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八年端午,圓明園九州清晏殿失火,看完龍舟正在殿內小憩的乾隆差點被燒死,而當時在乾隆身邊輪值的是四阿哥永珹。
乾隆和永珹很快都被困在大火裏,濃煙滾滾,二人疾呼救命,這時正在旁邊陪八阿哥永璿下棋的五阿哥永琪迅速趕到,然後直接破窗而入,衝進了火場裏將乾隆給背了出來。
當時永珹已經自己破窗而逃,獨留乾隆在火海之中,等二人出來後,太後、其他阿哥們都趕了過來,大火也很快被撲滅了。沒多久乾隆就將永珹過繼給了無嗣的履親王,在此前四年他已經將永瑢國際給了質親王,再加上早夭的二阿哥,在富察皇後病逝後,在葬禮上失儀的大阿哥和三阿哥,一下子五阿哥永琪稱為了“長子”,也就是皇位最有可能的繼承人。
可惜的是永琪三年後就病故了,小郡王的“娘舅”六阿哥永瑢沒有永珹那樣的不良記錄,而且他還主持修編《四庫全書》,雖然紀曉嵐是編修,但是調用人力、財力、行政資源都是永瑢負責的。內務府在他的管理下也運轉正常,總的來說永瑢是個有才幹,並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人,除了他已經被過繼了這一點外,是很好的儲君人選。
如果乾隆將六阿哥重新給收繼回來,那麽四阿哥永珹也有可能,這樣就有了重演“九王奪嫡”的風險。
乾隆二十六年黃河也決堤過,也是在河南境內,而且決口達15個,受災52個縣,當時負責河工的是劉統勳。
袁守侗是按照未來的軍機大臣或者是肱股重臣培養的,這一點從他和高晉一起治理黃河事宜就可以看出來。
可惜凡人的壽數不像羅漢們,可以自己延長。本來甘肅和山東的案子告一段落,袁守侗可以繼續回家丁憂。然而到了乾隆四十七年黃河又要決堤了,當時袁守侗生了很重的病,氣色不好,然而皇帝已經在盧溝橋親自迎接他了,等黃河水患處理完,袁守侗也留下了病根,在乾隆四十八年直隸總督任上去世了。他死後享受哀榮,贈太子太保,牌位入賢良祠,在國史重立傳,並且在老家焦橋設立了祠堂,以王公之禮厚葬。
紀曉嵐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袁守侗弟弟的兩個兒子,和盧見曾一樣成了兒女親家。
盧見曾兩淮鹽引案發後,紀曉嵐因為他說情被貶到了xj,盧見曾自己進了死牢,子孫連坐,紀曉嵐的女兒,也就是盧見曾的兒媳帶著9歲的兒子逃到了山東焦橋避難,在袁守誠兩個兒媳的庇護下方才平安。
桑塞多爾濟的嫡福晉,質親王允禧還有個女兒,是庶出的,也嫁了蒙古王公,也許有天蘊端多爾濟也要和盧見曾的孫子一樣跑到那兒去避難,親戚之間多走動一下可以加深感情,以後他去庫倫,就沒有現在在京城裏那麽容易走親戚了。
更何況小郡王新婚,帶著新娘到處轉轉也是合情合理的,嫡母不是親生的母親又如何呢?
