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張巧嘴,想不到張道長在三清山不止是修煉神仙大道,更能體恤民間,”大先生回過頭來,咬著牙,恨恨的看著眼前的張掌教。倒不是恨他,倒是正如他所言,此時卻無良策能夠解北方軍情之急,否則也不會容他胡亂顛倒黑白,但是此時是辨國家安危,也辨世間真理,焦躁不得。


    他看著張掌教,表情舒緩了許多,正色道:“先辨道長一,孟子言:大丈夫不拘小節,能屈能伸,是取君子智慧,忍自己不能忍,才能得自己之所求,待以來日,才能龍吟四海,威震八方;道長倒好,用我儒家之言,為自己之需,還要坑害皇上為你擦屁股,你如今良策,到底是為我大宋安危,還是為自己三清山的香火?”


    大先生說的鏗鏘有力,氣勢大漲一分,不等他說話,又斥道:“再辨道長之二,此時是多事之秋,越是煩亂無緒時,更要安守本心,才能記得我大宋皇室建國初心,是為國家百姓安樂,是為一統華夏萬民,永保安康,”說到這裏,大先生掃了一眼旁邊的皇上,見他能有所思,就證明還是能夠知道是非,還能挽回,然後接著說道:“張道長說那麽多,可這蒙軍還沒打進來呢,事情還未成定論,就要先殺雞取卵,自亂陣腳?”


    張掌教聽完,啞然一笑,看著大先生仿佛看見一個三歲兒童一般,怒吼道:“先生說話,真是可笑之極,”隻見張掌教先問道劉將軍,“劉將軍,戰事急否?”


    劉將軍看了幾眼在場二人,徘徊不定,一個是當朝國師,一個是皇上老師。雖今日皇上和張掌教的做法,確實有些不恥,可是邊疆戰事的確緊急,平日裏要錢的是自己,打仗的也是自己,總不能在此時說不急吧?


    所以,劉將軍也不選擇站隊,低著頭行了禮,不敢去看那二人,老老實實的說道:“蒙軍多次派兵騷擾,試圖製造混亂,招兵買馬,操戈練武,行兵演陣,的確緊急,此時無錢,確實步步維艱......”


    張掌教聽他說完,趕緊接上:“你聽到了,大先生,快刀就要斬亂麻,軍情緊急,再不理出頭緒,早日斷了不該不想的念頭吧,不要等到蒙軍打到我大宋境內,才向皇上高喊,陛下,陛下,蒙軍打來了,到那時,金銀珠寶都要被蒙軍掠奪!”張掌教說的聲情並茂,尤其是學著喊陛下時的樣子,更是讓大先生和皇上記起大宋屈辱曆史......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這泱泱大國,無錢能夠有何作為?


    唉......


    大先生搖搖頭,歎了口氣,無奈道:“快刀斬亂麻,看似當斷即斷,可這也猶如沉珂久病忽用猛藥,隻能得一時的回光返照......罷了,罷了,”大先生知道道理無法解決實際,隻好遙望北方前朝國土,歎息道:“今日之錯,今日不解決,明日之錯,明日不解決,待得日子長了,才想到該用快刀斬這沉積已久的亂麻,陛下,今日老臣確實無所良策能籌軍資,但是今日之事,陛下,確實做錯了,今日老臣說話,是為他日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大先生說完,仿佛整個靈魂都被抽空了,一國之臣,麵對千萬子民,竟無一點辦法


    宋理宗聽到這裏,也噙著淚花,回答道:“放心吧,朕沒犯傻,既然是借神請財,當然不回直接拿回家裏來...”


    張掌教見皇上都委屈了,大先生也沒了氣勢。知道此時不能得理不饒人,還得賣弄個乖巧,不然後事也要落個麻煩,雲天大會的時間,確實不夠了......想到這裏,張掌教急急的向大先生行了個禮,也假裝動情道:“說一千,道一萬,今日之錯,是貧道一人之錯,可這天底下總有人要做惡人,規矩要立,可是總得給人時間,如今情勢危急,行常人所不能做之事,待他日危機解除,貧道願意承擔此次後果,可還望大先生今後.......”


    說到這裏連張掌教自己都已是有些情不自禁,哽咽道:“朝堂之上,總得有人說實話以正視聽,給廟堂以清流存在,方能安穩天下民心啊。”


    大先生聞得他說的實在,不禁有些唏噓,望望樓外天空,閉上眼睛側耳聽一聽,好像能夠聽到朱雀街上百姓們的逃亡,再一想自己的預言,崖山之戰,確是在所難免啊。


    想到這裏,大先生的老淚就悄悄地趟出了一滴,靜靜地落在黑袍之上,隨後又長呼出一口氣,料想今日之事已成定局,無法改變了。


    隻有往前看,期待未來新的變數,才能把心緒平靜了下來,於是他不回頭的說道:“一個謊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謊言來彌補,老臣......也會去想良策......”


    “莫急,大先生,”張掌教聽他這樣說,趕緊拉住大先生,說道:“雲天大會,先生莫非忘了嗎,大先生也是修真能人,感悟天地變化,若能靈氣複蘇,必定也能再進一步,他日飛升之時,也可為大宋王朝做一件造化之事,長保百年江山啊!”


    大先生心中一笑,想道,果然是為了雲天大會啊,還好早前就和陛下懷疑過.......隻是如今,局勢還是不太明朗。


    張掌教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見他不吱聲,張掌教又說道:“實不相瞞,貧道今日的作為,不僅是為陛下籌集軍資,更是為了讓你和陛下都看看,貧道這小驚雷陣,威力如何,他日靈氣再來,貧道完整的驚雷陣,必能抵擋千軍萬馬,那時,崖山之戰能有何懼焉,眼下軍資已經解決,可以暫時抵擋住蒙軍的步伐,你我二人還要去蓬萊仙島,打開仙凡兩界之靈璧啊!”


    說到這裏,大先生忽然胸膛敞亮,腦海中映現一個人影,轉身跪下,說道:“老臣但求皇上一事!”


    宋理宗見老師剛才深情難自禁,也知道他是一心為國,赤膽忠心,雖說是批評,但也一片感動,想他隻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今日便都應允了吧,於是回答道:“但說無妨。”


    “雲天大會,老臣親自去,帶我山後書院大弟子,並且,還要帶另外一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個不帶劍的少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後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後看並收藏一個不帶劍的少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