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學就學,反正楊溯也沒什麽事做,既然梁文表示沒問題,那他就從現在開始學。
“少爺,我這一門劍法是我機緣巧合之下從一位前輩那裏習來的,據傳是幾百年前一位劍道聖者所創,隻可惜傳到現在就隻剩下支離破碎的一些招式。”梁文對楊溯說道。
“劍法名為真龍七形,一共應該有七招,但我隻學得了兩招,剩下的幾招是我自己憑著這麽多年的經驗補完的,和劍法原本的意境相比肯定差了很多,少爺你學了以後,或許可以將這套劍法補得更加完整。”
楊溯聞言一愣,錯愕地看著梁文:“梁叔,你說這套劍法叫真龍七形?”
梁文點點頭:“沒錯,教我的那個前輩是這麽說的,他說他花了畢生的精力,也沒能從江湖上再找出真龍七形的其他招式,隻隱約猜測西北劍王城的那位劍聖那裏或許會有幾招,但他沒辦法驗證;所以我這麽多年來就沒試圖去找尋完整的劍法,而是自己努力將劍法補完。”
楊溯搖搖頭,隻覺得世事無常,真龍七形正是寧沛貫穿始終都在尋找並且學習的一門劍法,如果‘劇情’一直按照原著發展,那寧沛現在應該已經找到並且學會三式劍法了,隻不過他現在提前去了南魏,楊溯就不知道他學會了幾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寧沛在淩霄大會上表現出的那極其高明的卸力手段就是真龍七形中的一式劍法演化出來的。
對於真龍七形,楊溯自然知道應該怎麽湊齊全套的劍法,但他一開始就沒打過這套劍法的注意,倒不是劍法不夠強,而是這套劍法需要的天賦太高,悟性太強,要突破到高境界需要太多的機緣巧合,楊溯自認沒有寧沛的‘主角光環’,所以對這套劍法沒什麽想法,隻是沒想到自己現在竟然還是要學。
“少爺,怎麽了?”梁文見楊溯神色古怪,關心地問道。
楊溯搖搖頭:“沒什麽,如果日後有機會,我一定幫梁叔你湊齊這套劍法。”
“哈哈哈。”梁文笑了起來,“若真能如此,老梁我便是死了也沒什麽遺憾了。”
“說什麽死不死的,梁叔你還要長命百歲呢。”
“哈哈哈,來,老梁教少爺劍法。”
於是兩人一個教,一個學,眨眼間,幾個時辰就過去了。
和楊溯預料的一樣,真龍七形需要的天賦確實極高;它複雜的不是劍招而是其中蘊含的劍意,這就沒辦法靠別人幫忙,隻能靠自己去悟。
楊溯很快就學完了梁文教給他的所有招式,其中還包括了梁文這些年自己補充的一些招式,然後梁文開始給楊溯講解這些招式間的變化,哪怕拋開劍意,招式本身也是世間一等一的劍招。
楊溯此前從未學過劍法,但他記憶中有左橫的傳承,對於劍法也並不陌生。
左橫雖然是刀中聖者,但他那個時代,劍法入聖的武者並不止一個;刀劍之爭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左橫對於劍法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當初楊溯在淩霄閣第九層,陳長安的秘境中,麵對那些劍招,就是靠著左橫對劍法的見解,才能那樣迅速地‘破境’。
此時跟隨梁文學劍,這些記憶也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幫助他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學得的劍招,往往提出的問題也十分刁鑽,讓梁文直誇他是學劍的天才。
不過楊溯知道,自己不是什麽天才,真正的天才是寧沛那樣的先天劍胚,在劍道上追趕寧沛,就像是騎著自行車去追趕跑車一樣,楊溯實在沒那份心思。
三天後,楊溯掌握了所有的劍招,剩下的就得靠自己去慢慢領悟了。
梁文站在一旁看著楊溯在院落中練劍,他滿臉笑意,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出息了。
“少爺。”見楊溯準確地打完了所有的招式後,梁文走上前,“老梁最後為你舞一次劍。”
“嗯?”楊溯疑惑地看向梁文。
梁文笑了笑沒說話,而是緩緩走到場中,右手持劍擺出一個起手式,楊溯看出這是真龍七形震驚百裏的起手式,也是兩式真傳中梁文領悟最深的一式。
梁文持劍朝楊溯衝來,隻是簡簡單單地一刺,但楊溯卻感覺到一種天搖地晃,震撼人心的感覺;他下意識地橫劍擋在胸前,但和梁文手中的劍接觸的刹那,一股極其強烈的震蕩傳來,讓他幾乎拿不穩手中的劍。
仿佛山河破碎,天崩地裂,楊溯隻覺得自己像是即將被巨輪碾過的螞蟻,下一秒就會粉身碎骨;然而不等他奮起反抗,眼前的劍突然掉落在了地上,梁文捂著胸口開始劇烈咳嗽起來。
“梁叔!”楊溯連忙上前扶住梁文,“我扶你進去。”
梁文擺擺手,好一會兒才說道:“剛剛,剛剛那一劍,少爺記下了嗎?”
