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安娜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那麽一天,她可能會上海牙國際法庭,當然19世紀初還沒有國際法庭。


    可是利用船隻製造毒氣室,為了銷毀證據將船隻淹沒這種事無論如何看起來都不像是正義的,就算國內因為輿論封鎖不知道,國外也會傳開,英國報紙拿破侖又管不著。


    《亞眠協議》簽訂後很多法國人會到英國去,等他們回來,就會像那些在愛爾蘭饑荒時前去旅遊的英格蘭人一樣震驚。


    他看似堅不可摧的統治是搖搖欲墜的,她可不想陪著他上國際法庭受審,並且還是處於被告的位置。


    要製造一座鐵架橋需要很多時間和金錢,那需要在和平時期慢慢修,現在拿破侖缺的就是這個。


    相比之下,道路才是更迫在眉睫的。


    平民總是怪吉倫特派不調控糧價,蘭治的辦法則是設置一個恒準的價格,對市麵上高出這個價格的穀物都會被查封後拍賣,這比較符合拿破侖的心意,因為拍賣所得歸國家所有,輿論還是支持他的,在平民眼裏哄抬糧價的都該死。


    但這個價格能執行下去的依據是必須保證市場上有足夠的穀物,所有人都知道,物以稀為貴,設定了價格,可是糧食市場上沒有那麽多糧,價格還是要漲上去的。蘭治說了個很簡單淺顯的道理,將糧價便宜的郡的糧食運到價格高的郡,比如23法郎一公擔的區域賣到58法郎一公擔,這樣就算買38法郎一公擔,不僅運糧的人有的賺,高糧價區域的平民也買了便宜的糧食,這樣大家都得力。


    可這個簡單的問題卻涉及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法國的路況,二是盜匪和乞丐攔路,軍隊不清出一條通暢的路,大車隊是沒有辦法完成這種省際轉運的。


    同時當糧食開始漲價,農民也會捂糧待漲,他收了糧食不賣其他人還能怎麽辦?市場價格沒有達到他“期望”的價格他是不會賣的。


    農村人可以做到自己吃土豆、黑麵包,將做白麵包的小麥高價賣出去賺錢,然後將硬幣放在地裏存起來,留著以後應急用,比如繳納兵役稅,交了這筆錢就不用去當兵送死了。


    用紙幣也不可能,以前指券崩盤時的場麵他們已經見過了,所以拿破侖免他們租稅是一招錯棋,要收重稅,逼得他們必須賣糧食繳納租稅才行。


    拿破侖征兵還停留在古羅馬時期,以為從事農業和務農的兵源是好過城市裏的,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法國人口有3600萬,去掉那些重複登記和流動人口,大概還有2900萬左右,相比起大革命爆發之前的2800萬人,人口還增長了。


    10年時間法國死了多少人呢?戰爭部根據戰報所報的數量,大約有100萬人,不過這個數據可能是假的,拿破侖自己也改過戰報。


    假設這100萬人裏有一半是結婚的,按照加尼埃一個寡婦600法郎的補貼,一年就要3000萬,還不加上他們的婚生子和私生子,3800萬法郎都是少的。


    假設一個女人,她的丈夫因為從軍死了,生了六個孩子,並且全部存活,那麽她可以獲得2700法郎的年薪,一個政府的普通低級職員年薪1200法郎左右,她平時還可以在家務農,或者幹別的工作貼補家用,有了這麽豐厚的獎勵,女人會踴躍得嫁給軍人麽?


    喬治安娜看到拿破侖身上有癬都懷疑他得了什麽怪病會傳染給自己,士兵在外征戰,過的是不知還看不看得到明天太陽升起的生活,他們都能幹得出用3法郎租車,付給車夫6法郎,隻要求皇帝經過給他“上一課”的事情來了,他們還在乎什麽呢?


