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知道,那些大逆不道之言,貴妃等著她來說呢。
“陛下,你醒了。”皇後圍在龍榻邊上溫聲喊了一句。
“陛下。”眾人都圍了上去,長公主站在最外麵見貴妃一個勁兒地往裏擠了進去,自己隔得遠遠的。
“陛下,你怎麽樣了?”貴妃跪在他的榻邊,眼淚說來就來。
皇帝堪堪睜開眼,看了一眼屋中的人,又看了看身邊的幾個兒子,和眼睛紅腫的皇後,以及淚掛香腮的貴妃,隻說了一句“齊王留下吧,餘下的人都散了吧。”
太子和皇後聽了這句話心忽地就沉了下去,此時正該是太子侍奉左右,怎的就變成了齊王?
眾人心中大多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長公主覺著自己走這一遭好沒意思,這便是確定了齊王是未來的國君,但是貴妃剛才幾句話堵得她心裏難受。她一向對政事不敏感,忽然覺得好像這朝堂比她想象的要複雜很多。
大家三三兩兩散開,她也跟著走了出去。
等長公主回到了紫華殿,天已經開始蒙蒙亮了,沈殷殷已經靠在自己哥哥肩上打了好幾次瞌睡了。
“陛下怎麽樣?”沈大人去問長公主,卻隻見她搖搖頭。
此刻太監來宣旨,“請各位貴人回家去吧,陛下身邊有齊王照料著。”
“齊王照料?”沈大人去詢問自己身邊的妻子。
回程的馬車上,長公主總算回過味來,問身邊的丈夫道,“你說現在這種情況,咱們殷殷和齊王的婚事是不是就擱下了?”
沈大人一夜未睡,此刻正靠在馬車上醒神,“國喪未至,不能娶妻倒也不至於,但是齊王現在還要照顧陛下,這種時候還是小心些為妙,婚期暫時往後延一延吧。”
“可是婚期是陛下定的,陛下沒說延期,咱們能抗旨嗎?”
沈大人也覺著頭疼,隻道,“且等一等吧,齊王自會請陛下旨意。”
長公主心中嘀咕,隻小聲說了一句“咱們殷殷可十七了。”最好是皇上沒什麽事,若是有事,齊王又得守孝三年,拖到二十可就是老姑娘了。
“我方才去紫宸殿你知道貴妃給我說了什麽嗎?”心中幾番計較,長公主覺得還是有必要跟丈夫商量一下。
“什麽?”沈大人不鹹不淡道。
“你說,陛下這次這個坎要是翻不過去便怎麽樣?”長公主的背往馬車後頭靠了靠,身子也離得沈大人更近些了。
“說這些有什麽用?最多也是殷殷再等三年,咱們在朝為官,該守國喪便守就是,這是為臣本分。”
“哪有那麽簡單?貴妃給我提了個醒,咱們和齊王有姻親,若是太子登基,必是容不下齊王,那咱們。。。還有一事,貴妃在皇上身邊留了眼線,那一日你在陛下身邊說的話她可是聽得清清楚楚,貴妃有眼線,皇後就能確定沒有?”
沈大人猛地睜開眼,將自己夫人打量了好幾眼,“你從前都不關心這些的?現在是怎麽了?”
“事關生死存亡,我不多想一些能行嗎?”
“杞人憂天,我沈曠行得端、做得正,我怕什麽?太子想我死,總得有個名頭吧。”沈大人自有一身正氣在,他一向剛直,一生為朝堂效力,雖也知伴君如伴虎,但也是那些鑽營權謀心術之輩,與他何幹?
