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一天,秦風郵苑重遊。郵苑有了不少變化,可就像孩子闊別母親再次聚首,他感受最深不是母親雙鬢漸染,而是精神上的遊子終於回歸故裏。一聲“你回來了”,秦風便為之動容,人們對舊事物的感懷是隨著年歲與日俱增的,過往的回憶就像美酒幹醴一般經年的珍藏終於煥發出絕妙的清冽,昔日曆曆再現。在故地慢慢徘徊,過去熟悉的一草一木使得當下的世界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過往斑駁的生活大廈,當下的世界坍塌多少,昔日的世界就能重建多少,一絲氣味,一片落葉,幾個題字,故人的名字,他們就像線索一般一下子編織成一個大網,原本久已消散的生活痕跡一下子聚集在這些網格之上,讓那些逝去的年華再次回溯到我們周圍——而且再不遠去。秦風此時懷著普魯斯特式的感懷,一下子明白人的記憶就像信號傳輸一樣,無用的噪聲、諧波、失真總是幹擾我們真正的記憶,而故地的濾波器一下子隔絕了雜亂無章的幹擾信號,我們的心也終於見到了回憶的本來麵目。他覺得餘生的美好已經足夠,餘下的時光僅憑反複咀嚼回憶之菁華以之為精神食糧就足以在歡愉中了結此生,就像普魯特斯閉門不出與世隔絕的那些日子,唯有回憶為伴;是什麽讓我們不斷追求新的生活體驗——盡管它們在本質上與過去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並沒有什麽兩樣——正是人性的喜新厭舊罷了。人們的認知往往是矛盾的——倘若追本溯源的終點仍是一致的——譬如藝術家們苦苦追求並視之和璧隋珠的靈感在實幹家眼裏正是百無聊賴之人徒勞無益的多愁善感罷了,而藝術家以不屑一顧的不置一詞來回應腰纏萬貫的實幹家對他們窮困潦倒的嘲諷;大眾以“你是個正常人”為榮,藝術家以“你是個瘋子”為傲。過去,有的人覺得秦風腦袋少一根筋——這倒成就了藝術的源泉。他這樣到處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了西門廣場。石板上的一點一橫,毋庸置疑是摩爾斯電碼。八十年代,蔡先生、周先生大力提倡亟須關注的三個方向:保密學、信息論信息科學,如今果然受益於二老的前瞻目光。編碼的終點——即譯碼之處——巍巍校訓石上鐫刻著這個至簡的通信係統傳遞的信息,“厚德博學,敬業要群。”一簇簇鮮花紅紅綠綠正像噪聲基底一般襯托著校訓高高的信噪比——當真是一個絕妙的設計。校訓石背後,主樓前,***石像高立石台,四周被蔥蘢的群木包圍,頭頂著深邃如海的長空,滾滾層雲湧動著兩個世紀的浪潮變幻,日光照耀在***石像上發射出陣陣金黃色的光芒,一絲灼熱的夏風暗暗襲動,把***的風衣一角掀向南方,不遠處,主樓高大的身影靜立著,默默無言。
入夜,秦風躺在床上,他生出一種恍然生活在八十年代的感覺,層層疊疊的回憶那麽清晰,幾乎蓋過了靜止不動的現實。他迷迷糊糊的,又覺得自己下了床,夜風微涼,披上薄外套,他又回到了郵苑,四處走走。夜空被京城失眠的霓虹照得紅通通的,稀疏的星光實在難辨,月亮借來的光輝倒是十分明亮,像是明鏡高懸,秦風極目遠眥,竟連月球表麵的隕石坑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八十年代的時候,月夜總是伴之以漫天繁星,仿佛不約而同的盛會一樣,這邊看上去寂靜的夜空必定在遙遠的星河那邊鬧哄哄的。那時候,他總會和紫怡,以及他的一大群崇拜者在星夜下散步,他們總是極力討好紫怡,有的吟詩,有的唱歌,善良的紫怡並沒有驅趕他們(紫怡拒絕了他們的求愛,於是他們退而求其次,隻要每天能見到紫怡就十分快活)。
秦風夢遊般地走著,突然看見不遠處有三個人影坐在科學會堂的台階上麵。秦風從葉先生親筆題的“科學會堂”的鎏金大字下麵走過,向著三個人影走去,一到近前,才發現這不是葉先生、周先生和蔡先生嘛。三位先生看到秦風過來,一邊笑談一邊招呼他。
“老周、老蔡,我給你倆介紹下,這就是我常掛在嘴邊的青年詩人,”葉先生一麵流露出爽朗的笑聲,一麵拉起秦風的手,叫他坐在對麵,緊接著葉先生像施了法術一樣把一張又長又寬又舒服的凳子塞到了秦風屁股底下,“那首《八十年代》就出自他手,詩裏麵頗有些北大駱一禾的味道。”
