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出了榮國府,和李安騎著馬徑直往陳府去了。
盛安齋內,眾清客早已散去,隻剩下陳伯行在訓斥著陳遠之,見賈琮進來,陳伯行道:“打算何時回書院?”
“若無他事,學生這就回去。”賈琮躬身一禮道。
“啊?這麽快啊?不是說三天嗎?”一直低頭挨訓的陳遠之聞言急道。
陳伯行瞪了他一眼,道:“學問一道,不可鬆懈,須知學無止境,既如此,你二人收拾一番便去罷。”
當晴雯和小如意得知賈琮馬上就要回書院時,心中雖然不舍,卻也不願意耽擱賈琮的學業,隻是細心的為賈琮收拾著包裹。
比起其他的丫鬟,例如迎春身邊的秋珠,晴雯和小如意算是很幸運的了,上麵有一個知冷知熱,不把自己當丫鬟的主子,下麵又沒有什麽活計要做,整日裏隻是在陳府裏頑樂,而且大部分人也都敬著。
陳雲瑤這段時間以來和晴雯相處的很好,隔三差五的送一些好吃的,好頑的過來。
小南和小北兩個小丫鬟也沒什麽事要做,整日跟在小如意後麵,小如意高興她們就活蹦亂跳,小如意難過她們就耷拉著腦袋。
一起快樂,一起難過。
……
榮國府,榮禧堂。
賈琮離開後,迎春等人就回到了榮禧堂,賈寶玉已經不鬧了,看到林黛玉就開始各種討好,林黛玉好像在想什麽,有些漫不經心,賈寶玉也不在意,依然喋喋不休的說著。
迎春低著頭不說話,史湘雲見賈寶玉和林黛玉親近,覺得沒意思,在一旁小聲的和探春說話。
過了一會兒,會完客的賈赦來了,恭恭敬敬的給賈母請了安後,就坐到一旁等待吩咐。
賈母看了一眼賈赦,淡淡道:“老大,參將一事怎麽樣了?”
“一切都已妥帖,謝老太太成全。”賈赦恭聲道。
“嗯,如今領了兵了,應當忠勤皇事,以後說不準還有機會往上提提。”
賈赦連忙起身給賈母跪下磕了一個頭,道:“孩兒謹記母親教誨。”
“對了,這還有一事,要和你商量。”賈母道。
賈赦有些疑惑,老太太什麽時候跟自己商量過事了?連忙道:“老太太有事盡管吩咐便是。”
賈母對身後的鴛鴦道:“領著寶玉他們下去頑吧!在門外守著。”
鴛鴦引著賈寶玉等人下去後,偌大的一個榮禧堂隻剩下賈母和賈赦兩個人。
“琮哥兒今年多大了?”賈母淡淡道。
“比寶玉略小幾個月,也有十歲多了。”賈赦回道。
聽到賈赦把賈寶玉和賈琮放在一起比較,賈母心中不滿,哼了一聲道:“也不小了,該給娶妻了。”
古代大戶人家的男子婚娶都很早,很多十來歲的時候就由父母給定了婚,隻等年紀一到,便把女方娶進門。
賈赦一愣,他沒想到賈母會跟自己說這件事,隨即恭聲道:“全憑老太太做主。”
賈母道:“我的意思給他分一些產業,出府另過吧!”
“可……可是……”賈赦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這一年來自己小兒子發生的變化,現在如此好學,看起來又不是蠢笨的,以後一個舉人的功名肯定是跑不了的,他雖然不太喜歡賈琮,可卻沒想過讓賈琮出府另過啊,那和掃地出門有什麽區別?
“沒什麽可是,就這麽定了罷。”賈母說著,用拐杖朝地上敲了兩下,就見鴛鴦從外麵走了進來。
“去把鏈二叫來。”賈母吩咐道,鴛鴦轉身出去傳話了。
不多時,賈璉就走了進來,無精打采,麵色有些發青,步履有些蹣跚。
賈璉這段時間沒有出去鬼混,一直守在王熙鳳身邊的事,賈母知道後很滿意,見賈璉如此,臉色好了點,問道:“鳳丫頭呢?”
