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後金最近蠢蠢欲動,末將的軍馬都在各處防守。”何可綱也是麵色沉重,趕緊先解釋清楚,免得督師再誤會了。


    王在晉沉默片刻:“本官要檢點軍馬,給你們兩天時間。


    如果後金進犯,全軍退守寧遠。”


    “督師,兩天時間不夠,再者許多堡墩必須駐守,沒法回來接受檢點。”祖大壽臉上神色更苦。


    “督師,士卒鬧餉,許多營都亂了,也沒法檢點。”何可綱皺眉道。


    “這個本官不管,誰做下的事,誰來安撫。”王在晉陰沉著臉道:“算算時間,陛下應該已經到了遷安盧龍一帶,滿桂率軍也應該到了關城。


    本官隻帶了十人來,你們是否明白?”


    “可是,要把各處守軍調回錦州,時間確實不夠。”何可綱爭辯道。


    祖大壽皺眉,覺得何可綱太沒有眼色,擺手道:“莫要多言,督師不會不體諒咱們的。”


    王在晉沉思片刻:“兩日路程之外,按照花名冊計算,兩日路程之內的,兩日後一早清點。”


    兩人交換下眼神,齊聲道:“末將遵命,這就吩咐人召集兵馬。”


    王在晉看著兩人背影,忽然開口道:“適可而止吧!


    兩位都是邊關大將,國之棟梁,本官相信你們會明白的。”


    兩人聞聲腳步一頓,片刻後轉身叉手道:“末將明白。”


    出了門後,兩人沉默了一會,何可綱道:“天變了。”


    祖大壽歎了口氣:“天冷了,日子難熬!”


    何可綱又苦笑道:“唉,有些過了,偏又遇上...”


    後金進犯,外人看不懂,他可是一眼就明白了。


    隻是適得其反!


    他估計祖大壽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現在一定後悔的很。


    祖大壽打斷他:“多說無益,還是想想怎麽辦吧。”


    “多少合適?”何可綱道。


    “一成行不行?”祖大壽早有腹案。


    “太敷衍,恐怕督師不會滿意的。”何可綱猶豫著道。


    “一成半吧,就照這個數安排。”祖大壽定下數目。


    既然督師給了台階,下台階之時自然要順手還一點價。


    雖然沒有反心,可是,將吃進嘴裏的肉吐出來,總歸是不舍的。


    十日,王在晉密奏:臣幸不辱命,已將關外事態平息,並確定可在關外削減一成半糧餉。


    關內永平鎮28.98萬兩.密雲鎮36.53萬兩.昌平鎮14萬兩.薊鎮42萬兩,臣會逐步削減,計劃在兩成以上,預計薊遼兩邊六鎮總計可削減百萬以上。


    臣聽聞陛下在房山一帶興建兵營,準備在此操練禁軍,因此臣準備從永平鎮易州鎮抽調一些兵馬,加強薊州鎮密雲鎮的兵力,以防孔道有變。


    易州的防衛,還請皇帝多費心。


    朱由檢一一照準。


    危機到此結束。


    結果是,遼西清軍進入尾聲,沒完全達到目的,而且他與薊遼的矛盾幾近公開。


    嗯,就是皇帝與薊遼的矛盾,朝廷諸大臣對薊遼是沒什麽意見的。


    對此結果,朱由檢覺得很惱火!


    雖然在他強勢逼迫下,各處都偃旗息鼓,可裁餉的挫折大夥也看在眼裏。


    唯一的喜訊就是這次裁下的百萬銀子是實實在在的,不是曆史上圓嘟嘟的花活。


    話說圓嘟嘟也是牛逼,號稱削減糧餉120萬,其實隻有80萬,然後轉手又搞出個‘空月馬乾’!


    什麽是空月馬乾?


    馬乾,就是馬飼料。


    圓嘟嘟要求兵部買馬,馬還沒買,就又要求朝廷將草料錢先行撥付,美其名曰以草料錢買馬。


    最後呢?


    馬沒見到,草料錢也沒了。


    最後算算,幾十萬又變著花樣弄回去了。


    這花活,玩的高明!


    ——


    回到京師,朱由檢發誓再也不玩高台跳水了,看著固然賞心悅目,技術不到家可就慘了。


    這一次算是僥幸,可你不能指望次次都能僥幸。


    靜下心來,暗自檢討都有哪些失誤,又有哪些教訓。


    思來想去,還是性格問題。


    前世隻是小職員,養成了謹小慎微畏首畏尾的性格。


    再者,短短幾個月,他還是沒搞清楚明朝權力運行的規則,不做則已,做起事來難免橫衝直撞。


    罷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隻希望熬過去兩年,到時候就是橫衝直撞也沒人敢說什麽了。


    還有個問題,也不得不認真考慮了。


    那就是如何對待官員以前的貪墨。


    既往不咎?


