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桃白了一眼,可得了吧,她小舅都快三十了還討個十八的姑娘。
“娘啊,別叫小舅舅害了人家姑娘了成不?他心裏頭就牌桌上那點事,要給他弄個大姑娘,他肯定還覺著媳婦沒他手裏那隻幺雞好看呢。”
“他還是個孩子,等他討了媳婦就懂事了。媳婦管著,孩子拖著,哪還有閑工夫去抹牌?”張氏氣道,“再說了,還不給他張羅,咱們老張家就快絕後了。”
“他沒討媳婦前就不懂事,討了媳婦能指望他懂啥事?到時候要是他把媳婦孩子一撂,阿婆就哭街去吧。”薑桃嘟嘟嚷嚷著,“三十都還是個孩子,我可沒見過這般大的孩子。”
張氏不管這些,反正覺著自家小弟的婚事有點苗頭了,心裏頭格外熨帖。頭前因著他在外惹是生非,沒個正經營生還不下田勞作,周邊村裏的姑娘都不願嫁給他。
袁氏又覺得自家兒子千般好萬般強,她做了寡婦還隻帶著這一個兒,所以誰都瞧不上,這三番五次的推,竟然把婚事推到了這個年紀。
就這,袁氏還嫌棄那家是個老姑娘,十八了才嫁人不曉得是有什麽暗病,她再三打聽才保證那姑娘不是因著不能生才剩下的,便喊了綠褙子上門提親。
那頭聽著是個三十的老光棍,還拖著個寡婦娘也老大不願意,便把彩禮提了提,開出了個“天價”。
袁氏一聽光是定禮就得五百個錢,外加親戚姑舅的見麵禮還要每人十八文的紅包,頓時氣得一口氣沒上來:“搶錢呢這是?她家的姑娘是金子打的還是玉做的?這禮錢都比的上一個年輕的閨女了。”
宋媒婆拿帕子掩住了嘴:“年輕閨女不願意嫁您家寶貝兒子啊?您出去打聽打聽,適齡的又願意嫁過來服侍您的能有幾個姑娘?嫂子您可就別挑三揀四了,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我可是看在她跟我娘家有點牽扯的麵子上,才相中了她的。”袁氏還有些不服氣,“這錢就要把我這把老骨頭賣了都湊不齊,她一個老姑娘憑啥叫這麽高的價?有這錢,我去山裏買一個不成?”
宋媒婆翻了翻白眼:“山裏來的你敢要?誰曉得身上是不是沾了痢疾?我左右再給你說說就是,他家磋磨了那姑娘好幾年,還想趁著這機會再撈上一筆彩禮錢,過了你家他家也找不著這麽好的買賣了。”
袁氏再三囑托,非得把這彩禮錢壓下一半去不可,還有那三大姑八大姨的紅包錢,能省則省,一個村要是論起來全是沾親帶故的,都來討要紅包,她哪有那麽多錢散財去?
宋媒婆起身要走,袁氏將人送到門口,扯著她的手又是一陣抱怨。宋媒婆好不容易才掙脫了,卻不見袁氏掏錢袋子給她塞紅包,末了連一個蛋的沒給她揣。
她暗道果然是有啥樣的娘就有啥樣的閨女,上回替張二姐辦秦寡婦那檔子事,也沒撈著幾個錢。
宋媒婆思及此,倒也沒怎麽盡心了,隻帶了消息跟女方那頭說這邊在挑著刺,要是不嫁這事就黃了。
女方這邊也憋著火,要不是姑娘真大了,至於這般麽?到頭來彩禮也沒壓下多少,該給的紅包照樣得給。宋媒婆把這事跟袁氏說了,袁氏徹底沒轍,昨日裏她問了小兒子,不曉得他是真轉了性子還是裝的像樣,反正就是有心思娶媳婦了。
行吧,彩禮四兩就四兩,先整回來再說。袁氏把頭前老張頭留下的銀錢數了數,又加上這幾年賣糧賣菜攢的幾個子,統共不到六兩。
按理來說。六兩銀子給彩禮、紅包是夠了,還能拾掇出一攤蠻好的席麵。
但是,要真就為這把攢了好幾年的銀子全給搭進去,袁氏又有些舍不得了。
她包好了碎銀子,在屋裏踱了兩三圈,左思右想,將一日的飯食備好,囑咐了張平,便直接奔著張二姐家裏去了。
張二姐正在屋裏通炕,不曉得是哪裏被煙灰給堵了,一燒炕屋裏就是濃煙滾滾。袁才瞧不下去,便提議要去村裏找個懂行的過來幫把手,這剛一開口就被張二姐給罵得個狗血淋頭。
“又想找機會去會你那小寡婦,我告訴你,沒門!”張二姐咬牙切齒道,“那小娼婦早不知道就嫁了多長日子了,沒準現在娃兒都蹦出來了,你還想上門去撬牆角呢?也不怕別人男人打斷你的狗腿!”
