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記得一個場景,當時她還在21世紀的盧浮宮,哈托爾向她展示了一個畫麵,當時波拿巴剛從莫斯科前線撤下來,住在一個小旅店裏。
他沒有點火,而是不斷得轉圈,一邊喃喃自語,像是在準備發言。後來不久波蘭人來了,他給了他們幾百萬法郎,接著波蘭人就心滿意足得走了,好像戰敗的事情沒有發生。
這對於生活在200年後的人們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也正是因為“1812年戰爭”,導致前往美國的移民一下子從一年5000增加到了50萬,當時波莫納在利物浦的博物館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還覺得很震驚。
什麽時代都有逃避戰爭的平民,拿破侖那個時候看起來很有可能統一歐洲,不往北美、澳大利亞這些遠離歐洲大陸的地方還能去哪兒呢?
當水手還要被英國海軍抓,1812年時英國和美國也開戰了,新移民趕著美麗奴羊往西北內陸遷徙。
由於這次大敗,普魯士又一次燃起了希望,1813年從國王的姐妹開始,婦女們將珠寶給捐了出來,甚至有人將結婚時的金器都捐了,換來一個普魯士政府頒發的“僅以此物紀念1813年所捐”的鐵器,這東西在博物館裏還能看到。
俾斯麥被稱為鐵血宰相,普魯士被稱為鋼鐵帝國,但人究竟還是血肉之軀。弗雷德裏希·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原本跳著雙人舞,忽然之間變成了單人舞,這個滋味極不好過。在尼采的酒神精神中,人不僅要求生存,也要追求生命力的釋放。
年老孤獨的寡婦和需要機遇的年輕人各取所需,尼采說,任何貶低生命、欲望的學說都是虛偽的、荒謬的,更驚世駭俗得說上帝已經死了。
如果上帝已死,人類失去絕對道德標準,一切道德都要經過“我”的審判,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可以通過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將人生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有你的道德,他有他的正義,就像霍格沃茨的校歌,每個人都選自己喜歡的曲調,最後匯聚一起不是“大合唱”。
馬上要聖誕節了,喬治安娜讓孩子們齊唱“平安夜”,雖然他們不是教堂的唱詩班,可是看著一群貴族小孩在她麵前表演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唱完後喬治安娜給他們每個人都發了一個金蜜蜂。
然後她就聊起了要給孤兒院的孩子們購買聖誕禮物的事情來,她說的是巴黎的孤兒院,可是夫人們卻會錯意了,以為她說的是戰爭遺屬,又恰巧布魯塞爾這次啤酒節會收不少稅,“生意”就這麽來了。
佛蘭德斯的毛紡織業雖然沒落,卻還沒有滅絕,可以提供毛毯、毛呢布料,這樣孩子們聖誕節或許有新衣服穿。雖然目前依舊是饑荒,聖誕大餐估計沒有了,但買些糖,做巧克力還是可以的。
這樣的情景讓她想起了自己之前發動巴黎的女性做護身符,給去聖多明戈的士兵,它們並沒有起什麽作用,幾乎全軍覆沒了,這兩萬多人是經曆過法國大革命的精銳。
然後她將法爾榮叫了過來,看他能不能給在座的夫人們一人一瓶法國香水,然後她就離開女士們的客廳,到隔壁去看看。
男士們匯集的地方一如既往充斥著煙味和咖啡味,他們正圍著一張地圖。那是梅斯村附近的測量圖,他們正在規劃怎麽將這個農業村改建成工業區。
隻要見過倫敦的“霧”就不會有人覺得將工業區安置在靠近城市是個好主意,喬治安娜的出現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她走過去看那張地圖,上麵已經用尺子畫了直線,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地塊,而且寫上了各自的名字,看著有點慘不忍睹。
“村民的安置問題解決好了嗎?”喬治安娜問。
“他們會得到一筆補償,然後搬遷走。”布魯塞爾的議員說。
“郵政局在什麽地方?”喬治安娜問。
“您想將它安置在哪兒?”
