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老秦頭從北平回到金門村。一路上,他思忖良久,他放棄了一些東西,甚至可以說自己的整個生命。他覺得自己與整個時代格格不入。那個年代,青年人都在讀詩、寫詩,失去詩,就失去了一切。白天、晚上,柳樹下,池塘邊,路燈下,圖書館門口,詩意泛濫成河。老秦頭不會寫詩,也拒絕寫詩,他甚至厭倦詩。他發表了幾篇作品,在文壇初露崢嶸,小有名氣。朋友們都在傳抄汪國真的詩,北島的詩,芒克的詩,舒婷的詩,海子的詩。他們認為,當詩歌無存,生活也就隻剩下苟且了。詩人朗誦會人山人海,一票難求,為了一張詩人的簽名,朋友們可以大打出手。有人斷言,文學的精髓便在詩中了。他尊崇巴爾紮克,立誌刻畫出另一部社會之書。詩成雨落,詩作風起,詩落成雪,詩伴月華,詩化星光,詩隨風逝,四季收藏……幾位編輯挽留他不住,他執意要離開北京。沒有人知道他心中所想。很快,他也被忘記了。
金門村,北方的一個偏僻的村子。老秦頭回去的時候,村子周圍還有野狼在四處覓食。村民們依舊在勤勤懇懇地與黃土鬥爭,生活十分艱苦。為防狼,出門得帶棍子,狼不怕人,人不怕狼。幾年沒回家,要回家時他反而為之膽怯,他用宋之問的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為自己壯膽,他知道此番回去少不了一番風雨。
村裏變化不大。幾十戶人家,大都祖孫三輩人,住在窯洞裏。村裏的土路還是和過去一樣坑坑窪窪,每逢下雨稀泥成河。路兩旁的柳樹槐樹枝繁葉茂,騾子和驢在樹下出著憨氣,趾高氣揚的大公雞頂著紅冠氣勢洶洶地追著狂奔而逃的孩子。夏天陣雨不斷,暴雨如注,從溝渠裏溢出的雨水沒到膝蓋,大雨裹挾著泥土像老池流去,老池容納不住,全向山溝奔去。陰晴不定的夏天,青蛙遍地都是,夜晚星辰如畫幕,涼風習習下,蛙聲一片。乘涼的人坐在門前小橋前,和鄰居聊天。老秦頭回到村子的那個夏天,一切還都還和他小時候一樣。
老秦頭常常望向母親的三寸金蓮,那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就像堅硬的黃土和漫山遍野的野草一樣,傳遞著舊時代的味道。老秦頭從來不是一個求新尚新的人,他迷戀年代感的東西,歲月留下的古樸的氣息令他沉醉。在家鄉,他就能感受到曆史的味道。相傳,金門鎮曾是春秋某聖賢的居住地,他曾留下不少神話傳說。重擁熟悉的天地,老秦頭便不再為失去了城市的浮華而悲戚。淳樸和貧苦的生活倒讓他感到安心。
老人家無法理解他的荒唐行徑,受了很大打擊。他回來不久,雙親離世,留下尚未成家的老秦頭彳亍獨行。老秦頭的伯伯們為此震怒,他們和老秦頭的父親保持同樣的觀點——一個家族的所有希望從雲端又掉到了黃土地上,什麽也沒有留下,甚至還帶走了一切。但老秦頭不去討好別人,他很倔強,他不想幹的十頭牛也拉不住。父母去世後,誰也拿他沒辦法。他要種地,誰也攔不住。老秦頭對他們說,他的筆就是他的世界,他的思想就是他的星空,他的文字就是他的一切。
幹活的時候,他挖一鋤頭,就跪在地上,大哭了一場,生活淋漓盡致的真實感像撲麵而來的山風,他就像一個四處探尋“真實”之礦的冒險家,終於被麵前數之不盡的珍奇礦藏震撼不已,一下子置身於充滿了靈感的真實樸素的生活洋流之中,那種真實,那種空氣,那種意境,一下子如此濃鬱,叫他貪婪無比地吸吮著。四周氤氳沉浮的霧氣托起青草葉沿的露珠,沉甸甸的飽滿的露珠順著寬大粗長的葉麵向下流淌,墜入了剛翻起的棕紅色染著如同寶石般晶瑩的微霜的泥土上,一下子消融在無邊無際的深沉的厚重之中。
