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曹化淳就來報知,淶水縣令派人來詢問這是哪裏的兵馬,為什麽來淶水縣境,被他隨口打發了。
“嗯,不必理他,通知曹文詔等人,帶上些護衛工匠,我們再往上遊走走。”
吃完早飯,一行人沿著河岸向西而去。
拒馬河的主要水源是山裏泉水,加之地勢落差大,在這個北方河流普遍幹涸的深秋季節,拒馬河依然水流湍急如巨馬奔騰。
河寬大約一二裏,最窄處也有半裏,試了試水溫,沒有一絲涼意。
太合適了!
繼續前行,穿過二十多裏的丘陵區,前麵是一片光禿禿的山,雖有野草灌木覆蓋,卻絕少大木叢林。
“誰這麽缺德把山木砍得這麽幹淨?這一路也沒有多少人煙啊!”有人嘟囔著。
旁邊人趕緊捂住他的嘴,小聲道:“不要命了?這是內府山廠幹的,伐木燒炭給陛下用呢。”
朱由檢麵露尷尬之色,得,回頭就抓緊試試煤炭。
“掉頭,把人散開,尋一處稍微平坦又沒有人煙的地方,要大一些。”
“陛下,這簡單,整個淶水縣才3000戶,3萬多人。這附近隻有幾個村子幾百戶人家,分屬木井社與黃村社,荒地多的是。”曹化淳忙道。
咦,這廝夠心細的,看來用他做這些事務挺合適的。
兩三刻種後,撒出去的人馬就回來了,回報說有三四個地方合適。
各處看完,最後選擇了靠近山區河岸邊一片無人耕種的地。
這地形好,拒馬河從西北流向東南,西北邊有山脈與河平行,離河大約二三裏,形成一個長五六裏的狹長地帶,大約二十多頃的模樣。
“曹化淳,你去打聽下,這地有沒有主?如果沒有就征用,如果有就買下來。”
“臣馬上派人打聽,若是買,臣親自去辦。”
招手喊過一旁休息的工匠:“都過來。”
這次各種用得著的工匠都帶了三個,都是各行頂尖的老師傅。
“朕帶你們來,是因為朕準備在這裏建一座軍器廠。這裏不屬於工部,而是朕的。
朕需要工匠,能幹的手藝高的工匠。
朕也不會虧待你們,頂尖大工匠,月銀五兩,手藝高的,朕給月銀三兩,普通的月銀二兩。朕還會發一些懸賞,完成的人會有重賞。
朕還保證,沒有人敢克扣你們的錢糧,沒有人敢刁難你們。
但是,這裏是軍器廠,事關國事,有很多東西不能外傳,所以朕要你們帶家人一起來。
你們的家人,朕也會盡力給一份營生。
敢有泄露這裏機密者,以通敵論處。”
朱由檢掃了眾人一眼,加重了語氣:“好壞都講了,不願留下的可以走了。”
眾人麵麵相覷,雖然搞不清狀況,可月銀五兩是聽清楚了。
他們都是各行頂尖工匠,如果他們說手藝不好,估計也就沒幾個好的了。
這可比在工部拿二兩強多了,何況這二兩都拿不囫圇,七扣八扣去一小半。
眾人齊聲道:“小人們願意留下。”
“好,你們等會將家人都報上去,根據家人多少先給你們蓋些住房。
誰是木匠?”
“陛下,我們三個是木匠。”站出來三個頭發都白了一多半的老頭。
“你們多大年紀了?怎麽不在家看孩子呢?”
“陛下,小人41。”其中一人道:“小的們大多在四十上下,力氣有的是,不會耽誤陛下的事。”
才40左右就頭發花白了,看來日子實在不咋滴。
朱由檢徑直問道:“水輪知道嗎?”
“陛下,小的知道,這個南方多用,北方河流夏天暴漲春秋幹涸冬季結冰,所以很少用。”
朱由檢掏出草圖:“能看懂嗎?”
“陛下,這與小的看過的不一樣啊。”接過草圖,三人嘀咕了一會,還是那人出麵解釋。
“說。”
“陛下,河裏提水的水車倒是明白,後邊有些不明白。
看您這圖是先將水從河流提升到水池裏,再從水池閘門出水衝擊下方的水輪帶動機械,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還有葉片怎麽是斜的?