“好,就算你沈大人問心無愧,那齊王呢?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若是太子登基,咱們殷殷還未嫁與齊王,但誰還敢娶她?難不成一輩子留在家中?”沈殷殷的客觀條件本來也不好嫁,好容易有個齊王不嫌棄,長公主不由得不擔心啊。
“夫人,你到底想說什麽?咱們多年夫妻,你何至於跟我打啞謎?”沈大人聽她彎彎繞繞,也累得很,忍不住道。
“我是說,如今齊王和太子相爭,咱們隻管隔岸觀火太過被動。你是首輔啊,大權在握,隻要你稍微使點手段,結果如何還不是你說了算。”長公主總算說在了正題上。
“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麽?我竟還不知道,我府中還坐了這樣一個大計謀之人。”
長公主遭丈夫一句諷刺,也覺著有些臉紅,但也說道,“你不也希望齊王稱帝嗎?”
“我是希望但也是等著陛下聖裁,為人臣子,再不堪,忠義二字可還識得。玉和啊玉和,現在紫宸殿裏躺著的可是你親哥哥,我好像從來就不認識你了。”
“哥哥哪有女兒重要?是你太過迂腐,幫了齊王也是幫了江山社稷,也是忠君,是你不敢擔著風險吧?首輔當得太過安逸,怎麽願意為了一個女兒放棄這手中的權利?”她想著激他一激。
沈大人不怒反笑了,隻是那笑叫人看出他眼底的寒意,他從前本就生得漂亮,這樣冷了神色,還有幾分攝人意味,“好了,你不要再說了,我說過不會做便不會做,為官數年,這點底線、原則我還是有的。”
“我。。。”
“玉和,咱們夫妻多年,我一向尊重你、謙讓你,從不曾打罵過你,甚至不曾對你說一句重話,但你若在此事上多一句嘴,隻怕我沈曠今天要破戒了。”
這還是沈大人第一次這樣與她說話,她知道他說得出做得出,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再說了。
這個新年百姓過得很不熱鬧,鞭炮不能放,宴席不能請,就算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那也是辦得小心謹慎。
長公主那日被沈大人冷語說過之後,也知道再打不了那些主意,一切隻能看天意了。天天趴在府門口等著打發的人從宮裏帶信回來,帶信的人天天都說陛下好些了,但等來等去,也沒見皇上出了紫宸殿一步半步。
過了初八宮裏還沒來消息,沈殷殷看著府中紅裝,覺得刺眼睛得很,不過心中卻是舒了很大一口氣。
那一頭齊王也急了,皇上說的是侍奉,他連齊王府也沒回,換洗衣物都還是貴妃娘娘著人送過來的。外麵情況怎麽樣了,他也不知道,皇上時醒時昏,那一日他試探著問一句他和沈殷殷的婚事,也沒得了回答。
表麵上的恩寵和信任,齊王越發覺得像是囚禁。
他也算是盡心盡力,每夜都是和衣而睡,生怕前頭有什麽差遣,每天的湯藥也是親自侍奉,可是皇上始終不見好。
這樣的情形之下,再好耐性的人也忍不住心裏發毛。
那晚守在皇帝身邊,將湯藥服侍了,“父皇,今天可覺得好些了?”齊王拿白絹給他拭了嘴角的殘漬,輕聲問道。
皇上好似喝湯藥便廢了全部的心神,仰躺在床榻上,大口喘著氣。
“父皇,眼看年節就要過了,父皇可還能上朝?”齊王將那碗擱在一旁,在皇上身邊,貼耳問道。
皇上看他一眼,眼睛瞧向別處,沒有言語。
“父皇,國不可一日無君,您這樣病著,大家都關心得很。”
“你到底想說什麽?打量朕現在病著,就連心也跟著糊塗了?”皇上說話的聲音也有些粗重,好像精力耗盡,累到極處。
“兒臣不敢。”他擱了藥碗跪下。
“你說,何人可監國,太子,還是你?”皇帝眼睛一瞟,看向跪在地上的齊王,這話的意思等於問他,你覺得該不該易儲君。
“兒臣不敢妄議。”
“你不敢?”皇上一聲冷笑,“這些日子前來看望的大臣都被朕擋了出去,你心裏一定很不痛快吧?其實朕也知道他們是什麽意思,都是些說客,你就這麽等不及了?”