秦風剛想解釋一下葉先生對自己詩風的誤解,他從不讀駱一禾的詩,海子的詩他倒是讀了不些,不過他最喜歡的現代詩人還是徐誌摩。秦風私下覺得北島、顧城、芒克、江河、舒婷的詩大抵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他的傲氣難以叫他承認其他人同樣迸發的天才),何況他們比他大不了幾歲。這一點倒也正常,同時代的文學家之間總難以互相歎服,而舊時代的文學家卻因為歲月的砝碼變成厚重便被他們口口稱頌,看來也的確如此,歲月的古樸之力仿佛也滲透進了久遠的文字當中,賦予了他們同時代氣息無法給予的穿透力。未及秦風開口,蔡先生笑著說:“真是小小年紀,大器初成啊。當下百廢俱興,百家爭鳴,科學、藝術、各行各業都在煥發新機。這些年風靡的詩歌就是文學複興的初兆,我聽過不少青年詩人的名頭,他們當真是‘恰同學少年,意氣風發,揮斥方遒。’”
周先生笑眯眯地看著秦風,眼神裏充滿了鼓勵和期待,慈祥的目光中盡是欣賞之意。三位先生聊起文學,談到青年時代也曾意氣風發地想成為一個大作家,又笑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接著他們又聊起了剛舉行不久的香山會議。那是蔡先生和林舒先生長達八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國舉辦的第一個通信領域的國際會議。
入夜,秦風躺在床上,他生出一種恍然生活在八十年代的感覺,層層疊疊的回憶那麽清晰,幾乎蓋過了靜止不動的現實。他迷迷糊糊的,又覺得自己下了床,夜風微涼,披上薄外套,他又回到了郵苑,四處走走。夜空被京城失眠的霓虹照得紅通通的,稀疏的星光實在難辨,月亮借來的光輝倒是十分明亮,像是明鏡高懸,秦風極目遠眥,竟連月球表麵的隕石坑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八十年代的時候,月夜總是伴之以漫天繁星,仿佛不約而同的盛會一樣,這邊看上去寂靜的夜空必定在遙遠的星河那邊鬧哄哄的。那時候,他總會和紫怡,以及他的一大群崇拜者在星夜下散步,他們總是極力討好紫怡,有的吟詩,有的唱歌,善良的紫怡並沒有驅趕他們(紫怡拒絕了他們的求愛,於是他們退而求其次,隻要每天能見到紫怡就十分快活)。
秦風夢遊般地走著,突然看見不遠處有三個人影坐在科學會堂的台階上麵。秦風從葉先生親筆題的“科學會堂”的鎏金大字下麵走過,向著三個人影走去,一到近前,才發現這不是葉先生、周先生和蔡先生嘛。三位先生看到秦風過來,一邊笑談一邊招呼他。
“老周、老蔡,我給你倆介紹下,這就是我常掛在嘴邊的青年詩人,”葉先生一麵流露出爽朗的笑聲,一麵拉起秦風的手,叫他坐在對麵,緊接著葉先生像施了法術一樣把一張又長又寬又舒服的凳子塞到了秦風屁股底下,“那首《八十年代》就出自他手,詩裏麵頗有些北大駱一禾的味道。”
秦風剛想解釋一下葉先生對自己詩風的誤解,他從不讀駱一禾的詩,海子的詩他倒是讀了不些,不過他最喜歡的現代詩人還是徐誌摩。秦風私下覺得北島、顧城、芒克、江河、舒婷的詩大抵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他的傲氣難以叫他承認其他人同樣迸發的天才),何況他們比他大不了幾歲。這一點倒也正常,同時代的文學家之間總難以互相歎服,而舊時代的文學家卻因為歲月的砝碼變成厚重便被他們口口稱頌,看來也的確如此,歲月的古樸之力仿佛也滲透進了久遠的文字當中,賦予了他們同時代氣息無法給予的穿透力。未及秦風開口,蔡先生笑著說:“真是小小年紀,大器初成啊。當下百廢俱興,百家爭鳴,科學、藝術、各行各業都在煥發新機。這些年風靡的詩歌就是文學複興的初兆,我聽過不少青年詩人的名頭,他們當真是‘恰同學少年,意氣風發,揮斥方遒。’”
周先生笑眯眯地看著秦風,眼神裏充滿了鼓勵和期待,慈祥的目光中盡是欣賞之意。三位先生聊起文學,談到青年時代也曾意氣風發地想成為一個大作家,又笑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接著他們又聊起了剛舉行不久的香山會議。那是蔡先生和林舒先生長達八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國舉辦的第一個通信領域的國際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