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此前說的戰果,半分誇張都沒有,對於明軍的意義重大!


    “是你策劃熊瞎子上台和楊鎬下台的吧。”


    劉綎隨口一個致命打擊,方書安當即呆住了,手裏的東西沒拿住,滑了下去,笑容漸漸凝固。


    “想不到,遼事最終是一個娃娃決定。”劉老眼神凶狠,語氣凝重。


    方書安手心汗嘩嘩的,生怕一刀便斬了他。


    “你爺爺與我有過命交情,早就寫信與我,不然哪裏能猜到。”


    “原來如此……”


    方書安拍拍胸口,稍微放下心來,以為劉綎知道他什麽不能言述的秘密。


    “上書保楊鎬,您是故意地吧。”方書安決定自己開啟一個話題,不能都由劉老引導。


    來啊,互相傷害吧!


    老劉笑眯眯地,“老方說他有個好孫子,我還不信,現在看來,還真是!杜鬆那個大老粗,傻乎乎的上書,還來忽悠老夫。


    老夫自然樂意推一把!楊鎬本來就不是能成事的主,偏生起初你爺爺力保,若非如此,我早就上書了。”


    劉老敢作敢為,說到他的得意事情,絲毫沒隱瞞,簡直是一個愛顯擺的寶藏老頭。


    兩人閑話還未說完,便又有動靜。


    ……


    一陣戰馬嘶鳴,秦良玉帶著親兵進了校場,四個親兵皆是女子,年紀雖有些大了,然而其中兩個卻頗為標致,加之連年習武,看起來也就二十多歲。


    正在訓練的軍士立刻變得精神抖擻,剛才叫喚手臂酸麻的也催促同伴快些投擲。


    “劉老哥也來了,看來小妹還是沒您動作快。”秦良玉下馬後,看到劉綎,徑直走了過來。


    劉綎回身笑道:“哈哈,方老頭到處吹噓他這孫子如何如何,老夫不信,自要來親眼目睹一下,才能分辨虛實。”


    秦良玉看著稍遠點的方書安,點點頭,“卻是不凡,聽說女真悍將莾古爾泰就是被此子用計所殺,小妹到遼東這些時日沒少聽說他的名聲,便是遼東軍中對其也是稱讚頗多。”


    劉綎撫須點了點頭,軍中那些殺才能對方書安另眼相看,自然不是看方從哲麵子,首輔威風還到不了邊軍。


    “滾過來見禮,這是秦將軍。”劉綎喊道。


    方書安屁顛屁顛的奔來,“秦大將軍好,小子方書安。”


    秦良玉眯縫著雙眼,表情雖然慈祥但是有些奇怪的道。


    “聽聞,方賢侄有不少寶貝……”


    得,又是個來拿東西的……


    “小侄不是庫大使!”


    盡管方書安是小聲逼|逼,仍舊被秦良玉聽個清楚。


    “少打馬虎眼,小熊敢不給老娘麵子?”


    小熊???


    方書安徹底沒話說了,沒辦法,這就是老資格。連熊廷弼在秦良玉麵前都隻有被喚作小兄的份,他又能怎樣,隻能屈服啊!


    隻好把多預備的蒺藜彈過去,順便勻了幾個人過去指導訓練……


    賠了夫人又折兵,說的就是方書安。


    兩人收獲完東西,各自囑咐他一番好生幹活,便各自去了。


    ……


    隨著先進的蒺藜彈、火藥彈和壓縮餅開始裝備,明軍準備的也更加充分。


    眼下,時間對於他們是個兩難之題。


    拖的時間長些,便有更多機會訓練以及合練。


    熊廷弼掌握遼東軍隊的時間不久,戰力參差不齊,上戰場定然要吃虧。


    但是進入冬季,作戰對明軍更加不利,若是等到大雪覆蓋以後打仗,非戰鬥減員都十分可怕。


    隻不過,有些事情並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


    熊廷弼接到了方從哲的書信,而不是朝廷的旨意。


    無它,現在朝堂炒成一鍋粥,有人嫌明軍沒有大動作,一直在靡費糧食。


    尤其是從南直隸等地購買不少糧食,引起兩地道禦史彈劾。


    信的內容含很簡單,建議開打,至少在冬天到來以前,給朝廷個說法。


    畢竟此時傳言太多,有人說熊廷弼是畏懼建奴;有人說莽古爾泰之死都是作假,正藍旗旗幟都是充數。


    這就有點胡攪蠻纏了,不過禦史一張嘴,說什麽都有可能,麵對參奏,方從哲都壓了下來,等著熊廷弼的動作。


    不能再等了,如今兵器齊備,糧食也足夠。


    流民們日夜趕工,撫順城和清河城進度不慢。


    建州部也一改之前的悄無聲息,開始小麵積試探。


    似乎是內部整合完畢。


    當然,這是明麵看到的。


    實際上是海西女真的蠻子們最終還是來了,雖然隻有幾千人,但是作戰的能力比之建州部還要強悍。


    歸根到底是越蠻荒越能打,相比之下,海西女真更荒涼些。


    沈陽,經略府。


    出兵前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展開。


    然而,僅僅就出兵的方式,便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遼東總兵李光榮和巡撫周永春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李光榮一直駐守廣寧,沈陽城的李如楨被彈劾下台後,他也未曾過來。


    但是大戰在即,熊廷弼便請他前來,共商兵事,哪知剛來便和周永春剛上。


    周永春是遼東巡撫,讚理軍伍,雖然有著經略熊廷弼在,但是他也有參與軍務的機會。


    “都堂大人,老夫認為女真能過撫順關,我明軍秩序少量守備,然後三路合圍,晾他建奴插翅難飛。”


    “製台大人,此前水泥工坊和流民營的敵人,不正說明他們有能力滲透進來,若是沈陽城隻留幾百人,萬一……”周永春頓了下,沒有說出那句大家都知道的潛台詞,“還是要多留些人好!”


    李光榮認為,眼下明軍勢大,建奴定然過不了撫順關。


    因此建議大軍傾巢出動,有三個方向包圍赫圖阿拉,一舉蕩平。


    他在廣寧,主要是防範蒙古諸部的異動,對於明軍,有著充分的信心。


    周永春則不然,知曉建州女真不是好對付的角色,因此認為沈陽城和撫順關各需要一萬兵馬防守,在幾大衛堡分別駐紮兩三千人馬。


    防止建奴突破。


    進攻赫圖阿拉不可兵分三路,而是要集中一路,全力殲敵人。


    看著兩個神仙打架,其他將領便沒有開口。


    熊廷弼都沒說話呢,現在並沒有他們說話的分。


    兩人說的都有道理,但又不是最好的方法。


    偏生兩人的觀點都不能滿足熊廷弼的作戰計劃,他巡視一周,李懷信和賀世賢,兩個帶兵大將接觸之後,紛紛低頭。


    沒用啊!


    熊大在心裏暗罵,兩人是個執行命令的老實統帥,但是指望他們相處什麽奇謀秒策,是不可能的事情。


    方書安,這小子在何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