傳說中的蠱存於人腹內,還有一個成語“蠱惑人心”,但人又不是別人肚子裏的蟲,真的知道別人想什麽。
在處理兩淮鹽引案時,高晉的侄子高恒就沒有因“八辟”而特殊處理,而是按照王法處決了。
兩淮鹽務存在貪腐20年,涉事鹽政不隻是高恒一人,第一任鹽政吉慶除了向鹽商們收稅銀,還要他們繳納“孝敬”銀子,但直接索要不給鹽商們好處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他就上奏折,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擴張很快,以前“計口授食”總計的那點鹽不夠吃了,希望朝廷能多向兩淮發一些鹽引,乾隆覺得有理,就多分撥了一些,但吉慶還是覺得不夠,就把命年的鹽引也提前發出去,鹽商們頓時就歡天喜地了。
如此一來每逢吉慶家裏有嫁娶、大壽、滿月等喜事,鹽商們都會送厚禮,籌錢的時候也多了喜悅和自願了。
第二任鹽政普福來的時候,鹽商們就按照伺候吉慶一樣孝敬,不過普福膽子小,雖然有貪心,明麵上的賄賂一概拒收,於是鹽商們紛紛購買田宅和器物,送給了他的家裏人。
7年後普福走了,臨走時從鹽務的帳上借走了4萬兩白銀,還推說自己沒有路費,鹽商們又湊了一萬兩給他,由於普福平時衣著樸素,乾隆還以為他是個“兩袖清風”的清廉官員。
接下來是高恒,他剛上任就開會,而且很喜歡請客吃飯,每逢他邀約,鹽商們從不缺席,借著乾隆下江南的事由,他“開會”不知道多少次,偶爾還到鹽商家中做客,看到精美的古董字畫,隻要多站幾秒,這幅字畫就會送到高恒麵前。
這些畫有的會送到乾隆的麵前,比如明朝“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的畫,乾隆不僅在這些畫上題詩,還臨摹了唐寅的《折梅仕女圖》。
有人從湖廣這些地方遷出,但是人口還在不斷增加,除非進行人口普查,否則很難確定每個地方確切有多少人口,需要多少鹽引,這也給了鹽政漏洞。
自清朝與緬甸爆發戰爭後,軍糧是由貴州和雲南提供的,zy原本屬於四川,雍正六年劃分行政區域時歸貴州管轄,這部分鹽引也就歸貴州了。
戰爭期間無法人口普查,滿洲xhq人彰寶在清緬戰爭期間出任駐老官屯督理糧餉,並且督運入緬軍糧。
彰寶其實也不是個“兩袖清風”的人,他也是看上了蘇州巡撫這個“美缺”,誰知道美夢變噩夢,乾隆朝最大的兩個案子在乾隆三十三年一起在他手上。
高恒被調走一是因為高晉擔當兩江總督避嫌,二是因為他被調任內務府大臣,他走的時候還對鹽商們說以後會照顧他們,於是鹽商們的“孝敬”就給了這位皇親國戚,沒有給後來的鹽政尤拔世。
不給他好處又有那麽大的窟窿,盛怒之下尤拔世就把這層窗戶紙捅開,不過他寫奏折的時候沒有列數高恒等前任的罪行,他任內共用了八萬五千兩白銀,加上賒運庫銀二十七萬八千兩,庫內還有十九萬餘兩白銀,仍令各商每引交銀三兩,請內務府查收。
曆任鹽政都沒有主動報告過鹽引的收支,隻是不斷說人口增加,需要增加鹽引,兩淮鹽政居然隻有十九萬兩?這二十年間,如果以每引3兩,總稅收應該超過一千萬兩,但戶部並沒有這筆鹽引收入備案,關鍵是內務府查收,鹽稅是不進內務府的。
錢上哪兒去了?彰寶也是四月份到的江蘇,除了高恒在bj寶鈔胡同的豪宅,在蘇州也有個豪宅,對外說是迎駕的行宮,實際上乾隆去蘇州都住在蘇州織造府。
為了治理貪腐有了養廉銀子,對於官員任上貪汙乾隆也是知道的,可是從“清廉”的普福家中地窖裏挖出200萬兩,性質就不一樣了。
