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曾經輝煌的國家和文明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衰落,甚至從此消失了。
比如希臘、羅馬、拜占庭帝國、巴比倫、埃及等等,克裏奧佩特拉與凱撒的故事讓人耳熟能詳,但她卻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法老,她的死亡宣告埃及法老時代的結束,屋大維在她死後宣布埃及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而托勒密王朝王位繼承人們不久都遭到了殺害。
依靠別人終究還不如依靠自己,然而克裏奧佩特拉所能做的已經是一個女人能做到的極限了,在埃及的象形符號裏,男性的代表是節德柱,象征穩定和脊椎骨,西方文化裏則用盾牌和長矛符號的瑪爾斯指代男性。
在麵對戰爭帶來的混亂時,如果節德柱無法保持穩定,倒下了,那它撐起的天地也要跟著倒,如果托勒密十三世是個靠得住的柱子,何須他的王姐代替他統治埃及。
兵災不像水災、旱災,當平民聽說了大軍壓境,會帶著所有的財產逃跑,有時一逃就永遠不回來了,曾經繁華的城市變得十室九空,要過很多年後才能恢複過來。
但有時平民也不會跑,因為他們聽說來的是軍隊是將他們從以前的統治者手裏解放出來的,這時他們不但不會跑,還會開城門夾道歡迎,那場麵和感覺是對經曆了大戰的士兵來說是最好的安慰。
男人幾個不想當英雄呢?
在好萊塢的電影裏總是講的美國人拯救世界,好像美國人打不贏外星人,全世界都要投降了,看電影的還接受了他們的那個設定,好像洋基就是頂天的阿特拉斯,他們扛不住了世界就要完了。
好名聲是美國二戰後得到的好處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並沒有像歐亞大陸斯上那麽慘重,很多著名城市,如華沙、柏林已經淪為廢墟,就連倫敦也因為德國飛機的轟炸而遭到了嚴重破壞,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不僅如此,戰爭對農業、交通都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雖然戰爭結束了,人民卻並沒有立刻過上和平美好的生活,饑荒在歐洲多地蔓延。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英法兩國通過自己的殖民地可以快速恢複經濟,實際上卻很緩慢,後來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宣布“歐洲援助”計劃,如果隻看表麵美國當時真的幫了歐洲很大的忙,不僅結局了糧食短缺的局麵,還恢複歐洲的經濟。
這個計劃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美國撥款131.5億美元,贈款占了90%,貸款隻有10%,感覺美國人好像全部成了慈善家。
當然不是,美國人是趁著這個機會占領歐洲市場,他們贈予西歐的錢,西歐又用它來買美國出口的商品,贈予的錢又回到了自己的口袋裏,而賣出去的商品則占領了西歐的市場,達到了滲透和意識形態的擴張。
二戰期間很多科學家如愛因斯坦都跑到美國去了,西歐的人才在經曆了戰火後也在“感召”下去了美國,但美國的價值觀是重理工科,即那些能為美國製造飛機、導彈等等優先考慮引進,藝術、文學後麵考慮。
這和**在集中營裏幹的事一模一樣,不過他們是來幫助歐洲複興的,這些人才讓美國本來在戰後處於優勢地位的工業、農業更加發達,西歐國家想要獲得美國的援助就要調整他們自己的政策,比如取消了國家之間的關稅壁壘,可以說馬歇爾計劃對促進歐盟一體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說以前歐洲人去新大陸是被逼無奈,現在去美利堅合眾國簡直是去朝聖,留在美國成了移民們的夢想,而“美國夢”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影響著全世界的。
北美不再是窮困的殖民地了,那裏有繁華的都市、美麗的風景還有公平的機會,所有人隻要肯努力就會獲取成功。
這話找維克托·克裏昂為自己的女兒報仇的棺材鋪老板以前也信,他相信美國是法治社會,會給他女兒一個公道,事實呢?那幾個毀了他女兒的優等生帶著一點歉意的微笑,直接在法庭上走了。
那個棺材鋪老板讓他的女兒像美國人給她自由,像美國人一樣讀書、美國人一樣說話,但她本質上還是個保守的天主教女孩兒,實在沒有辦法和某些女孩一樣答應他們的要求。
是要做到什麽程度才肯罷休呢?是要女孩排著隊,吵著嚷著要“少爺”臨幸,他想幹嘛就幹嘛才對?
