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曆史上有一位皇帝,他叫卡拉卡拉,這其實並不是他的真名,“卡拉卡拉”是一種帶有頭巾的高盧鬥篷的名稱,他的名字叫做盧基烏斯·塞普提米烏斯·巴西亞烏斯,在他7歲那年被父親更名為馬爾庫斯·奧列西烏斯·安東尼努斯,他的父親希望能通過改名,讓兒子不至於因為行省公民的出身和騎士的身份影響繼承皇位。


    根據君主論的作者馬基雅維利的記載,卡拉卡拉的暴虐讓人瞠目,他竟然將大部分的羅馬居民處死,並屠殺了亞曆山大利亞城的全部居民,從而被全世界憎恨,以至於他最後也是被一位與其有殺兄之仇的百夫長所殺。


    但是這麽自私凶殘的君主曾經頒布過一道諭令:


    上天掌握著事件萬物運行的規律,作為羅馬的帝王,我受製於上天的庇佑,逃過了命中的劫數,我將帶領羅馬的臣民,帶領著羅馬走向繁榮昌盛,以感激不朽天神的偉大。因此我授予羅馬境內所有自由人以羅馬公民權,以彰顯羅馬公民的偉大。但那些卑劣者不配享有此權利。我與我的臣民應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自此,羅馬的土地上人人享有羅馬公民權,古今中外,唯有羅馬優勝至此。


    狄奧尼修斯在《羅馬古代史》中指出,卡拉卡拉的著想政策主要是為了促進稅收的增加,他將羅馬公民權授予羅馬境內所有人,表麵上是授予他們榮譽,實際上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因為外邦人無需繳納大部分的稅收。


    古代的時候,人口是一項資源,卡拉卡拉在位期間,軍團士兵人數較其父親在位時增加了一倍,而支撐他潘達軍費開銷的,正是他隨後擴展的公民稅收。


    奴隸是不需要納稅的,自由人才需要。自由人有自己的財產,比如牛、羊、馬匹、農具、房屋等等,奴隸什麽都沒有,從事農業生產,農民自己也要投入成本,20法郎一公擔的價格很容易算出來,諸如英法等國是沒有農奴和奴隸的。但是在美國和俄羅斯,則依舊存在奴隸製,這使得他們的生產成本比英國本土農民種植的穀物便宜很多。


    如果大量進口外國穀物,英國本土農民就會破產,這會讓英國糧食安全完全仰賴國外,因此穀物法不僅僅是維護土地貴族的利益。


    波羅的海糧食歉收讓英國的穀物價格也漲上去了,又因為“麵包與血”運動,外國穀物無法進入英國市場,致使英國的糧食價格無法下跌,但是英國有“濟貧稅”,這就意味著即便英國窮人吃不起麵包,還有政府的救濟可以領,隻是他們能領到的糧食縮減了。


    這就符合了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起的,當糧食價格上漲,底層人民就會減少其穀物方麵開支了。


    英國的傳統菜是魚與土豆(fishandchips),不吃麵包改吃土豆對英國人來說沒有法國人那麽困難,愛爾蘭既然收回來了就不會讓那塊土地空閑,那塊土地會和“曆史”上一樣栽種土豆。


    不過光吃土豆雖然能解決饑餓的問題,卻會引起營養不良,此時肉類在英國也是比較昂貴的。英國窮人能領著救濟金營養不良得活著,致使穀物價格就算比法國高,英國農民也賣不出去,這時候出口成了英國農民獲取財富的途徑。


    糧食這種重貨用水運的價格比陸運便宜,但它也是有成本的,天氣變暖,運河開始恢複正常後,西班牙的兩百萬公擔的穀物開始啟運了,第一批到達巴黎的糧食有1.9萬噸,漲水和枯水也限製了水運。


    陸路要勝過平行它的水道,雖然畜力成本會比蒸汽機車高,但英國的蒸汽機是不會隨意出口的。


    是法國人拜英國人為師,就可以去英國工廠裏偷學,《亞眠和約》簽署後兩國的人民互相往來,法國的工業間諜也趁著這個機會派出去了。


    人少好吃飯,人多好幹活,不隻是比利時的布魯日運河需要清淤,亞眠到出海口的索姆河河道也需要清淤,由河水和海水攜帶而來的大量泥沙讓寬闊的索姆河河口不斷堆積,這麽多年來已經對聖瓦萊裏的商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這個計劃要沿著直線開鑿一條運河,引向聖瓦來裏港,運河上架設一座船閘,用以清楚泥沙,此外還要建造一條纖道,用馬匹代替人力拉纖,纖道道起訖點分別在聖瓦來裏河亞眠,估計要產生90萬裏弗,和3000萬法郎的聖馬丁運河相比簡直是小數目。


    這就是為什麽拿破侖找不到人出資清淤布魯日通向出海口運河的原因,法國人以法國利益優先,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比利時已經是法國的土地了。


    更何況比利時這種四戰之地,今天把布魯日的運河港口給清淘了,明天易手了,那麽這筆錢就是白給了。上一次奧地利在比利時發行公債,奧地利人輸了這公債就成了廢紙,比利時人是完全沒有想到可以平價兌換的,塔列朗在比利時大量收購這些債券的時候還被人譏笑,賣給他的那些人後來知道了,一個個悔不當初。


    裏昂這種法國第二大城市,與巴黎人員往來頻繁,就算做客運也夠賺的了,更別提運河不通的時候了。


    轉讓鐵路的經營權和建造權,如果虧本了還沒什麽,如果賺錢了,拿破侖就要被罵成是出賣民族利益的叛國者,輿論就是如此。


    想要讓法國銀行家出錢就要給他們十足的信心,路易十六派兵前往北美,協助美國完成獨立戰爭贏了,波拿巴不僅將之前的遠征軍賠了進去,還將瑞士、波蘭的兵給派去了,一個不小心那個遠在五千英裏外的小島就是“滑鐵盧”。


    有時候戰爭是沒有人性存在的,那種活地獄雇傭兵都不肯去,還有誰那麽英勇敢去?


