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喬良都在看《意念力》,腦子裏各種知識相互碰撞融合,《與神對話》、《德道經》……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這就是無條件的愛,能級500以上。這本書上說能量等級在200以下的人容易生病,善是愛的外在表現,那麽用善念激活強化人體內的善粒子達到提升免疫力自愈的效果就可以理解了。
這就是為什麽古代那些聖人都勸人向善的原因嗎?能量越高才能離苦得樂,才能活得更有意義,才能創造出更高級的文明。
等他進了小區,微信裏忽然收到一位家長的信息,是一位父親用孩子母親微信發的,大體意思是覺得自己隻是帶著孩子們讀書,基本不給講解內容含義,他覺得沒有什麽意義。
喬良緩緩走到樹蔭下,組織了一下語言回複:是這樣的,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去理解去悟,隻要字讀對了,孩子們是很聰明的,不用懷疑他們理解不了,聽別人講解的如同拾人牙慧,沒有意義,將來還要推翻重建。而且並不是什麽都不說,如果孩子去思考了有問題問我的,我也會告訴他們我是怎麽理解的,這樣平等交流探討。
等了許久,對方回了一個歉意的信息。
喬良無奈一笑,邊往裏走邊計劃下個學期是加《莊子》還是《易經》。
第二天他去了蕭宇那裏,這次和第一次一樣是三個人,袁姐也來了。
“喬良上午好。”淩姐接過水果放進廚房。
“淩姐上午好,蕭哥袁姐上午好。”喬良自己熟悉地換鞋洗手。
“上午好。”大家笑著坐在一起,蕭哥泡茶,喬良在他對麵,“喬良這刮了胡子更精神了。”
聊了一會,喝了幾杯茶,開始繼續讀總持論,每讀一篇就分享一下心得,有時還會列舉自己的經曆,喬良因此對大家也更加了解,才知道袁姐雖然是蕭哥的學生接引來的,卻並不常來,而是去蕭哥的前輩那裏學習。
喬良能感覺到他們之間的氣場,袁姐有些傲氣,對蕭哥的有些話不太愛聽的感覺。
蕭哥則是比較淡定,問喬良:“你覺得自己有什麽不明白的嗎?學習上。”
“不明白的……我現在很想搞明白因果。”他很羨慕那些大師,看一眼就能知道一個人為什麽會生那個病,這天道到底是怎麽運行因果關係的。
“因果啊,我給你找點學習資料。”說著打開手機翻了起來。
接著喬良收到一條名為《水蓮因果啟示錄》的文件。
“這個你看看吧,都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內容。”
“謝謝蕭哥。”喬良打開文件,看了起來,裏麵有很多故事,比如:
●墮落為猿猴的比丘●
曾經,在佛經上有個故事,說在久遠以前,有一位年輕的比丘,因為曾經惡意的嘲笑另一位年老的比丘,說他跳過小溪的姿勢有如猿猴一般,結果,造了如此惡意的口業後,等因緣聚會,在五百世後,這位年輕的比丘終於也墮落為一隻猿猴。
曾經嘲笑別人像隻猿猴,想不到自己也成為了被自己所嘲笑的對象,這個故事所顯示的,不止是一種諷刺,更是一種悲哀,深沉的悲哀。
難怪有句話說得好:“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或一個有智慧的人)因深知因果的可怕和絲毫不爽,所以謹言慎行,戰戰兢兢,深怕自己墮入因果惡性的泥淖中,而一般眾生,因對因果的愚昧無知,不知慎因,等造了惡因,受了惡果,才來反悔莫及!
