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南出發的軍隊,終於趕到京城。
但是,因為西南地區的軍隊最近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也就是在幾十年前為播州治亂掠陣過,自此以後他們甚至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鬥。
因此,幾乎可以說是九邊當中,最窮最差的那一方麵。
形象差到什麽地步?要不是軍隊打著旗號而來,沒準在來的路上,就會被什麽地方當作是逃難的百姓。
事實上,那些衛所軍比人家逃難的百姓還不如。逃難時候,百姓們也都是帶著自己的家當,推著獨輪車,大包袱小包袱,什麽都不少。
而南來的軍隊就不一樣了,盡管也叫軍隊,但是除了隊伍爭氣點,很難有樣子。人們沒有盔甲不說,兵刃也都沒有帶著,行走在路上,更多人還以為,他們是成群結隊的叫花子。
“路上伴行的軍隊,根本不敢相信那是他們的袍澤,相比之下,西南地方的軍隊,實在是太不像樣了。”
帶領軍隊之人,也不陌生,在遼東時候,方書安曾經見過,是鄧顯魁的弟弟,也是在西南地區聲名響當當的鄧顯武。
當然,若是跟名噪一時的武將比較,兩人的名氣都不算大,他們能當上中高層軍官,還是因為大伯的原因,也就是著名將領,官至副總兵的鄧子龍。
想當年,可是力壓劉綎一頭的存在。
不過鄧子龍在露梁海戰戰死之後,他的子侄輩也就沒有了靠山。
就比如鄧顯武,直到現在也不過是定國將軍頭銜,掛著都指揮同知的名號。
看上去官位也不低,實際上那是在貴州,山高皇帝遠,常年沒有像樣的戰鬥。
尤其是在鄧子龍平定西南之後,因為他的名號在,又有鄧顯武坐鎮,便更加沒有造反。所以啊,他的定國將軍頭銜,始終無法再進一步,成為副總兵。
如今已經六十多歲,更加沒有希望了。
因此,將鄧顯武調出來,一方麵是因為隻有他才能帶出來西南十七個衛的衛所軍,另一個就是,朝廷要考量一番,是否要讓他重新帶一支換裝的軍隊回去。
雖然那裏沒有戰事,如今帶著幾萬人出來,力量會薄弱不少。
並且西南地區的衛所軍,比其他地方條件更差。
雖然那裏氣候田間好的多,能生產大量的糧食,但是與其他地方一樣,伴隨著人口的增長,現有的土地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要求。
而周圍不是瘴癘之地就是苗民,同樣沒有擴充土地的空間。
種種條件之下,西南地區的衛所軍沒有任何出路。
所以,這裏的軍戶們,更加有著要走出去的願望,現在有朝廷的命令,又有鄧顯武的協調,大部分指揮使或者是千戶,都很積極的分出麾下的部分人手。
有些人並不願意,走掉一部分人也就意味著要少很多兵血。但是在鄧顯武的指揮下,他們不同意也要同意。
方書安跟劉綎、崔景榮一起迎接的軍隊。
說是軍隊,其中有多半是婦孺,一個男丁下邊,少說也有兩三個孩子。整體下來,可不就是這樣的局麵。
看著衣衫襤褸的眾人,劉綎直歎氣,崔景榮雙眼噙著淚花,就差落下來了。方書安不爭氣,已經是淚流滿麵。
難怪大明最後要崩塌啊,看看這些軍戶,都成什麽樣子了。西北可能會比西南好一點點,但是有能好得了多少?
