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j城北邊昌平縣境內有個平西王府,提起平西王,很多人或許會一下子就想到吳三桂,他曾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闖王李自成,也曾經因為不滿朝廷撤藩而發動“三藩之亂”。
然而吳三桂鎮守的是雲貴,他修建的平西王府在昆明的五華山,最早這個地方屬於明朝開國大將沐英,他的爵位雖然是侯,因為獨當西南一麵,執政寬厚,深受人民的愛戴,他的府邸還是被百姓“違製”得修建為王府,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落到吳三桂的手裏。
已經是王府了,平西王還是覺得這個府邸格局太小,不能顯示自己的威望,於是花費重金不斷擴建,並用珍貴的建築材料和珍稀花草裝飾其中、極盡奢華。
雲南銅礦豐富,是除了日本之外另一個重要的供應地,陳宏謀在雲南任職期間曾經管理銅礦。陳宏謀到任的時候,雲南共有學校約200座,但大多數都沒有發揮作用,陳宏謀在振興這些已有學校的同時又借助地方精英的力量創建多所學校,原則上是不分漢族與其他民族。
隨著學校增多就需要更多老師,陳宏謀雍正元年三甲進士,治宋代二程、朱子之學。他祖籍湖南,因為逃避戰亂才遷徙到廣西,他的啟蒙老師是他的哥哥,附近的私塾也是半務農半教書,很快他就覺得周圍的人教不了他什麽了,於是就開始不務正業,和村裏的小孩玩耍。
他大哥覺得有點管不住他了,於是就為他物色了一位老師,同樣飽讀詩書,卻屢試不中的舉人楊家修。
康熙三十八年,京師順天府舉行鄉試,在京的廣東貢生黃章參加考試,但是黃章已經百歲高齡,進入考場時還要叫他的孫子在前提著燈籠引導,上書“百歲觀場”。
考不考中、能不能當官對黃章已經不重要了,他就是“看場子”的。另外還有一個叫薑宸英的名士,清初他以布衣的身份到國史館修撰明史,卻一直沒有科名,康熙對薑宸英的文章非常推崇,每次科舉發榜都要問他這次中沒有?直到康熙二十七年,薑宸英70歲了才中了探花。
屢試不中的倒黴鬼不隻一個,許多人和蒲鬆齡、楊家修一樣中途去當別人的家庭教師,一邊教書一邊讀書寫文。
陳宏謀也和舉人一樣,他歡天喜地得參加童試,滿以為自己能旗開得勝,卻不成想出師不利,沒有被錄取。在一番痛定思痛後,他才開始認真學習,4年後再次參加縣試,以第四名的成績成了邑癢生。
邑癢生要教學費的,但陳宏謀家境貧寒,差點退學。在楊家修的鼓勵下繼續努力學習,補上了廩膳生,可以享受每個月官府給的夥食補貼。
和他比起來,舉人求學的經曆要順遂得多,他也是廩膳生,但他家境還算不錯,不需要這筆補貼,他的知縣父親教了他很多東西,於是他將這個名額“讓”了出來,使得如陳宏謀那樣的邑癢生能“補”上那個空出來的名額。
朋友多了路好走,他第一次科舉考試失利,家人和朋友們也不挖苦嘲笑他,還幫助他重拾信心,改年再戰。
很多事不是一廂情願就能達到目的的,就好比考試題目都做出來了,自己覺得發揮得可以,為什麽考不中呢?
