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上前,看完後快速翻到後麵,再看,臉色大變。
因為這信上的用的印。
是傳國玉璽!
信中的內容,才真正的可怕。
請竇樂前往北恒城,賜九錫,領衛王爵,掌……傳國玉璽。
王裕臉色大變。
這確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竇樂伸出手:“十三,配刀給我。”
獨孤十三站著沒動,因為他感覺這大帳內的氣氛有點怪。
李秀寧上前,拿過信快速的看了一遍後,抽出自己的佩刀扔給了竇樂,竇樂接過刀,將刀架在脖子上:“唯一的選擇,就是我自己了結了自己。”
李秀寧卻說道:“舅舅若想自裁,肯定不會用刀。因為舅舅不會使刀,未必能用刀自裁。”
竇樂快速拿起桌上的筆寫了幾個字,折起來塞到李秀寧手中。“平陽,讓柴紹親自回長安,要快。”
“好。”李秀寧轉身出去。
竇樂說道:“趙德言,頡利身邊的謀士,我真是把這個人小看了。”
走到門外的李秀寧聽到了趙德言三個字,快速打開手上紙條看了一眼。
紙條上寫的也是名字。
三個字的名字。
卻不是趙德言,而是……劉文靜。
竇樂接著說道:“秦瓊將軍,挑選精銳,準備領軍前往北恒城,討要傳國玉璽。”
“褚公,勞煩代我寫封信,請蕭太後發檄文,以河北之亂為名,劉黑闥勾結外族,毀我中原,屠戮百姓,是為國奸。必須要用傳國玉璽,號招天下共討之,順便把突厥也寫上,北伐突厥等等。”
褚亮立即站在案前,開始打草稿。
竇樂繼續說:“王績,備六禮,代我大唐聖人,提親。擺開儀仗,隻說我大唐聖人準備立後,請蕭太後……,你懂的,你詩才好,寫的漂亮一點。也可以先喝半鬥酒再寫,沒問題。”
吩咐完之後,竇樂坐在地上,一隻手托著頭。
“我再想想,對了,楊政道依禮,應該叫我一聲姨夫?”
聽了這話,王裕在旁說道:“偌依這個來算,楊政道是國舅的平輩,他的嫡母是國舅夫人的姑母輩,是韋衝之女。”
竇樂一擺手:“那算了。”
王裕:“用竇氏來算,竇氏是北周皇親、前隋皇親、大唐皇親。所以可以成為他的長輩。”
“對,對,算一算。然後寫信,說我這個長輩要疼愛一下這個晚輩,請他來白道川住幾天。”
王裕也拿起筆:“我來寫。”
此時,大帳內所有人看懂了。
國舅眼下用的辦法,就是和蕭太後比,看誰更不要臉麵了。
李靖上前:“國舅,秦瓊將軍不去北恒城,臣下請戰。攻打麻池!”
麻池!
竇樂的眼睛眯起來了。
這地方在秦時是蒙恬攻占,北克匈奴。漢立郡,九原。
河套三大戰略要地之一。
自己所在的位置,白道川,是另一個戰略要地。
最後一個,黃河後套。
竇樂將令箭壺放在桌上:“調程咬金從雁門回來,集中優勢兵力,務必一舉拿下。飛騎北上,給突厥腹地找些麻煩。”
“接下來,頡利若不回軍,咱們圖謀河套。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亂,天下亂。”
李靖一抱拳。
巨大的地圖拉開。
此時,李靖很清楚,換個人,此時已經是死人了。
但國舅不同。
此事還有變數。
河套。
若河套全部歸唐,守住河套就可以擋住北方突厥的兵鋒,保證關中、中原的安全。反之,河套在突厥人手中,就可以以河套為跳板,南下關中、入侵中原。
眼下不容有失,李靖全部的潛力都被激發出來。
不僅僅是知遇之恩,還有竇樂把自己從死牢中救出來的恩情。
李靖開始極致操作。
開始調兵的時候,李靖先是愣了一下。
因為他看到詳細的庫存數額。
這軍備!