劉綎和鄧家的關係一直不怎麽樣,他當年和鄧子龍可是出了名的山頭,與鄧顯武也有過齟齬。
但是劉綎的能力要比鄧顯武高出不知多少,這些年南征北戰,麾下的事情光是甲胄都換了一茬又一茬。如今指揮的更是武裝到牙齒的新軍,看見西南軍的樣子,他早沒有了往日的仇怨,心裏都是對這支軍隊的同情。
當然,很快他們就不是軍隊了。
“難為你了!”劉綎握住鄧顯武的手,使勁上下搖了搖。
鄧顯武苦笑一聲,“劉將軍,讓您見笑了,在下隻能帶出這樣的軍隊。”
“哪裏的話,這怪不得你,朝廷信任你們,將你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菜,實在是太菜了,要是鄧子龍當年帶領這樣一支軍隊,根本就不可能和劉綎麾下的老戚家軍底子相抗衡,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啊。
“鄧將軍辛苦,放心吧,交給我們安置,定然能讓軍戶們過上好日子,不用再這般清苦。”崔景榮代表兵部,也代表朝廷說出了計劃。
既然萬裏迢迢的將軍戶們拖家帶口的遷過來,自然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你就是方小子吧,真是人中龍鳳,家兄沒有少誇你。”輪到方書安,鄧顯武露出笑容,一拳打在方書安胸口,這樣的見麵方式,要比那些假惺惺的客氣要親密的多。
“鄧將軍笑話了,正是區區在下。”方書安還是客客氣氣的行禮道。
“唉,太客氣就過於客套和假惺惺了,你的身份地位,可比一般的年輕人要厲害的多,放眼大明,有誰不知道年輕一輩當中有個不世出的人才,就是大名鼎鼎的方書安你啊。”
作為武將,鄧顯武誇人不會像文官那樣浮誇,有啥說啥,絕對是真心實意的誇獎。
“好了,先不要互相吹捧,咱們先安頓下來人馬,來日方長,回頭慢慢敘舊。”劉綎看著他們說個不停,也不知道要寒暄何時。
不過方書安有些問題,便說道,“將軍,小子有個問題,不吐不快,不知可否?”
“你呀,客氣個什麽,有話盡管說!”鄧顯武大方的很,什麽都不打算隱瞞似的。
“為何西南的衛所軍裏,都是婦孺,怎麽就沒見過老人呢?”
他這一說完,幾個人一愣,尤其是鄧顯武,眼神明顯暗淡下來。
“唉,想不到你這小子,總算是看出來了,也不枉費他們一番心意……”
衛所軍世代軍戶,流傳兩百年的衛所軍隊,不可能沒老人家。
就算是年紀太大的行動不便,有些年紀差不多的,總能跟著隊伍一起到來。
眼下,莫說是老人家了,就是中年人都不多,這樣的狀態有些異常,根本就不是應該出現的情況。
“實不相瞞啊,老人家都不想來,他們知道自己什麽都幹不了,過來的話隻能是拖後腿,造成負擔,所以都選擇留在本地……”
劉綎和崔景榮多少猜到一些,聽聞他說完,都是隱忍不住。
多好的老軍戶,他們知道自己會造成負擔,竟然做出了不隨家人一起背上的決定,這需要多的勇氣啊!
“將來有機會,把老人接出來吧,他們會過上好日子的。”劉綎說到。
“既然都能過上好日子,這些崽子們肯定會送錢財回去,那出來與否。便不再那麽重要。”老人家們選擇留下,就已經想好了結果。
他們不少人已經一把年紀,真要出來一次,能不能頂的住還兩說。
再者說,調令裏也說,出來的軍隊會轉為專業的建築工隊伍。
雖然他們無法理解建築工幹什麽,但是提到過會輾轉東西南北,那樣還是會四處飄零,不如就在老地方,不耽誤年輕一輩。
老人們能做出這樣的犧牲,方書安是由衷的感動。
“您放心吧,鄧將軍,建築工會是個很掙錢的行業,比一般種田的收入要高得多,隻要大家願意,錢是掙不完的。”
先不管京城存在很多需要翻修的建築,就是以後打算大規模開展的修路和治理黃河等項目,都有大量的用工需求。
雖然他們此次出來帶著的人手不少,足足幾萬人,即便當中隻有一半能勞動,也是建築隊伍的基礎。
隻要將那些沒有長處的災民們一起混合進來,揉沙子,就能形成很好的隊伍。
幾萬人看著嚇人,分出一半的勞動力來說,再散下去,也看不出什麽來。
“城西空出來大片的臨時營地,此時應搭建好了臨時居所,等到修整兩日,習慣之後,咱們就去施工的地方邊看邊學,等上半個月熟悉以後,回來一部分人把住處修好。以後啊,那裏就是他們的家了。”
崔景榮和鄧顯武說著已經製定好的計劃,幾萬人的定居點,不是小數目。讓他們直接住進城裏,太不現實,那裏沒有多餘的土地,購買價格要高不少。
再者說,如果朝廷將他們安置進城裏,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都要比照著來,哪裏有那麽多銀子用來安置工人?
