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曆年很快過去了,正是陽春三月的天氣。北疆的春天好像還遠遠沒有到來。此時的南方大概是草長鶯飛,群鳥亂鳴的時刻了吧。然而北疆的春天卻完全沒有春天的氣象,人們依舊穿著厚厚的臃腫的冬衣,在冬日的寒風裏瑟縮著。到處都在化雪,那些積雪消融的地方,裸露出大塊大塊的土地的肌膚,仿佛還原出這片土地原來的模樣。那些沒有化盡的積雪,仿佛是某種不合時宜的點綴,局促在大片土黃色的大地上,隨意地散落著,分布著。大地呈現黃白相間的色彩,遠遠看去,仿佛一個沒有將色彩調勻的調色板。就在這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綠正悄然地在這片大地的深層醞釀著,積蓄著噴薄而出的力量,像蓄勢待發的戰士,隨時準備將這片大地徹底染綠。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一天何時能到來。
地上到處流淌著積雪的雪水,和著濕潤的泥土,到處都是泥濘。婉貞已經不記得多少次穿越這條長長的泥濘的小徑了,從宿舍出發,穿越學校的操場,再走到那間大大的教師。不知道是誰很細心,在這條小路上墊上了磚塊,腳走在上麵,磚下的潤濕的泥土仍舊冒著水泡,那些水隨時湧動著。但鞋子卻不像從前那樣沾滿泥漿了。她走在上麵,心裏卻是沉甸甸的。
從上學期到現在,她和潤宇一直堅持為學生補課,而且先後又有幾個年輕的有幹勁的教師也加入了他們這個為學生補課的隊伍。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們的成績也提高得很快。她覺得和這樣一群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仿佛又重拾了自己年輕時曾經擁有的教學熱忱。特別是每次補好課,
看到同學們帶著無限滿足的樣子,三三兩兩地離開,婉貞的心裏又燃情了新的希望。補好課,大家在一起頭碰頭地吃著牛肉麵,那間小小的宿舍一下子又充滿了歡聲笑語。吃好麵,大家互相道別,各自回家,那些溫馨而美好的畫麵始終讓人回味良久。
是啊,這群年輕人們懷揣著教育的激情,把一腔熱血完全地投入到學生身上,他們不計得失,一心想讓學生們能有更加輝煌和燦爛的明天,從早到晚這樣默默付出著,即使累了,生病著,也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仍舊埋頭付出著,還有什麽比這更值得令人敬佩,更令人頌揚的呢?想到這裏,她的內心被一種崇高而偉大的情懷鼓動著,自己目前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顯得那麽微不足道了。
她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少個周末沒有回到過自己的團部的那個家了。偶爾回去一趟,小君瑤又長大了,又長高了,這個年紀的孩子仿佛是比賽似的,一個月看不到她,她就悄悄地地裏拔節的那樣長出了許多。她每趟回去總能聽到小君瑤嗔怪她:“媽媽,你說話不算話,說好上周要回來的,怎麽又沒有回來。媽媽,你知道嗎,我很想你啊!”
“你說說,你哪裏想媽媽?”周阿姨說。“不,我哪兒哪兒都想媽媽。”君瑤認真地說。“我看你啊,隻有嘴上想媽媽。你是想你媽媽給你燒的紅燒肉了。”周阿姨打趣兒地說。是啊,小君瑤最愛吃媽媽燒的紅燒肉了。每次想媽媽的時候,周阿姨就總是給她燒紅燒肉吃。但是這個孩子吃了奶奶燒的紅燒肉,好像就安靜了很多。大概是吃了紅燒肉,就仿佛媽媽就在她身旁吧。
有時候食物和某種記憶緊密相連的。我們吃到某種食物,就會自然的想到某種已經淡遠了的記憶,以及這段記憶中的某個人。那種絲絲縷縷的情愫仿佛那樣穩固地牢不可破地留存於我們的記憶深處,一經食物的觸發,就自然而然地升騰出來,彌散開來。它們滋養著我們的生命和靈魂,成為我們身體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君瑤大概也是如此吧,因為太想媽媽的緣故,所以她總愛吃紅燒肉。吃到紅燒肉,她想媽媽的心情大概能得到緩解吧。但是婉貞真的是因為有時候太忙了,她周末常常要去家訪,有時候還要幫著新教師準備課,上門給個別一兩個孩子補補課。有時候忙到不能及時趕回家看君瑤,所以她對這孩子,心裏是存著愧疚的。她每回總想著下周我一定會回去看孩子,但是到了周末,她又總要給這樣那樣的事情牽絆著,而無法回去。
值得慶幸的是,周阿姨是個明事理的人。她總是說:“孩子由我和老馬幫忙照顧著,你就安心去忙工作吧。把這一兩年熬過去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了。現在瑞萍的孩子也不用我照顧,瑞萍她婆婆一直幫他們的。所以我這裏也沒有什麽負擔。你不用覺得虧欠我們什麽。”周阿姨總是這麽說,反而讓婉貞愈發覺得自己虧欠了家人。所以她每趟回來,就去農貿市場上買回各種東西。大大小小,滴滴拉拉地提一大堆的東西,往周阿姨家搬,仿佛這樣才能填補她心裏的虧欠似的。
畢竟瑞安還是那樣,一天到晚樂嗬嗬的,什麽也不懂,沒有脾氣,也沒有憂慮。有時候婉貞又羨慕他,又覺得他好氣。羨慕的是,他活得跟個神仙似的,樣樣事情都不用管;氣的是,有時候他還要別人照顧。但是他到底還是明白婉貞是她的媳婦的,君瑤是他女兒的,所以有什麽好吃的,也總是舍不得吃,還會留給婉貞和孩子,他倒也是個知道疼惜人的人。就衝這一點,婉貞也便能原諒他的。
