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拓海港,首先要有船隻和水手,航行時水手要懂得修理船隻,探索到合適港灣後,水手還得上岸建設.
值得建設的地方肯定不是無人之地,水手上岸建設時,當地人是不會在邊上白白看著,因此水手還得守住地盤才行,就必須能打。
能打仗是最關鍵的,也最難培養,當初如果沒有許昌的四千老兵,會稽的六個海港是不可能慢慢發展成現在的海港城市。虞家商隊發展這麽多年,除了張易送他的金塘港,連淮河沿岸的港口都沒建成,就是因為他家沒有武力,即使建了也守不住。
大漢北軍是最能打的一批人,拉倒船廠裏當小工,造船的同時教會他們修船,開船,以後就是最好的水手,也隻有他們,才有開疆裂土的雄心壯誌。
張易出席船廠開工典禮後,賈詡也在海島上完成回爐重煉。
張易親自送他到金陵官邸區的商務調查大樓裏,正式接管吳候府的密諜係統。
把整整一屋子書櫥指給賈詡,張易對他說:“這裏是所有密探的花名冊,你要管的不僅僅是這個大樓的人,還有整個書櫥裏的人,加上你,總共三千四百二十三人。人數很多,可祖茂隻知道派這些人做生意,不僅蓋了這座大樓,這座樓最下麵一層全部是庫房,裏麵堆滿了錢。對了,賺錢也有你的不少功勞。”
賈詡立刻拱手道:“卑職隻出微薄之力,不敢居功。”
“錢確實賺了不少,可大榮給我的情報還不如奉孝的情報部多,關鍵時候被人隔絕了信息,還是五原縣的高順給我送信,我才知道皇上駕崩,這一點我非常不滿意。”
說這個,其實問題最大的還是賈詡,因為他是祖茂派到西涼的人,結果他卻跟著董卓走了,西涼密探群龍無首,被封鎖後,沒有立刻拿出手段。
張易說這話,其實是敲打賈詡,隻是拿祖茂作伐。
賈詡隻能低頭不吱聲。
時過境遷,張易也不再多說,於是對賈詡說:“在我看來,這個樓裏,就這個花名冊最有用,希望你能利用起來,讓我坐在家裏,也能清楚天下事。”
張易批評祖茂來敲打賈詡,就是希望賈詡能認真對待情報的事情。
祖茂其實幹得不錯,除了皇上駕崩時,被朱儁和隴西世家聯手封鎖了消息。現在祖茂調走,整個密諜係統全部交給他,這是對他委以重任,因此賈詡躬身一輯道:“卑職自當竭盡全力,不負主公厚望。”
被張易當麵數落,祖茂就在邊上傻笑,他已經被張易委派了新任務。就是聯合十三家揚州豪商,在大漢重要城市建設錢莊,統一命名為吳郡銀行。
銀行推出一元的銀幣,等值一千漢五銖,還發行十元的銀票,用於異地匯兌和大額貸款。以後揚州和驃騎將軍府所有官員和將士,都用銀幣發放薪水,不再是原來的錢糧。
吳郡銀行總行設在吳郡城,已經建成,祖茂這次來金陵,除了交接密諜係統,就是建設吳郡銀行金陵支行。
郭嘉笑著對祖茂說:“祖老師以後坐在家裏收錢就可以了。”
“那怎麽行?那點利息還不夠我養人的,有了銀行,老兵互助會裏的退伍戰士,就能貸款辦工廠,我手裏有個皮鞋廠,準備擴大規模後分出去,奉孝要不要弄一份?”
“不用,賣皮鞋不合適我,老師把報紙給了我們情報部,我還是找文和談談合作的事情。”
張易立刻說:“吳-郡商-報是給奉孝的,金-陵商-報由文和做,銷路可以合作,報紙卻要自己辦。”
賈詡一聽,懵了,狐疑地看了祖茂一眼,然後問張易:“金-陵商-報是什麽?”
郭嘉立刻從身後背包裏取出一份報紙,對賈詡說:“吳-郡商-報首期,給你借鑒一下。”
賈詡打開一看,正麵板塊是船廠開業典禮的事情,然後就是介紹船廠概況,重點說明船廠建成後可以同時建造三十艘千料船和十艘五千料船。
報紙背麵板塊是吳郡船舶學校招生的告示,詳細說了招生條件,必須年滿十六歲,還得經過啟蒙才行。招生告示下麵是吳郡幾種商品的介紹和物價,還有幾家吳郡商行的招工信息,招工信息內容中,除了工作地址外,就是年齡限製,還醒目地注明待遇:一經錄用,包食宿,每日十五文工錢,有特殊專長的從優錄取。
賈詡問郭嘉:“每日包吃住還能買三鬥米?這是哪家的商行?”
