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庫倫大臣之外,在漠北地區還有烏裏雅蘇台將軍統轄喀爾喀蒙古四部,而喀爾喀左翼旗的部置就是在庫倫。
烏裏雅蘇台將軍的駐地在烏裏雅蘇台,烏裏雅蘇台將軍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鎮壓準葛爾叛亂,設置了庫倫大臣後他的管轄範圍才變成了庫倫以西。第一任烏裏雅蘇台將軍名叫策楞,他是成吉思汗的第十八世孫,因為作戰英勇被冊封為超勇親王,他一直駐防漠北到死,對北方邊境的安寧起著重要作用。
策楞的子孫被內廷收養,成為了懂滿蒙藏漢文的學者,雖然他的三個兒子相繼擔當過烏裏雅蘇台將軍職位,可是他們都沒有任職很久,後麵的則是其他蒙古王公,到了乾隆1780年則變成滿人來擔任。
天子享有所有神聖的特權,從“萬歲爺”等稱呼中就能體會到這一點。對於帝王來說,不論是賞賜特權還是剝奪特權都必須由他一人支配,國家的所有財力和收入都掌握在皇帝手裏,仿佛是他的私有財產,因為從原則上講,整個國家都是屬於皇帝的,“普天之下皆為王土”。
自由在大清國是個完全陌生的概念,紫禁城裏的官員們甚至以被“賜”在某個地方行走感到光榮,馬嘎爾尼在圓明園裏散步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違禁”的,雖然圓明園確確實實是個花園,然而不論西洋館看著多麽像歐洲,那裏依舊不是歐洲。
蘊端多爾濟想要單靠自己“子承父業”是件很困難的事,萬幸的是他有個好“娘舅”——繼承了他嫡母父親爵位的質郡王永瑢,他不僅是乾隆皇帝的親兒子,並且還是內務府大臣,從蒙古朝貢來的貢品和毛料都要運往內務府。
舉人與和珅是同一年科舉的,都名落孫山,如今他已經和永瑢一樣是內務府大臣了。他也確實算是年少有為,督辦了好幾個案子。家奴們的供詞成了李侍堯有罪的鐵證,接下來和珅根據海寧提供的名單開始審訊那些向李侍堯行賄的官員,這些官員紛紛交代,原來李侍堯借著為朝廷辦理貢品的名義經常向下屬勒索,下屬們不敢得罪李侍堯,隻能掏錢。
鐵證如山下李侍堯隻能交代,他總共收受白銀三萬一千兩,總督的養廉銀子一年兩萬兩,按照雍正修訂的法律,貪汙超過一千兩就是死刑,李侍堯供認的數目幾乎肯定要被判斬刑了。
和珅固然將這個案子辦得漂亮,但卻未必符合乾隆的心意。
第一,李侍堯在進貢方麵特別賣力,乾隆在即位初期嚴於律己,後來喜好奢靡,李侍堯是為了“投其所好”。
第二,他七十大壽快到了,按照中原的習俗,“男辦九,女辦十”,1780年乾隆69歲,班禪還要進京給他祝壽。這一年的正月他還帶著王公、蒙古台吉們第五次下江南,去了山東、河南,免了當地的稅賦,這時候要是如和珅所想的那樣殺人是見“血光之災”,和珅是個挺伶俐的人,怎麽就想不明白呢?
可能他已經紅了眼,畢竟到了這個地步,他和李侍堯隻能活一個。海寧之所以討論“份子錢”也是因為乾隆的大壽,皇帝過生日,雲南那邊“隨份子”錢二百兩,京城這邊給多少?
反正李侍堯一審判了斬監候,而和珅很想要判他斬立決。
李侍堯知道如果不上訴,自己恐怕難逃一死,幸好他平日裏會疏通好了關係,請皇帝身邊的“諳達”傳話,建議皇帝用“九卿會審”來審理他的案子。
九卿會審始於明朝,“三公九卿”隻是一種很榮譽的虛職,秦漢以後不再掌管實權,到了明朝時九卿變成了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禦史、通政使,以及六部尚書共同審理,最後由皇帝審核批準的一種專門針對重大案件和二審翻供案的司法製度。
如果你是九卿之一,要怎麽審理這個案子呢?
