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固然有著他們的局限性,比如說小氣、摳門、故步自封。


    通常隻會在自己的小圈子裏折騰,所以一直有小農的說法,可是啊,那也是有客觀原因,畢竟他們的見識有限。


    有人給他打開一扇門,露出一絲光亮,展現出機會的時候,他們也會使出最大的力氣。


    就比如說西南過來的衛所軍,他們在當地的時候,大部分時間也在幹活,什麽活都幹。


    可是效率是真的一般,同樣是那些人,同樣是差不多的工具,也就是改變了幹活的地方,還有幹活的動機。


    整個形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鄧顯武將軍隊中僅有的一些不願意留下的軍官帶走後,那些屯堡兵們也就恢複了正常生活。


    所謂正常,不是他們原來的生活,而是正常人應該有的生活。


    以前可不叫生活,頂多叫做生存。


    好幾萬人,不能讓他們自由散漫的沒有組織,裏邊還有一些技巧。


    本著摻沙子的原則,劉青將幾萬人和災民們混編,混編的好處就是,某一部分有不同來源的人們組成,遇到一些事情,不會抱團搗亂。


    經過幾天的分配和編組,初步的訓練和講解以後,勞動力們終於都能拿起工具下地,他們總算是擁有了將近七八萬人在現場作業。


    那麽多人,趕鴨子一樣沒有安排是不行的,所有人分為六個坊,每個坊下邊十個大隊,大隊下有十中隊,中隊下邊則是十小隊。


    平均每個小隊十來個人,基本就能完成大致的管理。


    對於小隊長來說,管理十個人已經是極限,人再多的話,就會有混亂和命令傳達不到的地方。


    實際上,根據後世的經驗,一個人管理不超過七個才是最佳選擇。


    不過麽,他們都是類似的體力勞動,會好上很多。


    大多數人,對自己新角色適應的都很好。


    天剛剛放亮,宋阿七就起床收拾,昨天另一個大隊剛將地基挖好,今天他們要做的就是布置好地磚。


    說起來,修建房子的過程,跟在西南建造鄔堡差不多的意思。


    首先都是地基,一定要打的牢固又結實。這一點,大家都差不多,先挖坑,然後用石頭夯將地基砸實。


    後邊就是砌上條磚,條磚不是一般的青磚,是一種專門燒製的藍磚,看上去要比青磚疏鬆很多,上邊能看出來一些細小的孔洞。


    若是按照傳統的磚塊要求,那是完全不合格,不能使用。


    但是新工藝也就有他獨特之處。


    據說,現在造房子必須要用這樣的磚,尤其是打地基的時候,因為牆的主體尤其是拐角等地方,都是用水泥澆築。


    而用多孔的磚塊好處就是能讓水泥砂漿當中的水分以相對較快的速度散發出去。


    如果是用那種難以透氣的磚頭,水泥砂漿想要徹底幹好,都不知要用多長時間。


    地基砌好以後,上邊要做的不是繼續砌磚,而是要立箱板,後邊用水泥砂漿灌注,在牆角和有些關鍵部位,也會類似的操作,不過鋼筋含量有所不同。


    用行話來說那叫做底梁圈梁角梁,都是類似的操作,裏邊都是用鋼筋織成網子,後邊再將混合好的混凝土倒進去。


    要說混凝土,其實和原來做土坯差不多。


    不過差別就是天壤之別,土坯最後硬了之後,硬度也就能跟土塊相比。


    而鋼筋混凝土的硬度,他們是見識過的,相比之下,一般的石料都沒有混凝土結實。


    因為有鋼筋混凝土的存在,所以修建起來很快,往往隻是需要一個早上,攪拌機就能將水泥砂漿攪拌好,然後那些吊車就會在巨大的絞盤作用下,吊起來到需要澆築的地方。


    同一個地方的水泥砂漿,前後倒進去不能超過半天時間,要是隔夜再想要操作,那麽對不起,整個批號的水泥砂漿,都會徹底凝結成塊,本身就形成石頭。


    澆築凝結之後,下一階段的工作就是砌牆。


    這裏的砌牆,更多的也就是充當填補的角色。


    用的還是長條磚,而且,比地基磚不一樣的是,這裏的長條磚上都是孔,據說是用來減輕牆的重量,節省材料。


    這樣的說法,宋阿七起初聽到的時候,還以為官員們是要魚肉百姓。


    好好的磚到牆上,都還怕強度不夠,現在不想辦法克服他的硬度不說,還想要在上邊打上洞,那是什麽樣的腦殘行為?


