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還在軍中雜役一年,還能活著回來嗎?
尹、張兩家人趕緊想辦法求救。
傍晚。
尹德妃感覺自己要瘋了,宮門也不知道誰下的令,和封了沒區別。
任何宮人不得出宮,需要采買,自會有人送進宮來。
張捷妤來了:“姐姐,我們如何是好?”
尹德妃也有些手足無措。
此時,國舅府。
裴寂突然到訪,讓竇樂有些意外。
見到裴寂,竇樂絲毫也沒有避諱就直接問:“來替尹、張兩家求情?”
裴寂示意竇樂先進屋,然後揮手示意仆婢們退離。
進了屋,裴寂才說道:“你堂堂國舅,你難道沒聽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嗎?”
竇樂不以為然:“趁皇兄沒在長安,我弄他全家,什麽小人,什麽君子,全家殺光再提什麽得罪或是不得罪的話。”
裴寂歎了一口氣:“唉,他們也算是與為兄有舊。”
竇樂請裴寂坐下,親自給準備了茶。
“兄真是來替他們說情的,想當年隋煬帝下江南,也沒帶上她們兩個,足以證明她們的容貌、才華也平平無奇。”
裴寂:“當年,是靠了她們,才有了晉陽宮變,聖人才下決心起兵的。樂郎,犯不著,聽兄一句。”
竇樂表情凝重,過了好一會才說道:“兄這麽說了,那這事就算去了。我叫人放開宮禁,而後呢讓她們有機會寫信給聖人,或者說,你去落她們個好,有聖人一封信,隻說不追究,我就放了尹阿鼠。”
裴寂:“必須要這樣?”
竇樂:“京兆府,有多少貴族家的田荒了呢?”
裴寂點了點頭:“也對,是需要殺一儆百,她們的家眷倒是最合適用來立威的。就依你所說的辦吧。”
竇樂親自送裴寂離開。
第二天。
太子李建成剛到李淵的禦書房,準備處理今天一天的公文。
尹、張二妃就派人過來請求李建成給出特赦,赦免兩家人的荒田之罪。
李建成有些猶豫。
特意把韋挺、王珪找來。
王珪聽完:“殿下,這件事情對殿下是有好處的,幫她們,她們是聖人的寵妃,必會在聖人麵前替殿下說話。但壞處也是有的,殿下一但幫了,第一個彈劾殿下的,就是前東宮詹事李綱。他會彈劾,因私廢公。”
韋挺也說道:“若是尋常的私也就罷了,此時這個私,說輕了就是臣子與後宮有來往,說的重一些,臣怕殿下承受不起。”
李建成聽完點點頭,他認可這話。
“那麽,如何回複,既不能幫,卻也不能得罪他們。”
王珪:“殿下,拖。這些案移交大理寺,理由可以說,尹阿鼠是皇親,萬年縣衙審他不合適,轉由大理寺來審,這樣既公道,又算是幫了她們,卻也不算幫。國舅真要把尹阿鼠送到涼州充軍,除了殿下全力阻止,否則隻有聖人可以改變。”
這個說法很好。
李建成采納了王珪的建議。
另一邊呢,竇樂給裴寂行了方便。
裴寂畢竟是當年的晉陽宮監,還是認識不少當年晉陽宮的太監,嬤嬤的。
隻是搭了個話,作了人情,還替尹德妃送了一封信去長春宮。
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呢,都在關注著接下來的發展。
是竇樂把尹阿鼠送到涼州去充軍,還是尹阿鼠逃過這次的劫。
三天。
僅僅三天後。
李淵輕車簡從,回來了。
進了長安城,直奔竇樂的國舅府。
半個時辰後,李淵就在國舅府召集四品以上的官員。
唐,裴寂身為仆射也就是正三品,二品、一品皆為虛職。
眾臣子來到了國舅府,看到李淵坐在正中的位置,竇樂坐在左側第一把椅子上,椅子這東西,還真是隻有竇樂這府上有。
