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一日早晨,司禮監眾太監照例來到乾清宮,掌印王體乾與眾秉筆在朱由檢前侍立,其餘管事牌子等太監遠遠的侍立。
王體乾正在將當日一早的奏疏題本一一念一遍,如果有昨日晚間送至的奏疏題本,則需要連夜整理完畢,也於此時一並送上。
天啟時,通常是由王體乾念一遍,天啟有興趣就親自批示幾份,沒興趣就全交代司禮監代勞了,不消說,就是由魏忠賢做主了。
今日沒什麽大事,都是些例行瑣事,武強——應該叫朱由檢了,朱由檢聽的昏昏欲睡,耐著性子聽完道:“就這些?你們看著辦吧。”
王體乾也不以為意,這些日子都是這麽做的:“萬歲爺,那臣等告退了。”
接下來他們就會回司禮監處理這些奏疏題本,然後或轉文淵閣票擬或轉六科驗過後明旨發出,發到有關部衙或個人。
“等等。”
王體乾一愣,忙彎腰道:“萬歲爺還有什麽吩咐?”
“擬旨,以王承恩為禦馬監掌印太監提督京營戎政。
李鳳翔為禦馬監監官,提督忠勇營。
盧九德為禦馬監監官,提督四衛營。
楊進朝為禦馬監監官,提督勇士營。
曹化淳為內官監掌印太監。”
李盧楊三太監都是曆史上有的,既然能在史上留名,用起來就不必顧慮。
王體乾顧不得震驚,忙在旁邊小案幾上將一連串的命令記下來,太監的任命是皇帝家事,隻需皇帝旨意就可執行,外臣無權幹涉。
心裏麵歎息一聲:“陛下終於出手了!幸虧咱家識時務。”
朱由檢雖然剛即位就將曹化淳從南京召回來,卻沒有給曹化淳染指朝政的機會,不過畢竟是信得過的信王府舊人,去內官監做後勤事務吧。
這貨與文官交好,不過後來被文人誣蔑為“開城縱賊”,也算是報應。
瞅了瞅秉筆太監李永貞,這廝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心裏不由得一樂。
這廝監督三大殿工程與負責建信王府——就是朱由檢的王府時,沒少撈銀子。等朱由檢登基後他害怕了,前幾天拿出十五萬銀子求於王體乾和司禮監王永祚王本政,沒想到這三人沒有答應不說,轉頭就向朱由檢坦白了。
十五萬銀子啊!可惜拜錯了廟門,如果獻給朱由檢,朱由檢保證會赦免他。
塗文輔則失魂落魄,他是現任禦馬監掌印太監總督太倉節慎二庫,朱由檢卻完全沒有提到他,那麽,他現在以什麽身份去總督二庫?
魏忠賢依然不動聲色,仿佛這些任命與他沒有一分錢的關係,朱由檢心裏讚了一聲:果然是老江湖!
略做等待,見王體乾寫完,朱由檢又問道:“王在晉徐光啟孫傳庭現在何處?”
幾人麵麵相覷,有些搞不清楚,隻有魏忠賢記憶力出眾,這些人他都清楚。雖然這幾天一直低調躲著朱由檢,也隻得上前道:“回萬歲爺,王在晉現任南京吏部尚書,徐光啟現已去職,孫傳庭在家閑住。”
“召他們進京吧,還有畢自嚴也一並召見。”無視幾人的神色,又道:“我記得前幾日毛鎮有題本進奏的?”
“萬歲爺,您已經好言安慰發回了。”
“嗯,路途遙遠,奏章往來誤事,召毛鎮進京吧。”
“是。”
“另外,將關外趙率教滿桂召進京,另召曹文詔曹變蛟進京。”
再一次懵了,前兩位還知道是誰,畢竟朝野上下都在關注遼西,可後兩位是誰?
