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晚間,所有利益相關人員都得知了一個消息——崔呈秀這廝又殺回來不說,而且來意不善。
隨後,再次傳出小道消息。
不止要打擊私鹽,崔尚書還有意清查鹽商。
對售鹽不力者會取消行鹽資格,重新招募鹽商。
不止,崔尚書還有增加鹽引定額的打算。
要命。
這時候,淮鹽每年的銷售是將全部鹽引分為若幹‘綱’,每一‘綱’由若幹商家包下。
銀子是在每年派‘綱’時就交上去了,如果換鹽商,以前的鹽引怎麽辦?
70萬引不是小數,時間最長的積壓七八年了。
這其實也是抵製朝廷的一種手段——您看,年年都賣不掉,就別再加任務了,如果能削減一些任務就更好了。
反之,如果你完成的很好,朝廷就會認為這裏還大有潛力可挖,從而會再加任務!
“程大使,這如何是好?”
崔呈秀放出風聲,大夥自然要坐下來集思廣益研究應對之策。
程於倫撚須不語。
王毓雅也是愁眉緊鎖。
事情很明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所有的事,最後總能歸結到利益上。
崔呈秀此來,固然有挾私報複的意思,卻也是在以勢壓人撈取更大的利益。
問題在於,他要多大的利益?
問題還在於,蛋糕就這麽大,崔呈秀多吃了,必然會有人少吃了。
“程大使,您素有智謀,可得給大夥指條明路啊!”張舉有些急躁。
“是啊,大夥可都等著您拿個主意呢?”鹽商楊曦也道。
王毓雅擺手:“諸位稍安勿躁,程大使不會不管大夥的。”
程於倫苦笑,能有什麽主意?
此時非彼時了。
從新皇即位後的所作所為來看——年輕氣盛!
你越是給他壓力,他蹦的越高。
“諸位,穩重,要穩重。
這才剛剛開始,急什麽?
老規矩,你們都知道的。”程於倫擺手止住眾人交頭接耳,又道:“你們各家商議,自行定個章程。”
張舉聽了歎了口氣,這位貪名在外,可不好打發:“程使臣,您覺得...?”
“本官也不知道。”程於倫才懶得摻和這種事,不過提個醒還是可以的:“本官覺得,還是要豐厚一些。”
張舉再歎氣,你丫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太豐厚了,你出銀子啊!
隻是,這話也就敢想想而已。
接下來幾日,揚州城裏無論是官宦之家還是勢豪之家,隻要與鹽有牽扯的,都為崔呈秀的到來傷透了腦筋。
“張兄,您可是忙的很,今日怎麽有空請大夥喝酒?”
“嗬嗬,說笑了,說笑了。”張兄笑道:“大夥都是給同一人效力的,有事當然要聚一聚商議一下。”
酒過三巡,有人開始發問了。
“梳理鹽務,張兄怎麽看?”
“咱還能怎麽看?等著看唄。”
“都是江上的兄弟,張兄就別打哈哈了。”這位有些不滿。
“那李兄你怎麽看?”
“嘿,銀子開路而已,隻是這位可是貪的很的,怕是要大出血了。”
“大夥想到一塊了,出就出吧,老張也隻能認了。”張兄歎氣。
“應天府那位還沒發話?”
“沒有,一來一回,再四處打探,怕是要幾天時間。”張兄道:“不過應該也快了。”
不止勢豪,就連真正的江湖人物都在議論,不過他們吃野食吃慣了,送銀子是萬萬不幹的。
崔呈秀自從來到就占據了轉運使衙門,每日裏除了率人檢查賬簿就是檢查賬簿。
見完鹽商還沒過幾日,跟隨他從京師來的家仆崔玉稟告:“部堂,外麵有鹽商張舉求見,拜貼裏...”