初晨的霧靄漫漫如紗,像是天地間噴薄而出的巨大的靈感,給落寞的小村置換了新顏。他望著溝壑縱橫的田地,望著生滿雜草的菜地,望著朦朧的遠山隱隱約約的黃河流過的轟隆水聲在耳畔響起……他感到由衷的幸福!鄉土生活掀起了她神秘樸素的一角,即令他心醉神迷。隨著霧靄不斷清晰的是小村的平凡生活,不斷朦朧的是過去快樂的郵苑的日子,那些畫麵一下子似乎被霧氣衝蝕得稀薄潰散,隻留下幾幅還算清晰的畫麵——他顫抖著把它珍藏在了心裏。
老秦頭機械地站起來,開始鋤地,他覺得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他覺得自己的一部分靈魂不見了。他看看遠山,仿佛自己一部分的視覺也已經消失,他的感知力也變少了。他覺得有些恐慌,方才幸福襲身的感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朦朧的夢幻的感覺,如同他的一部分已經被剝離出去,可是又去了哪裏呢?接下來幾天都是如此,鋤地的時候他不知道是誰的胳膊在揮,吃飯的時候甚至覺得饅頭根本不是自己在嚼,肚裏吃飽了卻不是那麽真切的感覺,聽別人說話好像耳膜被誰堵上了一層薄薄的棉花,睡覺的時候他簡直要跳起來看看這具身體,睡著的時候半夢半醒,有的時候在夢靨中動也動不了——他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中了邪。他想起農村的迷信說法,有的父母死了之後魂還會回來看看家裏人,隻要在灶台下端上一盆灰,第二天灰上會留下腳步,那就是死去的父母曾經回來過。老秦頭這麽幹了,三天後那盆灰依舊如故。
老秦頭無心讀書,無心寫作,無心幹活,老是聽見有人耳語,閉上眼睛滿腦子畫麵。老秦頭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所有的文字都變成了有棱有角的真實的東西。他來到一個奇幻世界。美輪美奐的建築、高大挺拔的梧桐樹、寬敞悠長的街道、人聲鼎沸的晚會、波瀾無驚的湖麵、熠熠發光的夜空、婉轉優柔的月華、風姿綽約的女人……它們一觸即破,化作道道文字。整個世界即建立在文字之上。
金門村,北方的一個偏僻的村子。老秦頭回去的時候,村子周圍還有野狼在四處覓食。村民們依舊在勤勤懇懇地與黃土鬥爭,生活十分艱苦。為防狼,出門得帶棍子,狼不怕人,人不怕狼。幾年沒回家,要回家時他反而為之膽怯,他用宋之問的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為自己壯膽,他知道此番回去少不了一番風雨。
村裏變化不大。幾十戶人家,大都祖孫三輩人,住在窯洞裏。村裏的土路還是和過去一樣坑坑窪窪,每逢下雨稀泥成河。路兩旁的柳樹槐樹枝繁葉茂,騾子和驢在樹下出著憨氣,趾高氣揚的大公雞頂著紅冠氣勢洶洶地追著狂奔而逃的孩子。夏天陣雨不斷,暴雨如注,從溝渠裏溢出的雨水沒到膝蓋,大雨裹挾著泥土像老池流去,老池容納不住,全向山溝奔去。陰晴不定的夏天,青蛙遍地都是,夜晚星辰如畫幕,涼風習習下,蛙聲一片。乘涼的人坐在門前小橋前,和鄰居聊天。老秦頭回到村子的那個夏天,一切還都還和他小時候一樣。
老秦頭常常望向母親的三寸金蓮,那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就像堅硬的黃土和漫山遍野的野草一樣,傳遞著舊時代的味道。老秦頭從來不是一個求新尚新的人,他迷戀年代感的東西,歲月留下的古樸的氣息令他沉醉。在家鄉,他就能感受到曆史的味道。相傳,金門鎮曾是春秋某聖賢的居住地,他曾留下不少神話傳說。重擁熟悉的天地,老秦頭便不再為失去了城市的浮華而悲戚。淳樸和貧苦的生活倒讓他感到安心。