也就是在西邊找些空地,圈起來修建定居點合適。
城裏的建築隊伍都在忙著趕進度,他們沒有多餘的人手來修建此處住房。而在計劃當中,這些房子最終是會安排給軍戶們居住。
如果是全套免費到位,不付出什麽,會讓人覺得過於容易,不但引起他們的不珍惜,還會讓其他百姓眼紅。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學會如何修建房屋以後,統一在定居點幹活,由他們自己修建自己的住處。那樣一來,最後將房屋再分配下去,遇到的阻力便會小上很多。
“按照朝廷的吩咐即可,不需要什麽特別的待遇,都是些苦命的人,隻要能讓他們吃飽飯,都是肯出力氣的好漢子。”
鄧顯武清楚了解這些人,他們是軍戶不假,但是卻沒有其他地方的狡黠。
因為西南地區,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外麵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基本上都保持著淳樸的民風,隻要給他們承諾好的東西,不用花裏胡哨的好聽話,他們就能踏踏實實的工作。
“您放心,錢糧我們會悉數安排到位,絕對不會虧欠。”方書安拍著胸脯保證。
他現在缺的是時間而不是錢糧,現在賣出去的房屋,早就賺回來的投入,剩下將近一半的房屋還沒有賣,就已經開始盈利。
算起來這幾乎是他們單筆最大的收入之一,就怕他那些合作夥伴們,賺了這些快錢之後,就不願意從事其他行業……
暫時來看,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初期工業化的腳步才剛剛開始,每一個行業引進工業化帶來的優勢都是顛覆性的,在現有的情況下,生產製造的利潤率也足夠吸引人們的目光。
“都是你們商人提供糧食的話,是否安全,會不會到某一天,突然沒有糧食?”
鄧顯武表達除了自己的憂心,如果糧食是朝廷提供,他肯定就沒有問題。
現在看來,是方書安等商人提供,那就值得商榷和討論了。
商人畢竟是商人,即使他們有錢,也要花到能賺錢的地方,幾萬人白吃白喝,換成是鄧顯武,如此巨大賠錢的買賣,他鐵定不可能答應的。
聽到此話,劉綎和崔景榮都是笑笑,並不開口。
“鄧將軍啊,此時你算是看錯了,這麽說吧,整個朝廷現在富餘糧食最多的,恰好就是他們這些商人。”
糧食竟然控製在商人之手?
鄧顯武不但沒有放心,反而將眉毛擰成了疙瘩。
如果糧食不在國家的場控製下,那將是多麽可怕的事情。如果商人們有所訴求,控製糧食的供應,那麽百姓怎麽辦,朝廷怎麽辦?
“難道,現在朝廷缺少錢財買糧食?還是說他們控製著糧食不賣?”
鄧顯武常年在西南,不知道此前發生的糧食事件。
“我的鄧將軍啊,您就不要操心了,咱們庫裏的糧食多著呢,下邊大糧倉的存糧,能保證百姓們吃上整一年!”
“既然糧庫是滿的,那商人們的糧食又是從何而來?他們是怎麽做到更多的?”
幾個人越說,鄧顯武就越是迷糊,糧食這是憑空多出來的?
朝廷隻有豐年時候,才有可能存上一年半載的糧食。
按照現在的意思,是在存滿之後,商人們還有多餘的存貨!