這時候,曹變蛟隻是隨其叔父遊擊將軍曹文詔作戰,兩人都隻是中層武將,也怪不得沒人知道。
眾人也不敢問,更不敢問朱由檢是怎麽知道這兩人的,回去再仔細查問吧。
“萬歲爺還有什麽吩咐嗎?”王體乾小心翼翼的問道。
朱由檢搖搖頭道:“各自去仔細做事吧,魏忠賢留下。”
眾人皆麵無表情的告退,心裏卻在為魏忠賢默哀——通常皇帝對大太監不會直呼其名,而是稱呼職務或某太監。
魏忠賢歎氣,心道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徐光啟等幾人的去職都與他脫不了幹係,現在召回,用意不言而喻;塗文輔是他的心腹,這麽做頗有殺雞給猴看的意思;用王承恩總管禦馬監,同時派親信全麵掌握兵權,防範之意甚是明顯。
防誰?
這還用說嗎?
魏忠賢低著頭站在禦桌前,暗自思索,越想,臉上的皺紋越深,苦意愈濃。
“陛下留臣在此,不知有什麽吩咐。”眼角掃了一下,見朱由檢良久沒有說話,隻是把玩著一支朱筆,魏忠賢不由得先開口道。
朱由檢這才放下朱筆,一開口卻讓魏忠賢更為絕望:“廠公?九千歲?不如你來告訴朕,朕該怎麽稱呼才對?”
偷眼瞧去,見朱由檢似笑非笑一臉調侃的樣子,魏忠賢多年磨練的演技也不是白給的。
順勢癱倒在地,磕頭如搗蒜:“罪臣萬死!罪臣萬死!請陛下治罪。”
既然已經明白反抗是徒勞的,除了以家族為代價出一口氣之外毫無用處,那就試試能不能以可憐與卑下換一條生路吧。
即使不能,最壞也不過搭上自己與大侄子的性命,其餘兩個侄子剛剛三四歲,應該可以活命,還可以用隱匿的銀子做個鄉下土財主。
“萬死?嗬嗬,你是該死!”朱由檢頓了頓又道:“不過你服侍皇兄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朕不想做的太過絕情。”
這戲路不對啊!
魏忠賢愣了,這時候,不應該是大喊一聲‘拿下’,然後進來幾個錦衣衛大漢將軍將他拖走嗎?
抬起頭有些疑惑的仔細觀察朱由檢,見其青澀的臉上雖然努力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可嘴角略有些僵硬,手也是緊緊按在桌上。
魏忠賢仿佛明白了什麽,卻又不確定,試探道:“陛下?罪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這老狐狸!
“別裝了,起來吧。”朱由檢也懶得再和他兜圈子,徑直道:“朕自登基以來,每思國事艱難,心憂不已。
朝堂上大臣們結為朋黨,勇於內鬥怯於任事,做事推諉敷衍。
軍事敗壞,與後金屢戰屢敗,徒費數千萬餉銀。
朝廷錢糧年年入不敷出,文官武將竟相貪墨,內臣也以撈錢為首要。
種種亂像,朕幾經苦思,終不得解。
皇兄大行前曾對朕曰‘魏忠賢可用!’,既然皇兄如此看重你,不知大襠何以教我?
另,朕欲重振四衛勇士二營,隻是缺乏錢糧,大襠有沒有辦法?
大襠的一幹心腹貪婪無比,朕該怎麽處置?
最後,大襠執掌東廠幾年,仇家遍天下,即使朕允許你歸去,大襠自思能安享晚年嗎?”
一番話說完,魏忠賢震驚之餘,再次重新審視朱由檢。
本以為朱由檢隻是個十六七歲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夥子,滿腔道德與正義,以為殺了自己就會朝政清明。
其實這隻是拿朝政當兒戲,是很天真的想法。
沒成想,朱由檢年紀輕輕剛登基,以前也沒有受過這種教育,居然對朝廷的弊病能看的如此透徹。
有這樣的認識,自己未必沒有活路!
