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一旁跳躍的燈光太過歡快,照進了他的眼中。他醒了。睜開眼,看著前方,醒了醒神。過去的五年戎馬生涯走馬觀花一般閃過,如今回想起來,好像也就是那麽回事。隻是難免有些悵然若失,似乎是生命中缺少了些什麽,他一直在尋找著。
攤開桌上的公文,再次忙碌起來。還有奏折要寫,還有一堆事情要處理。在其位,便要謀其政,要有所為。
北國軍隊在經曆昨天晚上的失敗後,一時陷入了混亂中。之前焦將軍以不當手段獲得領兵資格的事也第一時間被調查清楚了,隻是,現在想追究他的責任已不可能,與南國接下來的戰役該怎麽打才是當務之急。
北國的一眾將領聚集在軍事帳篷中,商量對策。本來北國有拿下婺陵的最佳時機,但是錯失了。南國軍隊的援軍已經抵達,現在出兵無濟於事,還會白白損失諸多兵力。即使真要硬碰硬,也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之舉,而且不見得就能成功拿下婺陵。
整個軍帳內無一人說話,大家的視線都低著,放在地圖上。坐在首位上的太子也沒有說話,他的視線停留在一眾將領們身上。
就這麽靜默地坐了片刻,還是由太子柳煥打破了沉寂:“老師,依你之見,接下來的仗該怎麽打?”他把目光轉向了自己的老師,希望能從他那裏得到指導。
太子的老師名為韓子岑,在北國也是一個有口皆碑的人物。隻是這人一向視名利如糞土,所以未曾接受朝廷的封賞,而是在民間開設學堂,做了一個教書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想拜入他的門下,但真正能進去的卻沒有幾個。
而太子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他的學堂。韓老先生對於這個學生總體上還是挺滿意的,他教會了這個太子很多經世治國之道,也授予他諸多兵術、權術。如果要問對這個太子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那便是他有時過於優柔寡斷了。
譬如之前,再譬如現在。此次攻打南國,本與他沒有什麽關係。但是,他架不住太子的再三請求,加上確實是愛惜這個學生,擔心他在戰場上出什麽事情,所以答應了隨軍出戰。
之前的每一場戰役他都殫精竭慮,為太子出謀劃策,所取得的戰果尚且可以。隻是,他不是最後的決策者,所以有些事情決定不了,頂多隻能算個軍師。這個他絲毫不介意。名利場上的是是非非本就與他關係不大,他隻想盡到自己的本職。
眼下,麵對這樣一個局勢,麵對太子偷來投來的希冀的目光,他微不可查地看了看身旁的一眾將領。他知道,這場戰役結束後,他要盡早離去。不然,終會招致殺身之禍。
韓老先生再一次認真地看了看地圖,仔細觀察了婺陵的整個地勢,地貌。雖然婺陵有了援軍,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所向披靡了。婺陵,有個致命的缺陷。
婺陵確實是易守難攻的地勢,但還是有破綻。這破綻便是水源。整個婺陵隻有一條河流流過,這河給城內的人帶來了水源。一旦這條河斷流,或者說是水裏加了些什麽東西,那對於裏麵的人來說,無異於是一大麻煩。
之前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方法,隻是此乃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易采取。一來這條河流在婺陵城外的源流不好尋找,二來,彼時的北國軍隊有絕對的勝算,不需要這些偏門左道。但是到了現在,這個辦法必須一試了。若成功了,那拿下婺陵便不用耗費那麽多兵力,且勝算的可能性可以大大增加。
他指著地圖的河流,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語畢,眾人都齊刷刷地看著那條河流。對呀,他們怎麽沒想到,隻要在這條河中動手腳,讓婺陵中的人中毒,那將會大大削弱對方的戰鬥力。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韓子岑這個老頭確實是足智多謀。這個他們還是挺敬佩的。也慶幸自己的敵人不是他。隻是,若是要讓他來統帥自己,那便是另一回事了。
太子對韓老先生投去感激的眼神,之後收回目光和一眾人開始商議具體的實施過程。商討了一段時間,得出了最後的策略。各人領命退下。柳煥單獨叫住了韓老先生,把他留了下來。
韓老先生知道太子這是有話要和自己說,便沒有推辭,正好,他也有些話想跟柳煥挑明。
柳煥開口說道:“老師,感謝您再一次提出了錦囊妙計。”
韓老先生表示受領,他知道太子把他留下來不會隻是為了道謝,應該有更重要的事。看著他猶豫再三,不便開口的樣子,韓老先生主動開口了:“太子殿下,你我師徒,有話可直說,不必為難。”
柳煥釋然地開口說道:“是了,老師。學生有一事想拜托您。之前父皇給我來密信說,柳月那丫頭從皇宮裏逃出來了,說是要來找我。可我知道,她那是自己想出來玩了。那丫頭太瘋了,一直到現在,我們的人都沒有她的消息……”
說到這,又停了下來。韓老先生接過他的話:“太子這是想讓我去尋找公主殿下?”
