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危險?
抗戰:你一民兵,囤貨夠打二戰? 作者:半夏8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
整編的事情放到前線總部那裏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糾結,但是放到中央這裏卻好解決很多。
隻不過,我軍一直提倡軍事民主,所以幾位先生還是讓幾位一塊來表決一下。
“這樣也很好嘛。正好也讓那兩位猜猜,什麽樣的大勝仗,居然要讓五位一起表決。”翔宇先生不愧是出了名的高情商。
當先生剛說出口的時候,立馬就明白,先生固然是覺得這樣的事情應該表決一下,形成定例為好。但是,另一個方麵,自然也是想拿這個勝仗讓另外兩位開心一下,順便看看兩位在看到如此之大堪稱離奇的勝利,反應會是什麽樣的,這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先生的一個惡趣味吧。
“哈哈,知我者,是也。”
很快,在兩位疑惑,前線有什麽戰報需要五大同時出麵表決的時候,前線的老師長再度收到了三八六旅的電報。
......
“這旅是什麽意思啊。”
看著老師在給自遞過來的電報,有些搞不清楚了。
上麵說,發現山陰縣小鬼子有一個炮兵聯隊,需要上級批準,趁著日軍遭遇大敗,日軍還未來得及反應。同時,此時鬼子對於縣大隊的了解還不夠透徹,可以遠距離進行突襲。
屆時,獨立團仰拱陽明堡機場,吸住日軍的注意力,縣大隊趁機突襲山陰外炮兵聯隊的據點。
“還能是什麽意思。”
師長臉色有些不太好,之前就說要收拾這個旅長,隻是因為這個勝仗實在打得漂亮,讓旅長在師長這裏有了“功大於過”的感覺。
可是眼下,剛剛戰事過去沒多久,居然又給了自己一個“大驚喜”。
“這個家夥大概是被全殲五個聯隊的勝利衝昏頭腦了。鬼子的炮兵聯隊難不成是那麽好消滅的?還遠距離奔襲。”
師長冷哼了一聲。
炮兵聯隊雖然從編製上來說沒有步兵聯隊那麽多。但一樣有兩千人。
即便炮兵一般情況下都有步兵聯隊保護,單獨的炮兵聯隊可能發揮的戰力沒有那麽強。可是在有據點的 幫助下,以及外圍的皇協軍配合,很難快速突入進行殲滅。
一旦出現一點點的僵持,那麽鬼子的援軍將會快速回防,那麽部隊就會有傾覆之危。
而且,即便戰事順利,後撤也是個麻煩。
部隊遠距離奔襲,再進行大戰,肯定是身心俱疲。
而此次的戰略目的一方麵是要吃掉敵人的一個炮兵聯隊,可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也是為了這些裝備。
到時候身心俱疲的部隊,帶著重型武器,能好好的撤回來也要打一個問號。
“所以,這個是又要打一次擦邊球,進行先斬後奏?”疑惑地問道。
“那倒是不可能,剛剛經曆完大戰,他不可能這麽莽撞。”他還是了解自己的這位愛將的。
就算是打擦邊球也不可能連續打兩次。
所以判斷,這一次應該是這小子經曆了五個聯隊的殲滅戰,有些“飄”了。所以覺得這是一個機會,然後請示是否可以出戰。
“我也覺得這小子不可能這麽莽撞。”也是很了解,點點頭認可了的判斷。
但是隨後問了一個想不到的問題:“那你覺得這個買賣能不能做?”
“您說什麽?”
覺得是不是也被五個聯隊的勝利衝昏頭腦了。居然問出了這樣的問題。
“剛剛經曆大戰,這個時間點可能連休整都沒有完成。怎麽可能再發動這樣一場大戰嘛。而且,即便是要打這個炮兵聯隊,為什麽不讓更近的部隊......”
正說著,突然一個抬手,製止了敘述。
“你都覺得不可能從平安縣方向調一支部隊過去,那麽小鬼子也肯定不知道啊。”
自言自語道。
“你不覺得這個平安縣縣大隊會是一支創造奇跡的部隊嘛?”