原本有胡凳,就是馬紮。
真正的椅子,隻有竇樂府上有。
太師椅。
裴寂一進來就差一點笑了,不止是他,所有人都看到竇樂拿著一隻煮熟的剝了蛋殼雞蛋正在揉著左邊的眼圈。
話說,看到這一幕。
別說是眾官員,就是李建成、李世民都羨慕的很。
大唐皇帝親自揍,這是榮幸。
能被揍,就證明這天下國法都管不了你。
見百官到了,李淵黑著臉:“傳詔,秦王府掌軍,去攻打洛陽。國舅今夜三更天出發前往長春宮,此事不得外傳。”
聽到這話,李建成悔的腸子都綠了。
秦王李世民竟然因為這點小事,重新獲得了兵權,早知道是這樣,那怕被百官罵,自己也要力保尹、張兩家,不讓父皇知道這件事情。
眼下,父皇回來。
李建成腦補著之前的事情。
父皇揍了舅舅,理由很簡單,尹、張二妃是父皇的寵妃,舅舅一點麵子都不給,把尹、張兩家往死裏整。
眼下,父皇不願意輕易離開長安,害怕舅舅還會折騰出什麽事來。
所以才安排二弟世民領軍出征。
悔。
悔死了。
李淵繼續說:“至於那件案子,以罰代罪吧,大理寺、刑部接手處置,定要嚴正典型,田不可荒,農為國本。”
“還有,裴監呀。”
裴寂趕緊上前:“臣在。”
“到近前來。”
“是。”
李淵吩咐道:“賜國舅九麵軍旗,你負責督造,製好之後你親自送到長春宮,此戰,你為監軍。”
“臣領命。”
李淵站了起來:“傳詔,國舅竇樂以公器報私怨,罰俸祿一年,刑部尚書劉政會,負責押解至南山馬場,禁足半年。今日宵禁之前,離開長安城。”
“回宮。”
眾臣子施禮。
一刻鍾後,皇宮中,尹、張二妃哭的是梨花帶雨。
李淵不斷的安慰著:“朕已經揍了那混帳,並且把他趕回南山馬場,已經替你們出氣。不過呢,國法不能廢,在京兆的田你們兩家也就別要了,等二郎打下洛陽,在洛陽挑上田,加倍補償你們。”
“謝聖人。”
尹、張兩妃倒也不敢說太多。
她們也算是聰明人,明擺著竇樂要把她們家人往死裏整,可大唐皇帝也把這位國舅怎麽著,這明顯是不對等的。
親疏,極是明顯。
心裏恨,嘴上卻不敢說。
尹、張兩家人趕緊想辦法求救。
傍晚。
尹德妃感覺自己要瘋了,宮門也不知道誰下的令,和封了沒區別。
任何宮人不得出宮,需要采買,自會有人送進宮來。
張捷妤來了:“姐姐,我們如何是好?”
尹德妃也有些手足無措。
此時,國舅府。
裴寂突然到訪,讓竇樂有些意外。
見到裴寂,竇樂絲毫也沒有避諱就直接問:“來替尹、張兩家求情?”
裴寂示意竇樂先進屋,然後揮手示意仆婢們退離。
進了屋,裴寂才說道:“你堂堂國舅,你難道沒聽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嗎?”
竇樂不以為然:“趁皇兄沒在長安,我弄他全家,什麽小人,什麽君子,全家殺光再提什麽得罪或是不得罪的話。”
裴寂歎了一口氣:“唉,他們也算是與為兄有舊。”
竇樂請裴寂坐下,親自給準備了茶。
“兄真是來替他們說情的,想當年隋煬帝下江南,也沒帶上她們兩個,足以證明她們的容貌、才華也平平無奇。”
裴寂:“當年,是靠了她們,才有了晉陽宮變,聖人才下決心起兵的。樂郎,犯不著,聽兄一句。”
竇樂表情凝重,過了好一會才說道:“兄這麽說了,那這事就算去了。我叫人放開宮禁,而後呢讓她們有機會寫信給聖人,或者說,你去落她們個好,有聖人一封信,隻說不追究,我就放了尹阿鼠。”
裴寂:“必須要這樣?”
竇樂:“京兆府,有多少貴族家的田荒了呢?”