柳煥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我知道這個要求有點逾矩,隻是眼下戰事緊急,其它將領都有要務在身,所以隻能拜托老師了。而且,柳月那丫頭比較聽您的話,您出麵,她一定會乖乖回來的。”
韓老先生點了點頭,表示答應。他之後對柳煥再三提醒道,一定要抓住婺陵兵力薄弱的最佳時機,一舉出擊,不要猶豫。否則,婺陵將再難攻克。說完便出了軍帳。
其實有很多話,不用明說,韓老先生知道的。他對柳煥這個學生很了解,甚至可能比他的父皇還要了解他。韓子岑老先生知道,這個學生是真的在維護他,所以臨時把他支走,不讓他受那些無謂的眼風與暗算。從第一場戰事開始,每一次他的策略有多麽正確,他在其他人心目中所構成的威脅就有多大,相應地,他的危險就更大。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更別提在戰場這種地方,那就更是危險了。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答應柳煥隨軍。早在出發前便預料到了可能發生的一切。隻是,柳煥這傻孩子,當他不知道呢。那他便當作不知道吧。希望這場戰役能成功,這樣,他也算是有交代了。
------題外話------
柳煥這個人吧,是個好人,隻是沒有處在一個好環境中。
攤開桌上的公文,再次忙碌起來。還有奏折要寫,還有一堆事情要處理。在其位,便要謀其政,要有所為。
北國軍隊在經曆昨天晚上的失敗後,一時陷入了混亂中。之前焦將軍以不當手段獲得領兵資格的事也第一時間被調查清楚了,隻是,現在想追究他的責任已不可能,與南國接下來的戰役該怎麽打才是當務之急。
北國的一眾將領聚集在軍事帳篷中,商量對策。本來北國有拿下婺陵的最佳時機,但是錯失了。南國軍隊的援軍已經抵達,現在出兵無濟於事,還會白白損失諸多兵力。即使真要硬碰硬,也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之舉,而且不見得就能成功拿下婺陵。
整個軍帳內無一人說話,大家的視線都低著,放在地圖上。坐在首位上的太子也沒有說話,他的視線停留在一眾將領們身上。
就這麽靜默地坐了片刻,還是由太子柳煥打破了沉寂:“老師,依你之見,接下來的仗該怎麽打?”他把目光轉向了自己的老師,希望能從他那裏得到指導。
太子的老師名為韓子岑,在北國也是一個有口皆碑的人物。隻是這人一向視名利如糞土,所以未曾接受朝廷的封賞,而是在民間開設學堂,做了一個教書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想拜入他的門下,但真正能進去的卻沒有幾個。
而太子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他的學堂。韓老先生對於這個學生總體上還是挺滿意的,他教會了這個太子很多經世治國之道,也授予他諸多兵術、權術。如果要問對這個太子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那便是他有時過於優柔寡斷了。
譬如之前,再譬如現在。此次攻打南國,本與他沒有什麽關係。但是,他架不住太子的再三請求,加上確實是愛惜這個學生,擔心他在戰場上出什麽事情,所以答應了隨軍出戰。
之前的每一場戰役他都殫精竭慮,為太子出謀劃策,所取得的戰果尚且可以。隻是,他不是最後的決策者,所以有些事情決定不了,頂多隻能算個軍師。這個他絲毫不介意。名利場上的是是非非本就與他關係不大,他隻想盡到自己的本職。
眼下,麵對這樣一個局勢,麵對太子偷來投來的希冀的目光,他微不可查地看了看身旁的一眾將領。他知道,這場戰役結束後,他要盡早離去。不然,終會招致殺身之禍。
