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榮譽爵位,還真是徐光啟提出來的方案。


    不過要是追溯的話,跟方書安也有些聯係,最早還是和麗塔以及蘇菲婭他們在探討給商人們頭銜的時候,提到此話題。


    畢竟在商人為主的尼德蘭地區,擁有榮譽封號是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照葫蘆畫瓢,拿過來也能起到作用。


    再說熊大,他的折子上來,老方直接轉給泰昌。


    畢竟事情涉及到自己孫子,他來拿主意不好。


    而對此事,總不能不解決,人家肚子都大了,不管?


    不像話!


    兩頭來說,一邊是邊疆重臣,並且在最近的戰爭當中,充分展現出自己的才能,麵子要給。


    另一邊,是國之柱石,在他的操持下,整個國家的實力,已經超越嘉靖年間!


    所以說,不管是哪頭來說,泰昌肯定是要促成此事,至於要到什麽程度,怎麽樣有麵子,就不是那麽好搞的事情。


    難題不是泰昌自己的難題,內閣存在的價值,就是為皇帝排憂解難,提出解決方案。


    方從哲不能參與,不代表內閣其他成員不參與。


    徐光啟便借著東風,將自己的方案提出來。


    而背後,也確實存在著客觀需要。隨著商人們在大明經濟當中的作用愈加明顯,他們的訴求也越來越高。


    以前因為有官商合作,很多時候,官員既是那些商人們的得利人,也是利益代言人。


    但是從方書安將商人的規模狂飆突進的帶大以後,此前那些官員,已經無法適應商人們的進展速度了。


    他們可能連布政使都不是,如何能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為商人們呐喊。


    就比如林家,此前他們盡管也算是國家級別的商人,但是經營的線路其實有限。


    更多是在某些線路上做經營,但是隨著新產品的出現,林家的生意幾乎要做到整個大明,甚至已經向海外伸出一腳。


    這樣的生意,怎麽能靠過去的架構實現呢?


    所以啊,他們迫切需要獨立自主的地位,來匹配現在的規模。


    ……


    內閣,議事結束之後,幾個大學士修整一番,準備離去。


    正在飲茶的方從哲,看見徐光啟起身,便喊道,“徐大人留步。”


    另外幾個都是聰明人,看見兩人招呼,便知趣的走了。


    “李大人,您也留步下吧。”


    身為次輔的李汝華,稍微詫異片刻,隨後也猜到了是什麽原因要留下他。


    想來,都是方書安的婚事。


    泰昌登基之後,喜歡在武英殿議事,於是乎內閣都在偏殿候著。隨著在此的時間越來越多,索性內閣便搬到此處。


    閑雜人等走的七七八八,老方便開口說道,“明人不說暗話,兩位大人也知道我是何意。如今,熊大人遲遲沒有反應,你們說是幾個意思?”


    老方對朝政,那是運籌帷幄,心思深沉。


    不過涉及到自家人之後,明顯就沒有那麽得心應手。


    “大人,現在不是著急的時候啊,若是再有動作,熊大人,或許有其他的想法。”李汝華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接說道。


    其實這個道理,老方是知道的,眼下熊廷弼沒有答應,肯定是心裏有想法。


    如果老方先開口,就露怯了,後邊熊廷弼還是有條件,就不好辦了。


    “或許,熊大人在說服自己吧。”徐光啟在一旁說道。


    他這句話的含義,大家都明白。


    莫說是熊廷弼,就是他們,也很難同意自己家的女兒去給別人家做妾,或者是平妻。


    若是此前,林月華隻有商人的身份,那熊廷弼更不可能幹。


    現在名義上是拿到爵位,表麵上看比熊大高上一些。


    畢竟老熊還沒有拿到爵位。


    不過,這麽一個著急出來的爵位,誰都知道是給熊廷弼準備的,可以說是量身定製也沒有錯。


    表麵上,算是能說過去,但是在人們心裏,還是知道整個事情的起因和來龍去脈。


    “所以二位的意思,都是再等等看?”老方說著。


    “等等就等等吧,這也不怪熊大人拿架子,想想他那閨女,都快臨盆了,卻還沒個名分,換做是誰,都不高興啊。”李汝華歎口氣。


    “行了,就按你們說的,等等就等等,不過你們可別忘了啊。等到熊大人有答複,趕緊求陛下賜婚,那樣的話,還好看一些。”老方也是無奈,這是為數不多他沒有辦法掌控的事情。


    “您盡管放心,我們一有消息,便提出請求。”