裴寂點了點頭:“也對,是需要殺一儆百,她們的家眷倒是最合適用來立威的。就依你所說的辦吧。”
竇樂親自送裴寂離開。
第二天。
太子李建成剛到李淵的禦書房,準備處理今天一天的公文。
尹、張二妃就派人過來請求李建成給出特赦,赦免兩家人的荒田之罪。
李建成有些猶豫。
特意把韋挺、王珪找來。
王珪聽完:“殿下,這件事情對殿下是有好處的,幫她們,她們是聖人的寵妃,必會在聖人麵前替殿下說話。但壞處也是有的,殿下一但幫了,第一個彈劾殿下的,就是前東宮詹事李綱。他會彈劾,因私廢公。”
韋挺也說道:“若是尋常的私也就罷了,此時這個私,說輕了就是臣子與後宮有來往,說的重一些,臣怕殿下承受不起。”
李建成聽完點點頭,他認可這話。
“那麽,如何回複,既不能幫,卻也不能得罪他們。”
王珪:“殿下,拖。這些案移交大理寺,理由可以說,尹阿鼠是皇親,萬年縣衙審他不合適,轉由大理寺來審,這樣既公道,又算是幫了她們,卻也不算幫。國舅真要把尹阿鼠送到涼州充軍,除了殿下全力阻止,否則隻有聖人可以改變。”
這個說法很好。
李建成采納了王珪的建議。
另一邊呢,竇樂給裴寂行了方便。
裴寂畢竟是當年的晉陽宮監,還是認識不少當年晉陽宮的太監,嬤嬤的。
隻是搭了個話,作了人情,還替尹德妃送了一封信去長春宮。
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呢,都在關注著接下來的發展。
是竇樂把尹阿鼠送到涼州去充軍,還是尹阿鼠逃過這次的劫。
三天。
僅僅三天後。
李淵輕車簡從,回來了。
進了長安城,直奔竇樂的國舅府。
半個時辰後,李淵就在國舅府召集四品以上的官員。
唐,裴寂身為仆射也就是正三品,二品、一品皆為虛職。
眾臣子來到了國舅府,看到李淵坐在正中的位置,竇樂坐在左側第一把椅子上,椅子這東西,還真是隻有竇樂這府上有。
原本有胡凳,就是馬紮。
真正的椅子,隻有竇樂府上有。
太師椅。
裴寂一進來就差一點笑了,不止是他,所有人都看到竇樂拿著一隻煮熟的剝了蛋殼雞蛋正在揉著左邊的眼圈。
話說,看到這一幕。
別說是眾官員,就是李建成、李世民都羨慕的很。
大唐皇帝親自揍,這是榮幸。
能被揍,就證明這天下國法都管不了你。
見百官到了,李淵黑著臉:“傳詔,秦王府掌軍,去攻打洛陽。國舅今夜三更天出發前往長春宮,此事不得外傳。”
聽到這話,李建成悔的腸子都綠了。
秦王李世民竟然因為這點小事,重新獲得了兵權,早知道是這樣,那怕被百官罵,自己也要力保尹、張兩家,不讓父皇知道這件事情。
眼下,父皇回來。
李建成腦補著之前的事情。
父皇揍了舅舅,理由很簡單,尹、張二妃是父皇的寵妃,舅舅一點麵子都不給,把尹、張兩家往死裏整。
眼下,父皇不願意輕易離開長安,害怕舅舅還會折騰出什麽事來。
所以才安排二弟世民領軍出征。
悔。
悔死了。
李淵繼續說:“至於那件案子,以罰代罪吧,大理寺、刑部接手處置,定要嚴正典型,田不可荒,農為國本。”
“還有,裴監呀。”
裴寂趕緊上前:“臣在。”
“到近前來。”
“是。”
李淵吩咐道:“賜國舅九麵軍旗,你負責督造,製好之後你親自送到長春宮,此戰,你為監軍。”
“臣領命。”
李淵站了起來:“傳詔,國舅竇樂以公器報私怨,罰俸祿一年,刑部尚書劉政會,負責押解至南山馬場,禁足半年。今日宵禁之前,離開長安城。”
“回宮。”
眾臣子施禮。
一刻鍾後,皇宮中,尹、張二妃哭的是梨花帶雨。
李淵不斷的安慰著:“朕已經揍了那混帳,並且把他趕回南山馬場,已經替你們出氣。不過呢,國法不能廢,在京兆的田你們兩家也就別要了,等二郎打下洛陽,在洛陽挑上田,加倍補償你們。”
“謝聖人。”
尹、張兩妃倒也不敢說太多。
她們也算是聰明人,明擺著竇樂要把她們家人往死裏整,可大唐皇帝也把這位國舅怎麽著,這明顯是不對等的。
親疏,極是明顯。
心裏恨,嘴上卻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