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茉茶需要一份答卷。


    所以,進書房。


    又出來。姑娘睡醒,哭著找娘親。


    徐茉茶抱著,嚶嚶沒哭?親親,娘親有事呢。


    徐直小姑娘要在書房坐著,來本書,安靜的翻著。


    徐茉茶看著,更有責任感了。為了自己女兒、將來的孫子曾孫玄孫。


    有些東西、不想了,沉屙。


    好在還有活性,大家都活著。


    徐直小姑娘看娘親。


    綠豆來將彎月抱走,娘親忙,丫鬟來點上燈。


    晚上,錢靄英帶著外孫女睡,彎月躺在外婆懷裏不想睡。


    徐濟過來,哄外甥女,春夜有點長。


    天明,徐直小姑娘起來,到書房找娘親。


    徐茉茶還沒忙完。


    答卷,其實也是機會,一般人給你答的機會嗎?拖出去斬了。


    徐濟並不參與,就抱著外甥女。


    徐直要在書房陪娘親。


    徐濟抱著外甥女坐在窗外,竹林,儀封人在那臭美了。


    徐濟和外甥女講故事,大舅舅在裏邊讀書,娘親就抱著小舅舅在外邊。


    徐茉茶聽著大寶貝和小寶貝在外邊。


    用了一天整理,拿去給幹爺爺看看。


    山上,杜太傅耳不聾眼不花,隨信比他還小幾歲,比他會做官。直白說能力是大的。


    杜太傅不吭聲。


    徐茉茶不犯殺頭的錯就好了,裝信封給內官。


    錢靄英和徐家良連夜準備,莉莉說了就送隨國公一份禮。


    內官看好了,一早,帶著東西回京。


    李虎親自帶小子去州城送信。


    徐茉茶可以陪姑娘賞花了,一片的建蘭。


    徐經把整理好的,哥幾個看看。


    大概是這樣。


    李悝原話: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一石半。這是指畝產粟1.5石。換算過來約126斤。


    《管子?輕重甲》說:一農之事,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鍾。這是說畝產粟0.2鍾,1鍾等於10釜,1釜也就是1石。因此,0.2鍾也就是畝產粟2石。


    《管子?輕重乙》說:河淤諸侯,畝鍾之國也。這就是說,經過淤灌的肥沃土壤,產量較高,畝產1鍾,即畝產10石。


    《論衡?率性篇》說:魏之行田百畝,鄴獨二百,西門豹灌以漳水,則畝收一鍾。畝產1鍾,也是10石。


    《史記?河渠書》說:秦開鄭國渠,灌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也是畝產10石。


    畝產10石,不確定有沒有虛的。


    大家都會玩虛的。


    《管子?揆度》說:上農挾五,中農挾四,下農挾三。也就是說,一個農夫生產的糧食,除了自己食用外,還可供應5人、4人或3人食用。


    《管子?山至數》中有人家受食十畝之說,也就是說,每人每年要吃10畝地產的糧食,每人年食粟30石,仍然是畝產3石。


    漢乂代的糧食畝產,有兩類的:一是一般畝產,一是特殊高產。


    晁錯有: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100畝產粟300石,畝產粟3石。


    田大小一直在變的。


    石也變來變去的。


    所以,這整理起來費勁、也不確定準確。


    就是個參考吧。


    《管子?治國》說:常山之東,河汝之間,蚤生而晚殺,五穀之所蕃熟也,四種而五獲。中年畝二石,一夫為粟二百石。四種而五獲,即複種的產量。


    《淮南子?主術訓》說:一人蹠耒而耕,不過十畝。中田之獲,卒歲之收,不過四十石。這是南方稻穀的畝產。


    《史記?河渠書》載河東守潘係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阪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需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萬石以上。


    《新唐書?食貨誌》說:京畿之內,每田一畝,官稅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畝至一石者,是二十倍於官稅也。降及中等,租猶半之,是十倍於官稅也。地主租率十分之五,租1石,畝產當為2石。這是京畿良田。


    《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說:臣知蘇州,田出稅者三萬四千頃,中稔之利,每畝得米二石至三石。


    《奏救荒事宜狀》中說:淳熙時浙東路紹興府六縣每畝出米二石。


    旱地產量當然不一樣。


    豐收歉收不用說。


    《牧庵集?儲宮賜龍興寺永業田記》中記載:今有田一畝,率以夏秋入止一石。這是說,每畝田夏收麥一石,秋收粟一石,故曰夏秋入止一石。畝產按一熟計為一石,兩熟合計為兩石。


    水田的畝產。《兩浙金石誌》記載,湖州報恩寺興孝禪師碑說:其田每畝租米一石。按對半租率,畝產仍然是2石米。


    來個簡單的。


    戰國前期,畝產粟205.8斤。


    戰國後期,畝產粟247斤。菽畝產232斤。


    漢,粟畝產281斤;豆畝產264斤。


    唐,畝產334斤(所有糧食作物平均)。


    宋,畝產309斤。


    明,畝產346斤。


    就饒桐縣來說,湖頭村良田,畝產到過570斤,徐家村的田畝產也到過460斤。


    也有說法,戰國時粟的畝產量大約將近今天的80斤,西漢粟的畝產量提高到93斤,唐宋,一般畝產大約200多斤,明大約400多斤。


    還有,太湖流域平均畝產:唐138公斤,宋225公斤,明333公斤。


    湖頭村還不夠給力啊。但湖頭村說的一季,一年兩季的話差不多?


    但是,饒桐縣以前多少人口?


    西周人口為1371萬人。


    西漢平帝元始2年全國在籍人口為5959萬人。


    天寶十四年:約5200萬。


    徽宗大觀四年:約4600萬。這好像不對,應該一億以上。


    洪武初年:約5000萬。未必準確。


    人是要田養的。人若是太多,必然沒得吃。


    有人喊:人多之害,山頂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開深菁,猶不足養。天地之力窮矣。


    天地之力且不說,人口,還是要合理的控製。


    而技術,要不斷的提升。


    畝產,可以加快步子。


    這是不同於儒士的表達方式,還有幾個一目了然的表。


    徐茉茶心想,實在不懂就學,統計啊之類。


    學習使人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主家獨生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初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初景並收藏地主家獨生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