現在吳郡米價比較平穩,一鬥米才五文,如果到了長安,十五文隻可以買一鬥米,卻能買五鬥穀子,十五文在大漢百姓中算高薪了,再包吃住,因此讓賈詡覺得詫異。
見到張易正在和祖茂商量銀行的事情,郭嘉指著那一小段文字,小聲說:“幾家鐵器作坊,一時招不到人,就到我們報紙上做了廣告,就這幾個字,付了一萬錢的廣告費。”
賈詡眼睛眯了一下,又問:“這張報紙印了多少份,每張賣出去多少文?”
郭嘉嘴巴歪歪張易位置,低聲說:“總共印了五千份。本來我準備五十文一張,被老師提高到兩百文,而且是一百份才能拿到的批發價。”
賈詡又問:“賣得怎麽樣?”
郭嘉小聲說:“賣光了,不過大多數是這些商家買走的。”
郭嘉來找賈詡合作,是想借助賈詡的密探係統賣報紙,結果合作被張易當麵就否決了,卻同意統一銷售。
賈詡對著郭嘉一輯道:“多謝奉孝解惑,五天後金-陵商-報首刊,版麵比這大一倍,會印一萬份,一百份才能拿到的批發價是五百文。”
隻看一眼吳-郡商-報,賈詡就知道報紙是張易設計的,和郭嘉不同,他當過魏記商行主辦,幾句話一問就估量出這份報紙的價值。
“哦,文和有什麽指點的呢?”郭嘉善於軍事謀劃,商賈之事卻不甚懂,隻當張易用報紙賺錢來補貼情報部人員,見到賈詡隨口就報出新價,立刻求教。
賈詡笑著說:“金陵本地我們隻銷售一千份,吳郡和會稽加起來隻有一千份,其他都會用快馬送出去,沿途各縣我們會設點銷售,銷路終點分別是長安,洛京和幽州,哈哈,這個比大米賺錢要快得多。”
因為洛京阻斷往西的交通,揚州商隊到許昌後改走南陽去長安,賈詡說的是大漢商人最密集的三條商道,他沿途有的是人手。
而且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隻需在報紙上用密文寫上命令,撒在外麵的密探每日讀報,就能通過報紙知道中樞最新下達的命令。
賈詡已經想好首刊的密令:收集各地物價信息。
通過報紙,他已經明白張易的話,天下大事在民生,隻需要了解物價,就能讀出很多信息。
值得建設的地方肯定不是無人之地,水手上岸建設時,當地人是不會在邊上白白看著,因此水手還得守住地盤才行,就必須能打。
能打仗是最關鍵的,也最難培養,當初如果沒有許昌的四千老兵,會稽的六個海港是不可能慢慢發展成現在的海港城市。虞家商隊發展這麽多年,除了張易送他的金塘港,連淮河沿岸的港口都沒建成,就是因為他家沒有武力,即使建了也守不住。
大漢北軍是最能打的一批人,拉倒船廠裏當小工,造船的同時教會他們修船,開船,以後就是最好的水手,也隻有他們,才有開疆裂土的雄心壯誌。
張易出席船廠開工典禮後,賈詡也在海島上完成回爐重煉。
張易親自送他到金陵官邸區的商務調查大樓裏,正式接管吳候府的密諜係統。
把整整一屋子書櫥指給賈詡,張易對他說:“這裏是所有密探的花名冊,你要管的不僅僅是這個大樓的人,還有整個書櫥裏的人,加上你,總共三千四百二十三人。人數很多,可祖茂隻知道派這些人做生意,不僅蓋了這座大樓,這座樓最下麵一層全部是庫房,裏麵堆滿了錢。對了,賺錢也有你的不少功勞。”
賈詡立刻拱手道:“卑職隻出微薄之力,不敢居功。”
“錢確實賺了不少,可大榮給我的情報還不如奉孝的情報部多,關鍵時候被人隔絕了信息,還是五原縣的高順給我送信,我才知道皇上駕崩,這一點我非常不滿意。”
說這個,其實問題最大的還是賈詡,因為他是祖茂派到西涼的人,結果他卻跟著董卓走了,西涼密探群龍無首,被封鎖後,沒有立刻拿出手段。
張易說這話,其實是敲打賈詡,隻是拿祖茂作伐。
賈詡隻能低頭不吱聲。
時過境遷,張易也不再多說,於是對賈詡說:“在我看來,這個樓裏,就這個花名冊最有用,希望你能利用起來,讓我坐在家裏,也能清楚天下事。”
張易批評祖茂來敲打賈詡,就是希望賈詡能認真對待情報的事情。
祖茂其實幹得不錯,除了皇上駕崩時,被朱儁和隴西世家聯手封鎖了消息。現在祖茂調走,整個密諜係統全部交給他,這是對他委以重任,因此賈詡躬身一輯道:“卑職自當竭盡全力,不負主公厚望。”
被張易當麵數落,祖茂就在邊上傻笑,他已經被張易委派了新任務。就是聯合十三家揚州豪商,在大漢重要城市建設錢莊,統一命名為吳郡銀行。
銀行推出一元的銀幣,等值一千漢五銖,還發行十元的銀票,用於異地匯兌和大額貸款。以後揚州和驃騎將軍府所有官員和將士,都用銀幣發放薪水,不再是原來的錢糧。
吳郡銀行總行設在吳郡城,已經建成,祖茂這次來金陵,除了交接密諜係統,就是建設吳郡銀行金陵支行。
郭嘉笑著對祖茂說:“祖老師以後坐在家裏收錢就可以了。”
“那怎麽行?那點利息還不夠我養人的,有了銀行,老兵互助會裏的退伍戰士,就能貸款辦工廠,我手裏有個皮鞋廠,準備擴大規模後分出去,奉孝要不要弄一份?”