當女孩說不的時候就真的意味著不,或許他們的家長會說這是她們討價還價的手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碼,隻要加錢她們就會同意了。
然而也有家長會告訴自己的女兒,不能讓自己的家族蒙羞。不過一直順風順水的少爺們不接受不,她拚命抵抗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耀,然後她遭到了毆打,她的臉毀了,這些害她的人還不接受任何法律製裁。
女孩的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遵紀守法的人——遵守美國的法律,他也和那些美國正派居民一樣,覺得和黑手黨攪和在一起很可恥,如果不是有求於人,他甚至不會叫維克托·克裏昂一聲教父。
有些人一定要到自己無計可施,又求救無門的時候才會想起那些他們鄙視的人,那個棺材店老板最終成了“教父”的“教子”,為教父幹一些比如毀屍滅跡之類的事。
還有誰比棺材鋪老板出現在墓地更合情合理又不引人注意呢?
美國的犯罪率居全球第一,並且還有很多惡性犯罪,同時還有很大的排他性,他們不管真正的埃及曆史是什麽,反正為了票房胡編亂造,這一點和英國殖民地時期的“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有點相似,卻更加極端。
哈佛大學的教授也要接受管理,除了規定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外還有一個kpi考核,教授們需要從學生的父母那裏獲取“捐款”,達不到kpi考核的數值就要另謀高就。
一般來說名教授不用承擔這個kpi考核,他們是常青藤名校的門臉,是吸引學生們報考的,諸如帆船、馬術等教練就有這個指標。
美國名校會有體育特長生,這些學生或許是貧困家庭學生唯一的出路,他們的成功也會成為勵誌電影的題材,諸如馬術、帆船、高爾夫,每一樣都不是普通中產家庭能學的。
這些馬術、帆船俱樂部聚集了有錢人,教練和學生們會容易溝通,讓學生們的父母捐款就容易了,其實這些學生裏不少就是捐款進來的。
有了這些捐款後哈佛也不是用來提高教師薪資、校舍維護、科研投入、學生補貼,95%的捐款都用來買對衝基金和投入房地產市場裏了。
比如費爾奇這樣的人,雖然霍格沃茨是名校,麻瓜又不知道,放房貸的經理們還以為他是隨便報了一個假名,謊稱自己有工作。
不過這不重要。
一筆貸款可以放九次,同樣為了獲取傭金他們可以將費爾奇這樣的人信用包裝一下,謹慎的客戶不會買費爾奇這樣的人的抵押證券的,不過哈佛的錢是風刮來的,它的對衝基金會買這種衍生品。
同時哈佛大學一邊高喊著培養這個世界的領袖,一邊還在海外購買會破壞當地環境的農業公司。與此同時他們還與糖業集團合作,發明了一個卡路裏體係,號稱吃糖攝入的卡路裏比脂肪低,完全不顧自己的誤導會引起多少人有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那個叫中村雪的女孩是反糖運動的成員,她並不認識德拉科,當德拉科在帕多瓦大學旁聽講課的時候,她在和朋友聊天時聊起了琳達·史密斯的事,她跟同伴們說結了婚的人無時無刻不想著離婚,這符合她不婚主義的思想,當時德拉科背對著那些女孩兒坐在前排,回家後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他的教父了。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鼓勵德拉科去麻瓜大學旁聽的也是波莫娜,雖然她是他的教母,不過德拉科還是覺得教父更親。
哈利在對戰伏地魔的時候說西弗勒斯·斯內普愛著他的媽媽,他和食死徒不是一夥的,這或許是為了鼓勁,也是提高氣勢,戰後卻被人——莉塔·基斯特聞到了腥味,她寫了一部書名為《聖徒還是罪人?》,將“情聖”和相關人員的過往翻了個底朝天,自然哈利的父親,詹姆·波特也難以幸免。
當世人歌頌凱撒和克裏奧佩特拉愛情的時候,身為丈夫的托勒密十三世是個什麽心情,如果詹姆·波特還活著,那也是這個心情。
人們越是支持莉莉和西弗勒斯為了“真愛”在一起,詹姆·波特就越像是個戴鹿角的傻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莉莉做了她覺得可靠的選擇就已經走了不同的路,詹姆·波特沒那麽糟糕,雖然他是個自大狂,後來和莉莉結婚後也改了,而且他不會對女性使用暴力。