真是嚇到李靖了,就倉庫裏存的這些東西,就能把並州所有府兵裝備兩遍。
所以,李靖調動的,可不止府兵,強壯的女人,老弱也調用了,這些人可以負責後勤,由精銳的士兵負責主要的戰鬥,強壯的沒有受過多少訓練的男子,跟著打順風仗。
這下,兵力富餘的就很多了。
李靖開始了。
他將兵馬分的極細,每位將軍都有獨立的任務,要給突厥來招窩心腳。
原本這次沒安排親自領兵的李秀寧,都要親自出戰。
她接管了李元吉帶的飛騎。
李元吉的實力不足以發揮飛騎最強戰力。
攻打麻池,李靖準備用徐世績領軍,麻池是幾乎就是突厥王城了,秦瓊領軍不一定能一鼓作氣拿下。
晉陽,能調動的兵馬,幾乎全部往北調。
幾天後,北恒城。
義城公主看著手上連接不斷的戰報,腦袋瓜嗡嗡的。
她有心計,卻不是兵法大家。
她根本就看不懂唐軍這瘋狂的調動是為了什麽目的。
楊善經坐在下首的位置:“此計不可能不管用,莫說隻是一個唐國的國舅,就是唐皇的親兒子,唐皇也信不過。九錫意為傳位,傳國玉璽代表天下正統。最次,也要囚禁起來,派人殺掉也不是沒可能。”
楊善經,隋宗室子弟。
依親戚關係,是義城公主的從弟,自江都之亂後,逃到了突厥避難。
坐在上首位置的蕭太後此時說了一句:“大勢已去,從三征高句麗失敗那天,大隋就已經無力回天。”
旁邊還有一人,此時上前一步:“我已經寫信給大可汗,此計不可,縱然是成功,對我大可汗卻是沒半點好處。”
說話的人叫趙德言。
就是竇樂提到的那位趙德言。
義城公主卻說道:“若竇樂真的反了呢?依長安城傳來的消息,竇樂身邊親兵,都是以一敵百的強軍,八百重騎沒有戰死一人就擊敗了竇建德十萬大軍。”
蕭太後:“大隋,依舊不會是大隋了。”
義城公主沒話說了。
沒錯。
就算竇樂真的反了,也不可能再奉大隋為主。
楊善經還在堅持自己的想法,此時說:“此人當世兵法大宗師,得此人,隻要姐姐說服大可汗,那麽突厥可南下,我大隋可複國。”
因為這信上的用的印。
是傳國玉璽!
信中的內容,才真正的可怕。
請竇樂前往北恒城,賜九錫,領衛王爵,掌……傳國玉璽。
王裕臉色大變。
這確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竇樂伸出手:“十三,配刀給我。”
獨孤十三站著沒動,因為他感覺這大帳內的氣氛有點怪。
李秀寧上前,拿過信快速的看了一遍後,抽出自己的佩刀扔給了竇樂,竇樂接過刀,將刀架在脖子上:“唯一的選擇,就是我自己了結了自己。”
李秀寧卻說道:“舅舅若想自裁,肯定不會用刀。因為舅舅不會使刀,未必能用刀自裁。”
竇樂快速拿起桌上的筆寫了幾個字,折起來塞到李秀寧手中。“平陽,讓柴紹親自回長安,要快。”
“好。”李秀寧轉身出去。
竇樂說道:“趙德言,頡利身邊的謀士,我真是把這個人小看了。”
走到門外的李秀寧聽到了趙德言三個字,快速打開手上紙條看了一眼。
紙條上寫的也是名字。
三個字的名字。
卻不是趙德言,而是……劉文靜。
竇樂接著說道:“秦瓊將軍,挑選精銳,準備領軍前往北恒城,討要傳國玉璽。”
“褚公,勞煩代我寫封信,請蕭太後發檄文,以河北之亂為名,劉黑闥勾結外族,毀我中原,屠戮百姓,是為國奸。必須要用傳國玉璽,號招天下共討之,順便把突厥也寫上,北伐突厥等等。”
褚亮立即站在案前,開始打草稿。
竇樂繼續說:“王績,備六禮,代我大唐聖人,提親。擺開儀仗,隻說我大唐聖人準備立後,請蕭太後……,你懂的,你詩才好,寫的漂亮一點。也可以先喝半鬥酒再寫,沒問題。”
吩咐完之後,竇樂坐在地上,一隻手托著頭。
“我再想想,對了,楊政道依禮,應該叫我一聲姨夫?”