口說無憑,必須要證據。貪腐案的證據好找,可是叫魂巫術案就隻能憑口供了。
因為叫魂案彰寶被革職了,三十四年又去了雲南。
雖然暹羅並不是故意不將米賣到福建,因為本國戰亂,他們的百姓也隻有樹皮草根可以吃了,可是福建還是因為天災和各方麵問題形成了饑荒。
東南是人口大省,想象一下如果清緬戰爭輸了的後果,就讓舉人不寒而栗。
這一仗不得不打,而且必須得勝。鄂寧上書招安緬甸將領,乾隆將他調至福建,舉人還拿著西林覺羅家的推薦信,離開bj投奔他去了。
至於彰寶,他在雲南調走後也勒索了縣令王錫,關鍵是他虧空了軍糧,這個案子也是袁守侗審理的。
雍正之後施行“改土歸流”,即取消土司製,設立府、廳、州。移民要麵對這樣的情況,一邊是不講王道,隻講霸道的官府,一邊是全員習武,而不喜歡以口舌爭是非的苗人,還有“你從我,就免受兵戈”的白蓮教。
苗民不善交易,移民高價將日用品賒買給苗人,令秋後還穀並以土地作為抵押,無力還穀的苗人不得不交出土地,致使苗人成為佃農。
還有高利貸,苗民一經舉債,就很難擺脫高利貸的無情剝削。
這時候倒沒人擔心苗疆蠱術了。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千叟宴在乾清宮舉行,3000餘人齊聚一堂,整個宮內觥籌交錯,乾隆帶著皇子、皇孫、皇曾孫敬酒。
因當時四海承平、天下富足、正值康乾盛世,宴會場麵之大實為空前。
“就不允許別人高興一會兒?”波拿巴忽然說。
喬治安娜無話可說。
他忽然將她拉起來,在船艙裏跳起了華爾茲。
就像那天她在雨果的家裏和西弗勒斯跳舞時一樣,沒有音樂伴奏。
可是她的腦海裏卻回蕩著音樂聲,而且她還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
這即像是真的,又像是假的,因為她好像確實和他一起在宮殿裏跳過舞。
“我在哪兒?”她有些眩暈得問。
“那要到甲板上看過了才知道。”他笑著說“還是你想繼續看書?”
她現在很擔心有人會趁著她看書的時候“趁虛而入”。
“我不是書呆子!”她叫囂著。
他笑得露出了白牙,然後停止了腳步,曲著胳膊,讓她挽著他的手,帶著她離開了船艙。
乾隆和永珹很快都被困在大火裏,濃煙滾滾,二人疾呼救命,這時正在旁邊陪八阿哥永璿下棋的五阿哥永琪迅速趕到,然後直接破窗而入,衝進了火場裏將乾隆給背了出來。
當時永珹已經自己破窗而逃,獨留乾隆在火海之中,等二人出來後,太後、其他阿哥們都趕了過來,大火也很快被撲滅了。沒多久乾隆就將永珹過繼給了無嗣的履親王,在此前四年他已經將永瑢國際給了質親王,再加上早夭的二阿哥,在富察皇後病逝後,在葬禮上失儀的大阿哥和三阿哥,一下子五阿哥永琪稱為了“長子”,也就是皇位最有可能的繼承人。
可惜的是永琪三年後就病故了,小郡王的“娘舅”六阿哥永瑢沒有永珹那樣的不良記錄,而且他還主持修編《四庫全書》,雖然紀曉嵐是編修,但是調用人力、財力、行政資源都是永瑢負責的。內務府在他的管理下也運轉正常,總的來說永瑢是個有才幹,並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人,除了他已經被過繼了這一點外,是很好的儲君人選。
如果乾隆將六阿哥重新給收繼回來,那麽四阿哥永珹也有可能,這樣就有了重演“九王奪嫡”的風險。
乾隆二十六年黃河也決堤過,也是在河南境內,而且決口達15個,受災52個縣,當時負責河工的是劉統勳。
袁守侗是按照未來的軍機大臣或者是肱股重臣培養的,這一點從他和高晉一起治理黃河事宜就可以看出來。
