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收到這樣的郵件:


    馮先生


    您好!


    我是您的一名讀者。您的作品中有很多樸素的真理,這些出自於小人物口中的真理竟擁有如此浩瀚的力量和深邃的洞察力。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這並不是因為我沒有朋友,也不是因為我百無聊賴,更不是因為我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愛我,媽媽愛我。我有幾個密友,我們如膠似漆,什麽也不能將我們分開。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似乎一切都很完美、幸福。但不知什麽時候,我突然開始洞察自己的內心了,我這才看清原先在我心中隱隱躁動的竟是孤獨;唉,有時候,看到了事情的本質之後才後悔沒看清這些多好,真是“難得糊塗”呀。


    於是,這份本來藏著黑暗中的孤獨開始慢慢侵蝕我,它賦予了我察覺孤獨的眼光。就好比一個戴著墨鏡的人所見都是黑色的,孤獨也成了我心靈的眼鏡。我覺得孤獨。你也許覺得我在玩文字遊戲,或者在胡言亂語。但事實如此。如今,我和家人在一起,我感受不到那樣濃烈的溫暖,我總覺得自己的心仍單獨處在一個寂靜的角落;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時,我雖然和她們聊著天,說著話,但一部分心神(它們是孤獨的)在自怨自艾。但是,當我一個人時,我就能感受到自我的完整性,那份慫恿我胡思亂想的“孤獨”也開始偃旗息鼓,我又重獲了整個世界。


    我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麽要給您寫郵件,或許要尋求您的幫助吧。


    不過,讀了您的書,我的孤獨感略微有些減輕。因為我隱隱察覺到一些可以治愈我的良藥,但現在我尚不知道這些良藥的配方。


    我將一直關注您的作品。


    哦,對了,您可以叫我“小杳”。保持聯係。


    祝好!


    弘毅不知道怎麽回複小杳,因為他實在不願意告訴她,他本身就與巨大的孤獨為鄰,這份孤獨甚至是他寫作靈感的源泉。也許從小時候開始,他就習慣了孤獨。他骨子裏總喜歡獨來獨往,他不喜歡去熱鬧的地方,他排斥聚餐、集體活動。他能理解小杳。孤獨是什麽?眾人總是排斥孤獨,因為它多少有些違反人性;但人性的另一種力量——習慣的力量——又使得熟悉孤獨的人習染其中。他絕不希望小杳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但他也不會去改變自己,走出無人之境。


    他隻回複了小杳一句話:“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就像一個害怕染上某種可怕的病痛的人去詢問一個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怎樣才能遠離這種疾病?”患者隻能安慰他,“你永遠不會得這種病的!”


    凡萱經常請教弘毅一些文學理論,弘毅總能頭頭是道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凡萱看來,這些觀點都是不容反駁的,比如“文學應該結合繪畫的畫麵感,音樂的節奏感,以及其他藝術的技巧來構建作品。”“有時候作家需要循規蹈矩——至於這‘規矩’是什麽,已經循導誰的‘規矩’,卻是因人而異;有時候作家需要隨心所欲,拋棄一切寫作方法……”“我尋求文學中的中庸之道,那就是在矛盾與和諧中找到黃金分割點——你仔細想,生活難道不是這樣嗎?矛盾,和諧;和諧,矛盾。此起彼伏。此消彼長。”凡萱誤以為這都是弘毅文學“實踐”的結果,其實這都是弘毅的文學“理論”。這些“理論”也像人的思想一樣,互相交疊,又互相繁衍,最終結成一個理論之網;當我們剛開始從四麵八方毫無次序地搭建這道網時,似乎所有的理論相互獨立,毫無聯係,知道我們把密密匝匝的理論之網扯到中心要進行匯合時,我們才會發現這些“理論”總指向一個邏輯——真實。


    當凡萱得知弘毅在校外做兼職的時候,她也希望自己能賺一些錢,並且“體驗生活。”弘毅對“體驗生活”這個字眼相當敏感,那是幾年前在南京參加一次作家座談會。會上,有一位年輕的作家問一位大師:“作家應該怎樣體驗生活?”大師聽了有些生氣,站起來說道:“生活,生活,什麽是生活?大家總是把生活分成很多等級,我們硬是要拋棄我們現在的‘生活’,來‘體驗’另一種生活,或者我們不好好‘生活’,我們‘體驗’生活。休要說什麽‘體驗生活’,作家不需要體驗‘生活’,隻需要好好地‘生活’,至於這‘體驗’,本來就已經在生活之中了!倘若你執著與‘體驗生活’,你確實能得到一種‘體驗’,但那卻不是‘生活’。”弘毅聽完,幾乎全盤接受了大師的觀點。以後每當別人提到要“體驗生活”時,他總是默默地在心裏說道:“生活是用來生活的,而不是用來體驗的。”


    以後的日子,凡萱便總和弘毅一起在翠花姐的店裏做服務生。翠花姐特別喜歡凡萱,她吃得下去苦,又把苦放在心裏,以後一定是個賢惠的妻子。過了些時日,翠花越來越發覺凡萱的好。兒子心良也快到了結婚的年紀了,可惜這孩子嘴笨,又沒念過書,最不幸地是右腿有些瘸。一道念頭閃過翠花的心頭,她琢磨著凡萱有沒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兒媳婦。不過這樣想著,一來覺得為時過早,凡萱才來店裏一個月左右;二來覺得這姑娘雖然善良,但不一定看得上自家兒子。看來還得從長計議。翠花心裏想,大家都說男女的這些事兒,對上眼是一瞬間的功夫;事實上,為人父母的要對未來的兒媳婦“對上眼”,也是一會兒的功夫。這兩年,兒子相親一百多次,也沒見有什麽效果。翠花甚至有些恨恨地想,心良的性格也怨她,她帶著孩子南闖北闖,到處受人欺負,隻得教孩子“不要多嘴。”現在兒子嘴笨,性子慢,都是前些年落下的根子。說時候,她覺得自家條件不錯,要是他爹(想到這裏,她打了個哆嗦),身無分文也能靠嘴皮子把天下最漂亮的姑娘哄到手。也罷,也罷,做個好人,難免顯得有些木訥,雖然心裏熱誠,可哪位姑娘去看你的心哪。一個月結束了,翠花給凡萱多發了300塊,說凡萱表現好,該獎勵獎勵。凡萱也謝過花兒姐,說自己可能要在她這兒長期幹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群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葡之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葡之萄並收藏群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