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餉,發餉。”
“趕緊發餉,爺爺在前賣命,狗官在後貪墨咱們的銀子,爺爺不幹了。”
“出來個能做主的,老婆孩子都沒米下鍋了,再不發餉就得喝西北風了,你們說咋辦。”
督師宅邸外,近千士卒聚在大門前,叫嚷聲喝罵聲不絕於耳。
城內各街道上,聞訊而來的士卒絡繹不絕。
滿桂帶親兵連打帶罵,這才分開一條道路進了大院。
“督師,末將無能,讓督師受驚了。”趕緊請罪,先表個態。
王在晉沒說話,隻是手撚胡須冷冷的看著他。
滿桂心道壞了,看樣子督師起疑心了:“督師稍等,末將這就調兵驅散他們,回頭就查捕領頭的。”
“嗬嗬,你的手下,還需要差嗎?”王在晉慢悠悠的道。
“督師冤枉末將了。”滿桂臉登時漲紅:“這些人不是末將手下。”
又回頭對親兵道:“你們去幾個人,看看這是誰的兵。”
王在晉冷眼旁觀。
不一會,親兵就回來了:“稟都督,這些人不是城內駐軍,倒像是城北邊堡墩的守軍。”
“操你娘的...”滿桂大怒。
滿桂手下雖然是客軍,可裏麵也有不少遼人,自然明白麻煩大了。
不管怎麽說,先平息事態才是真的:“督師,當務之急是先驅散這些人,否則隻會越來越多,督師,下令吧。”
“驅散?”王在晉搖頭。
不重懲不足以戒後人,不足以震懾幕後黑手,王在晉不是迂腐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
何況,清軍剛剛開始就鬧出這事,不以霹靂手段一舉解決,這類事隻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稍有不滿就聚眾鬧事,他這督師也就別幹了。
滿桂見狀,心裏直歎氣,這位擺明了不想善了,隻是,就不怕鬧大了嗎?
這時,親兵過來稟告王在晉,標營都到齊了。
王在晉精神一振,有千餘標營在手,隻要滿桂沒問題,這寧遠城還翻不了天。
“滿都督。”
“末將這就調兵抓人。”滿桂咬牙道。
王在晉聽後放下心來:“嗬嗬,這點人,還不用興師動眾。”
又冷笑道:“本官半生都在與軍伍打交道,對這些**知之甚深,好言相勸對他們是沒什麽用的,他們隻會蹬鼻子上臉。
傳令,標營內外出動,包圍亂兵!
命令他們立即放下武器脫下鎧甲,否則休怪本官無情!”
“嗚嗚嗚!”
牛角吹起,院外標營騎步軍從街道兩頭緩緩逼近,院內士卒推開大門列成一排,則刀出鞘箭在弦。
“各軍兵聽著,督師有令,放下刀劍解下鎧甲,原地聽候發落,違抗者殺無赦!”
“各軍兵聽著,督師有令,放下刀劍解下鎧甲,原地聽候發落,違抗者殺無赦!”
內外標營軍官的聲音此起彼伏。
鬧事眾軍麵麵相覷,都沒了主意。
事前就知會有倒黴蛋被秋後算賬,可從沒人說會是這番光景。
“別聽他們的,放下武器就沒命了,大夥拚了。”
“拚了...啊!”
話沒說完,先後四五支箭就插在了兩人身上,看著到底抽搐的屍體,兵丁們一陣騷動。
標營李參將緩緩舉起右手:“眾軍聽令,十息之內,手持武器者殺無赦!”
“一。”他緩緩屈下大拇指。
“二。”屈下食指,還不服是吧?
...
李參將滿頭大汗!
“七。”
尼瑪的你們隨便誰,給爺爺個麵子,隨便扔一把得了,算爺爺求你們了。
畢竟,一旦動手,誰也不能預料後果如何,萬一……。
‘咣當’,終於有個士卒扛不住壓力,扔下了手中的腰刀。
群眾的心理大抵都是這樣,隻要有人帶頭,做什麽事都沒什麽心理負擔,隨即兵器落地的聲音不絕於耳。
李參將鬆了口氣,隻覺得後背上涼嗖嗖的。
總算將事情平息了!
王在晉也捏了一把汗,隻不過他沒有退路。
且不說他沒有銀子給,就算有,給了之後皇帝也不會饒他——這位皇帝的性格很明顯。
友好協商?
沒銀子協商個屁。
如果他知道曆史上巡撫畢自肅曾經協商,結果被折辱一通後憤而自殺,他一定會慶幸沒有妥協。
“將人收押,查明幕後主使之人。
滿都督,屋裏說話。”
兩人進入客廳,滿桂不等客套就問道:“督師,手段這麽霸道,您就不怕激起兵亂嗎?”