可惜凡人的壽數不像羅漢們,可以自己延長。本來甘肅和山東的案子告一段落,袁守侗可以繼續回家丁憂。然而到了乾隆四十七年黃河又要決堤了,當時袁守侗生了很重的病,氣色不好,然而皇帝已經在盧溝橋親自迎接他了,等黃河水患處理完,袁守侗也留下了病根,在乾隆四十八年直隸總督任上去世了。他死後享受哀榮,贈太子太保,牌位入賢良祠,在國史重立傳,並且在老家焦橋設立了祠堂,以王公之禮厚葬。
紀曉嵐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袁守侗弟弟的兩個兒子,和盧見曾一樣成了兒女親家。
盧見曾兩淮鹽引案發後,紀曉嵐因為他說情被貶到了xj,盧見曾自己進了死牢,子孫連坐,紀曉嵐的女兒,也就是盧見曾的兒媳帶著9歲的兒子逃到了山東焦橋避難,在袁守誠兩個兒媳的庇護下方才平安。
桑塞多爾濟的嫡福晉,質親王允禧還有個女兒,是庶出的,也嫁了蒙古王公,也許有天蘊端多爾濟也要和盧見曾的孫子一樣跑到那兒去避難,親戚之間多走動一下可以加深感情,以後他去庫倫,就沒有現在在京城裏那麽容易走親戚了。
更何況小郡王新婚,帶著新娘到處轉轉也是合情合理的,嫡母不是親生的母親又如何呢?
傳說中的蠱存於人腹內,還有一個成語“蠱惑人心”,但人又不是別人肚子裏的蟲,真的知道別人想什麽。
在處理兩淮鹽引案時,高晉的侄子高恒就沒有因“八辟”而特殊處理,而是按照王法處決了。
兩淮鹽務存在貪腐20年,涉事鹽政不隻是高恒一人,第一任鹽政吉慶除了向鹽商們收稅銀,還要他們繳納“孝敬”銀子,但直接索要不給鹽商們好處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他就上奏折,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擴張很快,以前“計口授食”總計的那點鹽不夠吃了,希望朝廷能多向兩淮發一些鹽引,乾隆覺得有理,就多分撥了一些,但吉慶還是覺得不夠,就把命年的鹽引也提前發出去,鹽商們頓時就歡天喜地了。
如此一來每逢吉慶家裏有嫁娶、大壽、滿月等喜事,鹽商們都會送厚禮,籌錢的時候也多了喜悅和自願了。
第二任鹽政普福來的時候,鹽商們就按照伺候吉慶一樣孝敬,不過普福膽子小,雖然有貪心,明麵上的賄賂一概拒收,於是鹽商們紛紛購買田宅和器物,送給了他的家裏人。
7年後普福走了,臨走時從鹽務的帳上借走了4萬兩白銀,還推說自己沒有路費,鹽商們又湊了一萬兩給他,由於普福平時衣著樸素,乾隆還以為他是個“兩袖清風”的清廉官員。
接下來是高恒,他剛上任就開會,而且很喜歡請客吃飯,每逢他邀約,鹽商們從不缺席,借著乾隆下江南的事由,他“開會”不知道多少次,偶爾還到鹽商家中做客,看到精美的古董字畫,隻要多站幾秒,這幅字畫就會送到高恒麵前。
這些畫有的會送到乾隆的麵前,比如明朝“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的畫,乾隆不僅在這些畫上題詩,還臨摹了唐寅的《折梅仕女圖》。
有人從湖廣這些地方遷出,但是人口還在不斷增加,除非進行人口普查,否則很難確定每個地方確切有多少人口,需要多少鹽引,這也給了鹽政漏洞。
自清朝與緬甸爆發戰爭後,軍糧是由貴州和雲南提供的,zy原本屬於四川,雍正六年劃分行政區域時歸貴州管轄,這部分鹽引也就歸貴州了。
戰爭期間無法人口普查,滿洲xhq人彰寶在清緬戰爭期間出任駐老官屯督理糧餉,並且督運入緬軍糧。