李侍堯老了,和珅則很年輕,並且儼然要取代李侍堯的樣子,更何況李侍堯罪證確鑿,不判他斬立決好像顯得他們不夠公正。
大學士們引用了乾隆五年久門提督鄂善受賄1000兩處決的事,還有以前的雲貴總督恒文、貴州巡撫良卿等人,他們貪的銀子還沒有李侍堯多,都被處決了。
要怎麽審,要看乾隆是怎麽過六十大壽的。
乾隆出生於1711年,他的母親孝聖賢皇後出生於1692年,兩人相差接近20歲,乾隆六十大壽多時候正好是孝聖賢皇後80大壽,為了討個吉利,幹脆叫萬壽了。
為了慶賀自己的60大壽和母親的萬壽,內務府大臣上報造無量壽佛像,乾隆同意後內務府成立造佛處,集中地方銀兩鑄造無量壽佛像。
普通人可能覺得造一尊佛像,即便它是純金的,那也花不了多少錢。
無量壽佛要造就要造九的倍數,比如九尊、九十九尊、一百零八尊、一千零八尊等,皇太後一輩子過生日都節儉,而乾隆又是至孝之人,於是在乾隆三十五年,剛好他六十歲大壽大壽的時候在北海建樓,供奉無量壽佛萬尊,來了一場“萬佛朝宗”,那棟新建設的樓就叫做萬佛樓了。
這些佛像都是用銅造的,當時李侍堯雖然是兩廣總督,卻參與了清緬戰爭,這位大臣本來是宣布檄文的,可是他卻派了人,命令暹羅各個首領刺探緬甸的情報,並生擒緬王準備獻俘。
活人就別獻了,還是獻兩尊暹羅的佛像,三年後李侍堯升任武英殿大學士,仍留兩廣做總督。
乾隆這次過七十大壽,雖然皇太後已經不在了,卻不影響他修寺廟。就算是盛世之時,修宮殿也免不了偷工減料,明朝的宦官們更是會在督造建築時大撈油水。
乾隆四十四年的時候,乾隆在熱河,六世班禪派遣使者獻表,要給他祝壽。
從rkz到熱河旅途遙遠,誠心肯定是表足了,昔日文成公主嫁給鬆讚幹布,鬆讚幹布修了布達拉宮,這次班禪來訪也要給他建一個住的地方。
建築都有營造法式,內閣無人會藏式建築,包括工部尚書劉墉,於是乾隆想到了和珅。
當時和珅在bj,花了兩天兩夜快馬加鞭到熱河,乾隆就將這個為六世班禪修住所的任務給了他。
熱河已經有了仿造布達拉宮修建的建築了,和珅多處打聽,決定仿造rkz的紮什倫布寺修建新的廟宇,乾隆給它取了個新名字,叫須彌福壽廟。
因為上述原因,即便李侍堯二審被判了斬立決,乾隆還是給他準備了三審,這一次他下旨讓地方督撫們表達自己的意見。
和珅捅破這件事時乾隆正在南巡,當時接駕的是湖廣總督富勒渾,他幫李侍堯說了好話。
這事很少有人知道,可是乾隆身邊的“諳達”知道,如果沒有疏通他們,也可以和ah巡撫閔鄂元一樣靠自己去“悟”。隻是這一次的聖旨比舉人考的試貼詩還難猜,包括曾經“猜對題”的富勒渾,他和絕大多數地方都撫一樣支持判李侍堯斬立決。
有了閔鄂元的折子,乾隆找到了突破口,就憑這一個折子,就宣布他收到了各省的題本,考慮到有人請求赦免李侍堯,就暫且不做判決,等到明年再審。
然而真的到了明年,甘肅的捐監案爆發了,還有山東的舞弊案,相比之下李侍堯的罪行就輕了很多,沒多久乾隆就把李侍堯放了,送去甘肅處理軍務。
不久甘肅總督勒爾錦引咎而死,李侍堯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了甘肅總督。
其實郡王府裏有家塾,也有西席,但當時的王府不差教書先生。
康熙皇帝69歲時舉辦的千叟宴,乾隆69歲沒辦,乾隆五十年也是個“周年”,內務府可以舉辦一場千叟宴。
到時少不了搜羅山珍海味,尤其是從塞外來的,逮著珍奇異獸也可以當賀禮進獻,至於這會造成多大的浪費、搜刮多少民脂民膏,真的不是舉人當時能考慮的。
他不給這位蒙古駙馬想辦法,他自己就要失業餓肚子,而且,庫倫是大寺院,還是藏傳佛教的大寺院,值得班禪為了藏民的利益走這一次了。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這次郡王倒是很想帶舉人走,不過烏裏雅蘇台是流放的地方,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就到了那裏,舉人可是打算留在京城的。
隻是留在京城沒那麽容易,舉人再次科舉失敗後就又回老家了,郡王在南邊可沒有關係。
和中堂如日中天的時候舉人沒去拜會,即便他和永瑢都是內務府大臣。
他怎麽介紹自己呢?和中堂,您還記得嗎?戊子年科舉,您名落孫山那年,我和你一屆的。
然後他就到了尼克被圈禁的宅院,一邊喝酒一邊“白話”。
命也可奈何,長戚自可鄙。
鄙人、貴人、寡人、罪人最後都會成為別人眼裏的故事和教訓,就算戲子演得好,劇本不好也沒人看,是演戲難,還是寫折子難呢?