“怕?
本官自然是怕的,隻是,如果就此作罷,本官以後還怎麽做事?”
滿桂默然,心道你隻要不清軍,誰管你怎麽做事幹什麽。
“滿都督,與本官一起上表請罪吧。”
滿桂大怒,隨即又沒了脾氣。
唉,誰讓事情出在自己地盤呢!
十二月四日,朱由檢收到奏疏,另有王在晉密奏一封。
奏疏沒什麽看頭,密奏才是重點。
密奏裏,王在晉詳細敘述了事情經過,並就他的猜測一並講了。
又請求朱由檢嚴查戶部兵部,否則下邊兵將不服。
最後請求暫緩清軍,待他做通滿桂與趙率教的工作後再擇機進行。
結合錦衣衛的密報,朱由檢明白,清軍遇上硬茬子了,急不得。
當即給王在晉回信,表示朕很信任你,清軍的事由你把握節奏,朕不幹涉。
戶部兵部,朕還是支持你,你給朕一份名單,朕讓你見識下什麽叫天子之怒。
本來以為吃個軟柿子,有了先例後邊就好辦了。
朱由檢歎氣,看來他還是想的太美,鬧心。
還不止,三日早朝,眾文官又給他添堵,假模假樣互動一番,沒等太監宣布有事去左順門,眾人就開火了。
“臣參王督師在晉苛待士卒激起兵亂,請陛下嚴懲。”
“臣參王在晉不顧士卒勞苦,克扣軍餉自肥,請陛下遣禦史嚴查。”
“臣參王在晉屍位素餐,不能為陛下分憂,請罷其督師之責。”
...
唉,這寒冬臘月的,有事不能去屋裏說嗎?
你們不冷,朕還覺得凍的慌呢。
瞅了瞅,五六個禦史,內閣與尚書倒沒動。
朱由檢歎氣,有心計較吧,又特麽的說不過他們——他對自己的口才有自知之明。
“朕知道了,回頭再議,還有事嗎?”
“陛下,遼鎮兵亂皆因欠餉,臣以為陛下不能含糊其事,應馬上派禦史清查。”說王在晉克扣糧餉的那位又道。
“行了,朕知道了。”朱由檢有些煩。
沒想到這位不樂意了:“陛下這是何意?臣恭為禦史,有風聞奏事之責,陛下不但不查,反而敷衍臣。
既然陛下對臣之言幾近兒戲,臣隻好請辭。”
“準了。”朱由檢隨口道,尼瑪,我巴不得你趕緊滾。
乾清門前一片寂靜,隻有寒風在呼呼的響!
眾官都愣了,這就準了?
就算萬曆爺也沒這樣啊!
萬曆爺隻是藏起來不見人,也沒有一句話不合適就讓人滾蛋吧。
還要不要規矩了,還要不要臉了?
昏君!
你這樣,將來是要上史書的!
朱由檢很懵逼。
你要辭職,我也不想勉強你,朕做錯什麽了?
一個個都跟便秘似的,你們都這表情是什麽意思?
“陛下,事不是這樣辦的。”王之心趕緊在後小聲道:“禦史有勸諫的權力,您就是不同意,也得裝裝樣子。就算他請辭,您也得挽留,不然以後誰還敢做禦史?”
“哦!”
明白了,就是說裝也得裝,不裝也得裝,這皇帝做的鬧心。
剛想開口,一幹大臣七嘴八舌的開火。
“自古以來,禦史上參君王下參百官,怎可一言不合就免職?”
“陛下,萬萬不可啊,將來史書上記下來,會是陛下的汙點的。”
“陛下,忠言逆耳啊!”
“陛下,禦史忠心耿耿,不宜辭去。”
得,我認輸,我敗了行不行。
朱由檢無奈了,打嘴炮咱不是對手,你們等著,別被我揪著小辮子。
剛要開口,卻見魏忠賢在東麵急匆匆趕來。
來的正好,這場救的及時,朱由檢一樂:“魏忠賢,老大的年紀,怎麽這麽不穩重?”
“錦衣衛急報,陛下請看。”魏忠賢幾步來到跟前跪下。
朱由檢見魏忠賢臉色沉重,接過來匆匆看了一遍,霍然站起。
看了看,眼前沒有案幾,回頭試了試龍椅,尼瑪,好沉!
搬不動!
再一瞅前麵有倆預備著賜座的錦凳,朱由檢幾步過去一腳一個,錦凳骨碌碌滾下台階。
眾官目瞪口呆!
你這樣子,成何體統!
不就勸諫了幾句嗎,至於這樣嗎?