喬治安娜看了一下地圖,並沒有立刻決定將郵局選在什麽地方。
“請按照比利時人的習慣來設計吧,我隻是有一個要求,如果梅斯的村民想要在郵局工作,他們會被錄取。”
議員們答應了,接著喬治安娜就轉身離開了,沒想到夏普塔爾和埃奇沃斯也跟著走了,他們倆一走,其他的隨行人員也要跟著走,然後他們就這麽離開了布歇城堡。
車上女孩們睡了一小會兒,喬治安娜則看著窗外的景色發呆。
當時法國的征兵法之所以會被那麽拒絕是因為他們征召所有家庭20到25歲的青年,這在法國能行得通,如果不是這個辦法,法國也不會在那麽短的時間裏組建一支人數在歐洲數一數二的軍隊。富有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她覺得以後富有的寡婦會變得很搶手,娶了她不止可以免服兵役,而且以後還會有大把的遺產,前提是寡婦和前夫沒有子女的話。
華茲華斯寫了一首詩:能活在黎明已經是幸福,如果還是青春年少,簡直是在天堂中。
誰能拒絕那樣的生活呢?
她將頭靠著馬車,自己也閉上了眼睛,迷迷糊糊之間她好像又回到了霍格沃茨,自從阿不思當校長後,就沒有學生們必須留校過聖誕的習慣了,大家都忙著整理行李,隻有少數人決定留校。
哈利波特正在留校同意書上簽字,在他身後還有個瘦骨嶙峋的男孩子,他瘦得就像個家養小精靈。
“你不打算留校嗎?”
男孩沒有說話。
“你打算回家過聖誕?”
“我能帶一些食物回去嗎?”男孩可憐巴巴得說“我還有弟弟妹妹。”
她同情得看著這個小可憐,孤兒們的老大也會承擔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就像彼得潘裏的溫蒂,她沒有自己要求,男孩們都把她當成了媽媽。
霍格沃茨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如果你累了,可以安心閉上眼睛睡覺,不用擔心安全,因為晚上會有老師在學校裏巡邏,隻要你不自找苦吃,披上隱形鬥篷到處閑逛的話。
她知道不該那麽比,可是小湯姆·裏德爾的生活已經比19世紀的孤兒要好多了,至少那位管理伍德孤兒院,愛喝杜鬆子酒的女士將錢用在了孩子們的身上,不像某些教會的管事,不僅貪汙了這筆錢,還把孤兒們送去了紡紗廠,給自己買了銀懷表和馬。
這時她睜開了眼睛,有零星的雪花悄然飄下,隻是這場雪下得很小,很快就消失了,仿佛是她的錯覺。
他沒有點火,而是不斷得轉圈,一邊喃喃自語,像是在準備發言。後來不久波蘭人來了,他給了他們幾百萬法郎,接著波蘭人就心滿意足得走了,好像戰敗的事情沒有發生。
這對於生活在200年後的人們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也正是因為“1812年戰爭”,導致前往美國的移民一下子從一年5000增加到了50萬,當時波莫納在利物浦的博物館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還覺得很震驚。
什麽時代都有逃避戰爭的平民,拿破侖那個時候看起來很有可能統一歐洲,不往北美、澳大利亞這些遠離歐洲大陸的地方還能去哪兒呢?
當水手還要被英國海軍抓,1812年時英國和美國也開戰了,新移民趕著美麗奴羊往西北內陸遷徙。
由於這次大敗,普魯士又一次燃起了希望,1813年從國王的姐妹開始,婦女們將珠寶給捐了出來,甚至有人將結婚時的金器都捐了,換來一個普魯士政府頒發的“僅以此物紀念1813年所捐”的鐵器,這東西在博物館裏還能看到。
俾斯麥被稱為鐵血宰相,普魯士被稱為鋼鐵帝國,但人究竟還是血肉之軀。弗雷德裏希·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原本跳著雙人舞,忽然之間變成了單人舞,這個滋味極不好過。在尼采的酒神精神中,人不僅要求生存,也要追求生命力的釋放。
年老孤獨的寡婦和需要機遇的年輕人各取所需,尼采說,任何貶低生命、欲望的學說都是虛偽的、荒謬的,更驚世駭俗得說上帝已經死了。
如果上帝已死,人類失去絕對道德標準,一切道德都要經過“我”的審判,這樣的結果會導致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可以通過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將人生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有你的道德,他有他的正義,就像霍格沃茨的校歌,每個人都選自己喜歡的曲調,最後匯聚一起不是“大合唱”。