袁才聽了也沒吭聲,抱著頭苦悶的蹲在廊下,他已經連著仨月沒出過門了,張二姐唯恐他再拐去找小寡婦,放著的錢都不掙了。
一天天的,稍微他有點事幹著不太如她意了,就開始翻舊賬,罵還是輕的,有時候還動爪子。
袁氏上門的時候就瞧見寶貝女婿蹲著,她家閨女灰頭土臉的在通火炕,兩個娃扯著喉嚨哭著鬧著要吃糖餅,這哪還有往日她上門時看到的風光。
袁才瞧見她,灰敗的眼珠子轉上一輪,嘴裏喊了聲:“丈母娘。”
“噯。”袁氏應了一聲,皺著眉頭問道,“沒出去走貨啊?二姑娘在屋裏麽?”
袁才緩緩點點頭:“在屋裏呢。”
說罷也沒解釋自個為啥在屋裏窩著沒出去走貨,隻拿眼神直勾勾的盯著階下那棵野草。
袁氏左看右看也沒覺著那根草到底有啥好看的,搖搖頭就抬腳進屋去尋張二姐。
兩個娃見著阿婆就撲過來要找吃的,袁氏沒反應過來,差點沒被兩個蠻力的孩子掀翻在地。
好不容易掏出兩塊飴糖解了困,瞧著張二姐仍然在鼓搗那火炕,眼圈就紅了:“我的好閨女,你咋把好好的日子過成這樣了?”
張二姐鼻子一酸,撂了火鉗癱坐在地放聲大哭。一哭她那不成器的夫婿,二哭她這坎坷的命和可憐的娃兒。
袁氏上前摟了她,心肝寶貝的叫著,母女倆抽抽噎噎許久,張二姐才擦了淚將袁氏請上了座,倒了一杯茶,問了來意。
一聽袁氏是上門“借”彩禮錢的,張二姐的臉一下子就垮了下去:“娘,你也瞧見了,我屋裏頭日子也就這樣了,哪裏還有錢給阿平操辦婚事?”
“往常就沒攢下點?”袁氏不肯相信,“你也曉得,那家開四兩銀的彩禮呢,我哪裏出得起恁多錢?”
“你還不曉得我?但凡手裏頭攢點銀錢就拿去置辦屋裏的東西了。你瞧瞧這衣櫃才用了大半年,要不你拖去賣了?”張二姐指著牆角放得四角紅漆雙開大衣櫃,睨著袁氏。
“娘啊,別叫小舅舅害了人家姑娘了成不?他心裏頭就牌桌上那點事,要給他弄個大姑娘,他肯定還覺著媳婦沒他手裏那隻幺雞好看呢。”
“他還是個孩子,等他討了媳婦就懂事了。媳婦管著,孩子拖著,哪還有閑工夫去抹牌?”張氏氣道,“再說了,還不給他張羅,咱們老張家就快絕後了。”
“他沒討媳婦前就不懂事,討了媳婦能指望他懂啥事?到時候要是他把媳婦孩子一撂,阿婆就哭街去吧。”薑桃嘟嘟嚷嚷著,“三十都還是個孩子,我可沒見過這般大的孩子。”
張氏不管這些,反正覺著自家小弟的婚事有點苗頭了,心裏頭格外熨帖。頭前因著他在外惹是生非,沒個正經營生還不下田勞作,周邊村裏的姑娘都不願嫁給他。
袁氏又覺得自家兒子千般好萬般強,她做了寡婦還隻帶著這一個兒,所以誰都瞧不上,這三番五次的推,竟然把婚事推到了這個年紀。
就這,袁氏還嫌棄那家是個老姑娘,十八了才嫁人不曉得是有什麽暗病,她再三打聽才保證那姑娘不是因著不能生才剩下的,便喊了綠褙子上門提親。
那頭聽著是個三十的老光棍,還拖著個寡婦娘也老大不願意,便把彩禮提了提,開出了個“天價”。
袁氏一聽光是定禮就得五百個錢,外加親戚姑舅的見麵禮還要每人十八文的紅包,頓時氣得一口氣沒上來:“搶錢呢這是?她家的姑娘是金子打的還是玉做的?這禮錢都比的上一個年輕的閨女了。”
宋媒婆拿帕子掩住了嘴:“年輕閨女不願意嫁您家寶貝兒子啊?您出去打聽打聽,適齡的又願意嫁過來服侍您的能有幾個姑娘?嫂子您可就別挑三揀四了,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我可是看在她跟我娘家有點牽扯的麵子上,才相中了她的。”袁氏還有些不服氣,“這錢就要把我這把老骨頭賣了都湊不齊,她一個老姑娘憑啥叫這麽高的價?有這錢,我去山裏買一個不成?”