輿論對詹姆是不公平的,雖然很多時候他就像是個隱形人,沒什麽存在感,但他是哈利波特的父親,這個事實無法改變的。
如果隻是兩個人,波莫娜和西弗勒斯會一直幸福下去,可是回了人類社會她就要麵對這種輿論壓力,所有人都覺得西弗勒斯和莉莉才絕配,她完全是多餘的,或者說是自己貼上去的。
她是個可悲的普通女人,雖然她不介意丈夫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能夠做到自娛自樂,卻沒法被人一次又一次得“糾正錯誤”,你以為西弗勒斯愛的是你麽?他愛的是莉莉,你真笨。
就算是認命得覺得自己是傻瓜的赫夫帕夫也會受不了的,她最終選擇了做逃兵,逃到一個沒人認識她的地方,和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男人重新開始了。
她已經離婚了,是他們出發去那個地穴探險前西弗勒斯親口說的,雖然他那時候他氣蒙了,但他衝口而出的毛病還是沒改徹底,人有時在激動時展現的才是真實的自己。
然而在龔塞伊看來,一個死了多年的皇帝不該來搶活人的妻子,這麽做是不道德的,如果科西嘉人用權力阻止西弗勒斯討回公道,他和那些濫用權力的國王沒有任何區別。
也許約瑟芬沒有在婚後對拿破侖不忠,不過在謠言中她已經成了一個可怕的女人,連兒子都不敢認她了。
人言可畏,謊言說的人多了也會變成真的,所有人像是都找到了她不為人知的一麵,包括她的親人,拿破侖要是還信她,他就是個傻瓜,這點比他有多個情人,對婚姻不忠還要糟糕,因為他會在軍中失去威信,誰會聽那樣傻瓜的指揮,更何況他還有那麽多潛在的敵人。
西方人管這叫“言論自由”,東方管這叫“口業”,當然西方人不信佛,他們連自己的上帝都拋棄了,連撒旦都有人信。
哈佛大學有一個長生計劃,投資人可以優先獲得這項技術優先使用權,本質上那和2000年前煉仙丹求長生的貴族一樣。
上一次煉出了火藥,這次且看煉出點什麽。
被邪教和騙子洗腦的人,他自己是很難走出來的,格林德沃給純血巫師們洗腦的時候還說巫師要拯救世界呢。
美國也許占據著全世界最優秀的資源和科技,但他們在正麵戰場打不贏外星人不代表別的民族的人類會跟他們一樣放棄抵抗,一定要靠美國人想出“天才”的主意,在美利堅合眾國的率領下反敗為勝,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深陷戰爭的泥潭裏。
他們以為用貧鈾彈和高科技武器會讓本地人屈服,不敢抗爭。他們太依賴高科技了,才被裝備不怎麽樣的遊擊隊員弄得比正麵戰場還死傷慘重。
馬歇爾計劃讓美國統治了歐洲,親美政客們為了競選和高福利削減了軍費,戴高樂航母快老掉牙了還在服役。
美國那麽自信,覺得可以用一己之力征服世界其他國家都要依靠他。
所有二戰後的歐洲國家實力大不如前,他要是不解決中東問題就撤軍回美國,那些被壓迫的國家人民不能對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本土怎麽樣,首先倒黴的是他的盟友,逃跑是沒用的,把後背留給猛獸還不如拿起武器對抗。
makeamericagreatagain。
這個國家從來沒有偉大過,隻是因為運氣好,兩次崛起都與歐洲有關。第一次是美國國父路易十六,第二次則是二戰期間賣軍火和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
雖然貧美國富差距越來越大,底層群眾的生活越來越不堪重負,但越是這樣,精英們所能享受的財富就越多,他們的生活就越優越。因為沒有人再能從他們手中分到一丁點的福利,隻要新移民能進入美國的精英圈子,那自己就可以享受全世界的資源,並且還是以一種極低成本甚至零付出的方式享受收割全世界而來的福利。因此這些人就算看到了罪惡也不會說的,可惜美國早期的移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圈子,這些新來者沒那麽容易進去瓜分利益,他們才永遠都融不進美國上流社會。
如果那個國度真的如此“完美”、“善良”,怎麽會有“小醜”這樣的角色出現呢?還有那麽多人支持他。
就連魔鬼也曾經是天使,看著一個好人變成那樣真的是一個悲劇。
可是“小醜”卻在癲狂得大笑著,這笑聲聽起來毛骨悚然,也不知道怎麽會有人管這叫娛樂。