以前要是有這樣的產量,西南衛所們也不至於窮苦如斯。
“說來話長啊,此事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劉綎和他年紀差不多,比較有共同語言,見鄧顯武十分困惑,老劉便將發生過的糧食價格保衛戰講述一番。
以老劉縱橫多年的表達能力,愣是將一個糧食購買的戰爭說成是史詩級決戰一樣。
不過,在聽完方書安他們的事跡以後,鄧顯武是真的佩服,商人們能做到這個程度,那是真的沒得說。
但是,因為西南地區的軍隊最近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也就是在幾十年前為播州治亂掠陣過,自此以後他們甚至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鬥。
因此,幾乎可以說是九邊當中,最窮最差的那一方麵。
形象差到什麽地步?要不是軍隊打著旗號而來,沒準在來的路上,就會被什麽地方當作是逃難的百姓。
事實上,那些衛所軍比人家逃難的百姓還不如。逃難時候,百姓們也都是帶著自己的家當,推著獨輪車,大包袱小包袱,什麽都不少。
而南來的軍隊就不一樣了,盡管也叫軍隊,但是除了隊伍爭氣點,很難有樣子。人們沒有盔甲不說,兵刃也都沒有帶著,行走在路上,更多人還以為,他們是成群結隊的叫花子。
“路上伴行的軍隊,根本不敢相信那是他們的袍澤,相比之下,西南地方的軍隊,實在是太不像樣了。”
帶領軍隊之人,也不陌生,在遼東時候,方書安曾經見過,是鄧顯魁的弟弟,也是在西南地區聲名響當當的鄧顯武。
當然,若是跟名噪一時的武將比較,兩人的名氣都不算大,他們能當上中高層軍官,還是因為大伯的原因,也就是著名將領,官至副總兵的鄧子龍。
想當年,可是力壓劉綎一頭的存在。
不過鄧子龍在露梁海戰戰死之後,他的子侄輩也就沒有了靠山。
就比如鄧顯武,直到現在也不過是定國將軍頭銜,掛著都指揮同知的名號。
看上去官位也不低,實際上那是在貴州,山高皇帝遠,常年沒有像樣的戰鬥。
尤其是在鄧子龍平定西南之後,因為他的名號在,又有鄧顯武坐鎮,便更加沒有造反。所以啊,他的定國將軍頭銜,始終無法再進一步,成為副總兵。
如今已經六十多歲,更加沒有希望了。
因此,將鄧顯武調出來,一方麵是因為隻有他才能帶出來西南十七個衛的衛所軍,另一個就是,朝廷要考量一番,是否要讓他重新帶一支換裝的軍隊回去。
雖然那裏沒有戰事,如今帶著幾萬人出來,力量會薄弱不少。
並且西南地區的衛所軍,比其他地方條件更差。
雖然那裏氣候田間好的多,能生產大量的糧食,但是與其他地方一樣,伴隨著人口的增長,現有的土地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要求。
而周圍不是瘴癘之地就是苗民,同樣沒有擴充土地的空間。
種種條件之下,西南地區的衛所軍沒有任何出路。
所以,這裏的軍戶們,更加有著要走出去的願望,現在有朝廷的命令,又有鄧顯武的協調,大部分指揮使或者是千戶,都很積極的分出麾下的部分人手。
有些人並不願意,走掉一部分人也就意味著要少很多兵血。但是在鄧顯武的指揮下,他們不同意也要同意。
方書安跟劉綎、崔景榮一起迎接的軍隊。
說是軍隊,其中有多半是婦孺,一個男丁下邊,少說也有兩三個孩子。整體下來,可不就是這樣的局麵。
看著衣衫襤褸的眾人,劉綎直歎氣,崔景榮雙眼噙著淚花,就差落下來了。方書安不爭氣,已經是淚流滿麵。
難怪大明最後要崩塌啊,看看這些軍戶,都成什麽樣子了。西北可能會比西南好一點點,但是有能好得了多少?