又貼在崔呈秀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崔呈秀喜笑顏開:“嗯,好,請他到後麵花廳相見。”
“上次來見崔尚書,未能全禮,小的甚是過意不去。”
兩人見禮後分賓主坐下,張舉首先奉上歉意。
“些許小事,切勿在意。”崔呈秀笑容可掬:“說起來,本官這梳理鹽務職責甚重,可不止兩淮一處。
本官其實也急著梳理完畢,這還需要各位鼎力相助的。”
張舉忙道:“崔尚書若有差遣,小的定當盡心竭力。”
“好,本官很滿意。”
兩人又說了些沒營養的話,張舉告辭:“尚書公務繁忙,小的就不打擾了。”
----
回到大堂沒多久,家仆又來稟告,照例後花廳接見。
也不是都接見,比如鄉紳吳明德就沒見到尚書大人。
吳家祖上很是出了幾個進士舉人,也算是當地一流世家,這次送上5千兩,結果人家不收,連麵也沒見著。
沒被接見的幾個人在外麵一碰頭,互相在底下比劃比劃手勢,互相倒吸一口涼氣。
這位胃口太大!
低於萬兩者一概不見,萬兩以上也得分人,生意太大的送萬兩還是不見。
崔呈秀早就算的清楚,10億斤,即使全部按照私鹽價格,那也是幾百萬兩銀子的大生意,而朝廷從中隻得到60萬兩。
這麽肥的肉,怎麽也要狠狠的宰一刀。
而且這不是年例銀,不需要按照成例,比如巡撫是2萬兩的年例銀。
這是花錢買平安,銀子多少全看雙方的博弈。
其後十餘日,崔呈秀頻頻召見大鹽商與走私商,甚至連鹽務各主官書吏都不放過,名曰商談,實則與勒索無異。
收禮數額達到20萬時,崔呈秀似乎還沒有罷手的意思。
也就是沒有表態說兩淮鹽法不錯,就這樣吧;或者拿幾個小嘍囉請功,然後打包走人。
非但如此,崔呈秀再次派人去各鹽場.巡檢司.批驗所調取賬簿!
揚州的驛站驟然繁忙起來,各方信使不絕於途。
崔玉等心腹表示很爽,收錢收的手軟。
自家老爺摟錢有方,他作為老爺的心腹,自然也順手弄了一些。
是真的手軟,這時候沒銀票,別看小說裏電影裏動不動就掏出幾張票票,都是扯淡。
幾千兩銀子雖然不起眼,摞起來才一小堆,可重量不輕,好幾百斤呢,可不得收的手軟嘛。
------
衙門後院裏,程於倫.王毓雅相對而坐。
程於倫很是糾結。
不出預料,崔呈秀還是那麽的貪婪。
接下來怎麽做就得好好考慮了。
就此作罷,你好我好他也好?
似乎是個挺不錯的選擇,讓出一些利益固然心痛,能相安無事也算是各得其所。
隻是,雙方素有舊怨,現在又添新仇,相安無事是不可能的。
再次彈劾他?
人證物證俱在,即使皇帝也保不住他。
可皇帝會怎麽看?
如果皇帝覺得威嚴受到挑戰,後果不堪設想。
以皇帝的個性,這很可能。
真的是很糾結。
王毓雅卻不這麽認為。
崔呈秀這廝胃口太大,一點也不怕噎死。
而從各種跡象看,這二十萬已經是大夥的底線了,他卻沒有罷手的意思。
這就是找死了。
何況,即使皇帝再派一個人,有崔呈秀的例子,想必也會收斂很多。
何況,天下百萬鹽稅,兩淮占其半,諒皇帝也不敢大動幹戈。
“程兄,各家都有此意,為何還要猶豫?”幾經分析,見程於倫仍有些舉棋不定,王毓雅道。
程於倫心道,有事先由我頂著,你當然不怕。
“繼續與各家聯絡,再派人收集證據,等到有了定論再說。”
又狠狠的道:“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揚州,不止,應該說是南直隸,大佬們互相派人試探著態度。
這不是一家的事,一家也搞不定這事,還需大夥攜起手來同進退。
也無需多說,大家都是文化人,簡單的幾個字就能領略出含義。
三月底,各方終於拍板,不能任由這廝這麽折騰。
彈劾,必須彈劾!