烏裏雅蘇台將軍的駐地在烏裏雅蘇台,烏裏雅蘇台將軍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鎮壓準葛爾叛亂,設置了庫倫大臣後他的管轄範圍才變成了庫倫以西。第一任烏裏雅蘇台將軍名叫策楞,他是成吉思汗的第十八世孫,因為作戰英勇被冊封為超勇親王,他一直駐防漠北到死,對北方邊境的安寧起著重要作用。
策楞的子孫被內廷收養,成為了懂滿蒙藏漢文的學者,雖然他的三個兒子相繼擔當過烏裏雅蘇台將軍職位,可是他們都沒有任職很久,後麵的則是其他蒙古王公,到了乾隆1780年則變成滿人來擔任。
天子享有所有神聖的特權,從“萬歲爺”等稱呼中就能體會到這一點。對於帝王來說,不論是賞賜特權還是剝奪特權都必須由他一人支配,國家的所有財力和收入都掌握在皇帝手裏,仿佛是他的私有財產,因為從原則上講,整個國家都是屬於皇帝的,“普天之下皆為王土”。
自由在大清國是個完全陌生的概念,紫禁城裏的官員們甚至以被“賜”在某個地方行走感到光榮,馬嘎爾尼在圓明園裏散步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違禁”的,雖然圓明園確確實實是個花園,然而不論西洋館看著多麽像歐洲,那裏依舊不是歐洲。
蘊端多爾濟想要單靠自己“子承父業”是件很困難的事,萬幸的是他有個好“娘舅”——繼承了他嫡母父親爵位的質郡王永瑢,他不僅是乾隆皇帝的親兒子,並且還是內務府大臣,從蒙古朝貢來的貢品和毛料都要運往內務府。
舉人與和珅是同一年科舉的,都名落孫山,如今他已經和永瑢一樣是內務府大臣了。他也確實算是年少有為,督辦了好幾個案子。家奴們的供詞成了李侍堯有罪的鐵證,接下來和珅根據海寧提供的名單開始審訊那些向李侍堯行賄的官員,這些官員紛紛交代,原來李侍堯借著為朝廷辦理貢品的名義經常向下屬勒索,下屬們不敢得罪李侍堯,隻能掏錢。
鐵證如山下李侍堯隻能交代,他總共收受白銀三萬一千兩,總督的養廉銀子一年兩萬兩,按照雍正修訂的法律,貪汙超過一千兩就是死刑,李侍堯供認的數目幾乎肯定要被判斬刑了。
和珅固然將這個案子辦得漂亮,但卻未必符合乾隆的心意。
第一,李侍堯在進貢方麵特別賣力,乾隆在即位初期嚴於律己,後來喜好奢靡,李侍堯是為了“投其所好”。
第二,他七十大壽快到了,按照中原的習俗,“男辦九,女辦十”,1780年乾隆69歲,班禪還要進京給他祝壽。這一年的正月他還帶著王公、蒙古台吉們第五次下江南,去了山東、河南,免了當地的稅賦,這時候要是如和珅所想的那樣殺人是見“血光之災”,和珅是個挺伶俐的人,怎麽就想不明白呢?
可能他已經紅了眼,畢竟到了這個地步,他和李侍堯隻能活一個。海寧之所以討論“份子錢”也是因為乾隆的大壽,皇帝過生日,雲南那邊“隨份子”錢二百兩,京城這邊給多少?
反正李侍堯一審判了斬監候,而和珅很想要判他斬立決。
李侍堯知道如果不上訴,自己恐怕難逃一死,幸好他平日裏會疏通好了關係,請皇帝身邊的“諳達”傳話,建議皇帝用“九卿會審”來審理他的案子。
九卿會審始於明朝,“三公九卿”隻是一種很榮譽的虛職,秦漢以後不再掌管實權,到了明朝時九卿變成了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禦史、通政使,以及六部尚書共同審理,最後由皇帝審核批準的一種專門針對重大案件和二審翻供案的司法製度。
如果你是九卿之一,要怎麽審理這個案子呢?