“記下了。”楊溯點點頭。
梁文笑了起來:“這就是真龍七形,隻可惜我資質愚鈍,沒辦法發揮這套劍法全部的威力,少爺你將來一定可以!”
“......我努力吧。”
“去吧,我自己回屋休息。”
“好。”楊溯目送著梁文回屋,就在他快要進屋時,突然轉身看向楊溯,再次笑了起來。
那笑容燦爛,臉上的皺紋湊成了一朵花。
......
當天晚上,朝守義來到了梁文的房間。
“真的想好了?”朝守義問道。
梁文抱拳道:“請幫主成全。”
朝守義點點頭:“好。”
梁文笑了起來,突然跪下,對朝守義行了一個大禮,朝守義也沒有阻止他。
他本來是碼頭上抗包的苦力,那次失手打爛了一箱古董,如果不是朝守義剛好路過替他說了句話,他隻能被活活打死在當場。
他知道那一箱古玩是自己死上百次都賠不起的東西,一個碼頭苦力,爛命一條,值幾個錢?而那箱古玩少說也值上千兩白銀;但他不僅沒死,還被引薦進了武堂習武,這對於朝幫最底層的那些小嘍囉來說,簡直就是一步登天了。
進武堂的那天,他從管事口中得知了那個讓他瞠目堂舌的原因;於是進入武堂後,梁文習武是最能吃苦的那個,執行任務,是最敢拚命的那個,哪怕進入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宗師境界,也從不惜命;跌境以後,第一個念頭不是遺憾自己的武道境界損失,而是遺憾沒辦法為朝守義做更多的事了。
當朝守義安排他去保護朝春秋時,這個受傷無數從來沒有流過淚的漢子竟然刹那間泣不成聲。
梁文沒讀過書,大字都不識幾個,說不出‘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話,但知恩圖報的道理他還是懂的,這麽多年也一直在這樣做,直到現在,他再次做出了選擇。
......
第二天,朝守義將楊溯叫到書房內,告訴了他一個消息,梁文死了。
“為什麽?”楊溯難以置信地問道,昨天見梁文都還好好的。
“他武道真靈被人打散,堵塞在身體各大竅穴中,想要解決的話,就得讓人幫他重新凝聚武道真靈,一旦成功,他可以借此重回神意境界。”朝守義沉默片刻後說道。
“如果失敗呢?”楊溯皺眉問道。
“失敗就會死,風險很大。”
“那你為什麽還同意他這麽做?朝幫就這麽缺一個宗師高手?”
“老梁堅決要如此,他說自己廢了就沒用了,所以要拚一把。”
“......”楊溯沉默了很久,最終痛苦地閉上眼睛,“我不懂。”
當初的翠花,後來的老韓,到現在的梁文,這些人的選擇其實楊溯可以明白是為什麽,但是很難理解,作為從一個現代文明穿越過來的人,在楊溯看來,有什麽是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呢?
所以他不懂。
“老梁他當初隻是碼頭上一個抗包的苦力。”朝守義看著楊溯,緩緩說道,“後來失手之下打爛了一箱古董,當時我剛好路過,知道他是朝幫的人,就救了他一命。”
楊溯點點頭,這段往事他也是知道的。
“其實後來推薦他去武堂,我培養他,主要還是因為他確實有習武的天賦,隻不過在他看來,這就是他欠我的恩情。”朝守義說道,“爹這一輩子,仇家無數,但欠我恩情的人也能從這裏排到通州去;你是我兒子,仇,會有人去找你報;恩,自然也有人替我還;生生死死,也就是這樣了。”
楊溯苦笑,他看原著時,隻覺得朝守義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反派,殺人無數,冷血無情;穿越後,成為了朝守義的兒子,一番接觸下來,反而覺得朝守義是一個很溫情的好父親,直到此時,聽朝守義這麽說,他才察覺到這位梟雄冷血的一麵。
梁文有多大概率會死,朝守義應該最清楚不過了,但他還是沒有阻止梁文,或許在他看來,你要報恩,那就報;成功了,朝幫多一位宗師級的高手,失敗了,生生死死也就是這樣,他不會有太多感觸。
“爹,我想一個人去南魏。”沉默片刻後,楊溯對朝守義說道。
“少爺,我這一門劍法是我機緣巧合之下從一位前輩那裏習來的,據傳是幾百年前一位劍道聖者所創,隻可惜傳到現在就隻剩下支離破碎的一些招式。”梁文對楊溯說道。
“劍法名為真龍七形,一共應該有七招,但我隻學得了兩招,剩下的幾招是我自己憑著這麽多年的經驗補完的,和劍法原本的意境相比肯定差了很多,少爺你學了以後,或許可以將這套劍法補得更加完整。”
楊溯聞言一愣,錯愕地看著梁文:“梁叔,你說這套劍法叫真龍七形?”