最後一句更是隱隱的表明,讓他繼續執掌權柄也不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是威脅,離了皇權的保護,他很可能會不得善終。
魏忠賢在低頭沉思,朱由檢也不催他。許久之後,魏忠賢驚覺朱由檢還在等待,“啊”了一聲道:“罪臣走神了,請陛下恕罪。”
朱由檢擺擺手:“朕知道這些事頗為棘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拿出主意的,你退下吧,想好了再來見朕。”
王體乾正在將當日一早的奏疏題本一一念一遍,如果有昨日晚間送至的奏疏題本,則需要連夜整理完畢,也於此時一並送上。
天啟時,通常是由王體乾念一遍,天啟有興趣就親自批示幾份,沒興趣就全交代司禮監代勞了,不消說,就是由魏忠賢做主了。
今日沒什麽大事,都是些例行瑣事,武強——應該叫朱由檢了,朱由檢聽的昏昏欲睡,耐著性子聽完道:“就這些?你們看著辦吧。”
王體乾也不以為意,這些日子都是這麽做的:“萬歲爺,那臣等告退了。”
接下來他們就會回司禮監處理這些奏疏題本,然後或轉文淵閣票擬或轉六科驗過後明旨發出,發到有關部衙或個人。
“等等。”
王體乾一愣,忙彎腰道:“萬歲爺還有什麽吩咐?”
“擬旨,以王承恩為禦馬監掌印太監提督京營戎政。
李鳳翔為禦馬監監官,提督忠勇營。
盧九德為禦馬監監官,提督四衛營。
楊進朝為禦馬監監官,提督勇士營。
曹化淳為內官監掌印太監。”
李盧楊三太監都是曆史上有的,既然能在史上留名,用起來就不必顧慮。
王體乾顧不得震驚,忙在旁邊小案幾上將一連串的命令記下來,太監的任命是皇帝家事,隻需皇帝旨意就可執行,外臣無權幹涉。
心裏麵歎息一聲:“陛下終於出手了!幸虧咱家識時務。”
朱由檢雖然剛即位就將曹化淳從南京召回來,卻沒有給曹化淳染指朝政的機會,不過畢竟是信得過的信王府舊人,去內官監做後勤事務吧。
這貨與文官交好,不過後來被文人誣蔑為“開城縱賊”,也算是報應。
瞅了瞅秉筆太監李永貞,這廝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心裏不由得一樂。
這廝監督三大殿工程與負責建信王府——就是朱由檢的王府時,沒少撈銀子。等朱由檢登基後他害怕了,前幾天拿出十五萬銀子求於王體乾和司禮監王永祚王本政,沒想到這三人沒有答應不說,轉頭就向朱由檢坦白了。
十五萬銀子啊!可惜拜錯了廟門,如果獻給朱由檢,朱由檢保證會赦免他。
塗文輔則失魂落魄,他是現任禦馬監掌印太監總督太倉節慎二庫,朱由檢卻完全沒有提到他,那麽,他現在以什麽身份去總督二庫?
魏忠賢依然不動聲色,仿佛這些任命與他沒有一分錢的關係,朱由檢心裏讚了一聲:果然是老江湖!
略做等待,見王體乾寫完,朱由檢又問道:“王在晉徐光啟孫傳庭現在何處?”
幾人麵麵相覷,有些搞不清楚,隻有魏忠賢記憶力出眾,這些人他都清楚。雖然這幾天一直低調躲著朱由檢,也隻得上前道:“回萬歲爺,王在晉現任南京吏部尚書,徐光啟現已去職,孫傳庭在家閑住。”
“召他們進京吧,還有畢自嚴也一並召見。”無視幾人的神色,又道:“我記得前幾日毛鎮有題本進奏的?”
“萬歲爺,您已經好言安慰發回了。”
“嗯,路途遙遠,奏章往來誤事,召毛鎮進京吧。”
“是。”
“另外,將關外趙率教滿桂召進京,另召曹文詔曹變蛟進京。”
再一次懵了,前兩位還知道是誰,畢竟朝野上下都在關注遼西,可後兩位是誰?