剛剛跪下的賈璉臉一紅,連忙道:“睡下了,老太太若是用得著,孫兒這就讓人把她叫來。”
賈母擺擺手道:“我找你來不是問這個,我問你,外麵的那些田莊是你管著的吧?”
“是。”賈璉心中一緊,暗叫不好,不會是自己前段時間貪墨的那一千兩銀子被老太太發現了吧?
“你挑一個出來,嗯……”賈母想了想道:“挑一個大一點的吧!也不算虧欠了他。”
像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在外麵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的田莊,每一年會產出很多都糧食,蔬菜,瓜果等等,寧榮二府平時用的很多食材都是來源於此。
這些田莊分布在神京城的周圍,大小不一,大一點的田莊有百十戶佃農,幾千頃田地,小一點的也有十幾戶佃農,幾百頃田地。
這些田地或是肥沃,或是貧瘠,都由住在田莊裏的佃戶打理。
佃戶就是佃農,麵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在給主家種地,在土地裏艱難刨食,除去每年上交上去的錢糧,剩下的也隻夠溫飽。
若是遇上大災之年,或者是戰亂,他們就會更苦,現在是太平年間,所以眼下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榮國府在外麵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田莊,良田數萬頃,這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可對比其他一些國公府邸來說,卻又要差一些。
遠的不說,就說一脈相承的寧國府,它所擁有的田莊和土地是榮國府的兩倍還有餘。
這二十來個田莊和數萬頃良田,風調雨順之年能為榮國府帶來六七萬兩銀子的收入,而這些銀子也隻夠榮國府一年的開銷。
這六七萬兩銀子是幾千個佃農辛苦勞作一年的成果,榮國府裏麵的人在大魚大肉的時候,那些佃農卻在吃糠咽菜,沒有人會去為他們鳴不平,整個大劉都是如此,無可厚非。
見賈璉不解,賈母解釋道:“你弟弟如今也不小了,如今又在外麵讀書,也算是大人,該出府另過了,我會從我的嫁妝裏分一些東西給他,除此之外,你再挑一個田莊,別的不說,足夠他嚼用一年,如此一來,我們也不算虧欠了他什麽。”
賈璉聞言心中大喜,出府另過就是分家,給你一些東西,剩下的和你就沒有什麽關係了,如果賈琮真的出府另過,受益最大的還是賈璉。
因為再也不會有人和他爭搶賈赦身上的爵位和官位,沒有人會威脅到他,這些遲早都是他的。
賈琮如今表現如此優秀,作為嫡長子的賈璉也不是沒有憂慮過,雖然這種事發生的幾率很低,可隻要有一絲的可能性,賈璉都不願意看到。
“老太太,城南二十裏處有一個田莊,如今住著四五十戶佃農,也有兩百來個人,種著五百餘頃的地,前年我去過一趟,都是良田,肥沃的緊,最為合適。”賈琮娓娓道來。
他真摯的麵容,不含一絲的作偽之色,不知道的還真的以為他在為賈琮著想。
“嗯,一年能有多少兩銀子的收成?”賈母問道。
“約摸三四百兩。”
“那就這個罷,你現在就回去把那些地契和佃農們的身契全拿了,給你弟弟送過去,還有……”賈母說著,又用拐杖往地上敲了兩下,傳話完賈璉,一直在門口守著的鴛鴦走了進來。
“去取五十兩金子來,別走賬麵,從我那個紅箱子裏取。”賈母吩咐道。
鴛鴦應了一聲,轉身去了裏麵,不一會兒就端著一個木盤走了出來,上麵蓋著一塊紅綢緞麵。
賈母對賈璉道:“把這個也給你弟弟帶過去。”
鴛鴦走上前,把手中端著的木盤交給賈鏈,賈璉接過後就下去了。
一直沉默的賈赦見木已成舟,也起身退下。
……
陳府,賈琮院。
賈琮剛準備離開,卻被陳伯行打發來的人請去了盛安齋。
賈琮一進門,看見賈璉正坐在椅子上,時不時的往外張望著,心中奇怪,上前行了一禮道:“見璉二哥。”
賈璉旁邊的桌子上放著兩個木盤,其中一個雖被一塊紅綢緞麵蓋著,卻露出了一些金燦燦的東西。
賈璉心中雖然欣喜,麵上卻有些尷尬,不知道該怎麽說,糾結再三後才對賈琮道:“三弟啊,這些都是老太太給你的。”
說著,掀開一個木盤上的紅綢緞麵,露出幾排金燦燦的金錠。
賈母怎麽會無緣無故給自己東西?賈琮心中奇怪,又指著另一個蓋著紅綢緞麵的木盤問道:“這又是何物?”
