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寧遠城內,王在晉坐在桌邊發呆,桌子上擺著數份書信文書。


    這些書信除了一封皇帝給的,其餘都是心腹手下在京師搜集的各種情報。


    有麻煩了。


    皇帝不是要貪墨遼餉證據嗎?


    王在晉就將這幾年薊遼實際接受糧餉數額統計一番,以奏章的形式上報給了朝廷。


    有滿桂配合,這數字很容易就統計出來了。


    就這麽一組簡單的數字,就足以掀翻戶部、兵部、工部諸多官吏,說不定,能一鍋端。


    可是,根據搜集的情報,他忽然發現,這事必須要緩一緩。


    可是,他的奏章已經發出三天了。


    這就尷尬了。


    寧遠距離京師八九百裏,沒有急事的話通常隻需要四天即到。


    雖然也派了人日夜兼程去追,可隻怕是追不回來了。


    王在晉很惱火,這岔子出的莫名其妙。


    他來寧遠是進行再次削減糧餉事項的,即是給滿桂站台也是監督。


    本來預定是三天,結果五天也沒回去。


    阻力太大!


    軍餉發下就隻有七成多,上次又削減了一成半,再削減一成,實際發到軍中的也就隻有五成了。


    而且這五成可不是實打實發下去的,其中意思不需多說。


    這阻力可想而知。


    而他的駐地在山海關,結果驛站將這封信送到山海關察院後就不管了。


    而察院那裏也不知道他會晚回去幾天,結果耽了幾天不見他回去,這才送到寧遠。


    很惱火,京師這麽大的事,就不能提前與他透個信嗎?


    但凡得到些消息,他都會慎重考慮的。


    事已至此,隻能祈求能將奏章追回來了。


    再次考慮薊遼清軍之事。


    是不是按皇帝的要求停下來?


    琢磨半響,開弓沒有回頭箭,還是覺得不能停。


    雖然不能停,但是可以拖,拖到京師分出結果再說。


    順天府、京營、薊遼糧餉,三件事湊在一起,權當是給皇帝的一次磨煉。


    如果皇帝能將這次危機處理妥當,以後將沒人能阻擋他的腳步!


    當然,必要的支持還是要做的。


    這時候,穩住薊遼就是對皇帝最大的支持。


    隨後幾日,滿桂愕然發現,督師也不急著催他了,凡事也好商議了許多。


    寧遠諸將則發現,王督師最近貌似心情不錯,每天都笑眯眯的在寧遠轉悠。


    ————


    18日,接到王在晉奏疏後,魏忠賢一麵派人去通政司嚴令不得泄露消息,一麵第一時間稟告皇帝。


    與王在晉所想的相反,朱由檢在魏忠賢稟告之後顯得很輕鬆。


    倒是讓憂心忡忡的魏忠賢更加擔憂。


    皇帝好像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樣子啊!


    實際上,朱由檢就是這麽想的。


    如果早些時間接到這個奏疏,他一定會犯愁。


    因為牽扯太廣,與他種田兩年的計劃相悖。


    現在恰巧相反。


    無論被迫還是主動,他現在已經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新政。


    俗話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可他而一旦動起來,就發現這話並不適用於現在。


    因為朝政已經是全麵腐爛,糾纏交織之下,牽一發而動全身。


    就比如一個患上晚期綜合征的病人,已經沒法單獨的去治其中一種病了。


    比如他的本意是做一個試點,先整頓吏治。


    可就像何廷樞所說,如果不整頓各種陋規,沒人能在唾手可得的錢財麵前保持清廉。


    可這麽一來,卻又將勳戚、大臣、士紳諸多方麵都牽扯了進來。


    虱子多了不咬人,他也就順勢將京營再整頓一番。


    現在,再多這麽一件事也無所謂了。


    希望這些人因此能識趣點,主動將屁股擦幹淨些。


    因為他不想將勳戚、相關大臣一鍋端了——隻要徹查,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這個後果非常難以預測,他不想冒這個險。


    希望他們有些眼色!


    -----


    薊遼糧餉的事,工部、兵部、戶部都牽扯在內,估計相關各司即使不會一鍋端,也剩不下幾個人了。


    那麽,從哪裏調人補充就要考慮了。


    想了一會,商學院數百學子雖然沒畢業,說不得也隻好頂上了。


    幸好,四柱賬法可以說是簡單易學,甚至簡單到隻要會數學計算就能短時間學會的程度。


    先用四柱賬,順勢全麵推行新財務製度、統計表格。


    四聯票已經實行,也是時候嚴格執行了。


    內學堂小太監經過曹化淳、田妃屢次抽調,應該還有二百餘人,可以組建個審計局。


    還能順勢將財權統一到戶部,是個機會。


    戶部十三清吏司,這次新餉司、山東司等相關的司是栽了,其餘的是不是順勢掃清?


    猶豫一會,還是覺得應該拿下。


    戶部400多吏員,人手可能差一些,可以再簽發生員。


    再向上推測,此事很可能不會牽扯各部的大臣。


    因為從以往的清軍就可以看出,下麵的文武官員寧願自己扛著也不願壞了規矩,也是希望大臣們還能對他們照拂一二。


    這樣正好,拿各部胥吏做法,不輕不重正合適。


    如果網進來幾個大臣,那更好。


    好像,禁軍的軍餉也能順便解決了。


    ----


    魏忠賢見朱由檢兩眼無神的樣子,心知皇帝走神了。


    也不敢打擾,靜靜地侍立在旁。


    “召曹變蛟、田爾耕、曹化淳、王承恩。”


    朱由檢猛的一嗓子,倒把也陷入沉思的魏忠賢嚇了一跳。


    “臣遵旨。”王之心忙一溜小跑的去了。


    朱由檢滿臉的興奮,對魏忠賢笑道:“渾水方好摸魚,咱們這次就將事情弄大些。”


    “魏忠賢,將薊遼糧餉涉及的各部各司吏員全部收押至東廠,收押期間不許任何人探視。


    審訊由東廠為主,大理寺、都察院列席輔助,查出問題立即抄家。


    將涉及各部賬目全部封存待查,查清之前任何人不許接觸賬簿。


    將內學堂學賬目的小太監組成審計司,歸東廠管轄。


    審計司職責是定期不定期盤查宮內、朝廷各衙門賬簿。


    此次清查各部賬目即以審計司為主,都察院列席輔助。


    各部空出的職位,由商學學員補充,若還有缺額則簽發各府生員。


    你與郭允厚製定章程,將各部財權全部收歸戶部,製定各部申領、使用錢糧管理章程。


    東廠這幾日撒出人馬打探消息,重點在各部吏員異動。”


    “陛下,數百人啊!”魏忠賢麵帶憂色,猶豫道:“陛下,何不再考慮考慮?”


    “朕也想考慮,可時間不允許了。


    通政司那裏肯定已經將消息傳出去了,朕稍一拖延,他們就有可能銷毀證據、篡改賬簿、轉移錢財、互相串供,朕不能給他們這個時間。”


    “陛下,這麽做,肯定會令相關各部司一片混亂,若是耽擱了朝廷大事,後果不堪設想。”


    “嗬嗬,能有什麽大事?大小臣工混日子都混了這麽多年了,不差這點時間。”


    朱由檢冷笑:“老魏,你的膽子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