宋媒婆翻了翻白眼:“山裏來的你敢要?誰曉得身上是不是沾了痢疾?我左右再給你說說就是,他家磋磨了那姑娘好幾年,還想趁著這機會再撈上一筆彩禮錢,過了你家他家也找不著這麽好的買賣了。”
袁氏再三囑托,非得把這彩禮錢壓下一半去不可,還有那三大姑八大姨的紅包錢,能省則省,一個村要是論起來全是沾親帶故的,都來討要紅包,她哪有那麽多錢散財去?
宋媒婆起身要走,袁氏將人送到門口,扯著她的手又是一陣抱怨。宋媒婆好不容易才掙脫了,卻不見袁氏掏錢袋子給她塞紅包,末了連一個蛋的沒給她揣。
她暗道果然是有啥樣的娘就有啥樣的閨女,上回替張二姐辦秦寡婦那檔子事,也沒撈著幾個錢。
宋媒婆思及此,倒也沒怎麽盡心了,隻帶了消息跟女方那頭說這邊在挑著刺,要是不嫁這事就黃了。
女方這邊也憋著火,要不是姑娘真大了,至於這般麽?到頭來彩禮也沒壓下多少,該給的紅包照樣得給。宋媒婆把這事跟袁氏說了,袁氏徹底沒轍,昨日裏她問了小兒子,不曉得他是真轉了性子還是裝的像樣,反正就是有心思娶媳婦了。
行吧,彩禮四兩就四兩,先整回來再說。袁氏把頭前老張頭留下的銀錢數了數,又加上這幾年賣糧賣菜攢的幾個子,統共不到六兩。
按理來說。六兩銀子給彩禮、紅包是夠了,還能拾掇出一攤蠻好的席麵。
但是,要真就為這把攢了好幾年的銀子全給搭進去,袁氏又有些舍不得了。
她包好了碎銀子,在屋裏踱了兩三圈,左思右想,將一日的飯食備好,囑咐了張平,便直接奔著張二姐家裏去了。
張二姐正在屋裏通炕,不曉得是哪裏被煙灰給堵了,一燒炕屋裏就是濃煙滾滾。袁才瞧不下去,便提議要去村裏找個懂行的過來幫把手,這剛一開口就被張二姐給罵得個狗血淋頭。
“又想找機會去會你那小寡婦,我告訴你,沒門!”張二姐咬牙切齒道,“那小娼婦早不知道就嫁了多長日子了,沒準現在娃兒都蹦出來了,你還想上門去撬牆角呢?也不怕別人男人打斷你的狗腿!”
袁才聽了也沒吭聲,抱著頭苦悶的蹲在廊下,他已經連著仨月沒出過門了,張二姐唯恐他再拐去找小寡婦,放著的錢都不掙了。
一天天的,稍微他有點事幹著不太如她意了,就開始翻舊賬,罵還是輕的,有時候還動爪子。
袁氏上門的時候就瞧見寶貝女婿蹲著,她家閨女灰頭土臉的在通火炕,兩個娃扯著喉嚨哭著鬧著要吃糖餅,這哪還有往日她上門時看到的風光。
袁才瞧見她,灰敗的眼珠子轉上一輪,嘴裏喊了聲:“丈母娘。”
“噯。”袁氏應了一聲,皺著眉頭問道,“沒出去走貨啊?二姑娘在屋裏麽?”
袁才緩緩點點頭:“在屋裏呢。”
說罷也沒解釋自個為啥在屋裏窩著沒出去走貨,隻拿眼神直勾勾的盯著階下那棵野草。
袁氏左看右看也沒覺著那根草到底有啥好看的,搖搖頭就抬腳進屋去尋張二姐。
兩個娃見著阿婆就撲過來要找吃的,袁氏沒反應過來,差點沒被兩個蠻力的孩子掀翻在地。
好不容易掏出兩塊飴糖解了困,瞧著張二姐仍然在鼓搗那火炕,眼圈就紅了:“我的好閨女,你咋把好好的日子過成這樣了?”
張二姐鼻子一酸,撂了火鉗癱坐在地放聲大哭。一哭她那不成器的夫婿,二哭她這坎坷的命和可憐的娃兒。
袁氏上前摟了她,心肝寶貝的叫著,母女倆抽抽噎噎許久,張二姐才擦了淚將袁氏請上了座,倒了一杯茶,問了來意。
一聽袁氏是上門“借”彩禮錢的,張二姐的臉一下子就垮了下去:“娘,你也瞧見了,我屋裏頭日子也就這樣了,哪裏還有錢給阿平操辦婚事?”
“往常就沒攢下點?”袁氏不肯相信,“你也曉得,那家開四兩銀的彩禮呢,我哪裏出得起恁多錢?”
“你還不曉得我?但凡手裏頭攢點銀錢就拿去置辦屋裏的東西了。你瞧瞧這衣櫃才用了大半年,要不你拖去賣了?”張二姐指著牆角放得四角紅漆雙開大衣櫃,睨著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