大體說來,這個嘲笑別人為猿猴,自己墮落為猿猴的故事,極符合因果律的“公正性”,如是因,如是果,有怎樣的因,就會產生怎樣的果,甲造的因,由甲自己承受結果,不會落到乙身上,甲乙兩人的因果關係,由甲乙兩人承受,不會變成甲丙的因果關係。因果律是如此地準確而嚴密,不會有任何的謬誤和疏失,也不會因為時間久遠而失去效力,更不會因為空間的轉移而有所遺漏,就如同一首偈子所說的: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因此,雖然在經過了五百世那麽長遠的時間,但當“因緣會遇時”,看似輕微的嘲笑果報,最終還是報到自己身上來,讓自己墮落為猿猴之身。
這個故事,也極其符合因果律的另一項重要的法則,那就是因果律的回向性:“你常怎麽做,你就會如你所做的那樣。”
也可以將之延伸為:“你常怎麽說,你就會如你所說的那樣。”因此,根據這個佛陀所說的故事,我們也可以說,如果“你常嘲笑別人成什麽,你就會成為你所嘲笑的那樣。”雖然,因果律,可以幾個大原則來解釋,但因果現象,畢竟是極其錯綜複雜,絕對不是可以用單因單果來含攝的。
因為以這個故事來說,這位年輕的比丘,當然不太可能隻因為單純的一次嘲笑,就得到了墮落為猿猴的報應,因為,由他惡意嘲笑別人的姿勢像猿猴這一行為看來,我們可以說,在他的人格特質裏,早就存有嘲笑輕視別人的傾向,而他當然的,也習慣性的常常這麽做。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個有這種內在傾向或特質的人,當在嘲笑別人時,是如何的“享受”在自己嘲笑別人的行為裏,而有一點,不能予以忽視的是,如果他的身分,不是應守清淨戒律的比丘,而那個被他惡意嘲笑的對象,也不是一個有德性的老比丘的話,那麽,報應應當不至如此嚴重。
從以上的分析知道,這位年輕的比丘,因為平素即有輕視嘲笑別人的習慣,而被他嘲笑的對象竟是個有德性的老比丘,且他的嘲笑是惡意的,因此,雖然在某個時空場合,不經意的造作了這麽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業”,但當“因緣會遇時”,果報成熟了,他的嘲笑,終於“回向”他自己,讓他也嚐到了身受嘲笑的滋味!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這就是無條件的愛,能級500以上。這本書上說能量等級在200以下的人容易生病,善是愛的外在表現,那麽用善念激活強化人體內的善粒子達到提升免疫力自愈的效果就可以理解了。
這就是為什麽古代那些聖人都勸人向善的原因嗎?能量越高才能離苦得樂,才能活得更有意義,才能創造出更高級的文明。
等他進了小區,微信裏忽然收到一位家長的信息,是一位父親用孩子母親微信發的,大體意思是覺得自己隻是帶著孩子們讀書,基本不給講解內容含義,他覺得沒有什麽意義。
喬良緩緩走到樹蔭下,組織了一下語言回複:是這樣的,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去理解去悟,隻要字讀對了,孩子們是很聰明的,不用懷疑他們理解不了,聽別人講解的如同拾人牙慧,沒有意義,將來還要推翻重建。而且並不是什麽都不說,如果孩子去思考了有問題問我的,我也會告訴他們我是怎麽理解的,這樣平等交流探討。
等了許久,對方回了一個歉意的信息。
喬良無奈一笑,邊往裏走邊計劃下個學期是加《莊子》還是《易經》。
第二天他去了蕭宇那裏,這次和第一次一樣是三個人,袁姐也來了。
“喬良上午好。”淩姐接過水果放進廚房。
“淩姐上午好,蕭哥袁姐上午好。”喬良自己熟悉地換鞋洗手。
“上午好。”大家笑著坐在一起,蕭哥泡茶,喬良在他對麵,“喬良這刮了胡子更精神了。”
聊了一會,喝了幾杯茶,開始繼續讀總持論,每讀一篇就分享一下心得,有時還會列舉自己的經曆,喬良因此對大家也更加了解,才知道袁姐雖然是蕭哥的學生接引來的,卻並不常來,而是去蕭哥的前輩那裏學習。