隨後,再次傳出小道消息。
不止要打擊私鹽,崔尚書還有意清查鹽商。
對售鹽不力者會取消行鹽資格,重新招募鹽商。
不止,崔尚書還有增加鹽引定額的打算。
要命。
這時候,淮鹽每年的銷售是將全部鹽引分為若幹‘綱’,每一‘綱’由若幹商家包下。
銀子是在每年派‘綱’時就交上去了,如果換鹽商,以前的鹽引怎麽辦?
70萬引不是小數,時間最長的積壓七八年了。
這其實也是抵製朝廷的一種手段——您看,年年都賣不掉,就別再加任務了,如果能削減一些任務就更好了。
反之,如果你完成的很好,朝廷就會認為這裏還大有潛力可挖,從而會再加任務!
“程大使,這如何是好?”
崔呈秀放出風聲,大夥自然要坐下來集思廣益研究應對之策。
程於倫撚須不語。
王毓雅也是愁眉緊鎖。
事情很明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所有的事,最後總能歸結到利益上。
崔呈秀此來,固然有挾私報複的意思,卻也是在以勢壓人撈取更大的利益。
問題在於,他要多大的利益?
問題還在於,蛋糕就這麽大,崔呈秀多吃了,必然會有人少吃了。
“程大使,您素有智謀,可得給大夥指條明路啊!”張舉有些急躁。
“是啊,大夥可都等著您拿個主意呢?”鹽商楊曦也道。
王毓雅擺手:“諸位稍安勿躁,程大使不會不管大夥的。”
程於倫苦笑,能有什麽主意?
此時非彼時了。
從新皇即位後的所作所為來看——年輕氣盛!
你越是給他壓力,他蹦的越高。
“諸位,穩重,要穩重。
這才剛剛開始,急什麽?
老規矩,你們都知道的。”程於倫擺手止住眾人交頭接耳,又道:“你們各家商議,自行定個章程。”
張舉聽了歎了口氣,這位貪名在外,可不好打發:“程使臣,您覺得...?”
“本官也不知道。”程於倫才懶得摻和這種事,不過提個醒還是可以的:“本官覺得,還是要豐厚一些。”
張舉再歎氣,你丫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太豐厚了,你出銀子啊!
隻是,這話也就敢想想而已。
接下來幾日,揚州城裏無論是官宦之家還是勢豪之家,隻要與鹽有牽扯的,都為崔呈秀的到來傷透了腦筋。
“張兄,您可是忙的很,今日怎麽有空請大夥喝酒?”
“嗬嗬,說笑了,說笑了。”張兄笑道:“大夥都是給同一人效力的,有事當然要聚一聚商議一下。”
酒過三巡,有人開始發問了。
“梳理鹽務,張兄怎麽看?”
“咱還能怎麽看?等著看唄。”
“都是江上的兄弟,張兄就別打哈哈了。”這位有些不滿。
“那李兄你怎麽看?”
“嘿,銀子開路而已,隻是這位可是貪的很的,怕是要大出血了。”
“大夥想到一塊了,出就出吧,老張也隻能認了。”張兄歎氣。
“應天府那位還沒發話?”
“沒有,一來一回,再四處打探,怕是要幾天時間。”張兄道:“不過應該也快了。”
不止勢豪,就連真正的江湖人物都在議論,不過他們吃野食吃慣了,送銀子是萬萬不幹的。
崔呈秀自從來到就占據了轉運使衙門,每日裏除了率人檢查賬簿就是檢查賬簿。
見完鹽商還沒過幾日,跟隨他從京師來的家仆崔玉稟告:“部堂,外麵有鹽商張舉求見,拜貼裏...”
