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日,朝會照例在皇極殿前舉行。


    最早的時候,上朝之後就是奏事了。


    禮儀官按次序安排各部奏事,通常喊‘某某衙門進奏。’


    次序也有規製,按照都督府、二十二衛、通政使司...,直到欽天監。


    後來的皇帝顯然沒有朱元璋父子勤快,廢除了這規矩後改以麵談。


    到了現在,麵談也沒了蹤影,皇帝有事直接吩咐魏忠賢、內閣、六部合議。


    通常來說,皇帝與大臣麵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為,幾乎所有的國家大事都是在這個互動中決定的。


    可這不包括明末。


    因為,明末的麵議已經變成了扯淡——或許還有利益爭奪。


    正事?


    大明自有國情在此,按照慣例辦理就是。


    因此,朱由檢很久就不進行麵議了。


    實際上,若非上朝也是皇權時代的儀式之一,他早就將之廢除了。


    -----


    百官按照禮部司儀官的安排一板一眼的叩見皇帝,朱由檢則心不在焉的按部就班走完程序。


    通常,接下來就是散朝了。


    “都察院有本上奏。”禦史孫成名出列道。


    禮儀官有些不知所措,因為已經很久沒遇見這種情況了。


    孫成名也沒別的選擇,因為此時不說,接下來幾天就沒機會再見到皇帝了。


    見狀,本來就無精打采的朱由檢歎了口氣。


    還以為大臣們會就這麽一直非暴力不合作下去呢!


    皇極殿內聚集了數十位文武官員,何廷樞也在其內。


    閣老、九卿賜錦凳,其餘人分列兩側。


    孫成名朗聲道:“臣受命協理審訊各部吏員,親見胥吏、番子之殘暴,吏員之淒慘,臣深感慘然。


    有東廠番子借審理之機收受賄賂貪贓枉法。


    有錦衣衛獄典、提控借收押之時勒索、恐嚇詐取錢財。


    有緹騎趁抄家之機肆意勒索吏員家人聚斂錢財之外,更有趁機侮辱、奸**女者。


    臣又聽聞京師近日亦是混亂不堪。


    順天府府尹何廷樞任用酷吏借清丈之機侵害小民,大興、順義、房山多處激起民變。


    此外,何廷樞為人貪鄙,收受賄賂數額多達數千兩。”


    魏忠賢低眉順眼,麵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雖然如此,他依舊老神在在的侍立在一旁。


    王之心接過奏章,雙手放在案幾上。


    “念。”


    孫成名的奏章,一樁樁一件件寫的清楚。


    東廠番子與胥吏借審訊之機勒索吏員,數目、當事人一清二楚。


    錦衣衛緹騎借抄家的機會,勒索吏員家人、乘機貪墨錢財,人證、口供俱全。


    順天府之事就不必說了。


    何廷樞個人之事更不用說。


    可以這樣說,這短短的時間內,何廷樞每月與小妾上床幾天都被人查了個清清楚楚。


    ------


    總之,奏章的意思就是,你的人有問題,你的人做事方法有問題,你的政策導致了嚴重後果。


    如果換了別的皇帝,即使沒暴跳如雷,也會惱怒的很。


    因為這些指控無異於在打皇帝的臉。


    可朱由檢恰巧不是別的皇帝,這一拳無異於打在空氣中。


    思索一會,先定下基調,那就是絕不護短。


    因為重要些的、可用的人都已經被魏忠賢洗白了,這些被指控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角色。


    也很惱火,他一直沒怎麽使用東廠與錦衣衛,固然是不想搞特務政治,何嚐不是因為這兩處本身就不幹淨呢!


    結果,這麽長時間,魏忠賢、田爾耕居然還沒有打掃幹淨。


    雖然可能對東廠、錦衣衛的權力有些許影響,可也顧不得了:“魏忠賢,你說。”


    “臣無話可說。”魏忠賢毫不猶豫的道:“臣隻能說絕不姑息、包庇這些人。”


    雖然很尷尬,卻也已經仔細考慮過,也明白皇帝的意思。


    朱由檢很滿意:“對東廠不法之徒,發大理寺審訊,都察院陪審。”


    “田爾耕,你說。”


    “臣亦無話可說,臣也隻能保證絕不會姑息、包庇害群之馬。”


    “對錦衣衛不法之徒照東廠例子辦理。”


    等著看熱鬧的大臣們差點驚掉了下巴。


    居然一點也不護短?


    也不生氣?


    雖然本意提出這些是拖延些時間,再者也能混個名聲,沒奢望能把東廠、錦衣衛怎麽著,可這也太容易了吧?


    接下來有些麻煩,不過朱由檢也無意替何廷樞辯解,他也相信這老狐狸自然有一番說辭。


    “召何廷樞。”


    何廷樞就在一旁,聞言趕緊過來行禮。


    “你自己看。”


    何廷樞接過奏章仔細的看過一遍,麵上沒有絲毫驚慌、害怕之意,這也是為官的基本素質。


    “說臣收受賄賂,此乃捕風捉影,為了證明臣的清白,請陛下派人去順天府取賬簿來。”


    朱由檢點頭,吩咐王之心派人去取。


    “順義縣之事,已經解決,臣覺得此事沒什麽可說。


    大興縣之事,鄉紳觸犯律法在前聚眾阻撓在後,衙役本是秉公辦事,臣不知罪在何處。


    房山縣之事,雖然案情撲朔迷離,可在廠公的協助下,事情已經查的清清楚楚。”


    將步弓之事細細的解釋一遍,又笑道:“都是些小事,何至於拿到朝廷上來說?


    都察院禦史捕風捉影的本事可是大得很啊!”


    被人家點名羞辱,左都禦史曹思誠不得不出來站場,站起來冷笑道:“何府尹說的倒輕巧,大興之事若非衙役粗暴何至於此?”


    “曹都禦史的意思,衙役隻能好言相求了?


    若是處處如此,還要朝廷律法作甚?”


    “鄉紳有功名,不應受此折辱!”


    紳,不是有些錢財就可以自稱的,童生——也就是秀才才勉強有資格。


    “嗬嗬。”何廷樞也冷笑了幾聲:“有功名者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


    二人唇槍舌劍一番,誰也說服不了誰。


    何廷樞見狀,徑直將皮球踢了過去:“那按照曹禦史的看法,此事該當如何?”


    曹思誠一時語塞,可也不能退縮:“自然是暫時退讓,令人明白的告知一番,事情自然解決。”


    沒等何廷樞說話,朱由檢忍不住了:“混賬東西,如此置朝廷律法於何處?


    若是普通百姓,你還會這麽說嗎?”


    工部尚書王之臣站起,輕聲說道:“本朝優待士人,早有定論。”


    何廷樞冷笑:“古人尚知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王部堂尚不如古人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