賈璉想起那一年能產出幾百兩銀子的田莊,底氣瞬間足了很多,臉上的尷尬之色也少了大半,像是揭開謎底,見證奇跡一般,吹噓道:“這裏是城南一個田莊的地契和所有佃農的身契。”
賈琮見此,心中了然,卻依然問道:“不知道老太太給琮這些東西是何意?”
“呃,三弟啊,老太太的意思是你如今也不小了,可以出府另過了……”賈璉見賈琮沉默不語,連忙補充道:“這個田莊一年雖有幾百兩銀子的產出,父親還覺得有些虧欠於你,把西城的一家酒樓也送給你了,這是地契。”
賈璉說著,從懷裏取出一張紙,有些不舍的遞給賈琮。
賈琮接過酒樓的地契,看了一眼後,對賈璉道:“勞煩璉二哥走一趟,回去還請後代我向老太太和父親表示謝意。”
賈璉見賈琮接受了這些,點了點頭,笑嗬嗬道:“好說,好說。”
盛安齋內,眾清客早已散去,隻剩下陳伯行在訓斥著陳遠之,見賈琮進來,陳伯行道:“打算何時回書院?”
“若無他事,學生這就回去。”賈琮躬身一禮道。
“啊?這麽快啊?不是說三天嗎?”一直低頭挨訓的陳遠之聞言急道。
陳伯行瞪了他一眼,道:“學問一道,不可鬆懈,須知學無止境,既如此,你二人收拾一番便去罷。”
當晴雯和小如意得知賈琮馬上就要回書院時,心中雖然不舍,卻也不願意耽擱賈琮的學業,隻是細心的為賈琮收拾著包裹。
比起其他的丫鬟,例如迎春身邊的秋珠,晴雯和小如意算是很幸運的了,上麵有一個知冷知熱,不把自己當丫鬟的主子,下麵又沒有什麽活計要做,整日裏隻是在陳府裏頑樂,而且大部分人也都敬著。
陳雲瑤這段時間以來和晴雯相處的很好,隔三差五的送一些好吃的,好頑的過來。
小南和小北兩個小丫鬟也沒什麽事要做,整日跟在小如意後麵,小如意高興她們就活蹦亂跳,小如意難過她們就耷拉著腦袋。
一起快樂,一起難過。
……
榮國府,榮禧堂。
賈琮離開後,迎春等人就回到了榮禧堂,賈寶玉已經不鬧了,看到林黛玉就開始各種討好,林黛玉好像在想什麽,有些漫不經心,賈寶玉也不在意,依然喋喋不休的說著。
迎春低著頭不說話,史湘雲見賈寶玉和林黛玉親近,覺得沒意思,在一旁小聲的和探春說話。
過了一會兒,會完客的賈赦來了,恭恭敬敬的給賈母請了安後,就坐到一旁等待吩咐。
賈母看了一眼賈赦,淡淡道:“老大,參將一事怎麽樣了?”