這個問題陳宏謀問過楊家修,楊家修跟他說,就像戲台上的表演,唱戲的都覺得自己演得好,但到底好不好,要靠看戲的人來評價,靠管戲子的領班說好才算好。
陳宏謀第一次聽說這些話時應該悟出了一些道理,就像舉人自己,又或者是頭一次聽說這個“龍門陣”的郭學顯,隻是他們每一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方法來應對,陳宏謀決定繼續拜師苦讀,而舉人則決定遊學一番,廣見世麵,“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bj的那個平西王府也很奢華,據說宅子裏有一口井,井壁都鍍了銅,因此被稱為“銅井”,但那裏並不是吳三桂的行轅。
乾隆名叫愛新覺羅·弘曆,他的父親是四阿哥胤禛,大阿哥叫胤禔,太子二阿哥胤礽,由此可見,愛新覺羅家的男子同一輩有一個字必然是同樣的。
太子有個兒子叫弘皙,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他的皇位繼承順序比弘曆更靠前,而且他還是康熙最喜歡的孫子。
康熙親自教了很多皇孫讀書,都是一視同仁,除了弘皙,別的王子都是在宮外居住,隻有弘皙在宮中被養育,而bj的平西王府也是唯一一個在城外,不是在城內的王府。
太子二度被廢後就住在了這個王府裏,皇太孫也一樣,當時還叫理親王府。
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了皇孫朱允文,而不是燕王朱棣。
理親王府門口有一匹白石頭馬,這是雍正皇帝賜給弘皙的,一般的王府門口是石獅子,獅子代表勇猛,馬的特點是溫順聽話,從理親王府到紫禁城上朝要走兩個鍾頭,這就意味著弘皙每天要五更起床,比其餘王子們讀書的時候還要慘。
當然他也可以不去,安安心心得呆在親王府裏享受榮華富貴,但整個雍正朝弘皙就沒遲到過。
乾隆繼位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等到了乾隆四年差不多他把那把龍椅座熱了,弘皙便被乾隆格去爵位,從理親王府搬到了景山,和崇禎皇帝作伴看果園去了。
如果吳三桂也願意當一個逍遙王,在雲南的“皇宮”裏享受榮華富貴,也許還能有個善終。
可惜他積極開采礦山,並且鑄造銅錢,發展與青藏高原之間的貿易。
三藩平定後,五華山上的平西王府也就被新到任的雲貴總督範承勳拆了,這些珍貴的材料當然不能浪費,被拿去修戰亂中遭到兵燹的太華寺了。
至於理親王府怎麽變成了平西王府,可能是民間的口誤,將“平皙”理解為“平西”了。
陳宏謀對銅山的開發不是官府直接推動,而是完善客商投資的條件,引進投資,這使得雲南的銅產量突飛猛進,不再需要依靠日本的銅了,即便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從銅變成海產品也不造成影響。
優秀的政績讓陳宏謀父母去世時,雍正都沒讓他回去守孝。
郭學顯讓舉人回去了,可是舉人守孝後就沒有回來,郭學顯也表示理解。有很多人是被強迫做海盜的,要是有別的路可以選擇,也不會選這條路的。
大船將尼克送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臨走時郭學顯的手下還給他留了點銅錢,好像是給他路上用的盤纏,然後那個用黑頭巾包頭的水手就劃著小船走了。
這時尼克才想起來舉人說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功過是可以相抵的,他積累的道德積分可以補償他作惡的積分,正是因為他還了三分之一條命的債,所以當他生病的時候,才會遇到免費治病救人的教堂。
他還要積德,還剩下的三分之二條人命的債,那麽他一開始那條人命債是怎麽欠的呢?
畢竟他可是個手無寸鐵,衣著寒酸的讀書人呐。
然而吳三桂鎮守的是雲貴,他修建的平西王府在昆明的五華山,最早這個地方屬於明朝開國大將沐英,他的爵位雖然是侯,因為獨當西南一麵,執政寬厚,深受人民的愛戴,他的府邸還是被百姓“違製”得修建為王府,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落到吳三桂的手裏。
已經是王府了,平西王還是覺得這個府邸格局太小,不能顯示自己的威望,於是花費重金不斷擴建,並用珍貴的建築材料和珍稀花草裝飾其中、極盡奢華。
雲南銅礦豐富,是除了日本之外另一個重要的供應地,陳宏謀在雲南任職期間曾經管理銅礦。陳宏謀到任的時候,雲南共有學校約200座,但大多數都沒有發揮作用,陳宏謀在振興這些已有學校的同時又借助地方精英的力量創建多所學校,原則上是不分漢族與其他民族。
隨著學校增多就需要更多老師,陳宏謀雍正元年三甲進士,治宋代二程、朱子之學。他祖籍湖南,因為逃避戰亂才遷徙到廣西,他的啟蒙老師是他的哥哥,附近的私塾也是半務農半教書,很快他就覺得周圍的人教不了他什麽了,於是就開始不務正業,和村裏的小孩玩耍。
他大哥覺得有點管不住他了,於是就為他物色了一位老師,同樣飽讀詩書,卻屢試不中的舉人楊家修。
康熙三十八年,京師順天府舉行鄉試,在京的廣東貢生黃章參加考試,但是黃章已經百歲高齡,進入考場時還要叫他的孫子在前提著燈籠引導,上書“百歲觀場”。
考不考中、能不能當官對黃章已經不重要了,他就是“看場子”的。另外還有一個叫薑宸英的名士,清初他以布衣的身份到國史館修撰明史,卻一直沒有科名,康熙對薑宸英的文章非常推崇,每次科舉發榜都要問他這次中沒有?直到康熙二十七年,薑宸英70歲了才中了探花。
屢試不中的倒黴鬼不隻一個,許多人和蒲鬆齡、楊家修一樣中途去當別人的家庭教師,一邊教書一邊讀書寫文。
陳宏謀也和舉人一樣,他歡天喜地得參加童試,滿以為自己能旗開得勝,卻不成想出師不利,沒有被錄取。在一番痛定思痛後,他才開始認真學習,4年後再次參加縣試,以第四名的成績成了邑癢生。
邑癢生要教學費的,但陳宏謀家境貧寒,差點退學。在楊家修的鼓勵下繼續努力學習,補上了廩膳生,可以享受每個月官府給的夥食補貼。
和他比起來,舉人求學的經曆要順遂得多,他也是廩膳生,但他家境還算不錯,不需要這筆補貼,他的知縣父親教了他很多東西,於是他將這個名額“讓”了出來,使得如陳宏謀那樣的邑癢生能“補”上那個空出來的名額。
朋友多了路好走,他第一次科舉考試失利,家人和朋友們也不挖苦嘲笑他,還幫助他重拾信心,改年再戰。
很多事不是一廂情願就能達到目的的,就好比考試題目都做出來了,自己覺得發揮得可以,為什麽考不中呢?