這時候,曹變蛟隻是隨其叔父遊擊將軍曹文詔作戰,兩人都隻是中層武將,也怪不得沒人知道。
眾人也不敢問,更不敢問朱由檢是怎麽知道這兩人的,回去再仔細查問吧。
“萬歲爺還有什麽吩咐嗎?”王體乾小心翼翼的問道。
朱由檢搖搖頭道:“各自去仔細做事吧,魏忠賢留下。”
眾人皆麵無表情的告退,心裏卻在為魏忠賢默哀——通常皇帝對大太監不會直呼其名,而是稱呼職務或某太監。
魏忠賢歎氣,心道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徐光啟等幾人的去職都與他脫不了幹係,現在召回,用意不言而喻;塗文輔是他的心腹,這麽做頗有殺雞給猴看的意思;用王承恩總管禦馬監,同時派親信全麵掌握兵權,防範之意甚是明顯。
防誰?
這還用說嗎?
魏忠賢低著頭站在禦桌前,暗自思索,越想,臉上的皺紋越深,苦意愈濃。
“陛下留臣在此,不知有什麽吩咐。”眼角掃了一下,見朱由檢良久沒有說話,隻是把玩著一支朱筆,魏忠賢不由得先開口道。
朱由檢這才放下朱筆,一開口卻讓魏忠賢更為絕望:“廠公?九千歲?不如你來告訴朕,朕該怎麽稱呼才對?”
偷眼瞧去,見朱由檢似笑非笑一臉調侃的樣子,魏忠賢多年磨練的演技也不是白給的。
順勢癱倒在地,磕頭如搗蒜:“罪臣萬死!罪臣萬死!請陛下治罪。”
既然已經明白反抗是徒勞的,除了以家族為代價出一口氣之外毫無用處,那就試試能不能以可憐與卑下換一條生路吧。
即使不能,最壞也不過搭上自己與大侄子的性命,其餘兩個侄子剛剛三四歲,應該可以活命,還可以用隱匿的銀子做個鄉下土財主。
“萬死?嗬嗬,你是該死!”朱由檢頓了頓又道:“不過你服侍皇兄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朕不想做的太過絕情。”
這戲路不對啊!
魏忠賢愣了,這時候,不應該是大喊一聲‘拿下’,然後進來幾個錦衣衛大漢將軍將他拖走嗎?
抬起頭有些疑惑的仔細觀察朱由檢,見其青澀的臉上雖然努力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可嘴角略有些僵硬,手也是緊緊按在桌上。
魏忠賢仿佛明白了什麽,卻又不確定,試探道:“陛下?罪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這老狐狸!
“別裝了,起來吧。”朱由檢也懶得再和他兜圈子,徑直道:“朕自登基以來,每思國事艱難,心憂不已。
朝堂上大臣們結為朋黨,勇於內鬥怯於任事,做事推諉敷衍。
軍事敗壞,與後金屢戰屢敗,徒費數千萬餉銀。
朝廷錢糧年年入不敷出,文官武將竟相貪墨,內臣也以撈錢為首要。
種種亂像,朕幾經苦思,終不得解。
皇兄大行前曾對朕曰‘魏忠賢可用!’,既然皇兄如此看重你,不知大襠何以教我?
另,朕欲重振四衛勇士二營,隻是缺乏錢糧,大襠有沒有辦法?
大襠的一幹心腹貪婪無比,朕該怎麽處置?
最後,大襠執掌東廠幾年,仇家遍天下,即使朕允許你歸去,大襠自思能安享晚年嗎?”
一番話說完,魏忠賢震驚之餘,再次重新審視朱由檢。
本以為朱由檢隻是個十六七歲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夥子,滿腔道德與正義,以為殺了自己就會朝政清明。
其實這隻是拿朝政當兒戲,是很天真的想法。
沒成想,朱由檢年紀輕輕剛登基,以前也沒有受過這種教育,居然對朝廷的弊病能看的如此透徹。
有這樣的認識,自己未必沒有活路!
最後一句更是隱隱的表明,讓他繼續執掌權柄也不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是威脅,離了皇權的保護,他很可能會不得善終。
魏忠賢在低頭沉思,朱由檢也不催他。許久之後,魏忠賢驚覺朱由檢還在等待,“啊”了一聲道:“罪臣走神了,請陛下恕罪。”
朱由檢擺擺手:“朕知道這些事頗為棘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拿出主意的,你退下吧,想好了再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