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勇大怒,麵上卻沒有什麽變化,陪著笑道:“小邦可是上國太祖親口定下的不征之國,雖然是小了些,可也有一些規矩的。”
大明做了二百年的宗主國,有種優越感已經烙印進骨頭裏了。
孫金撇嘴,沒再說什麽。
“這裏是你國什麽地方?”宋紀不耐煩的問道。
“這裏是忠清道海外。”
任務完成一半了!
來前就打探得,直航的目的地不是忠清道就是全羅道。
“本官此來攜帶了一些貨物,你現在就回船引我們入港。”
樸勇試探道:“上官此來,想必帶有文書、印信之類的吧?”
孫金斜眼:“怎麽?
你一個小小的芝麻官,還要查驗我們的身份不成?”
樸勇心裏惱怒的很,嘴上卻很痛快:“不敢,下官這就回船帶路。”
-----
李氏朝鮮王朝,李成桂於1392年取代高麗王朝後建立,現在正處於仁祖李倧時代。
1623年,李倧流放了伯父光海君,改變了在大明與後金間左右逢源的國策,積極支持大明。
去年阿敏帶後金3萬軍隊入侵,李倧才被迫與後金結為兄弟之國。
經與大明200年的交流與學習,朝鮮幾乎就是微縮版的明朝。
官製、服飾、政體與大明是大同小異。
連皇宮也是遵從大明的親王規製。
唯有軍隊與眾不同,‘無定員、無定將’,每年百姓輪流進入軍營服役。
當然,同為儒家治國,大明有的毛病它也一樣不少,文官治軍,襠爭嚴重等等。
與大明一樣,朝鮮也是禁止私人海外貿易的,對於大明走私販子向來是抓到後押還。
隻有毛文龍走私渠道管不了。
也無所謂。
因為朝鮮人用人參、銀子、糧食換取了綢緞、棉布等日用品後,轉手就會賣給後金,再從後金手中換取人參、銀子、貂皮等。
今年又在鴨綠江口中江島開設了邊市,轉口貿易更是做的風生水起。
回到自己船上,樸勇歎了口氣,真是倒黴。
大海這麽大,居然就被他碰上了明船。
“罷了。”樸勇下令起航。
打又打不過,隻能邊走邊看了。
幸好看明船的樣子,恐怕吃水不會淺了。
片刻後就想出了辦法,帶明國戰船去熊津江口。
如果他們貿然進入後擱淺,那有的是時間慢慢的查。
即使以後證實他們的身份,大不了以不知道船隻吃水敷衍,再送些禮也就沒事了。
不來更好,回去將此事報告上官後就與他無關了。
一路盤算著,等到遠遠的看見河口,明國戰船果然停了下來放出舢板探測水深。
樸勇得意的笑了笑,頭也不回的向北直奔水營。
----
明國船就在江口?
事關天朝上國,水營正四品水軍僉節度使李久英不敢怠慢,接到報告後迅速派人向上稟告。
洪州牧使崔始源接到報告也不敢擅做主張,再次向忠清道觀察使匯報。
-----
宋紀在船上有些傻眼,這廝就這麽走了?
拿出在兵部找到的與圖,看了看碩大的一個‘洪’字再次傻眼。
這圖還是元代繪製的,很是簡陋,在這附近隻有這個洪字表示洪州,除此之外就沒標注什麽州縣了。
按照皇帝的命令,當務之急是取得一個落腳點,作為以後貿易據點和中轉隻用。
這一路倒是看見了幾個小島,隻是不知道有沒有水源。
隻好再派出一隻舢板,去最近的一個小島查看。
兩炷香後,報告島上有人煙,也有適合停船的地方。
宋紀大喜,隨即揚帆前往。
小島周長五六裏,島上一座小山占據了九成地方,隻餘下東南一點平地。
最妙的是,東南有一道形如長堤的陸地向海中延伸,隻需在另一邊再築一道大堤,就是一個絕好的港口。
除了一眼泉水,島上全是石頭與雜木,沒有任何產出。
島上有十幾戶漁民,通譯沒費什麽勁就將房子全部買下。
隻是漁民沒見過銀子什麽樣,遲疑著不願收,他們隻想要銅錢。
孫金見狀命人拿出棉布,每匹按照兩錢半折算,漁民這才歡天喜地的收下。
陸戰隊隨即開始清理房屋,準備在此常駐。
-----
次日一早。
“請問上使此來有何貴幹?”
“我們帶了些貨物要出售,還請崔縣令幫忙。”
“下官不敢,上國早有知會,不許與上國人私下貿易。”
崔縣令暗暗的叫苦。
大明使臣的貪婪他早有耳聞,什麽價高質次強買強賣,甚至強索厚禮也不是稀罕事,沒想到輪到他頭上了。
與預想中不同,宋紀很好說話的樣子:“那我們隻好在此稍待幾日了。”
這更麻煩!