彰寶其實也不是個“兩袖清風”的人,他也是看上了蘇州巡撫這個“美缺”,誰知道美夢變噩夢,乾隆朝最大的兩個案子在乾隆三十三年一起在他手上。
高恒被調走一是因為高晉擔當兩江總督避嫌,二是因為他被調任內務府大臣,他走的時候還對鹽商們說以後會照顧他們,於是鹽商們的“孝敬”就給了這位皇親國戚,沒有給後來的鹽政尤拔世。
不給他好處又有那麽大的窟窿,盛怒之下尤拔世就把這層窗戶紙捅開,不過他寫奏折的時候沒有列數高恒等前任的罪行,他任內共用了八萬五千兩白銀,加上賒運庫銀二十七萬八千兩,庫內還有十九萬餘兩白銀,仍令各商每引交銀三兩,請內務府查收。
曆任鹽政都沒有主動報告過鹽引的收支,隻是不斷說人口增加,需要增加鹽引,兩淮鹽政居然隻有十九萬兩?這二十年間,如果以每引3兩,總稅收應該超過一千萬兩,但戶部並沒有這筆鹽引收入備案,關鍵是內務府查收,鹽稅是不進內務府的。
錢上哪兒去了?彰寶也是四月份到的江蘇,除了高恒在bj寶鈔胡同的豪宅,在蘇州也有個豪宅,對外說是迎駕的行宮,實際上乾隆去蘇州都住在蘇州織造府。
為了治理貪腐有了養廉銀子,對於官員任上貪汙乾隆也是知道的,可是從“清廉”的普福家中地窖裏挖出200萬兩,性質就不一樣了。
口說無憑,必須要證據。貪腐案的證據好找,可是叫魂巫術案就隻能憑口供了。
因為叫魂案彰寶被革職了,三十四年又去了雲南。
雖然暹羅並不是故意不將米賣到福建,因為本國戰亂,他們的百姓也隻有樹皮草根可以吃了,可是福建還是因為天災和各方麵問題形成了饑荒。
東南是人口大省,想象一下如果清緬戰爭輸了的後果,就讓舉人不寒而栗。
這一仗不得不打,而且必須得勝。鄂寧上書招安緬甸將領,乾隆將他調至福建,舉人還拿著西林覺羅家的推薦信,離開bj投奔他去了。
至於彰寶,他在雲南調走後也勒索了縣令王錫,關鍵是他虧空了軍糧,這個案子也是袁守侗審理的。
雍正之後施行“改土歸流”,即取消土司製,設立府、廳、州。移民要麵對這樣的情況,一邊是不講王道,隻講霸道的官府,一邊是全員習武,而不喜歡以口舌爭是非的苗人,還有“你從我,就免受兵戈”的白蓮教。
苗民不善交易,移民高價將日用品賒買給苗人,令秋後還穀並以土地作為抵押,無力還穀的苗人不得不交出土地,致使苗人成為佃農。
還有高利貸,苗民一經舉債,就很難擺脫高利貸的無情剝削。
這時候倒沒人擔心苗疆蠱術了。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千叟宴在乾清宮舉行,3000餘人齊聚一堂,整個宮內觥籌交錯,乾隆帶著皇子、皇孫、皇曾孫敬酒。
因當時四海承平、天下富足、正值康乾盛世,宴會場麵之大實為空前。
“就不允許別人高興一會兒?”波拿巴忽然說。
喬治安娜無話可說。
他忽然將她拉起來,在船艙裏跳起了華爾茲。
就像那天她在雨果的家裏和西弗勒斯跳舞時一樣,沒有音樂伴奏。
可是她的腦海裏卻回蕩著音樂聲,而且她還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裏。
這即像是真的,又像是假的,因為她好像確實和他一起在宮殿裏跳過舞。
“我在哪兒?”她有些眩暈得問。
“那要到甲板上看過了才知道。”他笑著說“還是你想繼續看書?”
她現在很擔心有人會趁著她看書的時候“趁虛而入”。
“我不是書呆子!”她叫囂著。
他笑得露出了白牙,然後停止了腳步,曲著胳膊,讓她挽著他的手,帶著她離開了船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