又貼在崔呈秀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崔呈秀喜笑顏開:“嗯,好,請他到後麵花廳相見。”
“上次來見崔尚書,未能全禮,小的甚是過意不去。”
兩人見禮後分賓主坐下,張舉首先奉上歉意。
“些許小事,切勿在意。”崔呈秀笑容可掬:“說起來,本官這梳理鹽務職責甚重,可不止兩淮一處。
本官其實也急著梳理完畢,這還需要各位鼎力相助的。”
張舉忙道:“崔尚書若有差遣,小的定當盡心竭力。”
“好,本官很滿意。”
兩人又說了些沒營養的話,張舉告辭:“尚書公務繁忙,小的就不打擾了。”
----
回到大堂沒多久,家仆又來稟告,照例後花廳接見。
也不是都接見,比如鄉紳吳明德就沒見到尚書大人。
吳家祖上很是出了幾個進士舉人,也算是當地一流世家,這次送上5千兩,結果人家不收,連麵也沒見著。
沒被接見的幾個人在外麵一碰頭,互相在底下比劃比劃手勢,互相倒吸一口涼氣。
這位胃口太大!
低於萬兩者一概不見,萬兩以上也得分人,生意太大的送萬兩還是不見。
崔呈秀早就算的清楚,10億斤,即使全部按照私鹽價格,那也是幾百萬兩銀子的大生意,而朝廷從中隻得到60萬兩。
這麽肥的肉,怎麽也要狠狠的宰一刀。
而且這不是年例銀,不需要按照成例,比如巡撫是2萬兩的年例銀。
這是花錢買平安,銀子多少全看雙方的博弈。
其後十餘日,崔呈秀頻頻召見大鹽商與走私商,甚至連鹽務各主官書吏都不放過,名曰商談,實則與勒索無異。
收禮數額達到20萬時,崔呈秀似乎還沒有罷手的意思。
也就是沒有表態說兩淮鹽法不錯,就這樣吧;或者拿幾個小嘍囉請功,然後打包走人。
非但如此,崔呈秀再次派人去各鹽場.巡檢司.批驗所調取賬簿!
揚州的驛站驟然繁忙起來,各方信使不絕於途。
崔玉等心腹表示很爽,收錢收的手軟。
自家老爺摟錢有方,他作為老爺的心腹,自然也順手弄了一些。
是真的手軟,這時候沒銀票,別看小說裏電影裏動不動就掏出幾張票票,都是扯淡。
幾千兩銀子雖然不起眼,摞起來才一小堆,可重量不輕,好幾百斤呢,可不得收的手軟嘛。
------
衙門後院裏,程於倫.王毓雅相對而坐。
程於倫很是糾結。
不出預料,崔呈秀還是那麽的貪婪。
接下來怎麽做就得好好考慮了。
就此作罷,你好我好他也好?
似乎是個挺不錯的選擇,讓出一些利益固然心痛,能相安無事也算是各得其所。
隻是,雙方素有舊怨,現在又添新仇,相安無事是不可能的。
再次彈劾他?
人證物證俱在,即使皇帝也保不住他。
可皇帝會怎麽看?
如果皇帝覺得威嚴受到挑戰,後果不堪設想。
以皇帝的個性,這很可能。
真的是很糾結。
王毓雅卻不這麽認為。
崔呈秀這廝胃口太大,一點也不怕噎死。
而從各種跡象看,這二十萬已經是大夥的底線了,他卻沒有罷手的意思。
這就是找死了。
何況,即使皇帝再派一個人,有崔呈秀的例子,想必也會收斂很多。
何況,天下百萬鹽稅,兩淮占其半,諒皇帝也不敢大動幹戈。
“程兄,各家都有此意,為何還要猶豫?”幾經分析,見程於倫仍有些舉棋不定,王毓雅道。
程於倫心道,有事先由我頂著,你當然不怕。
“繼續與各家聯絡,再派人收集證據,等到有了定論再說。”
又狠狠的道:“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揚州,不止,應該說是南直隸,大佬們互相派人試探著態度。
這不是一家的事,一家也搞不定這事,還需大夥攜起手來同進退。
也無需多說,大家都是文化人,簡單的幾個字就能領略出含義。
三月底,各方終於拍板,不能任由這廝這麽折騰。
彈劾,必須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