崔縣令苦笑道:“您沒有文書印信,不能如此。”
宋紀充耳不聞。
“上使,這裏是鄙國的地方,你們不能這樣。”西林縣令崔博涵苦苦相勸。
本來派人報知上官後,此事就與他無關了。
可現在就與他有關了,這是他的管轄地,這可真是無妄之災。
孫金揮舞著契書:“本官花銀子買的地,你管得著嗎?”
崔縣令很想說,沒經過官府用印這可是無效的,可終究沒敢。
“您這樣不合規矩,下官很難向牧使分說的。”
“我們買地放置貨物而已,沒什麽別的企圖。”宋紀笑道:“崔縣令,這小島甚是貧瘠,也沒什麽人煙,不如都賣與我們算了。”
崔縣令隻是搖頭:“這不合規矩。”
“屁規矩。”孫金爆了粗口:“我們按照規矩讓你國戰船領航,這小子卻扔下我們跑了,有事你找他說去。”
崔縣令大怒:“上使如此蠻不講理,是有意羞辱鄙國嗎?”
“嗬嗬,區區一個芝麻官,折辱你又怎樣?”
崔縣令氣的滿麵通紅:“鄙國雖是藩國,卻也不是可以輕辱的。”
孫金輕蔑的一笑:“怎麽?崔縣令還要派兵來攻打不成?”
“告辭。”崔縣令倒也光棍:“二位就等著鄙國上書告你們吧!”
宋紀嗬嗬直笑。
隨便告,本來就是皇帝派他來的。
-----
崔縣令剛走,昨日那些漁民又回來了,想要再購買棉布。
宋紀一盤算,總是要有當地人做中間人的,遂與他們約定尋來客商就給半成傭金——隻此一次。
他們也不負厚望,找了不少客商前來。
賣貨之餘,宋紀也下了不少訂單。
大體說,朝鮮輸出以皮毛、人參、苧麻布金銀為主,輸入則以藥材、絲綢布匹、書籍等貨物為主。
絲綢、藥材與書籍利潤有一倍上下,其餘則有三五成的樣子。
盤算一下,這次肯定是空船回去了。
幸好主要任務開辟航線已經完成,再來也就是十餘日的事。
再來時,可就是五艘戰船了,倒要看看朝鮮會是什麽樣子。
留下一個陸戰大隊二百人與一個賬房處理各種瑣事,宋紀揚帆啟程。
----------------
有朋友說按大綱寫下去必定會404,隻好大改了,十天半月的不會更新了。
改好後,也許會再注冊個號發,也許會就在這裏發,到時候再說。
大明做了二百年的宗主國,有種優越感已經烙印進骨頭裏了。
孫金撇嘴,沒再說什麽。
“這裏是你國什麽地方?”宋紀不耐煩的問道。
“這裏是忠清道海外。”
任務完成一半了!
來前就打探得,直航的目的地不是忠清道就是全羅道。
“本官此來攜帶了一些貨物,你現在就回船引我們入港。”
樸勇試探道:“上官此來,想必帶有文書、印信之類的吧?”
孫金斜眼:“怎麽?
你一個小小的芝麻官,還要查驗我們的身份不成?”
樸勇心裏惱怒的很,嘴上卻很痛快:“不敢,下官這就回船帶路。”
-----
李氏朝鮮王朝,李成桂於1392年取代高麗王朝後建立,現在正處於仁祖李倧時代。
1623年,李倧流放了伯父光海君,改變了在大明與後金間左右逢源的國策,積極支持大明。
去年阿敏帶後金3萬軍隊入侵,李倧才被迫與後金結為兄弟之國。
經與大明200年的交流與學習,朝鮮幾乎就是微縮版的明朝。
官製、服飾、政體與大明是大同小異。
連皇宮也是遵從大明的親王規製。
唯有軍隊與眾不同,‘無定員、無定將’,每年百姓輪流進入軍營服役。
當然,同為儒家治國,大明有的毛病它也一樣不少,文官治軍,襠爭嚴重等等。
與大明一樣,朝鮮也是禁止私人海外貿易的,對於大明走私販子向來是抓到後押還。
隻有毛文龍走私渠道管不了。
也無所謂。
因為朝鮮人用人參、銀子、糧食換取了綢緞、棉布等日用品後,轉手就會賣給後金,再從後金手中換取人參、銀子、貂皮等。
今年又在鴨綠江口中江島開設了邊市,轉口貿易更是做的風生水起。
回到自己船上,樸勇歎了口氣,真是倒黴。
大海這麽大,居然就被他碰上了明船。
“罷了。”樸勇下令起航。
打又打不過,隻能邊走邊看了。
幸好看明船的樣子,恐怕吃水不會淺了。
片刻後就想出了辦法,帶明國戰船去熊津江口。
如果他們貿然進入後擱淺,那有的是時間慢慢的查。
即使以後證實他們的身份,大不了以不知道船隻吃水敷衍,再送些禮也就沒事了。
不來更好,回去將此事報告上官後就與他無關了。
一路盤算著,等到遠遠的看見河口,明國戰船果然停了下來放出舢板探測水深。
樸勇得意的笑了笑,頭也不回的向北直奔水營。
----
明國船就在江口?