他猜不透皇上這話究竟是什麽意思,這麽多年,皇上一向是偏寵他的,什麽責怪都是給中宮的,好像這一病,性情也變了。難得等了一天他清醒的時候,卻得了這樣一頓數落,蕭翌心中好不痛快,又驚又怕,汗將衣衫都濕了一層。
“好了,你也出去吧,朕先靜靜。”
皇上下了逐客令,蕭翌鬆了口氣,退出了殿中。心頭煩悶得很,便去了紫宸殿外麵走走,他一向很少出紫宸殿,一是前頭經常會喊,二是得裝成一副傷痛模樣,見的人多了,說閑話的也就多了。
風一吹過來,便覺得人清醒多了,裏麵的炭火燒的,人骨頭都軟了。
“殿下。”一個太監湊到他的耳邊,是蕭翌安插在紫宸殿的眼線。
“你怎麽來了?”蕭翌有些吃驚,一把將那太監拉過,這可是貼身伺候皇上的,若是被旁人見了兩個人在一起說話,少不了許多閑言。
“殿下,大司馬回來了。”那太監在他耳邊低語道。
蕭翌一直隨侍皇上左右,皇上將所有大臣和都擋在門外,連帶蕭翌的消息也閉塞了,大司馬回京這消息也是這太監尋了機會才送到蕭翌這裏。
“他現在怎麽樣?”蕭翌問道。
“聽聞是一路從邊關逃回來的,現在回了京,隻是陛下病著,一直沒有發落。”
大司馬回來得好是時候,眼看著皇上重病,那便是天時,他在紫宸殿裏,這便是地利,如今加上一個大司馬,就是人和了。皇上的決定不是一直猶豫不決嗎?蕭翌自己要打算了。
“你一定想辦法讓大司馬進宮與本王見上一麵。”他對那太監說道。
“陛下,你醒了。”皇後圍在龍榻邊上溫聲喊了一句。
“陛下。”眾人都圍了上去,長公主站在最外麵見貴妃一個勁兒地往裏擠了進去,自己隔得遠遠的。
“陛下,你怎麽樣了?”貴妃跪在他的榻邊,眼淚說來就來。
皇帝堪堪睜開眼,看了一眼屋中的人,又看了看身邊的幾個兒子,和眼睛紅腫的皇後,以及淚掛香腮的貴妃,隻說了一句“齊王留下吧,餘下的人都散了吧。”
太子和皇後聽了這句話心忽地就沉了下去,此時正該是太子侍奉左右,怎的就變成了齊王?
眾人心中大多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長公主覺著自己走這一遭好沒意思,這便是確定了齊王是未來的國君,但是貴妃剛才幾句話堵得她心裏難受。她一向對政事不敏感,忽然覺得好像這朝堂比她想象的要複雜很多。
大家三三兩兩散開,她也跟著走了出去。
等長公主回到了紫華殿,天已經開始蒙蒙亮了,沈殷殷已經靠在自己哥哥肩上打了好幾次瞌睡了。
“陛下怎麽樣?”沈大人去問長公主,卻隻見她搖搖頭。
此刻太監來宣旨,“請各位貴人回家去吧,陛下身邊有齊王照料著。”
“齊王照料?”沈大人去詢問自己身邊的妻子。
回程的馬車上,長公主總算回過味來,問身邊的丈夫道,“你說現在這種情況,咱們殷殷和齊王的婚事是不是就擱下了?”
沈大人一夜未睡,此刻正靠在馬車上醒神,“國喪未至,不能娶妻倒也不至於,但是齊王現在還要照顧陛下,這種時候還是小心些為妙,婚期暫時往後延一延吧。”
“可是婚期是陛下定的,陛下沒說延期,咱們能抗旨嗎?”
