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衍對祁渺說起了東陽明宗皇帝建在這裏的“西山八院”。
“明宗皇帝喜歡遊山玩水,這些年陸續在這西郊建了八座寺廟,就是我們一路見到清水院、金水院、香水院、聖水院、潭水院、雙水院、靈水院和泉水寺。”
“哦,難道這些寺廟都與水有關?”
“你說對了!京郊西麵這塊地,泉眼多,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性,建寺廟最合適不過,所以,這八處就選了八個泉眼所在的地方。”
“建了這麽多寺廟,明宗皇帝喜歡禮佛?”
“皇上前些年喜歡禮佛,這幾年最喜仙家長生密法,現在鹿郡城裏最多的就是道觀。”楚子其插了一句,語氣中很是有些怨念。
“佛也罷,道也罷,儒也罷,看來,朝廷的喜好才是佛道儒三家勝衰的根本。興盛與衰亡,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啊。”祁渺輕輕歎道。
耶律衍微微頷首,知道她在點化楚子其,也不說破。
楚子其聽了這話,怔了一怔,低頭沉思,半天說了一句:“枉我學佛這麽多年,竟是沒有你看得明白。”
“原來楚兄自幼就禮佛了?”祁渺又問了一句。
耶律衍見楚子其欲言又止,怕祁渺尷尬,開口道:“他小時候跟隨他娘去鹿郡西郊的棲隱寺燒香,一來二去,也就喜歡上了禮佛。寺裏的主持老和尚要化了他去,他娘死活不同意。那老和尚說,他有慧根,遲早要皈依佛門,不如早日修成正果。”
耶律衍說到這裏,自己先笑了起來,“老和尚的話,把他娘給嚇壞了,再也不去棲隱寺了。這小子就獨自一個人偷著去,老和尚就給他講佛法,想要度化他。有一日,這小子問老和尚,佛家開啟蒙昧,傳法度人,他是該守佛道出家呢,還是該守孝道不出家。老和尚沒有回答,第二天托人帶話給他,說是自己著相了。”
耶律衍說完,祁渺也是嗬嗬一笑,指著楚子其問道:“你存心的是不?”
耶律衍見她這會忽然露出了些小兒女的俏皮神態,倒是一怔,有些恍惚,定了定神,才說道:“這小子有時候頑皮得緊,平日裏說什麽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私底下癡迷於天象觀星,還替人看相算命。這不是三教合一了麽,還嘴硬不肯承認。”
楚子其聽他這話,似有些不滿,開口反駁道:“耶律兄這話可不對,我觀天象、替人算命不過是覺得好玩。國不治,家不寧,身不安,佛道何以行?大丈夫在世,澤民濟世方為英雄,以儒治國,以佛治心,才是大道。”
祁渺點點頭,忽然壓低了聲音說道:“不瞞楚兄,鄒雲是我的化名,我本名祁渺。”
這下楚子其有些吃驚了,定睛看了看她半天,才問道:“你不會是翼城一戰,名動天下的那位北洹公主祁渺吧?”說完,轉頭看向耶律衍,見他一臉淡然,便知道自己猜測對了。
祁渺看楚子其雖然吃驚,卻並沒有因為自己露出了身份而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對他又生了幾分好感,乘機又說道:“其實,十年前,我們就見過。”
“十年前?我們見過?”楚子其仔細打量祁渺,皺著眉頭,回憶了半天,還是想不起來。
“在棲霞寺外,那個泥人張的攤子前,你還送我一個小泥人。想起來沒有?”祁渺提示他。
“哦?……棲霞寺,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從北洹來的小女孩?”楚子其恍然大悟。
“那個小販想騙我的珊瑚珠子,是你阻止了他,還用兩個大錢,買了那個泥人送我。”
“是啊,你還給了我幾顆幹癟癟的沙棗。”
