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清楚了,也想明白了。
舅舅與世家鬥法,連神仙都搬出來了。
祭天在這場鬥法,最多就是一個唱戲的敲響開場鑼。
誰主持祭天,都影響不到這場鬥法的進程與結果。
杜如晦看李世民反應過來了,這才說道:“與突利小可汗結義,這才是對秦王府有利的。”
“殿下,我大唐立國,從最初向突厥稱臣,再到與突厥為友,後到國舅與突厥頡利大可汗結義,都是試圖回避大規模的戰爭。眼下,無論是大唐,或是突厥,事實上都不願意發起大規模的戰爭。”
“國舅已經為殿下鋪好路了。”
李世民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自己這幾天,滿腦子都是戰略防禦,還有這麽多世家的重要人物在這裏,會不會針對自己。
現在想想,他們肯定會針對,他們是幫兄長李建成的。
杜如晦接著為李世民分析:“殿下,您與突利小可汗,其實很相似。擁有力量,卻受製於人。同時,都擁有來自親族的威脅,以及外部的威脅。”
這麽一說,李世民感覺,還真是這樣。
同病相憐的兩人。
李世民問:“那麽,可行?”
杜如晦:“不是可行,而是國舅已經安排好一切,隻是不能明言,鄭元璹、崔君肅、王聃……他們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學識淵博、智慧過人。國舅在這裏,若是明著給殿下說,才是真的害了殿下,殿下隻是太緊張他們,失去了冷靜。”
李世民聽完大笑:“擺酒,為各位接風。”
沒錯。
就是應該擺酒,不能擺出一副非常緊張的樣子。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確實是可行的。與突厥的突利小可汗結為義兄弟,就是對彼此力量的認同,以及對未來合作的期待。
接下來,就需要冷靜下來,分析各自的優勢,各自的劣勢,合作的契機,互補的範疇……
這本身,就是一種利益的結合。
房玄齡這時突然插了一句嘴:“日後,殺掉這位突厥的突利小可汗的,便是殿下的責任。”
這話,屋內的人反應很是平靜。
李世民一點也不意外。
同樣,殺掉頡利,也是舅舅竇樂這位頡利的結義兄長的責任。
突厥人,可以成為大唐的人一員,但可汗一脈,還真就不能留。
越是優秀的,越是雄才大略的,越要死。
當然了,病死會是他們的歸宿。
李世民心情變的很好,自己這幾日,真是鑽牛角尖了,讓杜如晦等人這麽一分析,豁然開朗。
李世民擺酒,為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接風洗塵。
然後開始討論細節。
與突利小可汗結義的可能性與具體方法。
再說竇樂這邊。
竇樂出去玩了幾天,又回到了蘇定方這裏。
蘇定方正在修鋤頭。
竇樂今天換了一身布衣,自帶馬紮,也不客氣,坐在距離蘇定方幾步遠的距離,樂嗬嗬的看著蘇定方。
蘇定方先起身施禮,而後說道:“國舅也不責怪草民不識抬舉?”
竇樂說道:“其實,我也喜歡種田。”
這話,讓蘇定方愣了一下。
可再想想,關於竇樂的傳聞,好像這話不假。
當初,竇樂是自己搬到南山腳下去的,最終是大唐皇帝親自到南山,竇樂才出仕為官,接下來就停不下來了。
因為,這天下還有太多反王。
就一直征戰,一直征戰。
滅一國,再一國。
竇樂又說道:“誰不想讓我安心種田,我就把他種田裏去。累了,討杯茶喝,有飯最好。”
蘇定方起身:“草民有禮,若是國舅不嫌棄,粗茶淡飯薄酒一杯,家中米糧,倒是足夠二百人用上十天。”
“不,就幾個人,讓他們紮營去吧。或許,把你家存的糧食吃光,你不走也不行?”竇樂說著就往屋裏走,一邊走一邊說:“財帛動人心,吐穀渾不甘心掙一點過路的小錢,劫掠商隊,商隊死傷慘重。”
“你說,平西域要多少年呢?”