李侍堯老了,和珅則很年輕,並且儼然要取代李侍堯的樣子,更何況李侍堯罪證確鑿,不判他斬立決好像顯得他們不夠公正。
大學士們引用了乾隆五年久門提督鄂善受賄1000兩處決的事,還有以前的雲貴總督恒文、貴州巡撫良卿等人,他們貪的銀子還沒有李侍堯多,都被處決了。
要怎麽審,要看乾隆是怎麽過六十大壽的。
乾隆出生於1711年,他的母親孝聖賢皇後出生於1692年,兩人相差接近20歲,乾隆六十大壽多時候正好是孝聖賢皇後80大壽,為了討個吉利,幹脆叫萬壽了。
為了慶賀自己的60大壽和母親的萬壽,內務府大臣上報造無量壽佛像,乾隆同意後內務府成立造佛處,集中地方銀兩鑄造無量壽佛像。
普通人可能覺得造一尊佛像,即便它是純金的,那也花不了多少錢。
無量壽佛要造就要造九的倍數,比如九尊、九十九尊、一百零八尊、一千零八尊等,皇太後一輩子過生日都節儉,而乾隆又是至孝之人,於是在乾隆三十五年,剛好他六十歲大壽大壽的時候在北海建樓,供奉無量壽佛萬尊,來了一場“萬佛朝宗”,那棟新建設的樓就叫做萬佛樓了。
這些佛像都是用銅造的,當時李侍堯雖然是兩廣總督,卻參與了清緬戰爭,這位大臣本來是宣布檄文的,可是他卻派了人,命令暹羅各個首領刺探緬甸的情報,並生擒緬王準備獻俘。
活人就別獻了,還是獻兩尊暹羅的佛像,三年後李侍堯升任武英殿大學士,仍留兩廣做總督。
乾隆這次過七十大壽,雖然皇太後已經不在了,卻不影響他修寺廟。就算是盛世之時,修宮殿也免不了偷工減料,明朝的宦官們更是會在督造建築時大撈油水。
乾隆四十四年的時候,乾隆在熱河,六世班禪派遣使者獻表,要給他祝壽。
從rkz到熱河旅途遙遠,誠心肯定是表足了,昔日文成公主嫁給鬆讚幹布,鬆讚幹布修了布達拉宮,這次班禪來訪也要給他建一個住的地方。
建築都有營造法式,內閣無人會藏式建築,包括工部尚書劉墉,於是乾隆想到了和珅。
當時和珅在bj,花了兩天兩夜快馬加鞭到熱河,乾隆就將這個為六世班禪修住所的任務給了他。
熱河已經有了仿造布達拉宮修建的建築了,和珅多處打聽,決定仿造rkz的紮什倫布寺修建新的廟宇,乾隆給它取了個新名字,叫須彌福壽廟。
因為上述原因,即便李侍堯二審被判了斬立決,乾隆還是給他準備了三審,這一次他下旨讓地方督撫們表達自己的意見。
和珅捅破這件事時乾隆正在南巡,當時接駕的是湖廣總督富勒渾,他幫李侍堯說了好話。
這事很少有人知道,可是乾隆身邊的“諳達”知道,如果沒有疏通他們,也可以和ah巡撫閔鄂元一樣靠自己去“悟”。隻是這一次的聖旨比舉人考的試貼詩還難猜,包括曾經“猜對題”的富勒渾,他和絕大多數地方都撫一樣支持判李侍堯斬立決。
有了閔鄂元的折子,乾隆找到了突破口,就憑這一個折子,就宣布他收到了各省的題本,考慮到有人請求赦免李侍堯,就暫且不做判決,等到明年再審。
然而真的到了明年,甘肅的捐監案爆發了,還有山東的舞弊案,相比之下李侍堯的罪行就輕了很多,沒多久乾隆就把李侍堯放了,送去甘肅處理軍務。
不久甘肅總督勒爾錦引咎而死,李侍堯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了甘肅總督。
其實郡王府裏有家塾,也有西席,但當時的王府不差教書先生。
康熙皇帝69歲時舉辦的千叟宴,乾隆69歲沒辦,乾隆五十年也是個“周年”,內務府可以舉辦一場千叟宴。
到時少不了搜羅山珍海味,尤其是從塞外來的,逮著珍奇異獸也可以當賀禮進獻,至於這會造成多大的浪費、搜刮多少民脂民膏,真的不是舉人當時能考慮的。
他不給這位蒙古駙馬想辦法,他自己就要失業餓肚子,而且,庫倫是大寺院,還是藏傳佛教的大寺院,值得班禪為了藏民的利益走這一次了。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這次郡王倒是很想帶舉人走,不過烏裏雅蘇台是流放的地方,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就到了那裏,舉人可是打算留在京城的。
隻是留在京城沒那麽容易,舉人再次科舉失敗後就又回老家了,郡王在南邊可沒有關係。
和中堂如日中天的時候舉人沒去拜會,即便他和永瑢都是內務府大臣。
他怎麽介紹自己呢?和中堂,您還記得嗎?戊子年科舉,您名落孫山那年,我和你一屆的。
然後他就到了尼克被圈禁的宅院,一邊喝酒一邊“白話”。
命也可奈何,長戚自可鄙。
鄙人、貴人、寡人、罪人最後都會成為別人眼裏的故事和教訓,就算戲子演得好,劇本不好也沒人看,是演戲難,還是寫折子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