    找泰昌賜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隻有那樣的話,才能根據皇帝賜給的黃道吉日辦事,到時候稍微安排一番,錯過生產的日期就是。


    隻是,當熊廷弼給到反饋的時候,朝廷卻麵臨著另一個難題……


    事情要是說起來,還是和糧食價格有關係。


    雖然整個大明的糧價,在各處商家屯糧收購的情況下,有所穩定,但是價格仍舊比去年普遍跌去兩成或者三成。


    為此,農田的而交易空前活躍。


    而為了農田,尤其是前期收儲土地的事情,不少地方都在想辦法。


    畢竟是上頭的命令,幹的好了當然是有名利上的收獲。


    於是乎,在利益的促使下,有些人便開始動歪腦筋。


    山東,近日上報一件事情,按理說問題不大,是在收購農田時候發生的事情。


    但是因為整個事件很典型,最後鬧得沸沸揚揚。


    要說起因,是因為朝廷下達的收購令,讓地方上將某些拋荒的農田集合起來,或者是將散落的農田收購在一起,成為整塊官田。


    命令是這樣下達,但是並未曾要求所有人,必須要按照此種模式操作。


    在準備的過程中,便發生了意外。


    就比如此次的事情,說起來發生在微山湖旁,距離運河不遠處。


    這裏不是首次鐵路的線路,卻是規劃中,按照朝廷之意,早早將土地收儲,自然成本會低的多。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想要賣掉自己的土地,有些人堅持守著祖業,說什麽都不能賣。


    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辦法,循循善誘,或者用利益一點點解決,肯定有辦法。


    但是當地知縣操之過急,出現意外。


    他強行用朝廷的命令壓著那戶人家,若是一般人,或許也就罷了。偏生那家人也是有點頭臉,在當地還有些名氣。


    並且,是個不折不扣的調動情緒能手,幾番賣慘和慷慨激昂的講話,竟讓讓周邊的民眾們都站在他的一邊。


    最後麽,知縣不死心,妄圖用衙役們強行收地。


    結果,就捅了窟窿,引發官民對抗,最後,不但被打回縣衙,還把縣衙給砸了!


    這樣的事情,在下邊不是沒有發生過,但是因為在收儲的關鍵時刻,所以就引起十分惡劣的影響。


    為此,朝廷隻好直接將當地知縣免職。


    但是,接手之人遲遲不好找,那地方,說起來也算是個中縣。


    平日裏,都不用說,肯定會有人蜂擁而上,可是因為有這麽一個情況,莫說是主動去,就是找上門以後,都用各種辦法推脫。


    一時間,當地的知縣,竟然成為了燙手山芋!


    不過,越是在非常時刻,越是能體現出國之賢良。


    萊州推官,薛國觀自薦去處理此事!


    沂州府,蘭山縣,一時間成為整個大明的焦點。


    要說蘭山縣,還真有點來頭,畢竟他在曆史上,有另一個十分有名的名字,便是蘭陵。


    說起來,也是華夏大地眾多聽起來就很動人的地名之一。


    ……


    ……


    張田餘剛剛拿到爵位,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就遇見蘭山縣的事情。


    這下子,更沒有高興的勁頭了,若是因此耽誤整個鐵路計劃,作為承包商之一的他,想笑也笑不出來。


    鐵路的修建計劃,最後還是確定發行國債來進行,不過麽,由於分段修建的話,最後需要的建築隊伍也不是個小數目。


    單憑工部的工匠,根本就不顧過來,最後還是方書安提出來的承包商,來解決此事。


    工部隻是負責提出規劃,以及全部的監工,如此一來,他們需要的人手就能省下很多。


    而建造商和監工分開的話,也更加能保證質量。


    方書安早就謀劃著土建的隊伍,所以第一時間就讓張田餘去拿到一段工程。


    恰好呢,微山湖這一段就在他們手上。


    按照朝廷的意思,此處是要晚於開平到京城修建,但是前期的準備工作,並沒有嚴格的限定。


    因為規劃路線涉及到土地的征集,所以他們也會參與到前期準備過程中。


    誰曾想,就出了這樣的意外。


    “書安,這個薛國觀成不成,會不會是白費勁,耽誤事情?”