劉綎和鄧家的關係一直不怎麽樣,他當年和鄧子龍可是出了名的山頭,與鄧顯武也有過齟齬。
但是劉綎的能力要比鄧顯武高出不知多少,這些年南征北戰,麾下的事情光是甲胄都換了一茬又一茬。如今指揮的更是武裝到牙齒的新軍,看見西南軍的樣子,他早沒有了往日的仇怨,心裏都是對這支軍隊的同情。
當然,很快他們就不是軍隊了。
“難為你了!”劉綎握住鄧顯武的手,使勁上下搖了搖。
鄧顯武苦笑一聲,“劉將軍,讓您見笑了,在下隻能帶出這樣的軍隊。”
“哪裏的話,這怪不得你,朝廷信任你們,將你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菜,實在是太菜了,要是鄧子龍當年帶領這樣一支軍隊,根本就不可能和劉綎麾下的老戚家軍底子相抗衡,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啊。
“鄧將軍辛苦,放心吧,交給我們安置,定然能讓軍戶們過上好日子,不用再這般清苦。”崔景榮代表兵部,也代表朝廷說出了計劃。
既然萬裏迢迢的將軍戶們拖家帶口的遷過來,自然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你就是方小子吧,真是人中龍鳳,家兄沒有少誇你。”輪到方書安,鄧顯武露出笑容,一拳打在方書安胸口,這樣的見麵方式,要比那些假惺惺的客氣要親密的多。
“鄧將軍笑話了,正是區區在下。”方書安還是客客氣氣的行禮道。
“唉,太客氣就過於客套和假惺惺了,你的身份地位,可比一般的年輕人要厲害的多,放眼大明,有誰不知道年輕一輩當中有個不世出的人才,就是大名鼎鼎的方書安你啊。”
作為武將,鄧顯武誇人不會像文官那樣浮誇,有啥說啥,絕對是真心實意的誇獎。
“好了,先不要互相吹捧,咱們先安頓下來人馬,來日方長,回頭慢慢敘舊。”劉綎看著他們說個不停,也不知道要寒暄何時。
不過方書安有些問題,便說道,“將軍,小子有個問題,不吐不快,不知可否?”
“你呀,客氣個什麽,有話盡管說!”鄧顯武大方的很,什麽都不打算隱瞞似的。
“為何西南的衛所軍裏,都是婦孺,怎麽就沒見過老人呢?”
他這一說完,幾個人一愣,尤其是鄧顯武,眼神明顯暗淡下來。
“唉,想不到你這小子,總算是看出來了,也不枉費他們一番心意……”
衛所軍世代軍戶,流傳兩百年的衛所軍隊,不可能沒老人家。
就算是年紀太大的行動不便,有些年紀差不多的,總能跟著隊伍一起到來。
眼下,莫說是老人家了,就是中年人都不多,這樣的狀態有些異常,根本就不是應該出現的情況。
“實不相瞞啊,老人家都不想來,他們知道自己什麽都幹不了,過來的話隻能是拖後腿,造成負擔,所以都選擇留在本地……”
劉綎和崔景榮多少猜到一些,聽聞他說完,都是隱忍不住。
多好的老軍戶,他們知道自己會造成負擔,竟然做出了不隨家人一起背上的決定,這需要多的勇氣啊!
“將來有機會,把老人接出來吧,他們會過上好日子的。”劉綎說到。
“既然都能過上好日子,這些崽子們肯定會送錢財回去,那出來與否。便不再那麽重要。”老人家們選擇留下,就已經想好了結果。
他們不少人已經一把年紀,真要出來一次,能不能頂的住還兩說。
再者說,調令裏也說,出來的軍隊會轉為專業的建築工隊伍。
雖然他們無法理解建築工幹什麽,但是提到過會輾轉東西南北,那樣還是會四處飄零,不如就在老地方,不耽誤年輕一輩。
老人們能做出這樣的犧牲,方書安是由衷的感動。
“您放心吧,鄧將軍,建築工會是個很掙錢的行業,比一般種田的收入要高得多,隻要大家願意,錢是掙不完的。”
先不管京城存在很多需要翻修的建築,就是以後打算大規模開展的修路和治理黃河等項目,都有大量的用工需求。
雖然他們此次出來帶著的人手不少,足足幾萬人,即便當中隻有一半能勞動,也是建築隊伍的基礎。
隻要將那些沒有長處的災民們一起混合進來,揉沙子,就能形成很好的隊伍。
幾萬人看著嚇人,分出一半的勞動力來說,再散下去,也看不出什麽來。
“城西空出來大片的臨時營地,此時應搭建好了臨時居所,等到修整兩日,習慣之後,咱們就去施工的地方邊看邊學,等上半個月熟悉以後,回來一部分人把住處修好。以後啊,那裏就是他們的家了。”
崔景榮和鄧顯武說著已經製定好的計劃,幾萬人的定居點,不是小數目。讓他們直接住進城裏,太不現實,那裏沒有多餘的土地,購買價格要高不少。
再者說,如果朝廷將他們安置進城裏,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都要比照著來,哪裏有那麽多銀子用來安置工人?
