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


    乾清宮是二層建築,麵積足夠大通風又好,炎炎夏日裏坐在其中卻沒有多少熱意。


    朱由檢板著臉坐在禦案後,打量著麵前諸人。


    魏忠賢、曹化淳、田爾耕、何廷樞、李正泉、李明義分兩側正襟危坐。


    對這些人,他還是很滿意的。


    雖然做事還有些瑕疵,不過那也是經驗問題。


    諸人卻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大事,要將他們聚在一起。


    朱由檢直奔主題:“第一件事,各府邸前的百姓必須解決。”


    對於這事,大明沒多少人知道後果,他卻明白的很。


    不能細說,簡單點說就是易發難收,曆朝曆代對此都防範甚嚴。


    諸人聞言卻很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事態遠未到嚴重的程度。


    何廷樞、李正泉更是如此,他們更希望能保持目前的情況,通過給勳戚、官宦以更大的壓力,以保證清丈事務盡可能的順利執行。


    朱由檢不想多解釋,也沒法解釋:“何廷樞、李正泉,派衙役疏導百姓到各處衙門上告,不許使用武力。


    田爾耕,五城兵馬司維持秩序。


    朕要你們在兩天內平息此事,如果出現什麽亂子,唯你們是問。”


    三人雖然各有想法,可皇帝下令,諸人也隻好領旨。


    不是杞人憂天。


    平時每個人都是良民,可一旦聚集起來,在法不責眾及群體性心理雙重作用下,會爆發出很大的能量——通常都是破壞能量。


    京師是首善之地,如果出現像江南打殺東廠番子甚至火燒某宅的事,皇帝臉上可掛不住。


    何廷樞對此倒沒什麽想法,在他看來,區區一些百姓,數十個衙役就可驅散。


    不過接了這些案子後卻很有些麻煩。


    琢磨半響,有些問題還是要請示皇帝:“陛下,這些百姓索求的產業,很多已經是幾十年上百年了,其中的隱情已經很難追查清楚。


    臣以為,對此類事情當效法海公,幫貧不幫富。”


    “此事由你自行斟酌。”朱由檢心道,隻要你扛得住,我管你效法誰呢!


    “李正泉。”朱由檢點名道。


    “臣在。”李正泉忙又站起來道。


    他自從進入乾清宮後就激動的不能自已,能與在座的這些大佬並坐,對他來說意味很明顯。


    朱由檢沉著臉,半響沒有說話。


    這個人很能幹,卻是太不擇手段、不顧後果,要適當的敲打。


    “以後做事收斂些,多用些堂堂正正的手段。


    如果再這麽肆無忌憚,後果自己想。”


    朱由檢先敲打了幾句,看著李正泉的臉色變得煞白,又道:“宛平的政務,你做的不錯。


    不過,以後做事須記得掌控二字。”


    李正泉冰冷的心又變得火熱,片刻間他就明白,皇帝並不是責怪他的做事方法,而是責怪他掌控不夠,有失控的危險。


    “臣明白了。”


    ------


    “魏忠賢、田爾耕,各城門幾近堵塞,京師夜間魑魅出沒,你們是如何做事的?”


    “臣無能。”


    田爾耕雖然這麽說,可這事他隻是秉承魏忠賢的意思,卻覺得冤枉的很。


    魏忠賢忙站起來道:“陛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審訊人手不足,臣又怕這些人攜帶家財潛逃,這才出此下策。”


    朱由檢搖搖頭道:“朕說過,查出問題就查封家產。”


    魏忠賢在心裏細細品味,半響才道:“臣明白了。”


    查出問題,並不是查清問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卻是疏忽了,他心裏懊惱的很,這幾句重話挨得有些冤枉。


    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樣也不錯。


    為官之道就是如此,即使可以做的盡善盡美的事情,大多也必須留些不大不小紕漏給上官看,即使是弄幾個錯別字也行。


    因為很顯然,如果你讓上官沒有發揮的餘地,不就顯得上官太也無能嗎!


    這一套,用在皇帝身上,應該也不會錯。


    朱由檢不知道他的想法,如果知道肯定會哭笑不得——作為皇帝,已經無需這些來體現權威。


    他關心的重點是銀子。


    不要小看這些胥吏,也無需參考後世的小官大貪,大明有記載的家財萬貫的胥吏多了去了。


    要知道官員常換,胥吏任期卻長達九年,加之種種弊端,其實是很少換的。


    大明朝廷每年出入稅賦、遼餉六七百萬,即使按照一成落入這些胥吏之手,這十幾年下來也是很可觀的。


    預期也不高,每個胥吏弄出兩三千兩銀子就很滿意了。


    戶部400胥吏,其餘各部相關胥吏至少有200,誘人的很。


    ------


    再處理戶部事務。


    “已經五六天了,朝政卻毫無頭緒,戶部的事,朕很失望。”


    “臣等無能。”魏忠賢、曹化淳忙起身請罪。


    擺手示意二人坐下:“既然理不出個頭緒,為何不另起爐灶?”


    “陛下的意思?”


    朱由檢歎了口氣,他一直在等郭允厚的主動表現。


    可惜,郭允厚沒有一點出頭的意思。


    “擱置以前的賬簿,盤查各庫以此為底子重新設立賬目。


    以前的賬簿清查完畢後,或結餘或虧空列入新的賬簿。”


    “臣遵旨。”


    “新的賬簿不必再將各筆賦稅指定用處,計算有多少家底及收入,再計算各處開支數額後量入為出。”


    將想法大略講解一番。


    其實很簡單,就是收支統一管理。


    魏忠賢不太懂,反正皇帝交代了什麽,他去做就是了。


    曹化淳卻明白的很,聞言登時愁眉苦臉。


    增加的工作量太大,賬簿管理也會複雜很多。


    每年年底光是預算就需要大量的統計、匯總工作,到年初又要核算一年的執行情況


    戶部現在有四百餘吏員名額,如果這麽一改,恐怕得增加一半。


    而且,這方案與戶部現在的十三清吏司設置有衝突。


    嚴格說起來,大明戶部就不是一個財政管理部門,而是一個執行部門。


    二百年沿襲下來,每一筆賦稅從征收到使用都是規劃好的,戶部要做的隻是按照規劃中轉一下。


    在此模式下,十三清吏司各自負責一省,按部就班做著接收-轉發的工作。


    根子還在朱元璋身上。


    這貨覺得,將財賦收歸朝廷再發下去,會增加很多無謂的開支。


    還是以山東為例。


    山東有一筆10兩銀子的賦稅,而山東衛軍同時有一筆10兩銀子的軍餉待發,如果交到朝廷再發下去,顯然會增加運輸成本。


    幹脆,別上交了,就近支付吧。


    就這麽著,隻有各地結餘和需要長途轉運的開支,才會在朝廷這裏中轉一下。


    朱元璋初衷是好的,可結果很明顯,僵化的財政體製最終成為大明滅亡的主因之一。


    很顯然,如果改動這個製度,就必須對戶部機構進行改革。


    很顯然,半路出家搞財務的曹化淳沒有這個能力。


    “此事已不是臣能做到的了,臣無能,讓陛下失望了。”曹化淳考慮再三,還是將想法說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