韓老先生再一次認真地看了看地圖,仔細觀察了婺陵的整個地勢,地貌。雖然婺陵有了援軍,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所向披靡了。婺陵,有個致命的缺陷。
婺陵確實是易守難攻的地勢,但還是有破綻。這破綻便是水源。整個婺陵隻有一條河流流過,這河給城內的人帶來了水源。一旦這條河斷流,或者說是水裏加了些什麽東西,那對於裏麵的人來說,無異於是一大麻煩。
之前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方法,隻是此乃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易采取。一來這條河流在婺陵城外的源流不好尋找,二來,彼時的北國軍隊有絕對的勝算,不需要這些偏門左道。但是到了現在,這個辦法必須一試了。若成功了,那拿下婺陵便不用耗費那麽多兵力,且勝算的可能性可以大大增加。
他指著地圖的河流,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語畢,眾人都齊刷刷地看著那條河流。對呀,他們怎麽沒想到,隻要在這條河中動手腳,讓婺陵中的人中毒,那將會大大削弱對方的戰鬥力。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韓子岑這個老頭確實是足智多謀。這個他們還是挺敬佩的。也慶幸自己的敵人不是他。隻是,若是要讓他來統帥自己,那便是另一回事了。
太子對韓老先生投去感激的眼神,之後收回目光和一眾人開始商議具體的實施過程。商討了一段時間,得出了最後的策略。各人領命退下。柳煥單獨叫住了韓老先生,把他留了下來。
韓老先生知道太子這是有話要和自己說,便沒有推辭,正好,他也有些話想跟柳煥挑明。
柳煥開口說道:“老師,感謝您再一次提出了錦囊妙計。”
韓老先生表示受領,他知道太子把他留下來不會隻是為了道謝,應該有更重要的事。看著他猶豫再三,不便開口的樣子,韓老先生主動開口了:“太子殿下,你我師徒,有話可直說,不必為難。”
柳煥釋然地開口說道:“是了,老師。學生有一事想拜托您。之前父皇給我來密信說,柳月那丫頭從皇宮裏逃出來了,說是要來找我。可我知道,她那是自己想出來玩了。那丫頭太瘋了,一直到現在,我們的人都沒有她的消息……”
說到這,又停了下來。韓老先生接過他的話:“太子這是想讓我去尋找公主殿下?”
柳煥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我知道這個要求有點逾矩,隻是眼下戰事緊急,其它將領都有要務在身,所以隻能拜托老師了。而且,柳月那丫頭比較聽您的話,您出麵,她一定會乖乖回來的。”
韓老先生點了點頭,表示答應。他之後對柳煥再三提醒道,一定要抓住婺陵兵力薄弱的最佳時機,一舉出擊,不要猶豫。否則,婺陵將再難攻克。說完便出了軍帳。
其實有很多話,不用明說,韓老先生知道的。他對柳煥這個學生很了解,甚至可能比他的父皇還要了解他。韓子岑老先生知道,這個學生是真的在維護他,所以臨時把他支走,不讓他受那些無謂的眼風與暗算。從第一場戰事開始,每一次他的策略有多麽正確,他在其他人心目中所構成的威脅就有多大,相應地,他的危險就更大。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更別提在戰場這種地方,那就更是危險了。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答應柳煥隨軍。早在出發前便預料到了可能發生的一切。隻是,柳煥這傻孩子,當他不知道呢。那他便當作不知道吧。希望這場戰役能成功,這樣,他也算是有交代了。
------題外話------
柳煥這個人吧,是個好人,隻是沒有處在一個好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