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行的話,不如去投奔延安老種經略相公處,他那個地方缺人手,抵禦外敵,也好建功立業……”
他沒說他自己聽得對方大名,可是人家不認識他。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梁山那麽多人,豈是宋江一個人忽悠的接受朝廷招安,而是大部分人都想到了當山賊不是好的出路。
不光是自己遭受罵名,後代也是賊寇的名聲。
宋江說替他們想好了出路,大家也不過順勢而為罷了。
武鬆這會兒倒不是覺得開酒店丟人,隻是單純覺得,如果事事都靠於蘭的話,對不起他當初說的努力和上進,他也想為將來考慮,如果可以建功立業,將來也好封妻蔭子。
因此,哪怕他不認識老種經略相公也想去試一試。
於蘭聞言,卻有些落寞。
他拳腳功夫厲害、戰場卻是刀劍無眼的。
因而不是很想要讓他走這條路,何況未來北宋會遭遇靖康之變,金兵勢如破竹,一舉進攻汴梁,朝廷卻無力抵抗,連徽、欽二帝,並一眾的皇族、朝臣盡數被俘虜,受盡折辱……北宋就此滅亡。
於蘭說道:“哥哥有建功立業的心思,是好事兒。但若真想建功立業,光靠一身武力是不成的,又不是江湖的械鬥。小種經略相公那兒有魯提轄那樣三拳打死鎮關西的好漢,又聽說老種經略相公那兒投奔去了當初惡了東京殿帥府太尉高俅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總是不缺人才的,哥哥便是去了,未必受到重用。不如先把那些兵書熟讀了,又把那馬上的功夫,槍棒的功夫,再練了,回頭真去了那兒,相公問起來,哥哥言之有物,才會叫人賞識!”
武鬆有些傻眼,先不說於蘭怎麽知道王進是如何投奔的老種經略相公的。
隻說讓他去看兵書,他就有些頭疼。
他自小倒也上了幾年私塾,也略識得字,但要讓他細看那些書,他又覺得,字都還湊合能認得,但讓他分析個頭頭道道出來,就太難了。
可是對上於蘭期盼的目光,他含糊地說了一句:“沒有兵書!”
“沒有兵書,就去買,去借,問問施家叔叔,他家老父親是牢城營裏頭的管營,上下都認識一些人,這牢城營裏頭的將領不可能沒有兵書的。”於蘭可不想讓他糊弄過去。
其實她心裏頭也有些想笑,沒想到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武鬆,竟然怕讀書。
若讀的下去,對他當然是好事。
這天下如今已經開始有些亂了,於蘭沒有匡扶天下的能力和野心,卻也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
讓他填鴨式地多學一些東西,總能派的上用場。
若是他讀不下去,她就順勢讓他去江南,遠離江湖是是非非,隻做田舍翁。
他硬著頭皮點了點頭:“好!”
還別說,施恩的路數還是有的,聽到武鬆想讀兵書,就花了一天,不知道從哪兒抬了一箱書籍。
“哥哥若是讀了這些書,許是能帶兵打仗了!”施恩其實也很意外,武鬆這樣性子的人,不像是能耐得下心去讀書的。
便是當初他在牢房裏頭接濟他,款待還沒幾天,他就按耐不住了。
“莫要取笑!”武鬆回頭看了一眼在曬東西的於蘭。
於蘭這會兒也看到施恩讓人把書籍抬進去,對他投來了一個鼓勵的眼神。
“施恩見過嫂嫂!”施恩行了禮,心裏頭有些明白武鬆這突然心血來潮是為什麽。
對於於蘭心裏頭就更加有些驚訝和佩服了。
竟然能勸的武鬆去讀書。
於蘭回了萬福。
“多謝叔叔送來了這些書籍。”
“這不算什麽大事!”施恩擺手,其實也不算小事。
這書籍想要湊到也難,有些都不大樂意拿出來,雖說這幫大老粗自己也不愛讀書,但有了書,卻又覺得格外神聖。
再有那些文官,那書就愛惜得跟寶貝似的。
施恩是投其所好才把這些書籍給拿到的,絕不像他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書不是送來的,是借的。
其實施恩總覺得武鬆未必能讀的下去。
所以都和他們約好了還書的時間。
“另外還勞煩叔叔請個先生過來教導,隻晚間教導一二個個時辰就好了,這請先生的我們出!”