雖然電文上沒有說,但是有種感覺,這個計劃是那個廖峰的手筆。
之前能夠以少勝多,準備一個環環緊扣的計劃,殲滅五個聯隊。那麽消滅一個小小的炮兵聯隊,從實力上來說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呀。
而且,之前的電文說殲滅五個聯隊,日軍沒有任何的反應,說明殲滅五個聯隊用的時間也不多。
此時此刻,發現自己的想法好像有一丟丟危險。
因為他知道,作為最高指揮員發動一場戰役是不應該通過這麽簡單的方法去判斷的。
但是,他多年積攢的戰爭直覺告訴他自己,這場戰役能打。
“我的啊,您也被五個聯隊的勝利衝昏頭腦了嘛?”
看著他著急的模樣,笑了一下:“嗬嗬,我可不信,一個能製定那麽周密計劃,安排出平安縣戰役的將領會是一個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人。”
“你看,我們在這周邊的近距離部隊無論是從數量還是戰力上,都無法很好的完成這個攻堅任務。而獨立團和這個縣大隊已經有了充分的攻堅經驗。”
“與此同時,就像電文裏說的,縣大隊此時還沒有完全暴露,我們完全可以去打這個時間差。當然了,明明有近距離的部隊卻用其他轄區的部隊遠距離奔襲對戰士們的士氣影響也不好。但是呢,現在發電集結,又怕驚動日軍。”
琢磨了一下,說道:“這樣給旅回電,就說同意他們的作戰計劃。到時候撤退的時候,我會讓他們進行接應。”
“是不是再考慮一下。”他覺著這個決定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匆忙了。
但是性情中人,卻不在意,說道:“兵貴神速,電文上說的沒錯,小鬼子犯這麽大失誤的機會不多,不能錯過!”
說完,目光一淩,他有種感覺,真正的大戰不會遠,日軍肯定要報複。之前的囚籠計劃也不是假話。
趁著這個機會,能多消滅一個鬼子是一個。
....................
..........................
整編的事情放到前線總部那裏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糾結,但是放到中央這裏卻好解決很多。
隻不過,我軍一直提倡軍事民主,所以幾位先生還是讓幾位一塊來表決一下。
“這樣也很好嘛。正好也讓那兩位猜猜,什麽樣的大勝仗,居然要讓五位一起表決。”翔宇先生不愧是出了名的高情商。
當先生剛說出口的時候,立馬就明白,先生固然是覺得這樣的事情應該表決一下,形成定例為好。但是,另一個方麵,自然也是想拿這個勝仗讓另外兩位開心一下,順便看看兩位在看到如此之大堪稱離奇的勝利,反應會是什麽樣的,這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先生的一個惡趣味吧。
“哈哈,知我者,是也。”
很快,在兩位疑惑,前線有什麽戰報需要五大同時出麵表決的時候,前線的老師長再度收到了三八六旅的電報。
......