    幸虧,在係統學習完以後。他們終於有機會重新認識新式建造方式的細節。


    尤其是多孔磚,因為最後修建房子的硬度不是靠磚頭來實現。


    他整體的結構,主要是鋼混結構支撐。外麵的硬度是靠著灰漿抹好的牆麵,等到水泥砂漿幹了成型以後,那家夥,真叫一個結實。


    簡直就是將石頭粉碎後,重新造石頭的過程。


    如此手段,可以說是神仙般的手法。


    謝魯安一直和宋阿七的小隊搭檔,而且每次來的都會比對方晚一些。


    倒不是說謝魯安非要占便宜,他們一隊災民組成的隊伍,已經算不錯的表現。宋阿七他們雖然是叫花子軍隊,但是那也都是軍戶,雖說是一年到頭沒有幾次剿匪之類的事情,大部分時候都在種田。


    但是他們軍隊裏帶出來的那些本事還是有的。


    “今日我們來砌磚,你們監督吧。”宋阿七跳出坑來,和謝魯安說到。


    “行,反正你們這些日子學的很快,現在上手定然沒有問題。”


    謝魯安作為第一批參加修建的工人,因為他有著泥瓦匠的底子,所以稍加訓練就成為主力。


    等到他熟悉基本流程以後,將他外放自己單獨去帶小隊。


    謝魯安第一批帶的隊員,也放出去技能較為熟悉的五個,他們分別進入不同的隊伍裏,和技術更好的人搭檔,成為新小隊的骨幹。


    這一切,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的。


    要是沒有這樣裂變一般的速度,他們也不可能用極快的速度,進入到房屋修建當中。


    按照此前的計劃,如果有四五萬人,那麽在入冷之前,也就剛好能完成房子的修建。


    但是人數擴大一倍以後,所有的情況都發生了變化。


    按照原來的工作進度,可以肯定提前一個半到兩個月完成工作。


    謝魯安一邊巡視,一邊幫他們遞著材料,有錯誤的話,還時不時進行糾正。


    宋阿七對手下的表現還算滿意,那些人都能很好的而將學到的東西發揮出來。


    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整個工地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趁著天氣涼,一幫人使勁幹了好一會兒,今日的工作量就是砌好整棟房子的地基,按照他們上午的進度,下午早早的就能收工。


    速度快的好處是能夠擠出來更多的時間來休息,正當兩隊人都坐在地上,一邊閑扯淡一邊呼扇著風讓自己涼快的時候,不遠處傳來嘈雜之聲。


    謝魯安眉頭一皺,這是哪裏出了問題?


    難道又有人打架?


    上次的懲罰可是很嚴重,難道人們還不長記性?


    人群聚集在一起,青壯居多,磕碰拌嘴難免。


    “好像是二坊的,離咱們不遠,要去看熱鬧麽?”謝魯安問道。


    宋阿七不是那種愛看熱鬧的人,再說,以前在西南的時候,他們經常遇見為了爭東西互相砍的人。


    現在隻不過是動拳腳,相對來說差太多。


    而且,極有可能還是因為彼此影響了進度而爆發的衝突。現在整個工地都在和時間賽跑,誰能快速完成任務並且達成要求,都會得到獎勵。


    獎勵不用說,都是真金白銀。


    本來是個激勵大家的手段,但是在任由其發展以後,情況也就變得不是那麽純粹,有些人奔著拿獎勵的目的去,為此他們不但百般強化自己的辦事速度,更是會比自己快的人使用一些手段。