也就是在西邊找些空地,圈起來修建定居點合適。
城裏的建築隊伍都在忙著趕進度,他們沒有多餘的人手來修建此處住房。而在計劃當中,這些房子最終是會安排給軍戶們居住。
如果是全套免費到位,不付出什麽,會讓人覺得過於容易,不但引起他們的不珍惜,還會讓其他百姓眼紅。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學會如何修建房屋以後,統一在定居點幹活,由他們自己修建自己的住處。那樣一來,最後將房屋再分配下去,遇到的阻力便會小上很多。
“按照朝廷的吩咐即可,不需要什麽特別的待遇,都是些苦命的人,隻要能讓他們吃飽飯,都是肯出力氣的好漢子。”
鄧顯武清楚了解這些人,他們是軍戶不假,但是卻沒有其他地方的狡黠。
因為西南地區,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外麵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基本上都保持著淳樸的民風,隻要給他們承諾好的東西,不用花裏胡哨的好聽話,他們就能踏踏實實的工作。
“您放心,錢糧我們會悉數安排到位,絕對不會虧欠。”方書安拍著胸脯保證。
他現在缺的是時間而不是錢糧,現在賣出去的房屋,早就賺回來的投入,剩下將近一半的房屋還沒有賣,就已經開始盈利。
算起來這幾乎是他們單筆最大的收入之一,就怕他那些合作夥伴們,賺了這些快錢之後,就不願意從事其他行業……
暫時來看,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初期工業化的腳步才剛剛開始,每一個行業引進工業化帶來的優勢都是顛覆性的,在現有的情況下,生產製造的利潤率也足夠吸引人們的目光。
“都是你們商人提供糧食的話,是否安全,會不會到某一天,突然沒有糧食?”
鄧顯武表達除了自己的憂心,如果糧食是朝廷提供,他肯定就沒有問題。
現在看來,是方書安等商人提供,那就值得商榷和討論了。
商人畢竟是商人,即使他們有錢,也要花到能賺錢的地方,幾萬人白吃白喝,換成是鄧顯武,如此巨大賠錢的買賣,他鐵定不可能答應的。
聽到此話,劉綎和崔景榮都是笑笑,並不開口。
“鄧將軍啊,此時你算是看錯了,這麽說吧,整個朝廷現在富餘糧食最多的,恰好就是他們這些商人。”
糧食竟然控製在商人之手?
鄧顯武不但沒有放心,反而將眉毛擰成了疙瘩。
如果糧食不在國家的場控製下,那將是多麽可怕的事情。如果商人們有所訴求,控製糧食的供應,那麽百姓怎麽辦,朝廷怎麽辦?
“難道,現在朝廷缺少錢財買糧食?還是說他們控製著糧食不賣?”
鄧顯武常年在西南,不知道此前發生的糧食事件。
“我的鄧將軍啊,您就不要操心了,咱們庫裏的糧食多著呢,下邊大糧倉的存糧,能保證百姓們吃上整一年!”
“既然糧庫是滿的,那商人們的糧食又是從何而來?他們是怎麽做到更多的?”
幾個人越說,鄧顯武就越是迷糊,糧食這是憑空多出來的?
朝廷隻有豐年時候,才有可能存上一年半載的糧食。
按照現在的意思,是在存滿之後,商人們還有多餘的存貨!
以前要是有這樣的產量,西南衛所們也不至於窮苦如斯。
“說來話長啊,此事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劉綎和他年紀差不多,比較有共同語言,見鄧顯武十分困惑,老劉便將發生過的糧食價格保衛戰講述一番。
以老劉縱橫多年的表達能力,愣是將一個糧食購買的戰爭說成是史詩級決戰一樣。
不過,在聽完方書安他們的事跡以後,鄧顯武是真的佩服,商人們能做到這個程度,那是真的沒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