聽了這話,王裕在旁說道:“偌依這個來算,楊政道是國舅的平輩,他的嫡母是國舅夫人的姑母輩,是韋衝之女。”
竇樂一擺手:“那算了。”
王裕:“用竇氏來算,竇氏是北周皇親、前隋皇親、大唐皇親。所以可以成為他的長輩。”
“對,對,算一算。然後寫信,說我這個長輩要疼愛一下這個晚輩,請他來白道川住幾天。”
王裕也拿起筆:“我來寫。”
此時,大帳內所有人看懂了。
國舅眼下用的辦法,就是和蕭太後比,看誰更不要臉麵了。
李靖上前:“國舅,秦瓊將軍不去北恒城,臣下請戰。攻打麻池!”
麻池!
竇樂的眼睛眯起來了。
這地方在秦時是蒙恬攻占,北克匈奴。漢立郡,九原。
河套三大戰略要地之一。
自己所在的位置,白道川,是另一個戰略要地。
最後一個,黃河後套。
竇樂將令箭壺放在桌上:“調程咬金從雁門回來,集中優勢兵力,務必一舉拿下。飛騎北上,給突厥腹地找些麻煩。”
“接下來,頡利若不回軍,咱們圖謀河套。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亂,天下亂。”
李靖一抱拳。
巨大的地圖拉開。
此時,李靖很清楚,換個人,此時已經是死人了。
但國舅不同。
此事還有變數。
河套。
若河套全部歸唐,守住河套就可以擋住北方突厥的兵鋒,保證關中、中原的安全。反之,河套在突厥人手中,就可以以河套為跳板,南下關中、入侵中原。
眼下不容有失,李靖全部的潛力都被激發出來。
不僅僅是知遇之恩,還有竇樂把自己從死牢中救出來的恩情。
李靖開始極致操作。
開始調兵的時候,李靖先是愣了一下。
因為他看到詳細的庫存數額。
這軍備!
真是嚇到李靖了,就倉庫裏存的這些東西,就能把並州所有府兵裝備兩遍。
所以,李靖調動的,可不止府兵,強壯的女人,老弱也調用了,這些人可以負責後勤,由精銳的士兵負責主要的戰鬥,強壯的沒有受過多少訓練的男子,跟著打順風仗。
這下,兵力富餘的就很多了。
李靖開始了。
他將兵馬分的極細,每位將軍都有獨立的任務,要給突厥來招窩心腳。
原本這次沒安排親自領兵的李秀寧,都要親自出戰。
她接管了李元吉帶的飛騎。
李元吉的實力不足以發揮飛騎最強戰力。
攻打麻池,李靖準備用徐世績領軍,麻池是幾乎就是突厥王城了,秦瓊領軍不一定能一鼓作氣拿下。
晉陽,能調動的兵馬,幾乎全部往北調。
幾天後,北恒城。
義城公主看著手上連接不斷的戰報,腦袋瓜嗡嗡的。
她有心計,卻不是兵法大家。
她根本就看不懂唐軍這瘋狂的調動是為了什麽目的。
楊善經坐在下首的位置:“此計不可能不管用,莫說隻是一個唐國的國舅,就是唐皇的親兒子,唐皇也信不過。九錫意為傳位,傳國玉璽代表天下正統。最次,也要囚禁起來,派人殺掉也不是沒可能。”
楊善經,隋宗室子弟。
依親戚關係,是義城公主的從弟,自江都之亂後,逃到了突厥避難。
坐在上首位置的蕭太後此時說了一句:“大勢已去,從三征高句麗失敗那天,大隋就已經無力回天。”
旁邊還有一人,此時上前一步:“我已經寫信給大可汗,此計不可,縱然是成功,對我大可汗卻是沒半點好處。”
說話的人叫趙德言。
就是竇樂提到的那位趙德言。
義城公主卻說道:“若竇樂真的反了呢?依長安城傳來的消息,竇樂身邊親兵,都是以一敵百的強軍,八百重騎沒有戰死一人就擊敗了竇建德十萬大軍。”
蕭太後:“大隋,依舊不會是大隋了。”
義城公主沒話說了。
沒錯。
就算竇樂真的反了,也不可能再奉大隋為主。
楊善經還在堅持自己的想法,此時說:“此人當世兵法大宗師,得此人,隻要姐姐說服大可汗,那麽突厥可南下,我大隋可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