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有點愣,轉眼看了看餘氏和張氏,她心裏頭也有這個意思,但不知道薑桃能不能在這個家說上話。
餘氏和張氏都沒吭腔,曹氏試探性的問:“你說怎麽劃?”
薑桃緩緩道來:“曹嬸嬸,是這,咱們家現在統共就接了兩個村的紅白喜事,自村的不用多說,王家圪嶗那頭要是有大排場咱們忙活不過來的,頭一個引去曹家咋樣?”
說罷,薑桃又笑笑:“當然了,他們要辦大事也不會請咱們了。不過,我能想法子在這五個村暫且站住了腳,跟金家拚上一拚。你們曹家家大業大的,跟他們當麵鑼對麵鼓自然是不合適的,我們要是有曹家暗地裏幫上一把,就能當你們的馬前卒,跟金家拚殺一回。”
餘氏默契道:“我們家也沒別的,就是要價低,比金家要價更低,金家要請人要養大廚子,一定有許多花銷,這方麵他拚不過咱們。”
“咱們家都是自家人辦事,除了幾個工錢,酒席上都沒撈到什麽錢嘞。”張氏道,“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要拚誰要價低,咱們不怕他!”
曹氏來來回回瞧著三人,心裏頭飛快的盤算著,現如今曹家和金家大有互掰之勢,金家那頭妄想通過價錢來偷占曹家的盤子。曹家做慣了大排場大席麵,自然也不可能放低了身段跟他們拚。
要是……
拉上薑桃一家,三家鼎力,形成犄角之勢。由著薑桃一家去跟金家叫板,他們再暗中給予些小恩小惠,不用自己濕了腳,還能打到水喝,咋看都是個劃算的買賣。
薑桃和餘氏氣定神閑得等著,她們也不急,篤定了曹氏會同意這個買賣。無他,曹家現下水深火熱,四麵楚歌,拉上她們說不定還能解了圍城之困。
“這事我做不了主,到底是我大姐那頭的買賣。”曹氏開口道,“我回去跟他們商量商量,要是有準信了,是與不是我都來跟你們說一聲。”
薑桃跟餘氏相視一眼,能叫曹氏打定了主意,這事就已然成了大半。
“成,咱們也不急在這一時。”餘氏笑道,“左右咱們是一個村的,來回也就一會兒功夫。”
曹氏得了法子,就要家去。餘氏苦留不住,便衝張氏使了個眼神,自個先將曹氏送到了門口。
張氏留下一半雞蛋和化餅,另添了前頭六嬸送來的一隻野兔,拿方布蓋了,提到門前。
“你下回來,就不要帶東西了,串個門弄個這麽大的陣仗,不曉得的還以為你是來求事的。”餘氏將籃子塞她手裏,“弄兩個化餅叫我這個老婆子和孩子們吃吃就很好,雞蛋啥的咱家有,你攢多了留給你家阿正吃,讀書人費腦子得多補補。”
曹氏手裏一沉,當著人家的麵也沒法子掀布頭,便要推辭。
又拗不過張氏和餘氏的殷殷之情,便隻得拎了籃子,待走出老遠去,撩開布頭一看,嚇——好肥一隻野兔。
送走了曹氏,薑桃一家也開始忙活起來,田家圪嶗那頭第一攤喜事是急嫁,新嫁娘的阿爺頭幾個月沒了,按照慣例得守孝一年,本來這一年等也等得,但要是今年不嫁,明年男方那頭又犯衝,這一來二去,得耽擱兩年。
這不,就隻得事急從權,在喪期滿百日之後把這事給辦了,姑娘留久了不好。
一家人忙得腳不沾地,張氏和薑桃還得兩頭跑,臨近冬日,瓜果時蔬不多了,席麵上的菜單子又得換,薑桃幾乎是想破了腦袋,揪落了一大撮頭發。
小院裏,張氏手底下處理著席麵上要用的肉糜,算著日子跟薑桃說道:“那倆家的喜事還好是排著來的,要真撞在一塊咱們特定忙不過來,你奶下月中旬滿六十,咱們忙完了手頭上這兩攤活還不得停。”
薑強蹲在圈上蓄茅草,聽著這話也道:“今年咋說都得大辦一場,滿五十那會就兩家人吃了頓飯,現下咱們都是老手了,辦起事來也不麻爪。”
農家人一般都是五十不辦六十辦,五十是個坎,過了後頭的日子才有盼頭。說起這辦壽宴的事,薑強黯然神傷,也不曉得他那該死行瘟的兄弟現下如何了?這一年到頭連個信都沒有。還有他那兩個可憐的小侄子……
餘氏偷偷叫他去探過兩回,都叫他弟妹的娘家兄弟給趕了出來,連小侄子的麵都沒見著。
薑桃把擇好的菜放到張氏麵前的木盆裏:“要是辦的話咱們請幾桌?”