    太不甘心!


    隻是,如果不打算掀翻整個朝廷,這麽做恐怕無可避免。


    何況,即使既往不咎,這些蛀蟲就會收手嗎?


    未必。


    倒是一些問題不大的,想投靠皇帝的,很可能會收手。


    又能給自己增加些人手,又能在以後名正言順的算舊賬,貌似也還不錯。


    很糾結,終究是沒能做出決定,等等再看。


    禦史的事不了了之,朱由檢不提,大臣們也不說,這貨照常上班,就仿佛沒有這回事一般。


    十二月初,李養德終於定下了章程。


    皇帝出銀子,算借的,三年之後還錢,有問題包退包換。


    農戶由地方官上報中下貧困戶,以後若查出問題追究地方官責任。


    各地招募掘井師傅先行勘察,春天化凍之後,李養德領農學院學員複核,從直隸開始。


    魏忠賢順勢派出人手,每地設一處查核,也暗中調查田地情況。


    王徵等人到了,簡單會談,順義縣籌建工學院去。


    工學院招收目標識字會算即可,工匠也可以報名。


    小插曲,孫元化居然向他舉薦圓嘟嘟,果然是好基友!


    來了幾個傳教士,有些失望,與傳說中博學多才的形象差了老遠。


    徐光啟表示有位湯若望正在陝西趕來,年後即到,保證不會再讓陛下失望。


    修曆法的事情也解決了,朝廷上沒怎麽爭論就默許了,人員由徐光啟自行招募——也沒別人,就是王徵李天經幾個外加幾個傳教士,半義務性質。


    其實這個東西主要是皇帝忌諱,大臣倒是不怎麽在乎。


    即使在乎也沒辦法,人家徐光啟能修會修。


    交給你?


    你會嗎?


    命曹化淳選拔一些人開設商學院,招收人員培養財計人員。


    結果曹化淳一臉的尷尬:“陛下,如果由臣來主持開設,臣怕您連一個學生也招不到。”


    朱由檢樂了,也是這麽回事:“你先做著,選好地方興建房舍,等朕找到合適人員再接手。


    還有,宮裏識字會算的小太監都集中起來教授賬簿,朕有用。”


    湯若望嘛,複式記賬法,這個必須有。


    小太監學成得兩三年,估計到時候他說讓太監當官也沒人敢反對了。


    魏忠賢上疏請求設立學堂教授律法,以備東廠與錦衣衛使用,準了。


    還有一個學科,朱由檢準備重點照顧,那就是太醫院。


    這個機構,朱由檢是不打算用了,一輩子都不用!


    前前後後治死了數任皇帝,再用就腦殘了。


    太醫院分為13科,每科數名禦醫,下屬醫生總數達70多人。


    既然不用,也不能白養活,幹脆去掉管理職能,轉變為醫生培養學校。


    等到湯若望到了,要幾個西醫,合在一起組成醫學院。


    雖然這時候的西醫也近似於巫醫,總歸是在發展中,而且逐漸形成一個研究體係。


    不像中醫,以後幾百年就沒什麽進步。


    張一龍宋紀也傳回消息,即墨縣附近有合適地方新建海港,請求開始動工,準了。


    軍器廠火藥局還算順利,三月份肯定能完工。


    鐵礦煉焦都進展順利。


    煤窯也會將不適合煉焦的煤對外出售,朱由檢已經將蜂窩煤的製法寫了下來,鐵廠投產就開始推廣。


    這玩意太容易仿造,指望它發財是不可能的,賣個爐子和製煤模具算是小補。


    隻是有些擔憂各處的土建,雖然營建工匠一再保證冬季一樣施工,可朱由檢總覺得不靠譜。


    文思院清退工匠,雖然有些波折,卻也順利執行,恢複了700多人的編製。


    其實多出來的這些人,要麽是空額,要麽是拿錢不幹活,清了也就清了。


    還有個意外之喜,43口煤窯每日進項達到500餘兩,這可是一筆橫財。


    隻是,對各處廠礦是不是交給田妃管理卻一直舉棋不定。


    這些地方需要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賬目,他既沒有精力也沒有興趣做這個。


    有心交給她,又怕田妃對娘家的過分照顧害了她,萬一有事,如何處罰?


    不交給她,又沒人可用,而且也沒人監督曹化淳。


    很糾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