傳動也不是用水輪軸,而是另外加了個小齒輪,好像也是多此一舉?
這一張,小的大約也能看明白,應該與喞筒差不多。”
朱由檢笑了笑,這沒法都給解釋。
衝水板傾斜些角度,兩側各加上一塊木板,這麽一來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存水區。
這麽做是因為根據前世的記憶,上射式水輪的動力來源主要就是這個存水區,存在裏麵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帶動水輪轉動,與水流的衝擊力關係不大。
相反,下射式水輪,也就是立在河裏的水輪,動力來源主要就靠水流衝擊了。
提升到水池這個倒是很好解釋,就是避免受河裏水流水量的幹擾,提供一個穩定的可調節的動力。
傳動不用水輪軸,而是在旁邊加一個齒輪與水輪外圈側麵的輪齒連接傳動,主要是減輕水輪自重,減少過程的損耗。
喞筒,其實就與後世的壓水井一個原理,隻不過上麵是密封的,一根出水管向上伸出去。
動力改為水輪帶動曲軸傳動,一個水輪帶動六個喞筒。
這是首先要解決的,效率比水車提水高太多了。
更多的提水量,才有更多的動力。
至於密封?我要是什麽都會,要你們幹什麽?
簡略的解釋幾句,不能解釋的就略過,幾個木匠雖然還是不明白,卻也知道該怎麽做了。
說起來,這就是明清科技落後的主因之一,隻求‘知其然’,卻不窮究其為何‘所以然’。
“陛下,小的大約明白了,也知道該怎麽做,您打算將水池建多高?”
“三丈,能不能做到?”
“能,隻是這水池工程可不小,而且水車也太高了,不可靠。”
“這樣啊,先建一丈半吧。”沒辦法,隻能先矮些了,等生產出唧筒,水池高低就不會受限於水車了。
“煉鐵工匠呢?”伸手喊過煉鐵工匠,同樣是三個,掏出精煉爐草圖給他們看。
三人看了半響,一頭霧水:“陛下,小人看不明白。”
招手幾人蹲下,連說帶比劃,甚至讓他們撿石子搭了個模型:“看見沒,一個大爐膛,中間一道矮牆隔成兩部分。煤從這裏燒,火焰越過矮牆從放生鐵的爐池上方經過,從最後麵的煙囪冒出去。
生鐵池上麵的頂做成拱形的,側麵開有攪拌的孔,用鐵棒攪拌,下方有進料口排渣口。
幾人嘀咕一會,同樣知道怎麽做了,雖然也不知道為什麽這樣做。
一一吩咐。
銅匠負責軸承,不是現代軸承,是古代一直在用的銅瓦軸承,其實就是兩片有凹槽的銅板,凹槽裏倒入油。
炮匠按照草圖數據製造泥模,火炮采用12磅與6磅兩種,同時研究砂模鑄造。
火統則先預備工具,計劃的口徑是20毫米左右,彈重要在40克上下。
鐵匠計算所需鍛錘重量等。
還有木桶炮車等等瑣事,一一尋人負責。
將人喊到一起,將水力鍛錘.鑽床.銑床等一些以現在的技術能做的交代給他們。
鑽床其實已經有了,立式的,魯密統的槍膛就是用鑽床鑽出來的。
銑床其實一個原理,無非就是刀具不動器件轉。
水力鍛錘更簡單,畫個草圖一看就明白。
早期拔絲機是用一塊鐵板,上麵鑽出大小不一的孔,將鐵絲加熱後從需要的孔中穿過。
一人用鉗子捏住鐵絲,坐在由水力驅動的椅子上,椅子則前後運動,以現有條件,做出來也不難。
砂模鑄造,早已有了,銅錢就是沙模鑄造工藝,隻是從來沒用在鑄炮上,也缺少一個模芯工藝,這也不太難。
早期輥軋機就是用上下兩個滾筒,以足夠的動力,壓製加熱後的鐵板,這玩意也不是不可能造出來。
螺絲,這個也已經有了,魯密統槍管後部就是用螺絲堵住的,需要清洗槍管時卸下來就是。
軸承.精密齒輪等就難了,這個隻能懸賞。
看著一張張草圖,聽著皇帝滔滔而談,眾工匠麵麵相覷,這位不是皇帝嗎?怎麽改行做工匠了?