“左右不過是十桌十二桌……”張氏算著,又想起他們家估計也請不到十二桌的鄉親來吃席,便道,“還是十桌,湊個十全十美。”
薑桃點點頭,十桌不難辦,她們二十幾桌的席麵都能操辦下來,十桌也就是小意思。
接下來的日子,薑桃和張氏隻差沒住在王家仡佬了,前頭那一攤席麵辦得順順利利,主家是極好說話的人,事後見她們兢兢業業,毫不耍滑,還給了一個八文錢的小紅包。
遇到後頭這攤有些糟心了,光是應付那個挑剔又愛耍性子的新嫁娘,薑桃都差點沒渾身散了架去,那家又要麵上好看又舍不得花錢,花架子給他們整了不少,他們還嫌事情辦的不利落。連忙了五六日,到後頭連個紅包都沒撈著,隻結了工錢。
兩攤席麵下來一共賺了一百五十幾個錢,全交給了餘氏保管。餘氏瞧著連連哀歎,賺錢是真不容易,也不想鋪張浪費大辦壽宴了,隻想請幾家相熟的來吃個飯就成。
薑桃等人自然是不依的,滿整輪才辦一回壽宴,這回要不辦,等到七十還不曉得餘氏有沒有這個命,要知道村裏滿七十的老人家數得著的就那麽幾個。
餘氏拗不過幾個人來回的勸,就連大虎小虎也成日裏在她耳邊念叨,沒法子便隻能點了頭。
張氏這幾日裏喜氣洋洋的,走路都帶風,薑桃還以為她是要給餘氏辦席麵所以才樂得沒邊,一問才曉得,張氏娘家也有喜事了。
薑桃一愣:“我阿婆要出嫁了?誰家老頭跟她湊一塊了?”
張氏沒聲好氣的插著腰:“誰教你說的這混賬話?你阿婆都多大歲數了?還能幹這事?”
薑桃哼笑一聲,袁氏還真沒準能幹出這老蚌生珠,老樹開花,老當益壯的事來。
“是你舅舅相著了一門親。”張氏心裏頭開心,也沒跟薑桃計較,“是袁家拗的,閨女十八,能幹又會持家。”
餘氏和張氏都沒吭腔,曹氏試探性的問:“你說怎麽劃?”
薑桃緩緩道來:“曹嬸嬸,是這,咱們家現在統共就接了兩個村的紅白喜事,自村的不用多說,王家圪嶗那頭要是有大排場咱們忙活不過來的,頭一個引去曹家咋樣?”
說罷,薑桃又笑笑:“當然了,他們要辦大事也不會請咱們了。不過,我能想法子在這五個村暫且站住了腳,跟金家拚上一拚。你們曹家家大業大的,跟他們當麵鑼對麵鼓自然是不合適的,我們要是有曹家暗地裏幫上一把,就能當你們的馬前卒,跟金家拚殺一回。”
餘氏默契道:“我們家也沒別的,就是要價低,比金家要價更低,金家要請人要養大廚子,一定有許多花銷,這方麵他拚不過咱們。”
“咱們家都是自家人辦事,除了幾個工錢,酒席上都沒撈到什麽錢嘞。”張氏道,“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要拚誰要價低,咱們不怕他!”