這話題,蘇定方倒是認真思考過才回答:“怕是要一代人,兩代人。”
竇樂點點頭:“沒錯,李靖年齡大了,已經五十一歲。我倒是希望你拜他為師,論兵法這天下間,怕隻有秦王殿下能與之相比。我不行,我連地圖都看不懂,到現在都沒搞清唐軍編製。”
蘇定方沒接話。
大唐國舅竇樂,不會騎馬,不會開弓,不識地圖,分不清軍隊製式,更別說行軍、布陣、紮營……等等。
但要說竇樂不懂兵法,蘇定方不認同。
或者說,大唐國舅的兵法,是勢。
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大布局的力量,已經不是戰場上某位將軍出色,或是局部優勢能夠對抗的。
再說,大唐良帥猛將如雲,這些人在國舅布下大勢之後,會補足所有細節。
進屋內坐下,竇樂指著放在門邊的鋤頭:“隋,一年全國的鐵產量,隻能供給軍中所用。大唐的目標是,提高鐵產量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那麽,就會有更好的犁、更好的農具。”
“冶鐵,也需要地利、人和。這天下適合冶鐵的地方呢,也並不是隨便什麽地方都可以,除了鐵礦、石炭礦,還需要雲石、長石、白石等,而且還要運輸方便。”
“你說,高句麗會安心看著,我安排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建炭場,建鐵坊嗎?最近在修鹽田,等一年有幾億斤鹽的產量,高句麗人能不來妨礙?”
“但是,高句麗派了大對盧前來獻國書,請曆法。眼下大唐也需要時間休養生息,可我卻不想高句麗也安穩的積累力量。”
一番話說的,蘇定方感覺自己沒資格再聽下去了。
因為,這些問題超出他的能力範圍。
畢竟還年輕,他有才,但眼下還不足以麵對這麽複雜的問題。
竇樂也隻講到這裏。
講完,竇樂說道:“吐穀渾那邊呢,李靖去我才放心。如果他在這裏,一定會有好的建議。你也說了,收服西域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兩代人,所以……”
這次竇樂沒講完,蘇定方就立即說道:“草民願赴西域,軍前聽令。”
舅舅與世家鬥法,連神仙都搬出來了。
祭天在這場鬥法,最多就是一個唱戲的敲響開場鑼。
誰主持祭天,都影響不到這場鬥法的進程與結果。
杜如晦看李世民反應過來了,這才說道:“與突利小可汗結義,這才是對秦王府有利的。”
“殿下,我大唐立國,從最初向突厥稱臣,再到與突厥為友,後到國舅與突厥頡利大可汗結義,都是試圖回避大規模的戰爭。眼下,無論是大唐,或是突厥,事實上都不願意發起大規模的戰爭。”
“國舅已經為殿下鋪好路了。”
李世民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自己這幾天,滿腦子都是戰略防禦,還有這麽多世家的重要人物在這裏,會不會針對自己。
現在想想,他們肯定會針對,他們是幫兄長李建成的。
杜如晦接著為李世民分析:“殿下,您與突利小可汗,其實很相似。擁有力量,卻受製於人。同時,都擁有來自親族的威脅,以及外部的威脅。”
這麽一說,李世民感覺,還真是這樣。
同病相憐的兩人。
李世民問:“那麽,可行?”