聽說先帝喜歡做木匠,這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果然是家傳。
“嗯,不必理他,通知曹文詔等人,帶上些護衛工匠,我們再往上遊走走。”
吃完早飯,一行人沿著河岸向西而去。
拒馬河的主要水源是山裏泉水,加之地勢落差大,在這個北方河流普遍幹涸的深秋季節,拒馬河依然水流湍急如巨馬奔騰。
河寬大約一二裏,最窄處也有半裏,試了試水溫,沒有一絲涼意。
太合適了!
繼續前行,穿過二十多裏的丘陵區,前麵是一片光禿禿的山,雖有野草灌木覆蓋,卻絕少大木叢林。
“誰這麽缺德把山木砍得這麽幹淨?這一路也沒有多少人煙啊!”有人嘟囔著。
旁邊人趕緊捂住他的嘴,小聲道:“不要命了?這是內府山廠幹的,伐木燒炭給陛下用呢。”
朱由檢麵露尷尬之色,得,回頭就抓緊試試煤炭。
“掉頭,把人散開,尋一處稍微平坦又沒有人煙的地方,要大一些。”
“陛下,這簡單,整個淶水縣才3000戶,3萬多人。這附近隻有幾個村子幾百戶人家,分屬木井社與黃村社,荒地多的是。”曹化淳忙道。
咦,這廝夠心細的,看來用他做這些事務挺合適的。
兩三刻種後,撒出去的人馬就回來了,回報說有三四個地方合適。
各處看完,最後選擇了靠近山區河岸邊一片無人耕種的地。
這地形好,拒馬河從西北流向東南,西北邊有山脈與河平行,離河大約二三裏,形成一個長五六裏的狹長地帶,大約二十多頃的模樣。
“曹化淳,你去打聽下,這地有沒有主?如果沒有就征用,如果有就買下來。”
“臣馬上派人打聽,若是買,臣親自去辦。”
招手喊過一旁休息的工匠:“都過來。”
這次各種用得著的工匠都帶了三個,都是各行頂尖的老師傅。
“朕帶你們來,是因為朕準備在這裏建一座軍器廠。這裏不屬於工部,而是朕的。
朕需要工匠,能幹的手藝高的工匠。
朕也不會虧待你們,頂尖大工匠,月銀五兩,手藝高的,朕給月銀三兩,普通的月銀二兩。朕還會發一些懸賞,完成的人會有重賞。
朕還保證,沒有人敢克扣你們的錢糧,沒有人敢刁難你們。
但是,這裏是軍器廠,事關國事,有很多東西不能外傳,所以朕要你們帶家人一起來。
你們的家人,朕也會盡力給一份營生。
敢有泄露這裏機密者,以通敵論處。”
朱由檢掃了眾人一眼,加重了語氣:“好壞都講了,不願留下的可以走了。”
眾人麵麵相覷,雖然搞不清狀況,可月銀五兩是聽清楚了。
他們都是各行頂尖工匠,如果他們說手藝不好,估計也就沒幾個好的了。
這可比在工部拿二兩強多了,何況這二兩都拿不囫圇,七扣八扣去一小半。
眾人齊聲道:“小人們願意留下。”
“好,你們等會將家人都報上去,根據家人多少先給你們蓋些住房。
誰是木匠?”
“陛下,我們三個是木匠。”站出來三個頭發都白了一多半的老頭。
“你們多大年紀了?怎麽不在家看孩子呢?”
“陛下,小人41。”其中一人道:“小的們大多在四十上下,力氣有的是,不會耽誤陛下的事。”
才40左右就頭發花白了,看來日子實在不咋滴。
朱由檢徑直問道:“水輪知道嗎?”
“陛下,小的知道,這個南方多用,北方河流夏天暴漲春秋幹涸冬季結冰,所以很少用。”
朱由檢掏出草圖:“能看懂嗎?”
“陛下,這與小的看過的不一樣啊。”接過草圖,三人嘀咕了一會,還是那人出麵解釋。
“說。”
“陛下,河裏提水的水車倒是明白,後邊有些不明白。
看您這圖是先將水從河流提升到水池裏,再從水池閘門出水衝擊下方的水輪帶動機械,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還有葉片怎麽是斜的?
傳動也不是用水輪軸,而是另外加了個小齒輪,好像也是多此一舉?