曹氏來來回回瞧著三人,心裏頭飛快的盤算著,現如今曹家和金家大有互掰之勢,金家那頭妄想通過價錢來偷占曹家的盤子。曹家做慣了大排場大席麵,自然也不可能放低了身段跟他們拚。
要是……
拉上薑桃一家,三家鼎力,形成犄角之勢。由著薑桃一家去跟金家叫板,他們再暗中給予些小恩小惠,不用自己濕了腳,還能打到水喝,咋看都是個劃算的買賣。
薑桃和餘氏氣定神閑得等著,她們也不急,篤定了曹氏會同意這個買賣。無他,曹家現下水深火熱,四麵楚歌,拉上她們說不定還能解了圍城之困。
“這事我做不了主,到底是我大姐那頭的買賣。”曹氏開口道,“我回去跟他們商量商量,要是有準信了,是與不是我都來跟你們說一聲。”
薑桃跟餘氏相視一眼,能叫曹氏打定了主意,這事就已然成了大半。
“成,咱們也不急在這一時。”餘氏笑道,“左右咱們是一個村的,來回也就一會兒功夫。”
曹氏得了法子,就要家去。餘氏苦留不住,便衝張氏使了個眼神,自個先將曹氏送到了門口。
張氏留下一半雞蛋和化餅,另添了前頭六嬸送來的一隻野兔,拿方布蓋了,提到門前。
“你下回來,就不要帶東西了,串個門弄個這麽大的陣仗,不曉得的還以為你是來求事的。”餘氏將籃子塞她手裏,“弄兩個化餅叫我這個老婆子和孩子們吃吃就很好,雞蛋啥的咱家有,你攢多了留給你家阿正吃,讀書人費腦子得多補補。”
曹氏手裏一沉,當著人家的麵也沒法子掀布頭,便要推辭。
又拗不過張氏和餘氏的殷殷之情,便隻得拎了籃子,待走出老遠去,撩開布頭一看,嚇——好肥一隻野兔。
送走了曹氏,薑桃一家也開始忙活起來,田家圪嶗那頭第一攤喜事是急嫁,新嫁娘的阿爺頭幾個月沒了,按照慣例得守孝一年,本來這一年等也等得,但要是今年不嫁,明年男方那頭又犯衝,這一來二去,得耽擱兩年。
這不,就隻得事急從權,在喪期滿百日之後把這事給辦了,姑娘留久了不好。
一家人忙得腳不沾地,張氏和薑桃還得兩頭跑,臨近冬日,瓜果時蔬不多了,席麵上的菜單子又得換,薑桃幾乎是想破了腦袋,揪落了一大撮頭發。
小院裏,張氏手底下處理著席麵上要用的肉糜,算著日子跟薑桃說道:“那倆家的喜事還好是排著來的,要真撞在一塊咱們特定忙不過來,你奶下月中旬滿六十,咱們忙完了手頭上這兩攤活還不得停。”
薑強蹲在圈上蓄茅草,聽著這話也道:“今年咋說都得大辦一場,滿五十那會就兩家人吃了頓飯,現下咱們都是老手了,辦起事來也不麻爪。”
農家人一般都是五十不辦六十辦,五十是個坎,過了後頭的日子才有盼頭。說起這辦壽宴的事,薑強黯然神傷,也不曉得他那該死行瘟的兄弟現下如何了?這一年到頭連個信都沒有。還有他那兩個可憐的小侄子……
餘氏偷偷叫他去探過兩回,都叫他弟妹的娘家兄弟給趕了出來,連小侄子的麵都沒見著。
薑桃把擇好的菜放到張氏麵前的木盆裏:“要是辦的話咱們請幾桌?”
“左右不過是十桌十二桌……”張氏算著,又想起他們家估計也請不到十二桌的鄉親來吃席,便道,“還是十桌,湊個十全十美。”
薑桃點點頭,十桌不難辦,她們二十幾桌的席麵都能操辦下來,十桌也就是小意思。
接下來的日子,薑桃和張氏隻差沒住在王家仡佬了,前頭那一攤席麵辦得順順利利,主家是極好說話的人,事後見她們兢兢業業,毫不耍滑,還給了一個八文錢的小紅包。
遇到後頭這攤有些糟心了,光是應付那個挑剔又愛耍性子的新嫁娘,薑桃都差點沒渾身散了架去,那家又要麵上好看又舍不得花錢,花架子給他們整了不少,他們還嫌事情辦的不利落。連忙了五六日,到後頭連個紅包都沒撈著,隻結了工錢。
兩攤席麵下來一共賺了一百五十幾個錢,全交給了餘氏保管。餘氏瞧著連連哀歎,賺錢是真不容易,也不想鋪張浪費大辦壽宴了,隻想請幾家相熟的來吃個飯就成。
薑桃等人自然是不依的,滿整輪才辦一回壽宴,這回要不辦,等到七十還不曉得餘氏有沒有這個命,要知道村裏滿七十的老人家數得著的就那麽幾個。
餘氏拗不過幾個人來回的勸,就連大虎小虎也成日裏在她耳邊念叨,沒法子便隻能點了頭。
張氏這幾日裏喜氣洋洋的,走路都帶風,薑桃還以為她是要給餘氏辦席麵所以才樂得沒邊,一問才曉得,張氏娘家也有喜事了。
薑桃一愣:“我阿婆要出嫁了?誰家老頭跟她湊一塊了?”
張氏沒聲好氣的插著腰:“誰教你說的這混賬話?你阿婆都多大歲數了?還能幹這事?”
薑桃哼笑一聲,袁氏還真沒準能幹出這老蚌生珠,老樹開花,老當益壯的事來。
“是你舅舅相著了一門親。”張氏心裏頭開心,也沒跟薑桃計較,“是袁家拗的,閨女十八,能幹又會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