    而上次的鬥毆事件,就是因為有些人在耍陰謀詭計的時候,被人家抓個現行。


    結果就是雙方混戰一團,很快便有雙方的支持者加入,最後眼看要變成地區的一大問題。


    好在上邊處理的及時,將雙方的隊伍分開。


    最後更是加重處罰,這才將那人群的情況遏製住了。而且針對其展開一些優化措施,讓它不是單純的比拚速度去搶獎金的事情。


    不過,叫喊聲很快平息了,兩人還沒有看夠熱鬧,就這樣消失,多少讓人覺得不夠激情。


    可是,下一刻他們就知道為何會如此。


    因為整個工地現在的項目負責人,都還沒有很好的落地執行,所以來回巡視現場的頻率很高。


    就比如現在,看那人群,應該就是劉青帶著人來現場。


    張田餘和林月華都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照看建築施工隊,其他人倒是有人表現出作為建築施工隊一把手的願望。


    可是,事情不能誰想要就給誰,那樣的話,不是天下大亂了?


    誰知道那些想要走管理權的人,是不是就一直臥底在此,等到他們放棄機會。


    所以啊,經過慎重的考慮,便計劃將負責人交給劉青,由他來督導完成。


    與其給一些不熟悉的人,還不如交給知根知底的人,來的放心。


    隻是現在還沒有正式的通告,尚未落實到紙上。


    等到劉青一行人走進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原來是劉青、方書安陪同鄧顯武前來參觀。


    “原來是有重要的人物來啊,我還以為是什麽重要的事情引起的鬥毆。”


    “好吧,大頭頭們都來了,趕緊起來,坐著多難看。”


    在宋阿七和謝魯安的催促下,剛坐下沒一會兒的人們邊再度起身,拿出迎接別人的樣子來。


    “宋阿七,表現不錯,你當初也是一塊好料子,在這繼續發揮吧,希望不要給西南來的弟兄們摸黑。”


    “您放心把,將軍。”


    宋阿七恭恭敬敬的行禮,以後再想要見到鄧將軍,可就不容易了。


    當初要不是起爭執,也不會被鄧將軍記住。


    想不到再見麵的時候,竟然是在京城這樣千裏之外,想想人生的際遇真的是很神奇啊。


    簡單轉完現場,鄧顯武發現一個問題。


    “書安啊,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現場的人手,似乎是有些多啊。”


    剛才全是圍觀之人,他不好說這個問題,現在沒有額外的耳朵,他便將自己看到的事情說了出來。


    “將軍好眼力,一眼就能看出來問題所在。現在不用所有人都去修建,是因為還有一些生手,等到他們熟悉操作之後,便會去進行同樣的工作。而那些已經習慣之人,則會被調遣出來,前去皇宮大內,修建三大殿!”


    鄧顯武哪裏敢相信,這些人竟然要修建皇宮大內的房子,聽聽,那說的是人話?是要搶來工部的事情麽?


    看著幾人躊躇滿誌,他的笑容也變得十分正式,“怎麽,你們說的是真的?”


    “是真的,鄧將軍,我們就等著正式訂立合約,這就去宮裏準備了……”


    上次棉花倉庫著火事情以後,原來有意見的工科給事中以及工部幾個郎中,瞬間閉上嘴巴,半句話都不敢多說。


    如果僅僅是正式的反對聲音,那也沒有什麽,可是當情況發生變化,有人要用陰謀將他們裹挾進陰謀裏的時候,情況可就大大不同。


    誰也不是傻子,站隊的事情不能幹,尤其是出現形同造反的案件時候。原本不過是想挽回金絲楠木的地位和損失。


    但是朝廷一紙公文,等於給金絲楠木上遊商人一個更大的機會,他們有時間進入到牌桌上,和其他高級木料一起耕耘。


    如此釜底抽薪的辦法,換成是誰也受不了,所以不管是民間還是官場,再也沒有對水泥修建三大殿的疑慮。


    最開始的混亂過去以後,越來越多的人熟悉了鋼混結構的修建方式。


    那樣的話,劉青便有意識的選出一些人,針對修建更大的單體建築進行訓練。


    倉促上馬的話,對於一些突發的事情,都不可能及時處理。


    不說建極殿的體量,就是學院的大階梯教室,當時準備工作都做了很久。即便當時方書安說,階梯教室的經驗能夠直接轉移到三大殿,但是真幹起來,成倍的放大帶來的難度可是指數級別的提高。


    尤其是各種現有的工具,已經不能滿足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