愣頭青!
“趕緊發餉,爺爺在前賣命,狗官在後貪墨咱們的銀子,爺爺不幹了。”
“出來個能做主的,老婆孩子都沒米下鍋了,再不發餉就得喝西北風了,你們說咋辦。”
督師宅邸外,近千士卒聚在大門前,叫嚷聲喝罵聲不絕於耳。
城內各街道上,聞訊而來的士卒絡繹不絕。
滿桂帶親兵連打帶罵,這才分開一條道路進了大院。
“督師,末將無能,讓督師受驚了。”趕緊請罪,先表個態。
王在晉沒說話,隻是手撚胡須冷冷的看著他。
滿桂心道壞了,看樣子督師起疑心了:“督師稍等,末將這就調兵驅散他們,回頭就查捕領頭的。”
“嗬嗬,你的手下,還需要差嗎?”王在晉慢悠悠的道。
“督師冤枉末將了。”滿桂臉登時漲紅:“這些人不是末將手下。”
又回頭對親兵道:“你們去幾個人,看看這是誰的兵。”
王在晉冷眼旁觀。
不一會,親兵就回來了:“稟都督,這些人不是城內駐軍,倒像是城北邊堡墩的守軍。”
“操你娘的...”滿桂大怒。
滿桂手下雖然是客軍,可裏麵也有不少遼人,自然明白麻煩大了。
不管怎麽說,先平息事態才是真的:“督師,當務之急是先驅散這些人,否則隻會越來越多,督師,下令吧。”
“驅散?”王在晉搖頭。
不重懲不足以戒後人,不足以震懾幕後黑手,王在晉不是迂腐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
何況,清軍剛剛開始就鬧出這事,不以霹靂手段一舉解決,這類事隻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稍有不滿就聚眾鬧事,他這督師也就別幹了。
滿桂見狀,心裏直歎氣,這位擺明了不想善了,隻是,就不怕鬧大了嗎?
這時,親兵過來稟告王在晉,標營都到齊了。
王在晉精神一振,有千餘標營在手,隻要滿桂沒問題,這寧遠城還翻不了天。
“滿都督。”
“末將這就調兵抓人。”滿桂咬牙道。
王在晉聽後放下心來:“嗬嗬,這點人,還不用興師動眾。”
又冷笑道:“本官半生都在與軍伍打交道,對這些**知之甚深,好言相勸對他們是沒什麽用的,他們隻會蹬鼻子上臉。
傳令,標營內外出動,包圍亂兵!
命令他們立即放下武器脫下鎧甲,否則休怪本官無情!”
“嗚嗚嗚!”
牛角吹起,院外標營騎步軍從街道兩頭緩緩逼近,院內士卒推開大門列成一排,則刀出鞘箭在弦。
“各軍兵聽著,督師有令,放下刀劍解下鎧甲,原地聽候發落,違抗者殺無赦!”
“各軍兵聽著,督師有令,放下刀劍解下鎧甲,原地聽候發落,違抗者殺無赦!”
內外標營軍官的聲音此起彼伏。
鬧事眾軍麵麵相覷,都沒了主意。
事前就知會有倒黴蛋被秋後算賬,可從沒人說會是這番光景。
“別聽他們的,放下武器就沒命了,大夥拚了。”
“拚了...啊!”
話沒說完,先後四五支箭就插在了兩人身上,看著到底抽搐的屍體,兵丁們一陣騷動。
標營李參將緩緩舉起右手:“眾軍聽令,十息之內,手持武器者殺無赦!”
“一。”他緩緩屈下大拇指。
“二。”屈下食指,還不服是吧?
...
李參將滿頭大汗!
“七。”
尼瑪的你們隨便誰,給爺爺個麵子,隨便扔一把得了,算爺爺求你們了。
畢竟,一旦動手,誰也不能預料後果如何,萬一……。
‘咣當’,終於有個士卒扛不住壓力,扔下了手中的腰刀。
群眾的心理大抵都是這樣,隻要有人帶頭,做什麽事都沒什麽心理負擔,隨即兵器落地的聲音不絕於耳。
李參將鬆了口氣,隻覺得後背上涼嗖嗖的。
總算將事情平息了!
王在晉也捏了一把汗,隻不過他沒有退路。
且不說他沒有銀子給,就算有,給了之後皇帝也不會饒他——這位皇帝的性格很明顯。
友好協商?
沒銀子協商個屁。
如果他知道曆史上巡撫畢自肅曾經協商,結果被折辱一通後憤而自殺,他一定會慶幸沒有妥協。
“將人收押,查明幕後主使之人。
滿都督,屋裏說話。”
兩人進入客廳,滿桂不等客套就問道:“督師,手段這麽霸道,您就不怕激起兵亂嗎?”