武鬆瞪大了眼看於蘭。
他這麽大的人了,讀書就讀書還請先生教導,那也太丟人了。
因為施恩在,他不好說出來。
於蘭裝作沒看見。
一個不愛讀書的人,怎麽能看得懂專業書籍?
他自己囫圇吞棗,一知半解,越學越不會了,倒不是請個先生先教教看。
這一下連施恩都想笑,因為他雖然腦子活絡,卻也不是考秀才的料,從小隻愛槍棒。
如今看著武鬆在這個上麵吃了鱉,有一種格外慶幸於蘭不是自家娘子。
不然娘子想讓上進,大老爺們有一身武藝還被逼著讀書也太慘了。
施恩同情地看了一眼,隨後十分的積極地對於蘭說道:“嫂嫂放心,我恰好認識一個落第的秀才……”
施恩說的那個秀才,第二天就來了。
人已經快到中年了,留著幾許飄逸的胡須,清瘦中又有幾分的倨傲。
這個時代對於讀書人是最好的時代,朝廷重文輕武。便是武將身邊都要有文官監管,且偏偏文官為正職武將為副職。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士大夫”這兩個觀念便足以說明北宋文人地位。
不過那秀才雖然倨傲,見的武鬆雖然是一個配軍,竟然還有些上進,想來讀書,便也教了。
但他教書的風格很隨意,也並不按照兵書來教,反而是從“四書”來教。
一會兒的功夫下來,武鬆已經強忍著沒發作了。
但於蘭及時地送上了吃食。
同時安撫了武鬆和先生的胃。先生突然覺得雖然自己教導的學生滿臉凶相,但他家娘子倒是一個懂事的。
再加上於蘭做的東西實在不錯,吃完之後,於蘭就沒讓他回去了。
按道理武鬆應該送他一程,但他著實覺得那個先生有些氣人,就沒動,好在先生的家離得也近,也就隔著一條街。
等到人走了之後,武鬆憋了一肚子的話,終於忍不住開口了。
“玉蘭,我不要這先生了,你看他教的都是什麽,《論語》!我又不是沒讀過!”
雖然讀了,但也忘了大半了,更重要的是這裏麵講的很多並不是很明白。
他沒說他自己聽得對方大名,可是人家不認識他。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梁山那麽多人,豈是宋江一個人忽悠的接受朝廷招安,而是大部分人都想到了當山賊不是好的出路。
不光是自己遭受罵名,後代也是賊寇的名聲。
宋江說替他們想好了出路,大家也不過順勢而為罷了。
武鬆這會兒倒不是覺得開酒店丟人,隻是單純覺得,如果事事都靠於蘭的話,對不起他當初說的努力和上進,他也想為將來考慮,如果可以建功立業,將來也好封妻蔭子。
因此,哪怕他不認識老種經略相公也想去試一試。
於蘭聞言,卻有些落寞。
他拳腳功夫厲害、戰場卻是刀劍無眼的。
因而不是很想要讓他走這條路,何況未來北宋會遭遇靖康之變,金兵勢如破竹,一舉進攻汴梁,朝廷卻無力抵抗,連徽、欽二帝,並一眾的皇族、朝臣盡數被俘虜,受盡折辱……北宋就此滅亡。
於蘭說道:“哥哥有建功立業的心思,是好事兒。但若真想建功立業,光靠一身武力是不成的,又不是江湖的械鬥。小種經略相公那兒有魯提轄那樣三拳打死鎮關西的好漢,又聽說老種經略相公那兒投奔去了當初惡了東京殿帥府太尉高俅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總是不缺人才的,哥哥便是去了,未必受到重用。不如先把那些兵書熟讀了,又把那馬上的功夫,槍棒的功夫,再練了,回頭真去了那兒,相公問起來,哥哥言之有物,才會叫人賞識!”
武鬆有些傻眼,先不說於蘭怎麽知道王進是如何投奔的老種經略相公的。
隻說讓他去看兵書,他就有些頭疼。
他自小倒也上了幾年私塾,也略識得字,但要讓他細看那些書,他又覺得,字都還湊合能認得,但讓他分析個頭頭道道出來,就太難了。
可是對上於蘭期盼的目光,他含糊地說了一句:“沒有兵書!”