“這旅是什麽意思啊。”
看著老師在給自遞過來的電報,有些搞不清楚了。
上麵說,發現山陰縣小鬼子有一個炮兵聯隊,需要上級批準,趁著日軍遭遇大敗,日軍還未來得及反應。同時,此時鬼子對於縣大隊的了解還不夠透徹,可以遠距離進行突襲。
屆時,獨立團仰拱陽明堡機場,吸住日軍的注意力,縣大隊趁機突襲山陰外炮兵聯隊的據點。
“還能是什麽意思。”
師長臉色有些不太好,之前就說要收拾這個旅長,隻是因為這個勝仗實在打得漂亮,讓旅長在師長這裏有了“功大於過”的感覺。
可是眼下,剛剛戰事過去沒多久,居然又給了自己一個“大驚喜”。
“這個家夥大概是被全殲五個聯隊的勝利衝昏頭腦了。鬼子的炮兵聯隊難不成是那麽好消滅的?還遠距離奔襲。”
師長冷哼了一聲。
炮兵聯隊雖然從編製上來說沒有步兵聯隊那麽多。但一樣有兩千人。
即便炮兵一般情況下都有步兵聯隊保護,單獨的炮兵聯隊可能發揮的戰力沒有那麽強。可是在有據點的 幫助下,以及外圍的皇協軍配合,很難快速突入進行殲滅。
一旦出現一點點的僵持,那麽鬼子的援軍將會快速回防,那麽部隊就會有傾覆之危。
而且,即便戰事順利,後撤也是個麻煩。
部隊遠距離奔襲,再進行大戰,肯定是身心俱疲。
而此次的戰略目的一方麵是要吃掉敵人的一個炮兵聯隊,可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也是為了這些裝備。
到時候身心俱疲的部隊,帶著重型武器,能好好的撤回來也要打一個問號。
“所以,這個是又要打一次擦邊球,進行先斬後奏?”疑惑地問道。
“那倒是不可能,剛剛經曆完大戰,他不可能這麽莽撞。”他還是了解自己的這位愛將的。
就算是打擦邊球也不可能連續打兩次。
所以判斷,這一次應該是這小子經曆了五個聯隊的殲滅戰,有些“飄”了。所以覺得這是一個機會,然後請示是否可以出戰。
“我也覺得這小子不可能這麽莽撞。”也是很了解,點點頭認可了的判斷。
但是隨後問了一個想不到的問題:“那你覺得這個買賣能不能做?”
“您說什麽?”
覺得是不是也被五個聯隊的勝利衝昏頭腦了。居然問出了這樣的問題。
“剛剛經曆大戰,這個時間點可能連休整都沒有完成。怎麽可能再發動這樣一場大戰嘛。而且,即便是要打這個炮兵聯隊,為什麽不讓更近的部隊......”
正說著,突然一個抬手,製止了敘述。
“你都覺得不可能從平安縣方向調一支部隊過去,那麽小鬼子也肯定不知道啊。”
自言自語道。
“你不覺得這個平安縣縣大隊會是一支創造奇跡的部隊嘛?”
雖然電文上沒有說,但是有種感覺,這個計劃是那個廖峰的手筆。
之前能夠以少勝多,準備一個環環緊扣的計劃,殲滅五個聯隊。那麽消滅一個小小的炮兵聯隊,從實力上來說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呀。
而且,之前的電文說殲滅五個聯隊,日軍沒有任何的反應,說明殲滅五個聯隊用的時間也不多。
此時此刻,發現自己的想法好像有一丟丟危險。
因為他知道,作為最高指揮員發動一場戰役是不應該通過這麽簡單的方法去判斷的。
但是,他多年積攢的戰爭直覺告訴他自己,這場戰役能打。
“我的啊,您也被五個聯隊的勝利衝昏頭腦了嘛?”
看著他著急的模樣,笑了一下:“嗬嗬,我可不信,一個能製定那麽周密計劃,安排出平安縣戰役的將領會是一個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人。”
“你看,我們在這周邊的近距離部隊無論是從數量還是戰力上,都無法很好的完成這個攻堅任務。而獨立團和這個縣大隊已經有了充分的攻堅經驗。”
“與此同時,就像電文裏說的,縣大隊此時還沒有完全暴露,我們完全可以去打這個時間差。當然了,明明有近距離的部隊卻用其他轄區的部隊遠距離奔襲對戰士們的士氣影響也不好。但是呢,現在發電集結,又怕驚動日軍。”
琢磨了一下,說道:“這樣給旅回電,就說同意他們的作戰計劃。到時候撤退的時候,我會讓他們進行接應。”
“是不是再考慮一下。”他覺著這個決定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匆忙了。
但是性情中人,卻不在意,說道:“兵貴神速,電文上說的沒錯,小鬼子犯這麽大失誤的機會不多,不能錯過!”
說完,目光一淩,他有種感覺,真正的大戰不會遠,日軍肯定要報複。之前的囚籠計劃也不是假話。
趁著這個機會,能多消滅一個鬼子是一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