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看著官家的臉色,就知道官家聽進去了自己的勸諫。


    “若真得是局,金人此舉,可一舉多得。”


    “其一,清理了皇城司的察子,讓我們對金國兩眼一抹黑,宋金兩國交戰以來,皇城司的情報,屢次立功。若是真的把韓昉為首的皇城司察子一網打盡,受益無窮。”


    “其二也引誘了完顏宗磐的反叛,徹底清理幹淨金國太宗皇帝一脈。太宗一脈始終是完顏宗望、宗翰,完顏亶的心腹大患。”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能坑我大宋軍卒,黃龍府不好打,雖然圍十裏小城,但是金人經營甚久,若是真的設伏,臣以為,大宋軍必定損兵折將。還是不出兵攻打為妙。”


    嶽飛穩穩的說著自己的見解,趙桓不住的點頭,有理。


    “而且官家,咱們現在打下黃龍府也沒什麽用呀,孤懸之地,跟當初的臨潢一樣,不與大宋接壤,打下來,也沒有守的價值,也守不住呀。”嶽飛小心的說道。


    “那就不去了。金人隨他們自己鬧騰去吧!咱們該慶祝咱們的慶祝咱們的。”趙桓點頭說道。


    黃龍府這地方,是個心病,正如嶽飛所說,那是個政治象征意義大於戰略意義的地方,今年沒必要。


    毆打一下西夏小朋友,它不輕鬆,不愉快嗎?


    趙桓忽然想到了一句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他現在不是光腳的了,家大業大地盤大,已經穿上了鞋子,自然不能行冒險之事,嶽飛說的是堂堂正正的正道。


    符合趙桓說的,拳頭大就是道義的基本原則的戰略,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王道也。


    “那就不打。”趙桓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以不變應萬變,是優勢局穩贏的辦法。這個時候優勢方偷大龍,反而是給對方機會。


    “那他們逃海的事?”趙桓有些怒氣衝衝的說道。


    這件事裏,依然有倭國的影子!


    趙桓防了克烈部防了很久,包括鎮州和靜邊城部署了重兵,防備的就是克烈部。


    畢竟那是從東愛爾蘭到倭國聞其名,股顫的蒙古諸部的前身。


    但是克烈部非常老實,尤其是大宋和其展開了戰略合作之後,漠北諸部的生活水平穩步上升,連連示好大宋。


    在宋金之戰中,連摻和都不願意。


    但是他沒防備的彈丸小國,屢屢給自己上眼藥水,他倭國彈丸小國,惹怒了大宋,非把他爪子給剁了不可。


    趙桓摸了摸袖子裏,關於肅王、景王和倭國人牽連的劄子,趙桓的小賬本上,又記下了倭國一道。


    趙英俯首說道:“官家,倭國那些在大宋作亂的人查清楚了,和平盛清、深田恭子、崇德王,其實沒有關係,是那個鳥毛上皇搞的鬼。”


    鳥毛上皇?


    趙桓一陣恍惚之後,才反應過來,說道:“那是鳥羽上皇!什麽鳥毛!”


    趙桓都被趙英給氣笑了。


    “鳥羽不就是鳥毛?”趙英掏出了劄子看了半天,才說道:“是鳥羽上皇,臣記錯了。”


    “官家給崇德王冊封的詔書到達倭國,並且開海鼓勵海貿,崇德王就接連收到了無數朝臣的靠攏,鳥羽上皇不甘心就此大權旁落,所以才指示了度種之人作亂。”


    趙桓就想起了自己家養的那個太上皇趙佶,每天吟詩作對,享受人間繁華,好不快活。


    趙佶活的明白,趙桓現在這個文治武功,他還想複政,那就是嫌命長了。


    但是自己家的太上皇不搗亂,不代表鳥羽他不搗亂啊!


    趙桓這才明白了,為何倭國非要這麽折騰。


    “權鬥呀。”趙桓感慨的說道。


    他來到大宋第一夜,就是風雪夜趙楷入宮,之後就是趙佶臨安複政,趙構江南造反,重病燕王還政上皇,肅王景王斷山海關糧草。


    完顏宗幹和完顏婁室兩人算是金國文武雙子星,也是因為權鬥弄的顛沛流離,甚至命隕大宋。


    自己的後宮還有個曹嫻,也是因為權鬥,從西夏王宮搬到了大宋皇宮。


    “前段肅王景王作亂,倭國度種之人就開始嚴查了。不過官家,金人逃海去倭國,就讓他去吧。官家,津口市舶司的劄子剛到。”趙英將一本劄子從框子裏拿了出來。


    “九艘?!”趙桓看完劄子目露駭然的問道!


    津口市舶司船塢最新劄子上說,已經完成了九艘三千料或者五千料海舟的龍骨搭建,現在正在封甲板。


    “朕在津口市舶司巡視過,的確都在建,可是這個速度也太快了,要保證質量呀,這是下餃子嗎?”趙桓一臉疑惑的說道。


    趙英樂嗬嗬的說道:“臣聽聞津口市舶司喊出了口號,說要在年前做十艘海舟,其寓意是十全十美。”


    “金人逃海,能逃到哪裏去?倭國就一定安穩了?”


    嶽飛也是滿臉疑惑的看著趙桓,這海舟之帆若垂天之雲,這一下子來十艘,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木蘭舟那一艘可是建了一年多,這一年就下海十艘海舟?


    吹牛?


    嶽飛也是充斥著疑惑,輪到他不擅長的領域,他也會不懂,並且覺得莫名其妙的驚駭萬分。


    太嚇人了。


    趙桓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朕想起了舊事,當初宗少卿呈上了決勝戰車圖紙,朕問當時還是兵部侍郎的李太宰,這一天能做幾架車?李太宰說一天可造十輛車。”


    “朕當時就不信,後來才知道李太宰還說的少了。”


    趙桓就想起了朱棣帶著三萬輛武綱車,去草原砸場子的事,那三萬輛車,就代表著一個統一、康健的中原王朝,讓人骨子裏恐懼的生產力。


    “官家下麵還有一句,說是要在年前把萬料大船下了海。”趙英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笑著說道。


    他對發財的事最感興趣,這劄子官家讓他分類的時候,他瞟了一眼,當時就嚇住了。


    這來回能拉多少白花花的銀子呀!


    趙桓將所有的話看完,合上了劄子,對著嶽飛說道:“那就依嶽將軍的話,朕先讓他跑三十…逃海,等收拾完了扶餘、黃龍、會寧三府的金人,再去倭國收拾逃海金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