“沒有兵書,就去買,去借,問問施家叔叔,他家老父親是牢城營裏頭的管營,上下都認識一些人,這牢城營裏頭的將領不可能沒有兵書的。”於蘭可不想讓他糊弄過去。
其實她心裏頭也有些想笑,沒想到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武鬆,竟然怕讀書。
若讀的下去,對他當然是好事。
這天下如今已經開始有些亂了,於蘭沒有匡扶天下的能力和野心,卻也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
讓他填鴨式地多學一些東西,總能派的上用場。
若是他讀不下去,她就順勢讓他去江南,遠離江湖是是非非,隻做田舍翁。
他硬著頭皮點了點頭:“好!”
還別說,施恩的路數還是有的,聽到武鬆想讀兵書,就花了一天,不知道從哪兒抬了一箱書籍。
“哥哥若是讀了這些書,許是能帶兵打仗了!”施恩其實也很意外,武鬆這樣性子的人,不像是能耐得下心去讀書的。
便是當初他在牢房裏頭接濟他,款待還沒幾天,他就按耐不住了。
“莫要取笑!”武鬆回頭看了一眼在曬東西的於蘭。
於蘭這會兒也看到施恩讓人把書籍抬進去,對他投來了一個鼓勵的眼神。
“施恩見過嫂嫂!”施恩行了禮,心裏頭有些明白武鬆這突然心血來潮是為什麽。
對於於蘭心裏頭就更加有些驚訝和佩服了。
竟然能勸的武鬆去讀書。
於蘭回了萬福。
“多謝叔叔送來了這些書籍。”
“這不算什麽大事!”施恩擺手,其實也不算小事。
這書籍想要湊到也難,有些都不大樂意拿出來,雖說這幫大老粗自己也不愛讀書,但有了書,卻又覺得格外神聖。
再有那些文官,那書就愛惜得跟寶貝似的。
施恩是投其所好才把這些書籍給拿到的,絕不像他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書不是送來的,是借的。
其實施恩總覺得武鬆未必能讀的下去。
所以都和他們約好了還書的時間。
“另外還勞煩叔叔請個先生過來教導,隻晚間教導一二個個時辰就好了,這請先生的我們出!”
武鬆瞪大了眼看於蘭。
他這麽大的人了,讀書就讀書還請先生教導,那也太丟人了。
因為施恩在,他不好說出來。
於蘭裝作沒看見。
一個不愛讀書的人,怎麽能看得懂專業書籍?
他自己囫圇吞棗,一知半解,越學越不會了,倒不是請個先生先教教看。
這一下連施恩都想笑,因為他雖然腦子活絡,卻也不是考秀才的料,從小隻愛槍棒。
如今看著武鬆在這個上麵吃了鱉,有一種格外慶幸於蘭不是自家娘子。
不然娘子想讓上進,大老爺們有一身武藝還被逼著讀書也太慘了。
施恩同情地看了一眼,隨後十分的積極地對於蘭說道:“嫂嫂放心,我恰好認識一個落第的秀才……”
施恩說的那個秀才,第二天就來了。
人已經快到中年了,留著幾許飄逸的胡須,清瘦中又有幾分的倨傲。
這個時代對於讀書人是最好的時代,朝廷重文輕武。便是武將身邊都要有文官監管,且偏偏文官為正職武將為副職。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士大夫”這兩個觀念便足以說明北宋文人地位。
不過那秀才雖然倨傲,見的武鬆雖然是一個配軍,竟然還有些上進,想來讀書,便也教了。
但他教書的風格很隨意,也並不按照兵書來教,反而是從“四書”來教。
一會兒的功夫下來,武鬆已經強忍著沒發作了。
但於蘭及時地送上了吃食。
同時安撫了武鬆和先生的胃。先生突然覺得雖然自己教導的學生滿臉凶相,但他家娘子倒是一個懂事的。
再加上於蘭做的東西實在不錯,吃完之後,於蘭就沒讓他回去了。
按道理武鬆應該送他一程,但他著實覺得那個先生有些氣人,就沒動,好在先生的家離得也近,也就隔著一條街。
等到人走了之後,武鬆憋了一肚子的話,終於忍不住開口了。
“玉蘭,我不要這先生了,你看他教的都是什麽,《論語》!我又不是沒讀過!”
雖然讀了,但也忘了大半了,更重要的是這裏麵講的很多並不是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