杜如晦:“不是可行,而是國舅已經安排好一切,隻是不能明言,鄭元璹、崔君肅、王聃……他們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學識淵博、智慧過人。國舅在這裏,若是明著給殿下說,才是真的害了殿下,殿下隻是太緊張他們,失去了冷靜。”
李世民聽完大笑:“擺酒,為各位接風。”
沒錯。
就是應該擺酒,不能擺出一副非常緊張的樣子。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確實是可行的。與突厥的突利小可汗結為義兄弟,就是對彼此力量的認同,以及對未來合作的期待。
接下來,就需要冷靜下來,分析各自的優勢,各自的劣勢,合作的契機,互補的範疇……
這本身,就是一種利益的結合。
房玄齡這時突然插了一句嘴:“日後,殺掉這位突厥的突利小可汗的,便是殿下的責任。”
這話,屋內的人反應很是平靜。
李世民一點也不意外。
同樣,殺掉頡利,也是舅舅竇樂這位頡利的結義兄長的責任。
突厥人,可以成為大唐的人一員,但可汗一脈,還真就不能留。
越是優秀的,越是雄才大略的,越要死。
當然了,病死會是他們的歸宿。
李世民心情變的很好,自己這幾日,真是鑽牛角尖了,讓杜如晦等人這麽一分析,豁然開朗。
李世民擺酒,為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接風洗塵。
然後開始討論細節。
與突利小可汗結義的可能性與具體方法。
再說竇樂這邊。
竇樂出去玩了幾天,又回到了蘇定方這裏。
蘇定方正在修鋤頭。
竇樂今天換了一身布衣,自帶馬紮,也不客氣,坐在距離蘇定方幾步遠的距離,樂嗬嗬的看著蘇定方。
蘇定方先起身施禮,而後說道:“國舅也不責怪草民不識抬舉?”
竇樂說道:“其實,我也喜歡種田。”
這話,讓蘇定方愣了一下。
可再想想,關於竇樂的傳聞,好像這話不假。
當初,竇樂是自己搬到南山腳下去的,最終是大唐皇帝親自到南山,竇樂才出仕為官,接下來就停不下來了。
因為,這天下還有太多反王。
就一直征戰,一直征戰。
滅一國,再一國。
竇樂又說道:“誰不想讓我安心種田,我就把他種田裏去。累了,討杯茶喝,有飯最好。”
蘇定方起身:“草民有禮,若是國舅不嫌棄,粗茶淡飯薄酒一杯,家中米糧,倒是足夠二百人用上十天。”
“不,就幾個人,讓他們紮營去吧。或許,把你家存的糧食吃光,你不走也不行?”竇樂說著就往屋裏走,一邊走一邊說:“財帛動人心,吐穀渾不甘心掙一點過路的小錢,劫掠商隊,商隊死傷慘重。”
“你說,平西域要多少年呢?”
這話題,蘇定方倒是認真思考過才回答:“怕是要一代人,兩代人。”
竇樂點點頭:“沒錯,李靖年齡大了,已經五十一歲。我倒是希望你拜他為師,論兵法這天下間,怕隻有秦王殿下能與之相比。我不行,我連地圖都看不懂,到現在都沒搞清唐軍編製。”
蘇定方沒接話。
大唐國舅竇樂,不會騎馬,不會開弓,不識地圖,分不清軍隊製式,更別說行軍、布陣、紮營……等等。
但要說竇樂不懂兵法,蘇定方不認同。
或者說,大唐國舅的兵法,是勢。
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大布局的力量,已經不是戰場上某位將軍出色,或是局部優勢能夠對抗的。
再說,大唐良帥猛將如雲,這些人在國舅布下大勢之後,會補足所有細節。
進屋內坐下,竇樂指著放在門邊的鋤頭:“隋,一年全國的鐵產量,隻能供給軍中所用。大唐的目標是,提高鐵產量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那麽,就會有更好的犁、更好的農具。”
“冶鐵,也需要地利、人和。這天下適合冶鐵的地方呢,也並不是隨便什麽地方都可以,除了鐵礦、石炭礦,還需要雲石、長石、白石等,而且還要運輸方便。”
“你說,高句麗會安心看著,我安排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建炭場,建鐵坊嗎?最近在修鹽田,等一年有幾億斤鹽的產量,高句麗人能不來妨礙?”
“但是,高句麗派了大對盧前來獻國書,請曆法。眼下大唐也需要時間休養生息,可我卻不想高句麗也安穩的積累力量。”
一番話說的,蘇定方感覺自己沒資格再聽下去了。
因為,這些問題超出他的能力範圍。
畢竟還年輕,他有才,但眼下還不足以麵對這麽複雜的問題。
竇樂也隻講到這裏。
講完,竇樂說道:“吐穀渾那邊呢,李靖去我才放心。如果他在這裏,一定會有好的建議。你也說了,收服西域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兩代人,所以……”
這次竇樂沒講完,蘇定方就立即說道:“草民願赴西域,軍前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