大軍正麵交鋒。”
既然李兆的謀劃是以此來牽製住老二對北部邊軍的調用,那此戰便是不能短時間結束,最好是能拖上一段時間。
不然其實在李明乾看來,大唐是有能力將這二十萬西涼軍抹滅三四成。
史遷聽完李明乾的旨意倒是沒有反對,在他看來陛下的決策是正確的,如今西北亂局未定,若是草草開戰,便是給了西北亂黨可趁之機,同時也能減輕國庫的負擔。
再等一段時間就是冬季,到時候西涼的糧草供應也會出現問題,畢竟是二十萬的大軍,若是大唐避而不戰,西涼也逃不到什麽便宜。
史遷拱手道:“陛下聖明。”
李明乾接著開口詢問道:“史愛卿,泉州的備倭衛換防一事如何了?”
史遷連忙回道:“臣已經暗中將泉州備倭衛調朊州,目前駐紮在朊水北麵。”
大唐的備倭衛本是在四十年前為了應對海上倭寇而建立的,而後東瀛開始內亂,備倭衛便是漸漸失去了作用。
幾乎很少有人在提及備倭衛,甚至兵部和戶部對於備倭衛的軍餉供應,也是在年年減少。
隻是沒有人猜得到,這幾十年來,備倭衛的軍事實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是越來越強。
原本的李明乾就是將備倭衛當成自己的一張底牌,備倭衛的軍餉和糧草供應都是以其他名目,直接從內帑支出。
目前的備倭衛已經有十五萬的常備軍,而統領這支軍隊的人,正是大唐的戰神,魏國公,徐達...
朝堂內外的人皆道是魏國公已經告老還鄉,誰也想不到徐達如今還在軍中。
“嗯...再等等吧,如果西北四家不將事情鬧大,便是讓他們多活一陣吧。”
史遷微微點頭,關於備倭衛的事情隻有他清楚,就連謝東陽等人亦是不曉得。
眾人都以為皇帝對西北一事是睜一眼閉一隻眼,卻是不知道,李明乾早已經開始動手了。
隻要西北四家的兵馬往關內而來,那備倭衛便會第一時間從朊州奇襲西北。
“你且回去處置西涼的事情吧,雖然是一場鬧劇,但終究是打仗,當不得兒戲,還得史愛卿都費費心了。”
史遷連連搖頭:“臣能替陛下分憂是臣的福氣。”
“高忠賢,讓內帑將朕的炭供給史愛卿送一些去府上,這入秋便是轉涼了,今年的冬天應該要來得早一些。”
高忠賢恭敬的點頭道:“奴才明白。”
聞言,史遷頓時露出動容之色,陛下向來節儉,冬日裏也是省著用木炭,居然還將木炭賜給自己...就連眼眶都不自覺的開始濕潤。
李明乾站起身,將史遷從凳子上扶起來:“東來啊,你是跟著朕從潛邸出來的老人,這些年來跟著朕倒也是辛苦你了。”
史遷的老臉上隨即滑落幾顆淚珠,發自肺腑的開口道:“陛下,臣惶恐,隻要陛下用得上臣,就算是讓臣去邊關抗敵,臣亦是甘之如飴...”
李明乾笑著拍了拍史遷的肩頭:“你且回去吧,記住,切莫累壞了身子。”
史遷一邊用衣袖擦拭眼眶,接著又朝李明乾深深拜了一拜,便是轉身離去。
雖然史遷在內閣大臣之中並不算最出眾的一個,甚至朝堂上有不少人認為史遷能成為兵部尚書,也全是因為李明乾的信重。
但其實信重二字才是最重要的,李明乾在位期間,六部尚書換了不少人,但就是這兵部尚書從未換過人。
正因為如此,李明乾才會將備倭衛的事情交給史遷去辦。
高忠賢走到李明乾身邊,關切的開口道:“陛下,您已經兩天兩夜沒合過眼了,今日還是早些休息吧。”
李明乾抬手揉了揉眼眶,歎了口氣道:“老九要去西北...這小子總是不和朕商量,這西北如今亂成一鍋,他倒是也敢去...”
其實李明乾並不讚同李兆去西北,李兆還在臨道城的時候,李明乾便是讓李兆返回臨安城。
李兆一開始倒是答應了,結果轉頭就帶著人去了西蜀,不然若是李兆從大唐境內去西北,李明乾早就派人將李兆抓回臨安城了。
接著李明乾又露出一抹苦笑,暗道,這臭小子上一世也是這樣經常跟自己唱反調...
高忠賢隻得是寬慰道:“九殿下心智過人,想來應該能逢凶化吉,不會出什麽事,奴才已經提前安插了上千名東廠的番子潛入西北,必會護得九殿下周全。”
以前的高忠賢隻是覺得李兆有機會爭奪皇位,但如今他哪裏還看不出來,九皇子才是最有機會成為皇帝的人。
即便是李明乾沒有吩咐,高忠賢也是將李兆的事情擺在第一位,那些被安插到西北的番子都是死士,隻要李兆出了什麽問題,這些人都會拚死保全李兆。
接著李明乾便是轉身走回桌案前,微微歎了口氣,接著便是又拿起一份奏疏開始查看。
嘴裏喃喃道:“唉...這小子就是不肯多信任一下我這個老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