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片寂靜,北風凜冽,朱由檢的內心與身體卻都是火熱的——怒火。


    錦衣衛加急密報。


    二日,錦州駐兵鬧餉,包圍了副將府。


    與此同時,寧遠與錦州的四川湖廣客軍都有不穩跡象,蠢蠢欲動。


    至此,遼西事已牽扯七八個營,主兵客兵都有。


    二日,孫祖壽清軍,薊州鎮軍心不穩,有兵將私下聚集。


    眾大臣鴉雀無聲,都等著皇帝開。


    “擬旨,王在晉做事深合朕意,特旨嘉獎。”


    “擬旨,孫祖壽任職以來勤勤懇懇,以副將署總兵任事。”


    “諸位閣老,各部大臣,文華殿議事。


    散朝。”


    文華殿內,眾人看過密報,也是麵色沉重。


    倒不是擔心兵亂,說實話,大明哪年沒有鬧餉?


    無非鬧的大小之分。


    隻要銀子發到,事情自然平息。


    問題是,這是在挑戰朝廷的權威。


    問題是,這是在挑戰皇帝的尊嚴。


    問題是,這位皇帝有些不一樣,喜歡掀桌子。


    “諸位先生都談談吧。”


    黃立極左右看看,這是文華殿,不是文淵閣。


    文淵閣裏,他自然會等眾人都開口之後,綜合考慮,再開口定下基調。


    可在皇帝麵前,他是首輔,自然要他先開口:“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撥發糧餉撫慰士卒,先平息此事,再派禦史詳查。”


    “臣附議。”立時就有幾人附議。


    “臣以為不可。”郭允厚語出驚人:“諸位都知國家度支困難,戶部是沒有錢糧下發的,何況若有下次呢?


    一有不滿就鬧餉,朝廷的體麵呢?


    隻是欠餉兩個月,為何幾處同時鬧餉?”


    說完之後不再言語,閉目養神,心裏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


    即位後幾件事表明,皇帝絕不是個輕易服軟的人。


    從剛才兩道旨意更可看出,皇帝又要掀桌子了。


    其他人與這事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他可沒有。


    除了收些節禮,什麽漂沒什麽回扣,他是一文錢也沒拿,既然如此,何苦與皇帝唱反調!


    “你們呢?”朱由檢看看三四個沒開口的人。


    “臣覺得,還是安撫軍心為要緊。”見皇帝臉色不好,幾人沒敢和稀泥。


    如果換個皇帝,幾人肯定會說‘聽憑陛下聖裁’。


    “魏忠賢,你說說。”


    魏忠賢吃了一驚,雖然司禮監是皇帝的秘書,可在朝堂上讓他講還是打破了許多規矩:“臣以為不可姑息,當命趙率教滿桂整軍以待。”


    朱由檢斜靠在盤龍椅上,皺眉不語。


    怒火稍息,開始權衡利弊。


    如今的局勢,恰應了一句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如果就此退讓停止清軍,皇家的臉麵且不說,以後也就死了清軍的心吧!


    不退讓?


    後果難測!


    思來想去,無論從哪方麵考慮,必須對王在晉與孫祖壽做出實質的支持。


    也不能一味的硬,萬一真的激起叛亂,得不償失。


    隻能在裁減軍餉數量上想辦法了,做出一些讓步,數量由王在晉斟酌。


    也必須做好萬一的準備。


    “擬旨,趙率教滿桂整頓兵馬,遼鎮之事由王在晉全權處置。”


    “擬旨,朕明日會率大漢將軍營四衛營勇士營忠勇營狩獵於薊州,地方官員各自安撫地方,朕不見任何人。


    遼鎮之事,若有消息隨時急報與朕。”


    “陛下,不能啊!”


    “陛下...”


    “朕已經決定了,諸位先生無需多言,都退下吧。”朱由檢有些疲憊的道。


    空蕩蕩的文華殿裏,隻有他獨自一人閉目思索。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可是,朕是皇帝,是天下共主!


    嘿,朕倒是想看看,有哪個敢公然扯旗造反。


    “魏忠賢。”


    魏忠賢應聲而入:“臣在。”


    “薊州遼西,能查出幕後之人嗎?”