梁文點點頭:“沒錯,教我的那個前輩是這麽說的,他說他花了畢生的精力,也沒能從江湖上再找出真龍七形的其他招式,隻隱約猜測西北劍王城的那位劍聖那裏或許會有幾招,但他沒辦法驗證;所以我這麽多年來就沒試圖去找尋完整的劍法,而是自己努力將劍法補完。”
楊溯搖搖頭,隻覺得世事無常,真龍七形正是寧沛貫穿始終都在尋找並且學習的一門劍法,如果‘劇情’一直按照原著發展,那寧沛現在應該已經找到並且學會三式劍法了,隻不過他現在提前去了南魏,楊溯就不知道他學會了幾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寧沛在淩霄大會上表現出的那極其高明的卸力手段就是真龍七形中的一式劍法演化出來的。
對於真龍七形,楊溯自然知道應該怎麽湊齊全套的劍法,但他一開始就沒打過這套劍法的注意,倒不是劍法不夠強,而是這套劍法需要的天賦太高,悟性太強,要突破到高境界需要太多的機緣巧合,楊溯自認沒有寧沛的‘主角光環’,所以對這套劍法沒什麽想法,隻是沒想到自己現在竟然還是要學。
“少爺,怎麽了?”梁文見楊溯神色古怪,關心地問道。
楊溯搖搖頭:“沒什麽,如果日後有機會,我一定幫梁叔你湊齊這套劍法。”
“哈哈哈。”梁文笑了起來,“若真能如此,老梁我便是死了也沒什麽遺憾了。”
“說什麽死不死的,梁叔你還要長命百歲呢。”
“哈哈哈,來,老梁教少爺劍法。”
於是兩人一個教,一個學,眨眼間,幾個時辰就過去了。
和楊溯預料的一樣,真龍七形需要的天賦確實極高;它複雜的不是劍招而是其中蘊含的劍意,這就沒辦法靠別人幫忙,隻能靠自己去悟。
楊溯很快就學完了梁文教給他的所有招式,其中還包括了梁文這些年自己補充的一些招式,然後梁文開始給楊溯講解這些招式間的變化,哪怕拋開劍意,招式本身也是世間一等一的劍招。
楊溯此前從未學過劍法,但他記憶中有左橫的傳承,對於劍法也並不陌生。
左橫雖然是刀中聖者,但他那個時代,劍法入聖的武者並不止一個;刀劍之爭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左橫對於劍法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當初楊溯在淩霄閣第九層,陳長安的秘境中,麵對那些劍招,就是靠著左橫對劍法的見解,才能那樣迅速地‘破境’。
此時跟隨梁文學劍,這些記憶也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幫助他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學得的劍招,往往提出的問題也十分刁鑽,讓梁文直誇他是學劍的天才。
不過楊溯知道,自己不是什麽天才,真正的天才是寧沛那樣的先天劍胚,在劍道上追趕寧沛,就像是騎著自行車去追趕跑車一樣,楊溯實在沒那份心思。
三天後,楊溯掌握了所有的劍招,剩下的就得靠自己去慢慢領悟了。
梁文站在一旁看著楊溯在院落中練劍,他滿臉笑意,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出息了。
“少爺。”見楊溯準確地打完了所有的招式後,梁文走上前,“老梁最後為你舞一次劍。”
“嗯?”楊溯疑惑地看向梁文。
梁文笑了笑沒說話,而是緩緩走到場中,右手持劍擺出一個起手式,楊溯看出這是真龍七形震驚百裏的起手式,也是兩式真傳中梁文領悟最深的一式。
梁文持劍朝楊溯衝來,隻是簡簡單單地一刺,但楊溯卻感覺到一種天搖地晃,震撼人心的感覺;他下意識地橫劍擋在胸前,但和梁文手中的劍接觸的刹那,一股極其強烈的震蕩傳來,讓他幾乎拿不穩手中的劍。
仿佛山河破碎,天崩地裂,楊溯隻覺得自己像是即將被巨輪碾過的螞蟻,下一秒就會粉身碎骨;然而不等他奮起反抗,眼前的劍突然掉落在了地上,梁文捂著胸口開始劇烈咳嗽起來。
“梁叔!”楊溯連忙上前扶住梁文,“我扶你進去。”
梁文擺擺手,好一會兒才說道:“剛剛,剛剛那一劍,少爺記下了嗎?”