老人家無法理解他的荒唐行徑,受了很大打擊。他回來不久,雙親離世,留下尚未成家的老秦頭彳亍獨行。老秦頭的伯伯們為此震怒,他們和老秦頭的父親保持同樣的觀點——一個家族的所有希望從雲端又掉到了黃土地上,什麽也沒有留下,甚至還帶走了一切。但老秦頭不去討好別人,他很倔強,他不想幹的十頭牛也拉不住。父母去世後,誰也拿他沒辦法。他要種地,誰也攔不住。老秦頭對他們說,他的筆就是他的世界,他的思想就是他的星空,他的文字就是他的一切。
幹活的時候,他挖一鋤頭,就跪在地上,大哭了一場,生活淋漓盡致的真實感像撲麵而來的山風,他就像一個四處探尋“真實”之礦的冒險家,終於被麵前數之不盡的珍奇礦藏震撼不已,一下子置身於充滿了靈感的真實樸素的生活洋流之中,那種真實,那種空氣,那種意境,一下子如此濃鬱,叫他貪婪無比地吸吮著。四周氤氳沉浮的霧氣托起青草葉沿的露珠,沉甸甸的飽滿的露珠順著寬大粗長的葉麵向下流淌,墜入了剛翻起的棕紅色染著如同寶石般晶瑩的微霜的泥土上,一下子消融在無邊無際的深沉的厚重之中。
初晨的霧靄漫漫如紗,像是天地間噴薄而出的巨大的靈感,給落寞的小村置換了新顏。他望著溝壑縱橫的田地,望著生滿雜草的菜地,望著朦朧的遠山隱隱約約的黃河流過的轟隆水聲在耳畔響起……他感到由衷的幸福!鄉土生活掀起了她神秘樸素的一角,即令他心醉神迷。隨著霧靄不斷清晰的是小村的平凡生活,不斷朦朧的是過去快樂的郵苑的日子,那些畫麵一下子似乎被霧氣衝蝕得稀薄潰散,隻留下幾幅還算清晰的畫麵——他顫抖著把它珍藏在了心裏。
老秦頭機械地站起來,開始鋤地,他覺得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他覺得自己的一部分靈魂不見了。他看看遠山,仿佛自己一部分的視覺也已經消失,他的感知力也變少了。他覺得有些恐慌,方才幸福襲身的感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朦朧的夢幻的感覺,如同他的一部分已經被剝離出去,可是又去了哪裏呢?接下來幾天都是如此,鋤地的時候他不知道是誰的胳膊在揮,吃飯的時候甚至覺得饅頭根本不是自己在嚼,肚裏吃飽了卻不是那麽真切的感覺,聽別人說話好像耳膜被誰堵上了一層薄薄的棉花,睡覺的時候他簡直要跳起來看看這具身體,睡著的時候半夢半醒,有的時候在夢靨中動也動不了——他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中了邪。他想起農村的迷信說法,有的父母死了之後魂還會回來看看家裏人,隻要在灶台下端上一盆灰,第二天灰上會留下腳步,那就是死去的父母曾經回來過。老秦頭這麽幹了,三天後那盆灰依舊如故。
老秦頭無心讀書,無心寫作,無心幹活,老是聽見有人耳語,閉上眼睛滿腦子畫麵。老秦頭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所有的文字都變成了有棱有角的真實的東西。他來到一個奇幻世界。美輪美奐的建築、高大挺拔的梧桐樹、寬敞悠長的街道、人聲鼎沸的晚會、波瀾無驚的湖麵、熠熠發光的夜空、婉轉優柔的月華、風姿綽約的女人……它們一觸即破,化作道道文字。整個世界即建立在文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