    法國大革命十年期間,死了很多人,而且是壯年男性,這導致了法國農村的女性人口比男性多,用一夫多妻製不是治本的辦法,也不是基督教世界所允許的,所以才有了查爾斯·加尼埃以向國民自衛隊遺孀和其孤兒發放撫恤金的政策。


    男人在外打仗沒有了後顧之憂,他才能專心一致,即便有日長眠於戰場上也無憾了。


    拿破侖自己應征入伍並不像法國人一樣是為了救國,而是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是他長期在那樣的環境中被感染,已經有點分不清自己是哪個國家的人了。


    即便是喬治安娜自己,她也不像熟悉法國的山川一樣熟悉英國,她不知道英國有多少鐵路,也不知道那些河川上的鐵橋,然後她情不自禁得用“我們”這個稱呼來稱呼自己和法國人了。


    何謂外國人?何謂本土人?


    瑪麗安托瓦內特將希望寄托在奧地利的軍隊上,用外國軍隊來鎮壓法國的平民,她就是個奧地利女人。


    但是法國人愛路易們,偉大的路易十四,逍遙的路易十五,悲慘的路易十六,每一個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然而沒有路易十一,後麵一連串的路易根本就沒時間去偉大、去逍遙、去悲慘。


    交到了路易十一手裏的法蘭西經曆了與英國百年戰爭後的國弱民貧,雖然到了路易十一父親查理七世這代,法國恢複了大部分國土,但英俊在作戰時的焦土政策讓法國民生凋敝,經濟係統全麵崩潰。


    沒有民生就沒有稅收,法國王室那時是真的窮。


    以至於路易十一與蘇格蘭的瑪格麗特公主結婚時沒錢舉辦一場正經的婚禮。


    公主遠道而來的親戚們在教堂觀禮後就被變相趕走了,連晚宴都沒有,更別提勃艮第公爵結婚時幾天幾夜的狂歡了。


    來自蘇格蘭的瑪格麗特是典型的中世紀公主,虔誠、美好、善良,除了聖經和一些愛情詩歌外沒讀過什麽有用的書,因此法國貴族們都稱呼瑪格麗特為“小洋娃娃”,不僅是因為她身量小小的,還因為她長得很精致,對她的態度也像對待一個布娃娃那樣隨意打趣毫無敬重。


    喬治安娜個子也很小,別人跟她說話也直來直往,有時顯得很不敬重,塔裏安夫人有時也會打趣她,但迄今為止除了拿破侖·波拿巴還沒有哪個男人敢調戲她。


    在伯爵起身走後,喬治安娜讓尤利安·烏弗拉爾留了下來,為了避免走漏消息,喬治安娜讓瑪蒂爾達也退出去了,她想和這位擅長煽動的教授談一談彩券的事,可是他根本就不像是要跟她聊事的態度。


    他先是和她聊文學,問她有沒有看過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劄,在得知她看過後居然稱呼她是“永生的阿娜伊絲”,她在氣急之下揮手給了他一個耳光。


    結果他被打了反而笑得更開心了。


    誰是永生的阿娜伊斯呢?她是波斯人易卜拉欣的妻子之一,按照當地的傳統,她和易卜拉欣另外11個美貌的妻子都被關在房子裏,不許隨意出門。


    但她渴望自由,她對易卜拉欣說,如果一死才能和你分手,那麽死亡對我來說是愉快的事。


    於是易卜拉欣成全了她,一刀刺入了女人的胸膛。


    然後,她就和生前正派的婦女一樣到了天堂,享受著每天都有新意的幸福生活,重點是有兩個美貌的男子服侍她,為她寬衣解帶,為她沐浴,並給她塗上芬芳的香精,將她摟在懷裏,讓她享受如癲似狂的快樂。


    喬治安娜現在想起來還在氣,她後悔當時沒有用龍息把尤利安給燒死了。


    這種情況她覺得自己有必要跟波拿巴說一下,要麽他把尤利安·烏弗拉爾調往別處,要麽砍了他的腦袋。


    於是在喬裝打扮,披上了帶兜帽的鬥篷後,她讓菲利斯準備一輛不起眼的馬車回巴黎。


    無法無天的投機客,膽大妄為的偽君子!


    可是這種人還是比巴黎極度保守的銀行家要好多了。


    她看著車窗外飛逝的景物,偶然一個小女孩兒出現在她的麵前,她正被衣衫體麵的父母牽著,抱著一個塞夫爾陶瓷廠的陶瓷洋娃娃,也在路邊看著她的馬車。


    她們的視線短暫交匯,直到她離開她的視野,喬治安娜才收回視線。


    那個女孩看起來快11歲,到了接受第二階段教育的時候了。


    可是她很快就苦笑起來,18世紀的女孩兒哪有接受第二階段教育的資格。


    如果她不讀那麽多書,也許不會遭到今日之侮辱,所以無知是一種幸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哈利波特之晨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吾不禁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吾不禁夜並收藏哈利波特之晨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