這個問題陳宏謀問過楊家修,楊家修跟他說,就像戲台上的表演,唱戲的都覺得自己演得好,但到底好不好,要靠看戲的人來評價,靠管戲子的領班說好才算好。
陳宏謀第一次聽說這些話時應該悟出了一些道理,就像舉人自己,又或者是頭一次聽說這個“龍門陣”的郭學顯,隻是他們每一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方法來應對,陳宏謀決定繼續拜師苦讀,而舉人則決定遊學一番,廣見世麵,“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bj的那個平西王府也很奢華,據說宅子裏有一口井,井壁都鍍了銅,因此被稱為“銅井”,但那裏並不是吳三桂的行轅。
乾隆名叫愛新覺羅·弘曆,他的父親是四阿哥胤禛,大阿哥叫胤禔,太子二阿哥胤礽,由此可見,愛新覺羅家的男子同一輩有一個字必然是同樣的。
太子有個兒子叫弘皙,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他的皇位繼承順序比弘曆更靠前,而且他還是康熙最喜歡的孫子。
康熙親自教了很多皇孫讀書,都是一視同仁,除了弘皙,別的王子都是在宮外居住,隻有弘皙在宮中被養育,而bj的平西王府也是唯一一個在城外,不是在城內的王府。
太子二度被廢後就住在了這個王府裏,皇太孫也一樣,當時還叫理親王府。
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了皇孫朱允文,而不是燕王朱棣。
理親王府門口有一匹白石頭馬,這是雍正皇帝賜給弘皙的,一般的王府門口是石獅子,獅子代表勇猛,馬的特點是溫順聽話,從理親王府到紫禁城上朝要走兩個鍾頭,這就意味著弘皙每天要五更起床,比其餘王子們讀書的時候還要慘。
當然他也可以不去,安安心心得呆在親王府裏享受榮華富貴,但整個雍正朝弘皙就沒遲到過。
乾隆繼位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等到了乾隆四年差不多他把那把龍椅座熱了,弘皙便被乾隆格去爵位,從理親王府搬到了景山,和崇禎皇帝作伴看果園去了。
如果吳三桂也願意當一個逍遙王,在雲南的“皇宮”裏享受榮華富貴,也許還能有個善終。
可惜他積極開采礦山,並且鑄造銅錢,發展與青藏高原之間的貿易。
三藩平定後,五華山上的平西王府也就被新到任的雲貴總督範承勳拆了,這些珍貴的材料當然不能浪費,被拿去修戰亂中遭到兵燹的太華寺了。
至於理親王府怎麽變成了平西王府,可能是民間的口誤,將“平皙”理解為“平西”了。
陳宏謀對銅山的開發不是官府直接推動,而是完善客商投資的條件,引進投資,這使得雲南的銅產量突飛猛進,不再需要依靠日本的銅了,即便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從銅變成海產品也不造成影響。
優秀的政績讓陳宏謀父母去世時,雍正都沒讓他回去守孝。
郭學顯讓舉人回去了,可是舉人守孝後就沒有回來,郭學顯也表示理解。有很多人是被強迫做海盜的,要是有別的路可以選擇,也不會選這條路的。
大船將尼克送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臨走時郭學顯的手下還給他留了點銅錢,好像是給他路上用的盤纏,然後那個用黑頭巾包頭的水手就劃著小船走了。
這時尼克才想起來舉人說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功過是可以相抵的,他積累的道德積分可以補償他作惡的積分,正是因為他還了三分之一條命的債,所以當他生病的時候,才會遇到免費治病救人的教堂。
他還要積德,還剩下的三分之二條人命的債,那麽他一開始那條人命債是怎麽欠的呢?
畢竟他可是個手無寸鐵,衣著寒酸的讀書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