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很是迷惑,曹化淳這是怎麽了?


    “召郭允厚。”


    朱由檢點頭,雖然有些意外,卻也符合情理。


    有自知之明是好的,如果沒有這能力強出頭,後果會很嚴重。


    再看看魏忠賢的表情,心道果然是無知者無畏,這位壓根就沒明白其中的難處。


    沒有熟練的胥吏,戶部尚書又是個不思進取的人,現在強行推進這事,委實有些勉強。


    可是看看時局,現在卻又是最好的時機。


    胥吏被一網打盡——很快就會一網打盡,賬簿被徹底清查,各部財權剛剛收歸一處,此時若是不趁機重構財政,再等下次可就不知道要等到幾時了。


    也不是沒有後患。


    最起碼,很考驗戶部官吏們的統籌能力,而這恰恰是朱由檢最沒有信心的一點。


    其次,這對大明的運輸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最後,這真的會大幅增加運費。


    幸好,朱由檢也很有自知之明。


    他的計劃是先對朝廷經手的銀子動手,然後由順天府而直隸,再到山東、山西進而推廣到整個大明。


    說起郭允厚的不思進取,他有些惱火。


    也就不到五十歲的樣子,正在年富力強的年齡,卻是圓滑的不像話。


    做個比喻,郭允厚就是一個陀螺,撥一撥轉一轉,不撥不動彈。


    放在太平盛世,這種大臣是極好的,盡職、不會做什麽出格的事。


    可現在不是太平盛世啊,他需要的是銳意進取的大臣。


    ----


    郭允厚到來時,皇帝正在與諸人商談事務。


    照例叩見,皇帝也照例賜座。


    郭允厚站在那裏,卻有些尷尬了。


    皇帝端坐在禦案後,左手邊依次是魏忠賢、曹化淳、田爾耕,右手邊依次是何廷樞、李正泉,李正泉旁邊還有個位子。


    可是,這位子不對啊!


    他是二品部堂,何廷樞是三品府尹,李正泉隻是區區從六品通判。


    可是,皇帝沒有任何表示!


    二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早已養成了他榮辱不驚的涵養,站在那裏沒有動。


    何廷樞與李正泉早已發現不對,忙站起身讓座。


    郭允厚這才坐在上首。


    -----


    再將計劃完整的給郭允厚講解一遍。


    郭允厚聽完之後,也是半響無語。


    這動作太大了。


    重新設立賬簿倒是小事,收支統一管理卻麻煩大了。


    如果實行,戶部的整個架構都要改變。


    他卻也沒有勸阻。


    實際上,他從最開始吹風統一財權就明白,戶部恐怕會有些大改變。


    “陛下,這麽大的變動,臣也沒有把握,隻能試著做了。


    本朝沒有先例,宋朝卻是賦稅統籌管理的,其中又分三司使與戶部兩種製度,不知道陛下屬意哪一種。”


    “三司使,隻有財權。”


    朱由檢這幾日查閱典籍,也知道兩種區別。


    簡單說,三司使總攬財權之外,兼有本屬官吏升遷、考評、刑名等職責。


    戶部模式非但沒有財權之外的權力,連部分財權也被分給了各部。


    很明顯,三司使模式職權過大,戶部模式則無法統籌全局。


    將三司使權力限製在財賦,雖然仍然有些大,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你不能一方麵要求統籌全局,一方麵不給人權力。


    “按照陛下的計劃,恐怕十三清吏司還是要暫時保留。


    而且朝廷度支缺口巨大,先給何處後給何處需要確定。”


    朱由檢也有些預案:“度支缺口預計今年就能堵上,如果不能就由朕來想辦法。


    萬一還有缺口,完不成稅賦的衙門排最後。


    十三清吏司等會再說。”


    缺口?


    審理完胥吏,他也不打算將官員胥吏貪墨的這部分再發下去。


    將這部分厘清,哪還有什麽缺口。


    郭允厚再考慮了一會,慢慢的道:“如果要改,仿照宋製設鹽鐵司收取榷稅與礦稅,設戶司負責田賦,設度支司負責支出。


    各司下再設局,局各負一項。


    宋代是二十餘局,臣自然不能照搬,隻能一點點調整。


    每年籌劃收入、開支、監察執行等事務設籌劃局。


    管理太倉等庫房事務設倉局。


    各軍鎮、京營糧餉事務繁多,設兵局。


    宗室要有一個衙門。


    漕運幹係太大,恐怕也要單獨設一局。


    由朝廷支付俸祿的兩京文武大臣、勳戚、胥吏也需要一個局。


    臣一時之間也隻能想到這麽多了。”


    朱由檢搖頭,不太滿意。


    又考慮了一會他自行琢磨的方案。


    製定預算與監督,管理錢糧,具體執行預算這三方必須互相製衡。


    具體說,做計劃的不能執行卻能監督,執行、管賬的碰不到錢糧,管錢糧的又隻負責按照別人的計劃收支。


    還要審計,這個暫時就掛在都察院。


    宗室就不必了,順天府之事後就輪到宗室了,到時候再說,暫時與文武官員一起管理。


    想著想著,朱由檢苦笑起來。


    讓一個小職員做這等決定,真的是強人所難了!


    沒經驗,一切隻能邊做邊改。


    “暫時設立四個司。


    籌劃清吏司,負責匯總各部各處度支計劃,製定朝廷每年的度支計劃、監督計劃執行。


    賦稅清吏司,負責收取所有賦稅。


    下設田賦局,負責收取田賦。


    再設鹽鐵局,負責收取田賦之外的稅賦。


    度支清吏司,負責執行支出計劃。


    國庫清吏司,具體管理戶部下屬所有庫房,執行收進、撥付錢糧。


    各處軍餉設軍鎮局,管理各處軍餉。


    宗室、朝廷文武俸祿合為一處,設俸祿局。


    各司之下,還需要什麽局由你們酌情處置。


    十三清吏司,暫時保留部分人員。


    各司逐步厘清收支詳情,每厘清一筆賦稅收支後就並入相關新設各司局。


    十三清吏司裁減的吏員分入新設各司。”


    “魏忠賢,在都察院下設立審計司,專責定時不定時核查戶部的賬簿、監察各種不法事,發現後移交刑部。


    司禮監下審計司也要不定時核查戶部賬簿。”


    “魏忠賢、曹化淳、郭允厚,你們三人盡快製定一個章程,劃定各司局設置與職責,之後盡快給朕報上來。”


    “臣遵旨。”


    三人起身領命。


    “還有一事,何廷樞建議改變賬簿銀兩計算單位,隻保留兩、錢、分,以下改以銅錢計算,不足一文銅錢的直接抹掉。”


    “臣遵旨。”


    這是好事,可以大幅減少戶部的工作量。


    郭允厚也明白這一點。


    至於與各省賬簿對接這點麻煩,對於他而言隻是小菜一碟。


    “何廷樞、李正泉,你們多向郭尚書請教一番,府、縣財權也參照這個製度。”


    “臣遵旨。”


    “各自謹慎做事,郭尚書留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