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總比沒有強,所以兵部對增加鋼鐵產量是支持的態度。


    工部同樣看中這種新型建築形式的特點,雖說木結構是現在的主流,個別地方會用條石砌築,但是有鋼筋混凝土的話,很多此前工部幹不了的事情,就都能展開,他們當然希望能多一種選擇。


    至於戶部,天曉得這幾個平日裏總是幹嘴仗的部門,竟然頭一次破天荒的達成一致。


    戶部考慮的因素也簡單,因為增加鋼鐵產量,能增加收入。


    以前吧,兵部和工部都是花大錢的部門,戶部要幹的事情,就是使勁壓縮他們兩部的開支。


    誰能想到,這次竟然會一起力挺煤鋼擴產。


    不管是煤炭和鋼鐵直接生產生產的稅錢,還是說交易帶來的增值部分,都是大頭。


    方書安曾經說過,煤炭和鋼鐵這樣的重工業,能帶起下遊大量的產值。


    戶部那些人,開始是不信的,不就是一些烏漆嘛黑的炭麽,還有些鐵器,能帶來什麽變化?


    但是當撫順煤鋼上市以後,帶來的變化太大了。


    不說別的,就是當初煤鋼工坊四周,如今都是遍地的商鋪,比之撫順城還要熱鬧。


    而且,隨著煤炭和鋼鐵的大規模量產,帶動效應十分之明顯。


    一年前,剛開始開發北大荒的時候,需要用到的犁鏵需要整個大明去采購以及協調。


    伴隨著煤鋼聯合體的產能攀升,莫說是外采犁鏵,現在撫順的鋼犁,已經是行銷大明的上品。


    隻要是撫順出來的鋼犁,能比別人高上一倍的價格。


    本來是限售的犁,幾乎是在幾個月的時間裏,變成大路貨,很多手工打製鐵犁的鐵匠們破產,他們價格戰打不過,質量也不行,無奈之下,隻好轉型向其他撫順鋼鐵還沒有插手的細分行業。


    以上那些東西,說起來都是水到渠成,方書安知道早晚有同一天會到來,所以他看見後,不過是欣慰。


    但是老方說的那一條,是真的令他大呼意外。


    因為這算是真正意義上,不是他主導的重大發明!


    隻見那一頁開頭隻有幾個字,卻狠狠的擊打在他的心房:


    修建供重載馬車行走的軌道,由軋製的鐵條連接起來!


    這不是……鐵路麽!


    方書安當即驚呆了。


    在他的計劃裏,鐵路要推廣,還需要一些時間。


    因為現在對於重載陸路運輸的需求並不是那麽大,雖然在冬季來臨的時候,依靠運河的運輸會處於停滯狀態。


    但是此前已經完成的搶運計劃,基本是能完成既有的需求。


    事情的發展,還是超過他的預計。


    在方書安的認知裏,至少也要是大宗物流有需求以後,並且鋼鐵的產能有大量的富餘,才有考慮鐵路的計劃。


    可是啊,他畢竟隻有一個人,無從了解每一個細節,現在大明的產業發展,已經到了什麽地步……


    策劃書裏的意思,是要修建從開平到京城的連接線,方便從山海關外向京城運送物資。


    同時,也方便將焦炭更好的往南運輸。


    畢竟越往北的地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焦炭數量越大。


    特別是煤炭的價格從按斤賣到按百斤賣之後,完全是兩種狀態。


    不管是運送煤炭還是運送大宗物資,現有的運力也就是重載馬車。


    一個四馬甚至是六馬拉的大車,即便是裝煤炭,也不超過五千斤。


    對於大明的路況來說,五千斤,是極大的考驗。


    因此,重載馬車,是困擾從關外運送物資的難題。


    隨著撫順煤鋼聯合體的建立,精鋼和無煙碳等物資,都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關內。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特產以及產品。


    不說別的,就是運送壓縮餅的大車,都能算是重載馬車。


    一列接一列的重載運輸隊,對於此時來說,無異於是一隊行走的破壞神。


    如果是天氣好的時候,相對好上一些,雖然對於路麵的損傷極大。


    但是吧,倒也無所謂,雖說傷路麵,但是經過晚上的修補,倒也不算麻煩事。


    等到下雨時候,可就要了親命。


    對重載運輸隊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土基路麵,雖然經過三合土的強化,但是他畢竟還是土質。


    尤其是雨季時候,下一場雨,那就是連綿不斷的泥塘!


    稍微有些馬車壓過去,便破爛的不成樣子。


    幾乎半個月都不能走重載馬車。


    好不容易等到路麵恢複的差不多,又是一場雨……


    基本上在雨季,重載馬車都是停滯的狀態。


    那樣一來,關內關外的物資交流,極大受阻。


    還有在冬天,大雪封路以後,隻能依靠爬犁運送輕的物資貨物,重載的爬犁是沒辦法行動的。


    現在運輸的費用,基本上就是馬車的行走周期。


    同樣的車隊,重載車隊和一般車隊的運送能力,往少了說,也能差上兩三倍。


    如果是春秋季節運輸,運費低廉,產品價格十分具有競爭優勢。


    當夏季冬季來臨,隻能選擇那些急需的產品進行運輸,單位價格反而上漲。


    正是這樣的迫切需求,促使工部的官員和匠人們絞盡腦汁的想新解決方案。


    最終,還是在礦石的軌道車上找到靈感。


    既然在礦山能用人力推行的軌道車,那麽將其延長,一直到數百裏,不正是一條能不受影響的軌道?


    當然了,方書安手裏的方案,多少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說,他們雖然考慮到了路基的硬化,以及為保證盡可能小的變形,采用枕木方案。


    但是啊,對於鐵路來說,還是少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路砟。


    路砟,也就是普速鐵路路基上的小石塊。


    在沒有進入高鐵時代之前,有砟軌道真的是集各種優點於一身的存在。


    不但能更好的分散載荷,還能透水,此外防彈性良好、價格低廉、更換與維修方便、吸噪特性好。


    看見這裏,方書安忍不住便要拿起筆。


    “書安,你是何意?”


    看見自己孫子沉默了許久,一有動靜便是拿筆。


    “爺爺啊,孫兒發現,他的方案裏還有一些缺點,這就寫個補充,給他們完善一番。”


    “哦?如此說來,你也看好他們的建議?”老方對於自己孫子的建議很是重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