“一切都已妥帖,謝老太太成全。”賈赦恭聲道。
“嗯,如今領了兵了,應當忠勤皇事,以後說不準還有機會往上提提。”
賈赦連忙起身給賈母跪下磕了一個頭,道:“孩兒謹記母親教誨。”
“對了,這還有一事,要和你商量。”賈母道。
賈赦有些疑惑,老太太什麽時候跟自己商量過事了?連忙道:“老太太有事盡管吩咐便是。”
賈母對身後的鴛鴦道:“領著寶玉他們下去頑吧!在門外守著。”
鴛鴦引著賈寶玉等人下去後,偌大的一個榮禧堂隻剩下賈母和賈赦兩個人。
“琮哥兒今年多大了?”賈母淡淡道。
“比寶玉略小幾個月,也有十歲多了。”賈赦回道。
聽到賈赦把賈寶玉和賈琮放在一起比較,賈母心中不滿,哼了一聲道:“也不小了,該給娶妻了。”
古代大戶人家的男子婚娶都很早,很多十來歲的時候就由父母給定了婚,隻等年紀一到,便把女方娶進門。
賈赦一愣,他沒想到賈母會跟自己說這件事,隨即恭聲道:“全憑老太太做主。”
賈母道:“我的意思給他分一些產業,出府另過吧!”
“可……可是……”賈赦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這一年來自己小兒子發生的變化,現在如此好學,看起來又不是蠢笨的,以後一個舉人的功名肯定是跑不了的,他雖然不太喜歡賈琮,可卻沒想過讓賈琮出府另過啊,那和掃地出門有什麽區別?
“沒什麽可是,就這麽定了罷。”賈母說著,用拐杖朝地上敲了兩下,就見鴛鴦從外麵走了進來。
“去把鏈二叫來。”賈母吩咐道,鴛鴦轉身出去傳話了。
不多時,賈璉就走了進來,無精打采,麵色有些發青,步履有些蹣跚。
賈璉這段時間沒有出去鬼混,一直守在王熙鳳身邊的事,賈母知道後很滿意,見賈璉如此,臉色好了點,問道:“鳳丫頭呢?”
剛剛跪下的賈璉臉一紅,連忙道:“睡下了,老太太若是用得著,孫兒這就讓人把她叫來。”
賈母擺擺手道:“我找你來不是問這個,我問你,外麵的那些田莊是你管著的吧?”
“是。”賈璉心中一緊,暗叫不好,不會是自己前段時間貪墨的那一千兩銀子被老太太發現了吧?
“你挑一個出來,嗯……”賈母想了想道:“挑一個大一點的吧!也不算虧欠了他。”
像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在外麵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的田莊,每一年會產出很多都糧食,蔬菜,瓜果等等,寧榮二府平時用的很多食材都是來源於此。
這些田莊分布在神京城的周圍,大小不一,大一點的田莊有百十戶佃農,幾千頃田地,小一點的也有十幾戶佃農,幾百頃田地。
這些田地或是肥沃,或是貧瘠,都由住在田莊裏的佃戶打理。
佃戶就是佃農,麵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在給主家種地,在土地裏艱難刨食,除去每年上交上去的錢糧,剩下的也隻夠溫飽。
若是遇上大災之年,或者是戰亂,他們就會更苦,現在是太平年間,所以眼下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榮國府在外麵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田莊,良田數萬頃,這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可對比其他一些國公府邸來說,卻又要差一些。