    魏忠賢搖頭:“查不出。”


    這種事不用說也知道是誰幹的,可要是說證據,卻是沒有的。


    自嘲的一笑,氣糊塗了,這都是言不傳六耳的,沒法查。


    “動用所有人手,務必搞清楚薊州的情況。”


    反複考慮後,朱由檢知道在薊州這裏已經沒了退路。


    在皇帝親臨的情況下,薊州如果還敢動,他也隻殺個血流成河。


    雖然禁衛四營隻經過一個月的訓練,還是個花架子,裝備隻是刀槍鳥統,可估計薊州駐軍也強不到哪去。


    再寫信給王在晉:


    朝廷的威嚴絕不容挑戰,朕授予先生在事態緊急時無需稟告調兵鎮壓之權。


    此事緣起於朕對清裁軍餉過於樂觀,如先生覺得有何不妥,可對此數額略做調整。


    這一顆定心丸必須給。


    趙率教密奏:事態緊急...,末將覺得移鎮寧遠為好,請陛下決斷。


    簡單回信,務必選擇可靠軍隊嚴陣以待,聽候督師王在晉的指令。


    信發出去,至晚間,王在晉的密奏到來:


    臣做事過於急切,不意引發...,臣之罪,臣不勝惶恐。


    今事態緊急,臣請陛下發下聖喻。


    沒必要再回信,多此一舉。


    五日,朱由檢率四營向薊州移動,命戶部準備後續糧餉。


    朝廷上下一片寂靜,都在等著各方的反應。


    六日,錦衣衛密報,後金小股軍隊進犯黃泥窪,被擊退。


    嗬嗬,朱由檢冷笑幾聲,將急報扔出老遠。


    六日,薊州孫祖壽上疏,已經清軍完畢,薊州京運銀減少兩成。


    朱由檢隨即發旨改為去永平狩獵。


    七日,寧遠。


    自接到聖旨與皇帝的密信後,王在晉就將自己關在屋裏誰也不見。


    揣摩上意,本來就是官員的必修課,王在晉宦海沉浮幾十年,自然是個中高手。


    陛下的意思,他已經揣摩透徹。


    有喜有憂。


    陛下勇於擔當,主動將責任攬了過去,讓他沒了後顧之憂。


    ‘對數額略做調整。’


    略是重點!


    說到底,就是麵子絕對不能丟,裏子可以退讓一點,也僅僅是一點而已。


    怎麽才能讓出一些利益,逼迫關外諸將服軟,還不能鬧出亂子?


    這就難為人了。


    鬧出亂子也不怕?


    嗬嗬,不鬧出亂子,方能顯出他王在晉的手腕!


    他是有決斷有手腕的人。


    當年天啟強命他去遼西接手爛攤子,到任之後他即展開清軍,最後彈劾奏章不斷,逼得天啟將他撤回,最終沒陷在遼西。


    就這麽一個手段用出來,即沒得罪皇帝,又完美脫身。


    現在如何做?


    當然有辦法,置之死地而後生!


    既然皇帝都親自上場賭一把了,他又有何懼!


    青史留名,絕不是一帆風順的。


    計議已定。


    “傳令,滿桂率本部人馬全師移師關城,趙率教整頓軍馬嚴加戒備。”


    “傳令,立即準備車駕,本官今日就啟程去錦州,本官不在期間,寧遠由遼東巡撫畢自肅鎮守。”


    “傳令,親衛十人快馬去錦州,告訴何可綱祖大壽,本官隻帶十人前往。”


    寧遠至錦州隻有二百裏的路程,路上他接到了後金進犯的報告,王在晉也是冷笑幾聲就扔到一邊。


    “末將等恭迎督師。”錦州衙門內,諸人齊齊跪下見禮。


    一路上,也沒見鬧餉的士卒,不多說。


    “罷了,不需多禮,都坐下說話。”王在晉敲敲桌子:“無關人等都退下。”


    “督師此來...?”祖大壽試探道。


    這幾日消息不斷傳來,他的心裏也直打鼓。


    天地良心,我們隻是想多領點銀子,卻絕無反叛之心啊!


    陛下,您冤枉臣了!


    “如何收場?”王在晉打斷他的話


    眾人互相遞個眼色:“請督師示下。”


    “嗬嗬,請本官示下?不如你們告訴本官?”


    “末將不敢。”祖大壽麵上愁苦之意一看便知。


    事到如今,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收場了。


    “當今聖上是什麽脾氣,你們知道嗎?”


    祖大壽麵色愈加愁苦:“末將略知一二。”


    王在晉點頭,知道就好說了,不然還真說不好結果如何。


    “本官要檢點軍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