這一張,小的大約也能看明白,應該與喞筒差不多。”
朱由檢笑了笑,這沒法都給解釋。
衝水板傾斜些角度,兩側各加上一塊木板,這麽一來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存水區。
這麽做是因為根據前世的記憶,上射式水輪的動力來源主要就是這個存水區,存在裏麵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帶動水輪轉動,與水流的衝擊力關係不大。
相反,下射式水輪,也就是立在河裏的水輪,動力來源主要就靠水流衝擊了。
提升到水池這個倒是很好解釋,就是避免受河裏水流水量的幹擾,提供一個穩定的可調節的動力。
傳動不用水輪軸,而是在旁邊加一個齒輪與水輪外圈側麵的輪齒連接傳動,主要是減輕水輪自重,減少過程的損耗。
喞筒,其實就與後世的壓水井一個原理,隻不過上麵是密封的,一根出水管向上伸出去。
動力改為水輪帶動曲軸傳動,一個水輪帶動六個喞筒。
這是首先要解決的,效率比水車提水高太多了。
更多的提水量,才有更多的動力。
至於密封?我要是什麽都會,要你們幹什麽?
簡略的解釋幾句,不能解釋的就略過,幾個木匠雖然還是不明白,卻也知道該怎麽做了。
說起來,這就是明清科技落後的主因之一,隻求‘知其然’,卻不窮究其為何‘所以然’。
“陛下,小的大約明白了,也知道該怎麽做,您打算將水池建多高?”
“三丈,能不能做到?”
“能,隻是這水池工程可不小,而且水車也太高了,不可靠。”
“這樣啊,先建一丈半吧。”沒辦法,隻能先矮些了,等生產出唧筒,水池高低就不會受限於水車了。
“煉鐵工匠呢?”伸手喊過煉鐵工匠,同樣是三個,掏出精煉爐草圖給他們看。
三人看了半響,一頭霧水:“陛下,小人看不明白。”
招手幾人蹲下,連說帶比劃,甚至讓他們撿石子搭了個模型:“看見沒,一個大爐膛,中間一道矮牆隔成兩部分。煤從這裏燒,火焰越過矮牆從放生鐵的爐池上方經過,從最後麵的煙囪冒出去。
生鐵池上麵的頂做成拱形的,側麵開有攪拌的孔,用鐵棒攪拌,下方有進料口排渣口。
幾人嘀咕一會,同樣知道怎麽做了,雖然也不知道為什麽這樣做。
一一吩咐。
銅匠負責軸承,不是現代軸承,是古代一直在用的銅瓦軸承,其實就是兩片有凹槽的銅板,凹槽裏倒入油。
炮匠按照草圖數據製造泥模,火炮采用12磅與6磅兩種,同時研究砂模鑄造。
火統則先預備工具,計劃的口徑是20毫米左右,彈重要在40克上下。
鐵匠計算所需鍛錘重量等。
還有木桶炮車等等瑣事,一一尋人負責。
將人喊到一起,將水力鍛錘.鑽床.銑床等一些以現在的技術能做的交代給他們。
鑽床其實已經有了,立式的,魯密統的槍膛就是用鑽床鑽出來的。
銑床其實一個原理,無非就是刀具不動器件轉。
水力鍛錘更簡單,畫個草圖一看就明白。
早期拔絲機是用一塊鐵板,上麵鑽出大小不一的孔,將鐵絲加熱後從需要的孔中穿過。
一人用鉗子捏住鐵絲,坐在由水力驅動的椅子上,椅子則前後運動,以現有條件,做出來也不難。
砂模鑄造,早已有了,銅錢就是沙模鑄造工藝,隻是從來沒用在鑄炮上,也缺少一個模芯工藝,這也不太難。
早期輥軋機就是用上下兩個滾筒,以足夠的動力,壓製加熱後的鐵板,這玩意也不是不可能造出來。
螺絲,這個也已經有了,魯密統槍管後部就是用螺絲堵住的,需要清洗槍管時卸下來就是。
軸承.精密齒輪等就難了,這個隻能懸賞。
看著一張張草圖,聽著皇帝滔滔而談,眾工匠麵麵相覷,這位不是皇帝嗎?怎麽改行做工匠了?
聽說先帝喜歡做木匠,這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果然是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