遠的不說,就說一脈相承的寧國府,它所擁有的田莊和土地是榮國府的兩倍還有餘。
這二十來個田莊和數萬頃良田,風調雨順之年能為榮國府帶來六七萬兩銀子的收入,而這些銀子也隻夠榮國府一年的開銷。
這六七萬兩銀子是幾千個佃農辛苦勞作一年的成果,榮國府裏麵的人在大魚大肉的時候,那些佃農卻在吃糠咽菜,沒有人會去為他們鳴不平,整個大劉都是如此,無可厚非。
見賈璉不解,賈母解釋道:“你弟弟如今也不小了,如今又在外麵讀書,也算是大人,該出府另過了,我會從我的嫁妝裏分一些東西給他,除此之外,你再挑一個田莊,別的不說,足夠他嚼用一年,如此一來,我們也不算虧欠了他什麽。”
賈璉聞言心中大喜,出府另過就是分家,給你一些東西,剩下的和你就沒有什麽關係了,如果賈琮真的出府另過,受益最大的還是賈璉。
因為再也不會有人和他爭搶賈赦身上的爵位和官位,沒有人會威脅到他,這些遲早都是他的。
賈琮如今表現如此優秀,作為嫡長子的賈璉也不是沒有憂慮過,雖然這種事發生的幾率很低,可隻要有一絲的可能性,賈璉都不願意看到。
“老太太,城南二十裏處有一個田莊,如今住著四五十戶佃農,也有兩百來個人,種著五百餘頃的地,前年我去過一趟,都是良田,肥沃的緊,最為合適。”賈琮娓娓道來。
他真摯的麵容,不含一絲的作偽之色,不知道的還真的以為他在為賈琮著想。
“嗯,一年能有多少兩銀子的收成?”賈母問道。
“約摸三四百兩。”
“那就這個罷,你現在就回去把那些地契和佃農們的身契全拿了,給你弟弟送過去,還有……”賈母說著,又用拐杖往地上敲了兩下,傳話完賈璉,一直在門口守著的鴛鴦走了進來。
“去取五十兩金子來,別走賬麵,從我那個紅箱子裏取。”賈母吩咐道。
鴛鴦應了一聲,轉身去了裏麵,不一會兒就端著一個木盤走了出來,上麵蓋著一塊紅綢緞麵。
賈母對賈璉道:“把這個也給你弟弟帶過去。”
鴛鴦走上前,把手中端著的木盤交給賈鏈,賈璉接過後就下去了。
一直沉默的賈赦見木已成舟,也起身退下。
……
陳府,賈琮院。
賈琮剛準備離開,卻被陳伯行打發來的人請去了盛安齋。
賈琮一進門,看見賈璉正坐在椅子上,時不時的往外張望著,心中奇怪,上前行了一禮道:“見璉二哥。”
賈璉旁邊的桌子上放著兩個木盤,其中一個雖被一塊紅綢緞麵蓋著,卻露出了一些金燦燦的東西。
賈璉心中雖然欣喜,麵上卻有些尷尬,不知道該怎麽說,糾結再三後才對賈琮道:“三弟啊,這些都是老太太給你的。”
說著,掀開一個木盤上的紅綢緞麵,露出幾排金燦燦的金錠。
賈母怎麽會無緣無故給自己東西?賈琮心中奇怪,又指著另一個蓋著紅綢緞麵的木盤問道:“這又是何物?”
賈璉想起那一年能產出幾百兩銀子的田莊,底氣瞬間足了很多,臉上的尷尬之色也少了大半,像是揭開謎底,見證奇跡一般,吹噓道:“這裏是城南一個田莊的地契和所有佃農的身契。”
賈琮見此,心中了然,卻依然問道:“不知道老太太給琮這些東西是何意?”
“呃,三弟啊,老太太的意思是你如今也不小了,可以出府另過了……”賈璉見賈琮沉默不語,連忙補充道:“這個田莊一年雖有幾百兩銀子的產出,父親還覺得有些虧欠於你,把西城的一家酒樓也送給你了,這是地契。”
賈璉說著,從懷裏取出一張紙,有些不舍的遞給賈琮。
賈琮接過酒樓的地契,看了一眼後,對賈璉道:“勞煩璉二哥走一趟,回去還請後代我向老太太和父親表示謝意。”
賈璉見賈琮接受了這些,點了點頭,笑嗬嗬道:“好說,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