比如希臘、羅馬、拜占庭帝國、巴比倫、埃及等等,克裏奧佩特拉與凱撒的故事讓人耳熟能詳,但她卻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法老,她的死亡宣告埃及法老時代的結束,屋大維在她死後宣布埃及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而托勒密王朝王位繼承人們不久都遭到了殺害。
依靠別人終究還不如依靠自己,然而克裏奧佩特拉所能做的已經是一個女人能做到的極限了,在埃及的象形符號裏,男性的代表是節德柱,象征穩定和脊椎骨,西方文化裏則用盾牌和長矛符號的瑪爾斯指代男性。
在麵對戰爭帶來的混亂時,如果節德柱無法保持穩定,倒下了,那它撐起的天地也要跟著倒,如果托勒密十三世是個靠得住的柱子,何須他的王姐代替他統治埃及。
兵災不像水災、旱災,當平民聽說了大軍壓境,會帶著所有的財產逃跑,有時一逃就永遠不回來了,曾經繁華的城市變得十室九空,要過很多年後才能恢複過來。
但有時平民也不會跑,因為他們聽說來的是軍隊是將他們從以前的統治者手裏解放出來的,這時他們不但不會跑,還會開城門夾道歡迎,那場麵和感覺是對經曆了大戰的士兵來說是最好的安慰。
男人幾個不想當英雄呢?
在好萊塢的電影裏總是講的美國人拯救世界,好像美國人打不贏外星人,全世界都要投降了,看電影的還接受了他們的那個設定,好像洋基就是頂天的阿特拉斯,他們扛不住了世界就要完了。
好名聲是美國二戰後得到的好處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並沒有像歐亞大陸斯上那麽慘重,很多著名城市,如華沙、柏林已經淪為廢墟,就連倫敦也因為德國飛機的轟炸而遭到了嚴重破壞,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不僅如此,戰爭對農業、交通都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雖然戰爭結束了,人民卻並沒有立刻過上和平美好的生活,饑荒在歐洲多地蔓延。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英法兩國通過自己的殖民地可以快速恢複經濟,實際上卻很緩慢,後來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宣布“歐洲援助”計劃,如果隻看表麵美國當時真的幫了歐洲很大的忙,不僅結局了糧食短缺的局麵,還恢複歐洲的經濟。
這個計劃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美國撥款131.5億美元,贈款占了90%,貸款隻有10%,感覺美國人好像全部成了慈善家。
當然不是,美國人是趁著這個機會占領歐洲市場,他們贈予西歐的錢,西歐又用它來買美國出口的商品,贈予的錢又回到了自己的口袋裏,而賣出去的商品則占領了西歐的市場,達到了滲透和意識形態的擴張。
二戰期間很多科學家如愛因斯坦都跑到美國去了,西歐的人才在經曆了戰火後也在“感召”下去了美國,但美國的價值觀是重理工科,即那些能為美國製造飛機、導彈等等優先考慮引進,藝術、文學後麵考慮。
這和**在集中營裏幹的事一模一樣,不過他們是來幫助歐洲複興的,這些人才讓美國本來在戰後處於優勢地位的工業、農業更加發達,西歐國家想要獲得美國的援助就要調整他們自己的政策,比如取消了國家之間的關稅壁壘,可以說馬歇爾計劃對促進歐盟一體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說以前歐洲人去新大陸是被逼無奈,現在去美利堅合眾國簡直是去朝聖,留在美國成了移民們的夢想,而“美國夢”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影響著全世界的。
北美不再是窮困的殖民地了,那裏有繁華的都市、美麗的風景還有公平的機會,所有人隻要肯努力就會獲取成功。
這話找維克托·克裏昂為自己的女兒報仇的棺材鋪老板以前也信,他相信美國是法治社會,會給他女兒一個公道,事實呢?那幾個毀了他女兒的優等生帶著一點歉意的微笑,直接在法庭上走了。
那個棺材鋪老板讓他的女兒像美國人給她自由,像美國人一樣讀書、美國人一樣說話,但她本質上還是個保守的天主教女孩兒,實在沒有辦法和某些女孩一樣答應他們的要求。
是要做到什麽程度才肯罷休呢?是要女孩排著隊,吵著嚷著要“少爺”臨幸,他想幹嘛就幹嘛才對?