    拿破侖將這個“空談”的政治經濟學家給踢出參議院不是沒有理由的。


    戰爭隻有在它結束的時候才是美妙的,現在喬治安娜充分感覺到納西沙·馬爾福出席盧修斯審判時那種顏麵掃地的感覺了。


    加尼埃所說的給寡婦補貼的事可以暫且不論,給她們麵包卷的事可以考慮,大多數女人都是比較遵紀守法的,拿著證件和麵包卷就能領到麵包,讓孩子不至於餓得哭,這樣她們就不會和那些舉著圍裙,到凡爾賽去找國王要便宜麵包的女人一樣了。


    皇宮裏有糧倉,這是一個常識,當首都被包圍國王等著其他的領主過來救自己的時候,皇宮裏的糧食不僅可以給自己吃,還可以給瑞士傭兵吃。女人和孩子是不吃力士一樣多飯量的,喬治安娜可以試著說服拿破侖開皇宮的糧倉給這些孤兒寡母供應麵包,那些給他切肉的有活幹了。


    安撫住了這部分人,那些沒分到麵包的女人可能會心生不滿,但別人的丈夫死了,其他丈夫還活著的還可以找他們,這部分男人需要工作,杜爾哥所說的公共工程是最能創造就業機會的。


    天氣回暖,冰麵開始融化,運河4法郎一天的工作沒有了,緊接著運糧船就該來了。


    船能給人帶來希望,也能給人帶來絕望,看到滿倉的船,人們就有信心,看到幾乎半空的船,人們就沒有信心,恐慌消費會加速囤積,一般人是根本不會去計算自己一年吃多少糧食的。


    3.3公擔隻是一個平均數,一些比較文弱、從事文字工作的男人可能還沒一個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者貪吃的婦女吃得多。


    一個人信心十足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麽都能幹得成,可是等自己遭遇到了挫折,那麽他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了。


    利益和恐懼是驅使人行動的杠杆,就算不是為了倒賣自己吃也會囤積一點,這個時候唯一的解決辦法是不斷得滿倉出空,等每個人家裏食物多到堆不下了,他的恐懼感就會消失,然後就不再買糧食囤積了。


    保證運輸線通暢,保證有足夠的貨源才有可能讓糧價降下來,又或者用宋朝人用過的辦法,讓一個官吏到處通知想要投機的商人,巴黎允許高價賣糧了,很多糧商一下子湧進城裏,這樣穀物的數量多了,價格也就降下來了。


    根據杜爾哥的估計,歐洲穀物海運總運量為500萬公擔,法國占一半,約250萬公擔,總消費量為5000多萬公擔,就算戈多伊賣了200萬公擔的糧食給法國,怎麽把這麽多糧食運到巴黎呢?


    大革命之前,法國的糧食來源主要是英國、波羅的海、美國、南俄羅斯。糧食的進口主要中轉站是敦刻爾克、魯昂、南特和馬賽這些港口城市,這些船並不都是大船,小船也可以裝載的。


    這些海上來的外國穀物沿著江河取道到奧爾良,經過羅納河到裏昂,大革命期間一次惡性的搶糧事件發生在奧爾良運河邊上,當時兩艘滿載糧食的船隻被搶了。


    運河運輸雖然比較便宜,但是因為季節因素,冬季和夏季有三個月不能使用,因此修一條從裏昂通往巴黎的鐵路是可以解決糧食問題的。


    第一大城市巴黎和第二大城市裏昂本來就來往頻繁,鋼鐵運往裏昂也比較方便,從裏昂開始修鐵路到巴黎,以後運鋼材到巴黎建設渡槽也方便了。


    或者可以嚐試冬季用狗拉雪橇在結冰的河麵上運輸。


    她自以為幽默得在最後寫道,劈裏啪啦得用打字機將報告書打完,在角落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和那封書寫的信一起放在了文件夾裏,叫來了瑪蒂爾達,讓她親自將這封信送給第一執政。


    喬治安娜對20世紀的美國人缺乏好感,可是美國的開國領袖確實很不錯。她做夢都沒想到,美國居然也有被人欺負的時候。


    這或許是因為它現在還處於幼年,並沒有成為後來的龐然大物。


    伏地魔動手殺哈利是因為他覺得哈利是個威脅,她不想變成伏地魔那樣“殺嬰”的人。


    或者該那麽做嗎?(orshouldi?)


    她回憶著那騰起的蘑菇雲,以及原子彈爆炸時那太陽一樣耀眼的光。


    戰爭中的人性是脆弱的,或許那句“沒有一個好戰爭,也沒有一個壞和平”這句話說的是真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哈利波特之晨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吾不禁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吾不禁夜並收藏哈利波特之晨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