馬上要聖誕節了,喬治安娜讓孩子們齊唱“平安夜”,雖然他們不是教堂的唱詩班,可是看著一群貴族小孩在她麵前表演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唱完後喬治安娜給他們每個人都發了一個金蜜蜂。
然後她就聊起了要給孤兒院的孩子們購買聖誕禮物的事情來,她說的是巴黎的孤兒院,可是夫人們卻會錯意了,以為她說的是戰爭遺屬,又恰巧布魯塞爾這次啤酒節會收不少稅,“生意”就這麽來了。
佛蘭德斯的毛紡織業雖然沒落,卻還沒有滅絕,可以提供毛毯、毛呢布料,這樣孩子們聖誕節或許有新衣服穿。雖然目前依舊是饑荒,聖誕大餐估計沒有了,但買些糖,做巧克力還是可以的。
這樣的情景讓她想起了自己之前發動巴黎的女性做護身符,給去聖多明戈的士兵,它們並沒有起什麽作用,幾乎全軍覆沒了,這兩萬多人是經曆過法國大革命的精銳。
然後她將法爾榮叫了過來,看他能不能給在座的夫人們一人一瓶法國香水,然後她就離開女士們的客廳,到隔壁去看看。
男士們匯集的地方一如既往充斥著煙味和咖啡味,他們正圍著一張地圖。那是梅斯村附近的測量圖,他們正在規劃怎麽將這個農業村改建成工業區。
隻要見過倫敦的“霧”就不會有人覺得將工業區安置在靠近城市是個好主意,喬治安娜的出現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她走過去看那張地圖,上麵已經用尺子畫了直線,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地塊,而且寫上了各自的名字,看著有點慘不忍睹。
“村民的安置問題解決好了嗎?”喬治安娜問。
“他們會得到一筆補償,然後搬遷走。”布魯塞爾的議員說。
“郵政局在什麽地方?”喬治安娜問。
“您想將它安置在哪兒?”
喬治安娜看了一下地圖,並沒有立刻決定將郵局選在什麽地方。
“請按照比利時人的習慣來設計吧,我隻是有一個要求,如果梅斯的村民想要在郵局工作,他們會被錄取。”
議員們答應了,接著喬治安娜就轉身離開了,沒想到夏普塔爾和埃奇沃斯也跟著走了,他們倆一走,其他的隨行人員也要跟著走,然後他們就這麽離開了布歇城堡。
車上女孩們睡了一小會兒,喬治安娜則看著窗外的景色發呆。
當時法國的征兵法之所以會被那麽拒絕是因為他們征召所有家庭20到25歲的青年,這在法國能行得通,如果不是這個辦法,法國也不會在那麽短的時間裏組建一支人數在歐洲數一數二的軍隊。富有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她覺得以後富有的寡婦會變得很搶手,娶了她不止可以免服兵役,而且以後還會有大把的遺產,前提是寡婦和前夫沒有子女的話。
華茲華斯寫了一首詩:能活在黎明已經是幸福,如果還是青春年少,簡直是在天堂中。
誰能拒絕那樣的生活呢?
她將頭靠著馬車,自己也閉上了眼睛,迷迷糊糊之間她好像又回到了霍格沃茨,自從阿不思當校長後,就沒有學生們必須留校過聖誕的習慣了,大家都忙著整理行李,隻有少數人決定留校。
哈利波特正在留校同意書上簽字,在他身後還有個瘦骨嶙峋的男孩子,他瘦得就像個家養小精靈。
“你不打算留校嗎?”
男孩沒有說話。
“你打算回家過聖誕?”
“我能帶一些食物回去嗎?”男孩可憐巴巴得說“我還有弟弟妹妹。”
她同情得看著這個小可憐,孤兒們的老大也會承擔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就像彼得潘裏的溫蒂,她沒有自己要求,男孩們都把她當成了媽媽。
霍格沃茨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如果你累了,可以安心閉上眼睛睡覺,不用擔心安全,因為晚上會有老師在學校裏巡邏,隻要你不自找苦吃,披上隱形鬥篷到處閑逛的話。
她知道不該那麽比,可是小湯姆·裏德爾的生活已經比19世紀的孤兒要好多了,至少那位管理伍德孤兒院,愛喝杜鬆子酒的女士將錢用在了孩子們的身上,不像某些教會的管事,不僅貪汙了這筆錢,還把孤兒們送去了紡紗廠,給自己買了銀懷表和馬。
這時她睜開了眼睛,有零星的雪花悄然飄下,隻是這場雪下得很小,很快就消失了,仿佛是她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