沈大人也覺著頭疼,隻道,“且等一等吧,齊王自會請陛下旨意。”
長公主心中嘀咕,隻小聲說了一句“咱們殷殷可十七了。”最好是皇上沒什麽事,若是有事,齊王又得守孝三年,拖到二十可就是老姑娘了。
“我方才去紫宸殿你知道貴妃給我說了什麽嗎?”心中幾番計較,長公主覺得還是有必要跟丈夫商量一下。
“什麽?”沈大人不鹹不淡道。
“你說,陛下這次這個坎要是翻不過去便怎麽樣?”長公主的背往馬車後頭靠了靠,身子也離得沈大人更近些了。
“說這些有什麽用?最多也是殷殷再等三年,咱們在朝為官,該守國喪便守就是,這是為臣本分。”
“哪有那麽簡單?貴妃給我提了個醒,咱們和齊王有姻親,若是太子登基,必是容不下齊王,那咱們。。。還有一事,貴妃在皇上身邊留了眼線,那一日你在陛下身邊說的話她可是聽得清清楚楚,貴妃有眼線,皇後就能確定沒有?”
沈大人猛地睜開眼,將自己夫人打量了好幾眼,“你從前都不關心這些的?現在是怎麽了?”
“事關生死存亡,我不多想一些能行嗎?”
“杞人憂天,我沈曠行得端、做得正,我怕什麽?太子想我死,總得有個名頭吧。”沈大人自有一身正氣在,他一向剛直,一生為朝堂效力,雖也知伴君如伴虎,但也是那些鑽營權謀心術之輩,與他何幹?
“好,就算你沈大人問心無愧,那齊王呢?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若是太子登基,咱們殷殷還未嫁與齊王,但誰還敢娶她?難不成一輩子留在家中?”沈殷殷的客觀條件本來也不好嫁,好容易有個齊王不嫌棄,長公主不由得不擔心啊。
“夫人,你到底想說什麽?咱們多年夫妻,你何至於跟我打啞謎?”沈大人聽她彎彎繞繞,也累得很,忍不住道。
“我是說,如今齊王和太子相爭,咱們隻管隔岸觀火太過被動。你是首輔啊,大權在握,隻要你稍微使點手段,結果如何還不是你說了算。”長公主總算說在了正題上。
“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麽?我竟還不知道,我府中還坐了這樣一個大計謀之人。”
長公主遭丈夫一句諷刺,也覺著有些臉紅,但也說道,“你不也希望齊王稱帝嗎?”
“我是希望但也是等著陛下聖裁,為人臣子,再不堪,忠義二字可還識得。玉和啊玉和,現在紫宸殿裏躺著的可是你親哥哥,我好像從來就不認識你了。”
“哥哥哪有女兒重要?是你太過迂腐,幫了齊王也是幫了江山社稷,也是忠君,是你不敢擔著風險吧?首輔當得太過安逸,怎麽願意為了一個女兒放棄這手中的權利?”她想著激他一激。
沈大人不怒反笑了,隻是那笑叫人看出他眼底的寒意,他從前本就生得漂亮,這樣冷了神色,還有幾分攝人意味,“好了,你不要再說了,我說過不會做便不會做,為官數年,這點底線、原則我還是有的。”
“我。。。”
“玉和,咱們夫妻多年,我一向尊重你、謙讓你,從不曾打罵過你,甚至不曾對你說一句重話,但你若在此事上多一句嘴,隻怕我沈曠今天要破戒了。”
這還是沈大人第一次這樣與她說話,她知道他說得出做得出,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再說了。
這個新年百姓過得很不熱鬧,鞭炮不能放,宴席不能請,就算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那也是辦得小心謹慎。
