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口噴人!”猛如虎斬釘截鐵的道:“留下最好的是不錯,可一匹馬長大了能賣六七兩銀子,得缺了多少心眼才會殺了吃肉?再者馬肉它也不好吃啊。


    光祿寺之所以這麽說,那是糊弄二傻子呢。”


    朱由檢見曹變蛟又要張口,伸手指了指他示意他閉嘴:“怎麽說?”


    “回陛下,這口外的馬,不拘是戰馬還是駑馬,平時都是喂養粗草料的,到了戰時就靠多匹馬輪流騎乘。可咱們買來後喂得都是黑豆等精飼料,這馬的腸胃一下子受不了油水,加上每個士卒隻有一匹戰馬沒得歇息,馬兒自然會生病。”猛如虎又道:“陛下若不信就派人去房山軍營查看,分派給末將的那些馬就很少有生病的。”


    “光祿寺的事?”朱由檢略一琢磨就明白了:“算了,不說我也知道了,都起來說話。”


    這個事記下了,等戶部厘清之後就收拾光祿寺。


    “曹變蛟,還不給猛如虎賠不是?”


    曹變蛟聽完臉色一陣青一陣紅,半響後才叉手道:“是兄弟我不明事理口不擇言了,猛兄見諒。”


    猛如虎哼了一聲沒有搭茬。


    “侍衛營屬下那麽多蒙古人,你就沒有去問問?”朱由檢問道。


    “末將……,是末將的錯,末將回去就請他們指點。”


    朱由檢苦笑,不說也知道,他正懷疑蒙古人不地道呢,怎麽可能再去問。


    人員安排還是有問題,回頭要提拔幾個蒙古人任團長了,免得隔閡太深。


    ——


    安排完編製與裝備,朱由檢又詢問起諸人對戰術的看法:“你們對朕琢磨的這個陣型有什麽看法?”


    又道:“咱們練了兵是要打仗的,有問題現在就要說,等上了戰場再說可就晚了。”


    諸人齊齊看向曹文昭。


    大夥都沒上過戰場,即使有些看法也不知道對錯,唯有曹文昭久在關外見識過東虜,還是他的看法靠譜些。


    曹文昭咳嗽一聲道:“單針對建奴的話,末將覺得如果正麵對陣的話,相同人數下我禁軍不落下風。


    但是也有很多問題。”


    朱由檢沒有說話,示意他繼續。


    “末將以為這陣型最大的缺點就是呆板與靈活性不足。


    這陣型太過於注重隊形,一旦隊形被破壞一個點,整個戰線就麵臨崩潰。


    同樣的原因使得禁軍進攻能力低下,即使敵人敗退步軍也隻能緩緩的前進,一旦亂了陣型後果難說的很。


    兩翼是這陣型的弱點,如果騎兵護持不住側翼,一旦被敵側襲後果不堪設想。


    這樣一來,追擊的事與護衛側翼就非常依賴騎兵了,沒有精銳騎兵顯然不能勝任這個任務。


    陛下給騎兵所定隻負責偵查與追擊的任務有些過於樂觀了。”


    朱由檢有些愣神,這可是抄襲於後世的陣型,居然被找出這麽多毛病?


    “還有嗎?”


    曹文昭點頭:“還有些毛病,這陣型挑地形,前進時一塊坑坑窪窪的地麵就足以打亂士卒的隊形,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布陣也有些不合適。


    總的來說,步軍陣型太複雜行動緩慢,用來防禦是極好的,野戰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騎兵。”


    遲疑一下又道:“最重要的,打與不打的決定權都在建奴,我禁軍隻能被動的等待。”


    這話說的,朱由檢苦笑。


    沒有一支精銳騎兵,不管什麽時候都是辮子想打就打,不想打掉頭就走,除非能將他們逼到一些特殊地形裏。


    還有一種情況,由於辮子已經轉變為農耕文明,如果大明能進擊三岔河以東、複州以北,這一塊是辮子的核心地盤,由不得辮子再玩什麽轉進。


    至於騎兵他倒不是太擔心,曹文昭沒有見識過大量火器對騎兵的殺傷力和士氣打擊效果,他卻是明白的。


    在密集炮火下辮子騎兵還能保持多少戰鬥力,很值得懷疑。


    雖然辮子騎兵被吹噓的神乎其神,實際上辮子騎兵麵對白杆兵時表現也不過如此,而朱由檢相信自己苦心編練的禁軍會遠超白杆兵。


    側翼是步兵軍陣的通病,這個沒轍,隻能盡量做好防備。


    至於地形,貌似也是步兵軍陣的通病了。或許,工兵鏟可以幫助解決一些問題。


    考慮了一會給諸將解釋一番後,朱由檢總結道:“歸根到底軍陣還是輔助,打仗的人才是根本,如果諸位能嚴守軍紀國法,將士上下用心,朕覺得區區東虜不在話下,他們也隻配成為你們升官的墊腳石。


    如果諸位步了邊軍的後塵,那麽任何陣型也隻能是送命的陣型。”


    “末將等必不負陛下的期望。”諸人齊聲應道。


    “侍衛營整編之後,曹變蛟、宋紀你二人輪流帶一半兵力前往房山,除了演練與步營的配合之外,也要讓戰馬多熟悉火炮聲。”


    “末將遵命。”


    “各營都要設立兵書講解班,挑選些資質出眾的低級軍官多加培養,你們這些人也不要敝帚自珍,有什麽本事多教教他們。”


    “末將遵旨。”


    隨著四衛營勇士營搬遷到房山,內校場夜校現在隻有侍衛營軍官在學。其實也沒什麽好教的,無非是將各種兵書解釋一遍,能領會多少就看他們自己了。


    將諸人留下了三天,對陣型與編製的各種細節都一一敲定,又對以後在戰場上可能遇到的諸多情況作出推演後,朱由檢才放他們回去。


    倒是胖子三人記了滿滿的一本筆記,自覺所得頗多。


    ——


    外校場閱兵台上黃羅傘下,朱由檢有些心不在焉的看著場上,這些日子又恢複了老樣子,王之俊偶爾悄悄的過來低聲說幾句,朱由檢通常也就是說聲知道了。


    朝廷依然亂成一鍋粥。


    不出所料,戶部胥吏被一鍋端,無一幸免。


    幸好郭允厚不是庸才,製度在一點點的製定,各司局也在逐步設立。


    在另起爐灶的情況下,朝廷開支總算理出了頭緒,可收入依然如同亂麻,關鍵是明白人都在大獄裏。


    通常來說,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行政的癱瘓,隨之而來的就是公共服務的缺失,若是在後世這妥妥的會出亂子。


    幸好這是大明!


    公共服務?


    什麽是公共服務?


    連治理水患、旱災這個基本職能都敢多年不幹,還有什麽公共服務可言?


    何況這年代也沒什麽電力煤氣等麻煩,隻要控製好錢袋子別讓軍隊亂了,別的拖延些時間還是能接受的。


    因此朱由檢也不著急,隻是默默的注視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