當女孩說不的時候就真的意味著不,或許他們的家長會說這是她們討價還價的手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碼,隻要加錢她們就會同意了。
然而也有家長會告訴自己的女兒,不能讓自己的家族蒙羞。不過一直順風順水的少爺們不接受不,她拚命抵抗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耀,然後她遭到了毆打,她的臉毀了,這些害她的人還不接受任何法律製裁。
女孩的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遵紀守法的人——遵守美國的法律,他也和那些美國正派居民一樣,覺得和黑手黨攪和在一起很可恥,如果不是有求於人,他甚至不會叫維克托·克裏昂一聲教父。
有些人一定要到自己無計可施,又求救無門的時候才會想起那些他們鄙視的人,那個棺材店老板最終成了“教父”的“教子”,為教父幹一些比如毀屍滅跡之類的事。
還有誰比棺材鋪老板出現在墓地更合情合理又不引人注意呢?
美國的犯罪率居全球第一,並且還有很多惡性犯罪,同時還有很大的排他性,他們不管真正的埃及曆史是什麽,反正為了票房胡編亂造,這一點和英國殖民地時期的“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有點相似,卻更加極端。
哈佛大學的教授也要接受管理,除了規定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外還有一個kpi考核,教授們需要從學生的父母那裏獲取“捐款”,達不到kpi考核的數值就要另謀高就。
一般來說名教授不用承擔這個kpi考核,他們是常青藤名校的門臉,是吸引學生們報考的,諸如帆船、馬術等教練就有這個指標。
美國名校會有體育特長生,這些學生或許是貧困家庭學生唯一的出路,他們的成功也會成為勵誌電影的題材,諸如馬術、帆船、高爾夫,每一樣都不是普通中產家庭能學的。
這些馬術、帆船俱樂部聚集了有錢人,教練和學生們會容易溝通,讓學生們的父母捐款就容易了,其實這些學生裏不少就是捐款進來的。
有了這些捐款後哈佛也不是用來提高教師薪資、校舍維護、科研投入、學生補貼,95%的捐款都用來買對衝基金和投入房地產市場裏了。
比如費爾奇這樣的人,雖然霍格沃茨是名校,麻瓜又不知道,放房貸的經理們還以為他是隨便報了一個假名,謊稱自己有工作。
不過這不重要。
一筆貸款可以放九次,同樣為了獲取傭金他們可以將費爾奇這樣的人信用包裝一下,謹慎的客戶不會買費爾奇這樣的人的抵押證券的,不過哈佛的錢是風刮來的,它的對衝基金會買這種衍生品。
同時哈佛大學一邊高喊著培養這個世界的領袖,一邊還在海外購買會破壞當地環境的農業公司。與此同時他們還與糖業集團合作,發明了一個卡路裏體係,號稱吃糖攝入的卡路裏比脂肪低,完全不顧自己的誤導會引起多少人有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那個叫中村雪的女孩是反糖運動的成員,她並不認識德拉科,當德拉科在帕多瓦大學旁聽講課的時候,她在和朋友聊天時聊起了琳達·史密斯的事,她跟同伴們說結了婚的人無時無刻不想著離婚,這符合她不婚主義的思想,當時德拉科背對著那些女孩兒坐在前排,回家後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他的教父了。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鼓勵德拉科去麻瓜大學旁聽的也是波莫娜,雖然她是他的教母,不過德拉科還是覺得教父更親。
哈利在對戰伏地魔的時候說西弗勒斯·斯內普愛著他的媽媽,他和食死徒不是一夥的,這或許是為了鼓勁,也是提高氣勢,戰後卻被人——莉塔·基斯特聞到了腥味,她寫了一部書名為《聖徒還是罪人?》,將“情聖”和相關人員的過往翻了個底朝天,自然哈利的父親,詹姆·波特也難以幸免。
當世人歌頌凱撒和克裏奧佩特拉愛情的時候,身為丈夫的托勒密十三世是個什麽心情,如果詹姆·波特還活著,那也是這個心情。
人們越是支持莉莉和西弗勒斯為了“真愛”在一起,詹姆·波特就越像是個戴鹿角的傻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莉莉做了她覺得可靠的選擇就已經走了不同的路,詹姆·波特沒那麽糟糕,雖然他是個自大狂,後來和莉莉結婚後也改了,而且他不會對女性使用暴力。