“不用,賣皮鞋不合適我,老師把報紙給了我們情報部,我還是找文和談談合作的事情。”
張易立刻說:“吳-郡商-報是給奉孝的,金-陵商-報由文和做,銷路可以合作,報紙卻要自己辦。”
賈詡一聽,懵了,狐疑地看了祖茂一眼,然後問張易:“金-陵商-報是什麽?”
郭嘉立刻從身後背包裏取出一份報紙,對賈詡說:“吳-郡商-報首期,給你借鑒一下。”
賈詡打開一看,正麵板塊是船廠開業典禮的事情,然後就是介紹船廠概況,重點說明船廠建成後可以同時建造三十艘千料船和十艘五千料船。
報紙背麵板塊是吳郡船舶學校招生的告示,詳細說了招生條件,必須年滿十六歲,還得經過啟蒙才行。招生告示下麵是吳郡幾種商品的介紹和物價,還有幾家吳郡商行的招工信息,招工信息內容中,除了工作地址外,就是年齡限製,還醒目地注明待遇:一經錄用,包食宿,每日十五文工錢,有特殊專長的從優錄取。
賈詡問郭嘉:“每日包吃住還能買三鬥米?這是哪家的商行?”
現在吳郡米價比較平穩,一鬥米才五文,如果到了長安,十五文隻可以買一鬥米,卻能買五鬥穀子,十五文在大漢百姓中算高薪了,再包吃住,因此讓賈詡覺得詫異。
見到張易正在和祖茂商量銀行的事情,郭嘉指著那一小段文字,小聲說:“幾家鐵器作坊,一時招不到人,就到我們報紙上做了廣告,就這幾個字,付了一萬錢的廣告費。”
賈詡眼睛眯了一下,又問:“這張報紙印了多少份,每張賣出去多少文?”
郭嘉嘴巴歪歪張易位置,低聲說:“總共印了五千份。本來我準備五十文一張,被老師提高到兩百文,而且是一百份才能拿到的批發價。”
賈詡又問:“賣得怎麽樣?”
郭嘉小聲說:“賣光了,不過大多數是這些商家買走的。”
郭嘉來找賈詡合作,是想借助賈詡的密探係統賣報紙,結果合作被張易當麵就否決了,卻同意統一銷售。
賈詡對著郭嘉一輯道:“多謝奉孝解惑,五天後金-陵商-報首刊,版麵比這大一倍,會印一萬份,一百份才能拿到的批發價是五百文。”
隻看一眼吳-郡商-報,賈詡就知道報紙是張易設計的,和郭嘉不同,他當過魏記商行主辦,幾句話一問就估量出這份報紙的價值。
“哦,文和有什麽指點的呢?”郭嘉善於軍事謀劃,商賈之事卻不甚懂,隻當張易用報紙賺錢來補貼情報部人員,見到賈詡隨口就報出新價,立刻求教。
賈詡笑著說:“金陵本地我們隻銷售一千份,吳郡和會稽加起來隻有一千份,其他都會用快馬送出去,沿途各縣我們會設點銷售,銷路終點分別是長安,洛京和幽州,哈哈,這個比大米賺錢要快得多。”
因為洛京阻斷往西的交通,揚州商隊到許昌後改走南陽去長安,賈詡說的是大漢商人最密集的三條商道,他沿途有的是人手。
而且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隻需在報紙上用密文寫上命令,撒在外麵的密探每日讀報,就能通過報紙知道中樞最新下達的命令。
賈詡已經想好首刊的密令:收集各地物價信息。
通過報紙,他已經明白張易的話,天下大事在民生,隻需要了解物價,就能讀出很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