喬良能感覺到他們之間的氣場,袁姐有些傲氣,對蕭哥的有些話不太愛聽的感覺。
蕭哥則是比較淡定,問喬良:“你覺得自己有什麽不明白的嗎?學習上。”
“不明白的……我現在很想搞明白因果。”他很羨慕那些大師,看一眼就能知道一個人為什麽會生那個病,這天道到底是怎麽運行因果關係的。
“因果啊,我給你找點學習資料。”說著打開手機翻了起來。
接著喬良收到一條名為《水蓮因果啟示錄》的文件。
“這個你看看吧,都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內容。”
“謝謝蕭哥。”喬良打開文件,看了起來,裏麵有很多故事,比如:
●墮落為猿猴的比丘●
曾經,在佛經上有個故事,說在久遠以前,有一位年輕的比丘,因為曾經惡意的嘲笑另一位年老的比丘,說他跳過小溪的姿勢有如猿猴一般,結果,造了如此惡意的口業後,等因緣聚會,在五百世後,這位年輕的比丘終於也墮落為一隻猿猴。
曾經嘲笑別人像隻猿猴,想不到自己也成為了被自己所嘲笑的對象,這個故事所顯示的,不止是一種諷刺,更是一種悲哀,深沉的悲哀。
難怪有句話說得好:“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或一個有智慧的人)因深知因果的可怕和絲毫不爽,所以謹言慎行,戰戰兢兢,深怕自己墮入因果惡性的泥淖中,而一般眾生,因對因果的愚昧無知,不知慎因,等造了惡因,受了惡果,才來反悔莫及!
大體說來,這個嘲笑別人為猿猴,自己墮落為猿猴的故事,極符合因果律的“公正性”,如是因,如是果,有怎樣的因,就會產生怎樣的果,甲造的因,由甲自己承受結果,不會落到乙身上,甲乙兩人的因果關係,由甲乙兩人承受,不會變成甲丙的因果關係。因果律是如此地準確而嚴密,不會有任何的謬誤和疏失,也不會因為時間久遠而失去效力,更不會因為空間的轉移而有所遺漏,就如同一首偈子所說的: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因此,雖然在經過了五百世那麽長遠的時間,但當“因緣會遇時”,看似輕微的嘲笑果報,最終還是報到自己身上來,讓自己墮落為猿猴之身。
這個故事,也極其符合因果律的另一項重要的法則,那就是因果律的回向性:“你常怎麽做,你就會如你所做的那樣。”
也可以將之延伸為:“你常怎麽說,你就會如你所說的那樣。”因此,根據這個佛陀所說的故事,我們也可以說,如果“你常嘲笑別人成什麽,你就會成為你所嘲笑的那樣。”雖然,因果律,可以幾個大原則來解釋,但因果現象,畢竟是極其錯綜複雜,絕對不是可以用單因單果來含攝的。
因為以這個故事來說,這位年輕的比丘,當然不太可能隻因為單純的一次嘲笑,就得到了墮落為猿猴的報應,因為,由他惡意嘲笑別人的姿勢像猿猴這一行為看來,我們可以說,在他的人格特質裏,早就存有嘲笑輕視別人的傾向,而他當然的,也習慣性的常常這麽做。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個有這種內在傾向或特質的人,當在嘲笑別人時,是如何的“享受”在自己嘲笑別人的行為裏,而有一點,不能予以忽視的是,如果他的身分,不是應守清淨戒律的比丘,而那個被他惡意嘲笑的對象,也不是一個有德性的老比丘的話,那麽,報應應當不至如此嚴重。
從以上的分析知道,這位年輕的比丘,因為平素即有輕視嘲笑別人的習慣,而被他嘲笑的對象竟是個有德性的老比丘,且他的嘲笑是惡意的,因此,雖然在某個時空場合,不經意的造作了這麽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業”,但當“因緣會遇時”,果報成熟了,他的嘲笑,終於“回向”他自己,讓他也嚐到了身受嘲笑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