想到這裏,婉貞心裏又充滿了慰藉。然而很快她地腦海中又不斷浮現出另一幕場景,那是昨天在校長辦公室裏出現的畫麵。那些畫麵一幕幕無比清晰的在她腦海裏像放電影一樣,反反複複地在她腦海裏播放著,揮之不去。她每每想到那一一幕幕場景,心裏就好像有無限憂慮似的。
地上到處流淌著積雪的雪水,和著濕潤的泥土,到處都是泥濘。婉貞已經不記得多少次穿越這條長長的泥濘的小徑了,從宿舍出發,穿越學校的操場,再走到那間大大的教師。不知道是誰很細心,在這條小路上墊上了磚塊,腳走在上麵,磚下的潤濕的泥土仍舊冒著水泡,那些水隨時湧動著。但鞋子卻不像從前那樣沾滿泥漿了。她走在上麵,心裏卻是沉甸甸的。
從上學期到現在,她和潤宇一直堅持為學生補課,而且先後又有幾個年輕的有幹勁的教師也加入了他們這個為學生補課的隊伍。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們的成績也提高得很快。她覺得和這樣一群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仿佛又重拾了自己年輕時曾經擁有的教學熱忱。特別是每次補好課,
看到同學們帶著無限滿足的樣子,三三兩兩地離開,婉貞的心裏又燃情了新的希望。補好課,大家在一起頭碰頭地吃著牛肉麵,那間小小的宿舍一下子又充滿了歡聲笑語。吃好麵,大家互相道別,各自回家,那些溫馨而美好的畫麵始終讓人回味良久。
是啊,這群年輕人們懷揣著教育的激情,把一腔熱血完全地投入到學生身上,他們不計得失,一心想讓學生們能有更加輝煌和燦爛的明天,從早到晚這樣默默付出著,即使累了,生病著,也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仍舊埋頭付出著,還有什麽比這更值得令人敬佩,更令人頌揚的呢?想到這裏,她的內心被一種崇高而偉大的情懷鼓動著,自己目前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顯得那麽微不足道了。
她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少個周末沒有回到過自己的團部的那個家了。偶爾回去一趟,小君瑤又長大了,又長高了,這個年紀的孩子仿佛是比賽似的,一個月看不到她,她就悄悄地地裏拔節的那樣長出了許多。她每趟回去總能聽到小君瑤嗔怪她:“媽媽,你說話不算話,說好上周要回來的,怎麽又沒有回來。媽媽,你知道嗎,我很想你啊!”
“你說說,你哪裏想媽媽?”周阿姨說。“不,我哪兒哪兒都想媽媽。”君瑤認真地說。“我看你啊,隻有嘴上想媽媽。你是想你媽媽給你燒的紅燒肉了。”周阿姨打趣兒地說。是啊,小君瑤最愛吃媽媽燒的紅燒肉了。每次想媽媽的時候,周阿姨就總是給她燒紅燒肉吃。但是這個孩子吃了奶奶燒的紅燒肉,好像就安靜了很多。大概是吃了紅燒肉,就仿佛媽媽就在她身旁吧。
有時候食物和某種記憶緊密相連的。我們吃到某種食物,就會自然的想到某種已經淡遠了的記憶,以及這段記憶中的某個人。那種絲絲縷縷的情愫仿佛那樣穩固地牢不可破地留存於我們的記憶深處,一經食物的觸發,就自然而然地升騰出來,彌散開來。它們滋養著我們的生命和靈魂,成為我們身體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君瑤大概也是如此吧,因為太想媽媽的緣故,所以她總愛吃紅燒肉。吃到紅燒肉,她想媽媽的心情大概能得到緩解吧。但是婉貞真的是因為有時候太忙了,她周末常常要去家訪,有時候還要幫著新教師準備課,上門給個別一兩個孩子補補課。有時候忙到不能及時趕回家看君瑤,所以她對這孩子,心裏是存著愧疚的。她每回總想著下周我一定會回去看孩子,但是到了周末,她又總要給這樣那樣的事情牽絆著,而無法回去。
值得慶幸的是,周阿姨是個明事理的人。她總是說:“孩子由我和老馬幫忙照顧著,你就安心去忙工作吧。把這一兩年熬過去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了。現在瑞萍的孩子也不用我照顧,瑞萍她婆婆一直幫他們的。所以我這裏也沒有什麽負擔。你不用覺得虧欠我們什麽。”周阿姨總是這麽說,反而讓婉貞愈發覺得自己虧欠了家人。所以她每趟回來,就去農貿市場上買回各種東西。大大小小,滴滴拉拉地提一大堆的東西,往周阿姨家搬,仿佛這樣才能填補她心裏的虧欠似的。
畢竟瑞安還是那樣,一天到晚樂嗬嗬的,什麽也不懂,沒有脾氣,也沒有憂慮。有時候婉貞又羨慕他,又覺得他好氣。羨慕的是,他活得跟個神仙似的,樣樣事情都不用管;氣的是,有時候他還要別人照顧。但是他到底還是明白婉貞是她的媳婦的,君瑤是他女兒的,所以有什麽好吃的,也總是舍不得吃,還會留給婉貞和孩子,他倒也是個知道疼惜人的人。就衝這一點,婉貞也便能原諒他的。
想到這裏,婉貞心裏又充滿了慰藉。然而很快她地腦海中又不斷浮現出另一幕場景,那是昨天在校長辦公室裏出現的畫麵。那些畫麵一幕幕無比清晰的在她腦海裏像放電影一樣,反反複複地在她腦海裏播放著,揮之不去。她每每想到那一一幕幕場景,心裏就好像有無限憂慮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