“怕?
本官自然是怕的,隻是,如果就此作罷,本官以後還怎麽做事?”
滿桂默然,心道你隻要不清軍,誰管你怎麽做事幹什麽。
“滿都督,與本官一起上表請罪吧。”
滿桂大怒,隨即又沒了脾氣。
唉,誰讓事情出在自己地盤呢!
十二月四日,朱由檢收到奏疏,另有王在晉密奏一封。
奏疏沒什麽看頭,密奏才是重點。
密奏裏,王在晉詳細敘述了事情經過,並就他的猜測一並講了。
又請求朱由檢嚴查戶部兵部,否則下邊兵將不服。
最後請求暫緩清軍,待他做通滿桂與趙率教的工作後再擇機進行。
結合錦衣衛的密報,朱由檢明白,清軍遇上硬茬子了,急不得。
當即給王在晉回信,表示朕很信任你,清軍的事由你把握節奏,朕不幹涉。
戶部兵部,朕還是支持你,你給朕一份名單,朕讓你見識下什麽叫天子之怒。
本來以為吃個軟柿子,有了先例後邊就好辦了。
朱由檢歎氣,看來他還是想的太美,鬧心。
還不止,三日早朝,眾文官又給他添堵,假模假樣互動一番,沒等太監宣布有事去左順門,眾人就開火了。
“臣參王督師在晉苛待士卒激起兵亂,請陛下嚴懲。”
“臣參王在晉不顧士卒勞苦,克扣軍餉自肥,請陛下遣禦史嚴查。”
“臣參王在晉屍位素餐,不能為陛下分憂,請罷其督師之責。”
...
唉,這寒冬臘月的,有事不能去屋裏說嗎?
你們不冷,朕還覺得凍的慌呢。
瞅了瞅,五六個禦史,內閣與尚書倒沒動。
朱由檢歎氣,有心計較吧,又特麽的說不過他們——他對自己的口才有自知之明。
“朕知道了,回頭再議,還有事嗎?”
“陛下,遼鎮兵亂皆因欠餉,臣以為陛下不能含糊其事,應馬上派禦史清查。”說王在晉克扣糧餉的那位又道。
“行了,朕知道了。”朱由檢有些煩。
沒想到這位不樂意了:“陛下這是何意?臣恭為禦史,有風聞奏事之責,陛下不但不查,反而敷衍臣。
既然陛下對臣之言幾近兒戲,臣隻好請辭。”
“準了。”朱由檢隨口道,尼瑪,我巴不得你趕緊滾。
乾清門前一片寂靜,隻有寒風在呼呼的響!
眾官都愣了,這就準了?
就算萬曆爺也沒這樣啊!
萬曆爺隻是藏起來不見人,也沒有一句話不合適就讓人滾蛋吧。
還要不要規矩了,還要不要臉了?
昏君!
你這樣,將來是要上史書的!
朱由檢很懵逼。
你要辭職,我也不想勉強你,朕做錯什麽了?
一個個都跟便秘似的,你們都這表情是什麽意思?
“陛下,事不是這樣辦的。”王之心趕緊在後小聲道:“禦史有勸諫的權力,您就是不同意,也得裝裝樣子。就算他請辭,您也得挽留,不然以後誰還敢做禦史?”
“哦!”
明白了,就是說裝也得裝,不裝也得裝,這皇帝做的鬧心。
剛想開口,一幹大臣七嘴八舌的開火。
“自古以來,禦史上參君王下參百官,怎可一言不合就免職?”
“陛下,萬萬不可啊,將來史書上記下來,會是陛下的汙點的。”
“陛下,忠言逆耳啊!”
“陛下,禦史忠心耿耿,不宜辭去。”
得,我認輸,我敗了行不行。
朱由檢無奈了,打嘴炮咱不是對手,你們等著,別被我揪著小辮子。
剛要開口,卻見魏忠賢在東麵急匆匆趕來。
來的正好,這場救的及時,朱由檢一樂:“魏忠賢,老大的年紀,怎麽這麽不穩重?”
“錦衣衛急報,陛下請看。”魏忠賢幾步來到跟前跪下。
朱由檢見魏忠賢臉色沉重,接過來匆匆看了一遍,霍然站起。
看了看,眼前沒有案幾,回頭試了試龍椅,尼瑪,好沉!
搬不動!
再一瞅前麵有倆預備著賜座的錦凳,朱由檢幾步過去一腳一個,錦凳骨碌碌滾下台階。
眾官目瞪口呆!
你這樣子,成何體統!
不就勸諫了幾句嗎,至於這樣嗎?
愣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