長公主那日被沈大人冷語說過之後,也知道再打不了那些主意,一切隻能看天意了。天天趴在府門口等著打發的人從宮裏帶信回來,帶信的人天天都說陛下好些了,但等來等去,也沒見皇上出了紫宸殿一步半步。
過了初八宮裏還沒來消息,沈殷殷看著府中紅裝,覺得刺眼睛得很,不過心中卻是舒了很大一口氣。
那一頭齊王也急了,皇上說的是侍奉,他連齊王府也沒回,換洗衣物都還是貴妃娘娘著人送過來的。外麵情況怎麽樣了,他也不知道,皇上時醒時昏,那一日他試探著問一句他和沈殷殷的婚事,也沒得了回答。
表麵上的恩寵和信任,齊王越發覺得像是囚禁。
他也算是盡心盡力,每夜都是和衣而睡,生怕前頭有什麽差遣,每天的湯藥也是親自侍奉,可是皇上始終不見好。
這樣的情形之下,再好耐性的人也忍不住心裏發毛。
那晚守在皇帝身邊,將湯藥服侍了,“父皇,今天可覺得好些了?”齊王拿白絹給他拭了嘴角的殘漬,輕聲問道。
皇上好似喝湯藥便廢了全部的心神,仰躺在床榻上,大口喘著氣。
“父皇,眼看年節就要過了,父皇可還能上朝?”齊王將那碗擱在一旁,在皇上身邊,貼耳問道。
皇上看他一眼,眼睛瞧向別處,沒有言語。
“父皇,國不可一日無君,您這樣病著,大家都關心得很。”
“你到底想說什麽?打量朕現在病著,就連心也跟著糊塗了?”皇上說話的聲音也有些粗重,好像精力耗盡,累到極處。
“兒臣不敢。”他擱了藥碗跪下。
“你說,何人可監國,太子,還是你?”皇帝眼睛一瞟,看向跪在地上的齊王,這話的意思等於問他,你覺得該不該易儲君。
“兒臣不敢妄議。”
“你不敢?”皇上一聲冷笑,“這些日子前來看望的大臣都被朕擋了出去,你心裏一定很不痛快吧?其實朕也知道他們是什麽意思,都是些說客,你就這麽等不及了?”
他猜不透皇上這話究竟是什麽意思,這麽多年,皇上一向是偏寵他的,什麽責怪都是給中宮的,好像這一病,性情也變了。難得等了一天他清醒的時候,卻得了這樣一頓數落,蕭翌心中好不痛快,又驚又怕,汗將衣衫都濕了一層。
“好了,你也出去吧,朕先靜靜。”
皇上下了逐客令,蕭翌鬆了口氣,退出了殿中。心頭煩悶得很,便去了紫宸殿外麵走走,他一向很少出紫宸殿,一是前頭經常會喊,二是得裝成一副傷痛模樣,見的人多了,說閑話的也就多了。
風一吹過來,便覺得人清醒多了,裏麵的炭火燒的,人骨頭都軟了。
“殿下。”一個太監湊到他的耳邊,是蕭翌安插在紫宸殿的眼線。
“你怎麽來了?”蕭翌有些吃驚,一把將那太監拉過,這可是貼身伺候皇上的,若是被旁人見了兩個人在一起說話,少不了許多閑言。
“殿下,大司馬回來了。”那太監在他耳邊低語道。
蕭翌一直隨侍皇上左右,皇上將所有大臣和都擋在門外,連帶蕭翌的消息也閉塞了,大司馬回京這消息也是這太監尋了機會才送到蕭翌這裏。
“他現在怎麽樣?”蕭翌問道。
“聽聞是一路從邊關逃回來的,現在回了京,隻是陛下病著,一直沒有發落。”
大司馬回來得好是時候,眼看著皇上重病,那便是天時,他在紫宸殿裏,這便是地利,如今加上一個大司馬,就是人和了。皇上的決定不是一直猶豫不決嗎?蕭翌自己要打算了。
“你一定想辦法讓大司馬進宮與本王見上一麵。”他對那太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