事關天朝上國,水營正四品水軍僉節度使李久英不敢怠慢,接到報告後迅速派人向上稟告。
洪州牧使崔始源接到報告也不敢擅做主張,再次向忠清道觀察使匯報。
-----
宋紀在船上有些傻眼,這廝就這麽走了?
拿出在兵部找到的與圖,看了看碩大的一個‘洪’字再次傻眼。
這圖還是元代繪製的,很是簡陋,在這附近隻有這個洪字表示洪州,除此之外就沒標注什麽州縣了。
按照皇帝的命令,當務之急是取得一個落腳點,作為以後貿易據點和中轉隻用。
這一路倒是看見了幾個小島,隻是不知道有沒有水源。
隻好再派出一隻舢板,去最近的一個小島查看。
兩炷香後,報告島上有人煙,也有適合停船的地方。
宋紀大喜,隨即揚帆前往。
小島周長五六裏,島上一座小山占據了九成地方,隻餘下東南一點平地。
最妙的是,東南有一道形如長堤的陸地向海中延伸,隻需在另一邊再築一道大堤,就是一個絕好的港口。
除了一眼泉水,島上全是石頭與雜木,沒有任何產出。
島上有十幾戶漁民,通譯沒費什麽勁就將房子全部買下。
隻是漁民沒見過銀子什麽樣,遲疑著不願收,他們隻想要銅錢。
孫金見狀命人拿出棉布,每匹按照兩錢半折算,漁民這才歡天喜地的收下。
陸戰隊隨即開始清理房屋,準備在此常駐。
-----
次日一早。
“請問上使此來有何貴幹?”
“我們帶了些貨物要出售,還請崔縣令幫忙。”
“下官不敢,上國早有知會,不許與上國人私下貿易。”
崔縣令暗暗的叫苦。
大明使臣的貪婪他早有耳聞,什麽價高質次強買強賣,甚至強索厚禮也不是稀罕事,沒想到輪到他頭上了。
與預想中不同,宋紀很好說話的樣子:“那我們隻好在此稍待幾日了。”
這更麻煩!
崔縣令苦笑道:“您沒有文書印信,不能如此。”
宋紀充耳不聞。
“上使,這裏是鄙國的地方,你們不能這樣。”西林縣令崔博涵苦苦相勸。
本來派人報知上官後,此事就與他無關了。
可現在就與他有關了,這是他的管轄地,這可真是無妄之災。
孫金揮舞著契書:“本官花銀子買的地,你管得著嗎?”
崔縣令很想說,沒經過官府用印這可是無效的,可終究沒敢。
“您這樣不合規矩,下官很難向牧使分說的。”
“我們買地放置貨物而已,沒什麽別的企圖。”宋紀笑道:“崔縣令,這小島甚是貧瘠,也沒什麽人煙,不如都賣與我們算了。”
崔縣令隻是搖頭:“這不合規矩。”
“屁規矩。”孫金爆了粗口:“我們按照規矩讓你國戰船領航,這小子卻扔下我們跑了,有事你找他說去。”
崔縣令大怒:“上使如此蠻不講理,是有意羞辱鄙國嗎?”
“嗬嗬,區區一個芝麻官,折辱你又怎樣?”
崔縣令氣的滿麵通紅:“鄙國雖是藩國,卻也不是可以輕辱的。”
孫金輕蔑的一笑:“怎麽?崔縣令還要派兵來攻打不成?”
“告辭。”崔縣令倒也光棍:“二位就等著鄙國上書告你們吧!”
宋紀嗬嗬直笑。
隨便告,本來就是皇帝派他來的。
-----
崔縣令剛走,昨日那些漁民又回來了,想要再購買棉布。
宋紀一盤算,總是要有當地人做中間人的,遂與他們約定尋來客商就給半成傭金——隻此一次。
他們也不負厚望,找了不少客商前來。
賣貨之餘,宋紀也下了不少訂單。
大體說,朝鮮輸出以皮毛、人參、苧麻布金銀為主,輸入則以藥材、絲綢布匹、書籍等貨物為主。
絲綢、藥材與書籍利潤有一倍上下,其餘則有三五成的樣子。
盤算一下,這次肯定是空船回去了。
幸好主要任務開辟航線已經完成,再來也就是十餘日的事。
再來時,可就是五艘戰船了,倒要看看朝鮮會是什麽樣子。
留下一個陸戰大隊二百人與一個賬房處理各種瑣事,宋紀揚帆啟程。
----------------
有朋友說按大綱寫下去必定會404,隻好大改了,十天半月的不會更新了。
改好後,也許會再注冊個號發,也許會就在這裏發,到時候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