輿論對詹姆是不公平的,雖然很多時候他就像是個隱形人,沒什麽存在感,但他是哈利波特的父親,這個事實無法改變的。
如果隻是兩個人,波莫娜和西弗勒斯會一直幸福下去,可是回了人類社會她就要麵對這種輿論壓力,所有人都覺得西弗勒斯和莉莉才絕配,她完全是多餘的,或者說是自己貼上去的。
她是個可悲的普通女人,雖然她不介意丈夫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能夠做到自娛自樂,卻沒法被人一次又一次得“糾正錯誤”,你以為西弗勒斯愛的是你麽?他愛的是莉莉,你真笨。
就算是認命得覺得自己是傻瓜的赫夫帕夫也會受不了的,她最終選擇了做逃兵,逃到一個沒人認識她的地方,和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男人重新開始了。
她已經離婚了,是他們出發去那個地穴探險前西弗勒斯親口說的,雖然他那時候他氣蒙了,但他衝口而出的毛病還是沒改徹底,人有時在激動時展現的才是真實的自己。
然而在龔塞伊看來,一個死了多年的皇帝不該來搶活人的妻子,這麽做是不道德的,如果科西嘉人用權力阻止西弗勒斯討回公道,他和那些濫用權力的國王沒有任何區別。
也許約瑟芬沒有在婚後對拿破侖不忠,不過在謠言中她已經成了一個可怕的女人,連兒子都不敢認她了。
人言可畏,謊言說的人多了也會變成真的,所有人像是都找到了她不為人知的一麵,包括她的親人,拿破侖要是還信她,他就是個傻瓜,這點比他有多個情人,對婚姻不忠還要糟糕,因為他會在軍中失去威信,誰會聽那樣傻瓜的指揮,更何況他還有那麽多潛在的敵人。
西方人管這叫“言論自由”,東方管這叫“口業”,當然西方人不信佛,他們連自己的上帝都拋棄了,連撒旦都有人信。
哈佛大學有一個長生計劃,投資人可以優先獲得這項技術優先使用權,本質上那和2000年前煉仙丹求長生的貴族一樣。
上一次煉出了火藥,這次且看煉出點什麽。
被邪教和騙子洗腦的人,他自己是很難走出來的,格林德沃給純血巫師們洗腦的時候還說巫師要拯救世界呢。
美國也許占據著全世界最優秀的資源和科技,但他們在正麵戰場打不贏外星人不代表別的民族的人類會跟他們一樣放棄抵抗,一定要靠美國人想出“天才”的主意,在美利堅合眾國的率領下反敗為勝,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深陷戰爭的泥潭裏。
他們以為用貧鈾彈和高科技武器會讓本地人屈服,不敢抗爭。他們太依賴高科技了,才被裝備不怎麽樣的遊擊隊員弄得比正麵戰場還死傷慘重。
馬歇爾計劃讓美國統治了歐洲,親美政客們為了競選和高福利削減了軍費,戴高樂航母快老掉牙了還在服役。
美國那麽自信,覺得可以用一己之力征服世界其他國家都要依靠他。
所有二戰後的歐洲國家實力大不如前,他要是不解決中東問題就撤軍回美國,那些被壓迫的國家人民不能對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本土怎麽樣,首先倒黴的是他的盟友,逃跑是沒用的,把後背留給猛獸還不如拿起武器對抗。
makeamericagreatagain。
這個國家從來沒有偉大過,隻是因為運氣好,兩次崛起都與歐洲有關。第一次是美國國父路易十六,第二次則是二戰期間賣軍火和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
雖然貧美國富差距越來越大,底層群眾的生活越來越不堪重負,但越是這樣,精英們所能享受的財富就越多,他們的生活就越優越。因為沒有人再能從他們手中分到一丁點的福利,隻要新移民能進入美國的精英圈子,那自己就可以享受全世界的資源,並且還是以一種極低成本甚至零付出的方式享受收割全世界而來的福利。因此這些人就算看到了罪惡也不會說的,可惜美國早期的移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圈子,這些新來者沒那麽容易進去瓜分利益,他們才永遠都融不進美國上流社會。
如果那個國度真的如此“完美”、“善良”,怎麽會有“小醜”這樣的角色出現呢?還有那麽多人支持他。
就連魔鬼也曾經是天使,看著一個好人變成那樣真的是一個悲劇。
可是“小醜”卻在癲狂得大笑著,這笑聲聽起來毛骨悚然,也不知道怎麽會有人管這叫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