    他不了解此人,所以還是有些擔心。


    其實,薛國觀和方書安、孫傳庭他們是同批進士,隻不過排名不靠前,而且也沒有太驚豔的表現。


    所以默默無聞的到萊州做了推官,但是啊,金子在什麽地方都能發光。


    將萊州的案件料理的妥當,整個萊州民風為之一肅之後,他便遇到蘭山縣的事情。


    孫傳庭他們不清楚,但是書安知道此人。


    說起來,他還是未來大明首輔!也算是一個有些手段之人,可惜啊,最後壞事在崇禎的首鼠兩端之上。


    要不然,讓薛國觀施展手段的話,大明也不至於就那樣亡了。


    所以,別人懷疑歸懷疑,方書安還是相信,此人一定能抓住機會!


    ……


    此刻的蘭山縣,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整個天下的焦點所在。


    人們並沒有將此前攻入縣衙的事情當作多大的事情,完事之後,該吃吃、該喝喝,都沒有多少憂心。


    畢竟在曆史上,此處也是出好漢的地方,水泊梁山,距離此處並不遙遠。


    類似的事情,還是有一些先例……


    沂州府通往蘭山的官道上,路邊的腳夫還在熱鬧的討論著。


    畢竟,本地人可以不當回事,對他們可是極好的談資。


    隻見一個滿身短打,臉上有一道疤的腳夫,喝完一口茶後,大拉拉的說道,“唉,原來咱們以為自己是條漢子,但是在蘭山好漢麵前,可是啥都不算了啊。”


    見他說的豪氣,另一個褐衣短打的漢子笑道,“可不是麽,擱俺們那裏,進去縣衙,腿肚子都要打轉了。那些好漢們,別說是打轉,將縣衙砸了,都不帶眨眼的。”


    “那當然,你們也不像想,水泊梁山,離此地才多遠,算起來,大家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尋常事,尋常事。”


    他們幾個高談闊論的熱鬧,招惹的邊上歇腳的人不住看,後邊便也開始議論紛紛。


    也是,多少算是一件大事,要是沒人說,那才異常!


    “三位好漢爺,你們就少說幾句吧,事情也不是啥光彩的事,你說縣太爺走了,現在蘭山縣連個知縣都沒有,這眼看著還有個把月就要秋收,收完之後怎麽辦呢,那都是事情啊!”


    過來添水的店家給他們倒上水,無奈的說著。


    “怎麽的,老丈,難道有甚不妥的地方?”刀疤臉停止笑聲,疑惑的問道。


    “不妥,當然有不妥的地方了。你們想想啊,因為最後那一家的地,最後鬧到把縣太爺趕走的地步。可是啊,後邊的事情該怎麽辦?要知道,別人家基本都已經簽字畫押,就等著全部銀錢到位,他們想幹什麽就去幹什麽。”店家說著。


    “那……是個難事啊,不過,既然官家錢沒有到位,那就繼續種田就是。”褐衣男子說到。


    “我的小爺啊,哪有你說的那麽簡單呢。您要知道,每一個簽字畫押之人,錢起碼已經到手一部分,他們等待的就是後半截。而且啊,還別說,這到手的錢,已經拿去幹了該辦的事情,等著錢到齊,事情也就能解決。現在那些田,按說算是一半一半。


    若是他們真的繼續在上麵耕種,萬一到時候官家因為此事,扣掉一部分錢財,找誰去?”


    幾個人剛才還在說著蘭陵人有骨氣,但是他們從未聽過這樣細節的故事。


    想在想想,還真是,本來想要賣田之人,肯定已經做好計劃。


    並且相當一部人,已經開始行動。


    就差最後一部分田,就能完成整個蘭山縣的計劃,現在,就這麽被耽誤下來。


    那麽問題來了,被耽誤的究竟是官府的事情,還是各家已經拿到部分田款,等米下鍋之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