“記下了。”楊溯點點頭。
梁文笑了起來:“這就是真龍七形,隻可惜我資質愚鈍,沒辦法發揮這套劍法全部的威力,少爺你將來一定可以!”
“......我努力吧。”
“去吧,我自己回屋休息。”
“好。”楊溯目送著梁文回屋,就在他快要進屋時,突然轉身看向楊溯,再次笑了起來。
那笑容燦爛,臉上的皺紋湊成了一朵花。
......
當天晚上,朝守義來到了梁文的房間。
“真的想好了?”朝守義問道。
梁文抱拳道:“請幫主成全。”
朝守義點點頭:“好。”
梁文笑了起來,突然跪下,對朝守義行了一個大禮,朝守義也沒有阻止他。
他本來是碼頭上抗包的苦力,那次失手打爛了一箱古董,如果不是朝守義剛好路過替他說了句話,他隻能被活活打死在當場。
他知道那一箱古玩是自己死上百次都賠不起的東西,一個碼頭苦力,爛命一條,值幾個錢?而那箱古玩少說也值上千兩白銀;但他不僅沒死,還被引薦進了武堂習武,這對於朝幫最底層的那些小嘍囉來說,簡直就是一步登天了。
進武堂的那天,他從管事口中得知了那個讓他瞠目堂舌的原因;於是進入武堂後,梁文習武是最能吃苦的那個,執行任務,是最敢拚命的那個,哪怕進入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宗師境界,也從不惜命;跌境以後,第一個念頭不是遺憾自己的武道境界損失,而是遺憾沒辦法為朝守義做更多的事了。
當朝守義安排他去保護朝春秋時,這個受傷無數從來沒有流過淚的漢子竟然刹那間泣不成聲。
梁文沒讀過書,大字都不識幾個,說不出‘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話,但知恩圖報的道理他還是懂的,這麽多年也一直在這樣做,直到現在,他再次做出了選擇。
......
第二天,朝守義將楊溯叫到書房內,告訴了他一個消息,梁文死了。
“為什麽?”楊溯難以置信地問道,昨天見梁文都還好好的。
“他武道真靈被人打散,堵塞在身體各大竅穴中,想要解決的話,就得讓人幫他重新凝聚武道真靈,一旦成功,他可以借此重回神意境界。”朝守義沉默片刻後說道。
“如果失敗呢?”楊溯皺眉問道。
“失敗就會死,風險很大。”
“那你為什麽還同意他這麽做?朝幫就這麽缺一個宗師高手?”
“老梁堅決要如此,他說自己廢了就沒用了,所以要拚一把。”
“......”楊溯沉默了很久,最終痛苦地閉上眼睛,“我不懂。”
當初的翠花,後來的老韓,到現在的梁文,這些人的選擇其實楊溯可以明白是為什麽,但是很難理解,作為從一個現代文明穿越過來的人,在楊溯看來,有什麽是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呢?
所以他不懂。
“老梁他當初隻是碼頭上一個抗包的苦力。”朝守義看著楊溯,緩緩說道,“後來失手之下打爛了一箱古董,當時我剛好路過,知道他是朝幫的人,就救了他一命。”
楊溯點點頭,這段往事他也是知道的。
“其實後來推薦他去武堂,我培養他,主要還是因為他確實有習武的天賦,隻不過在他看來,這就是他欠我的恩情。”朝守義說道,“爹這一輩子,仇家無數,但欠我恩情的人也能從這裏排到通州去;你是我兒子,仇,會有人去找你報;恩,自然也有人替我還;生生死死,也就是這樣了。”
楊溯苦笑,他看原著時,隻覺得朝守義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反派,殺人無數,冷血無情;穿越後,成為了朝守義的兒子,一番接觸下來,反而覺得朝守義是一個很溫情的好父親,直到此時,聽朝守義這麽說,他才察覺到這位梟雄冷血的一麵。
梁文有多大概率會死,朝守義應該最清楚不過了,但他還是沒有阻止梁文,或許在他看來,你要報恩,那就報;成功了,朝幫多一位宗師級的高手,失敗了,生生死死也就是這樣,他不會有太多感觸。
“爹,我想一個人去南魏。”沉默片刻後,楊溯對朝守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