說起那段往事,祁渺與楚子其均忍不住大笑起來,那時候兩個人還是小孩子,這轉眼間,就成了少年人。當年的一麵之緣,冥冥中還能再次相遇,還真是無巧不成書。
“十年前?你們倆不過是兩個八、九歲的小孩子,居然那時候就相識了,還真是千裏有緣相識。”耶律衍也有些驚奇。
“隻是匆匆一麵,我那時聽澄觀主持說起他,知道他是楚老丞相之子,大名楚子其,他卻不知道我是誰。”祁渺笑道。
“也怪那老和尚,見了我就想度化,我隻得跑了,也沒機會問起你的姓名。後來,我再來回來找你時,那個泥人張說,你已經走了。估摸著你是來燒香拜神的香客,來去匆匆,也就隻有遺憾了。”
楚子其隱隱有些興奮,十年前的那一麵,他就覺得那個小女孩很特別。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子靈氣不說,滿臉的倔強,還不肯白白占便宜,固執地要用幾顆貼身藏著的幹癟沙棗,和自己交換泥人。不成想,這個女孩居然是眼前的祁渺。
“前幾年,我幾次路過鹿郡,皆是匆忙得很,原想特意去探望楚兄,卻總是沒有尋到機會。倒是聽人常說起楚兄的一些逸聞趣事。”
“真的?別又是那些神怪論吧?”楚子其自嘲地笑道。
“都說楚兄才高八鬥,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無一不通,而且深得儒家治國之精髓,廟堂之上,也是頗有政績。”
“不過是多讀了幾本書而已,於儒家治國之道,也隻學了些皮毛,哪裏有他們說的那麽厲害。”楚子其被祁渺這一說,倒有些臉紅起來。
“楚兄深得儒家治國之精髓,有沒有想過,到北洹一展宏圖?”祁渺說完,一雙明亮的眼睛望向楚子其,臉上隱隱露出幾分期待。
她知道,楚子其雖然才智非凡,因性情率直,得罪了不少人,東陽明宗皇帝好風雅,對朝政卻荒疏得很,楚子其雖然被時時宣召侍君,卻並不得皇帝重用,空有一腔抱負,也是憋屈得很。
祁渺這意外的邀請,讓楚子其很是愕然,卻又不得不思考起來。以北洹今日之勢,又有北洹王那等雄主,自己前往,何愁大業不成,隻是此事非同尋常。計國事者,當審權量,說人主者,當審君情。
自己對北洹王這位雄主並無很深的了解,對他的胸襟氣度、見識喜好都不熟悉,更無從揣摩他是否適合自己。他們楚氏一族原是西澤後族一個旁支血脈,歸附東陽以來,習漢禮、讀漢書,已經漢化多年,儒家的忠君之道早已深入骨髓,讓他現在背主另投他國,羈絆太多,不是件容易的事。
“明宗皇帝喜歡遊山玩水,這些年陸續在這西郊建了八座寺廟,就是我們一路見到清水院、金水院、香水院、聖水院、潭水院、雙水院、靈水院和泉水寺。”
“哦,難道這些寺廟都與水有關?”
“你說對了!京郊西麵這塊地,泉眼多,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性,建寺廟最合適不過,所以,這八處就選了八個泉眼所在的地方。”
“建了這麽多寺廟,明宗皇帝喜歡禮佛?”
“皇上前些年喜歡禮佛,這幾年最喜仙家長生密法,現在鹿郡城裏最多的就是道觀。”楚子其插了一句,語氣中很是有些怨念。
“佛也罷,道也罷,儒也罷,看來,朝廷的喜好才是佛道儒三家勝衰的根本。興盛與衰亡,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啊。”祁渺輕輕歎道。
耶律衍微微頷首,知道她在點化楚子其,也不說破。
楚子其聽了這話,怔了一怔,低頭沉思,半天說了一句:“枉我學佛這麽多年,竟是沒有你看得明白。”
“原來楚兄自幼就禮佛了?”祁渺又問了一句。
耶律衍見楚子其欲言又止,怕祁渺尷尬,開口道:“他小時候跟隨他娘去鹿郡西郊的棲隱寺燒香,一來二去,也就喜歡上了禮佛。寺裏的主持老和尚要化了他去,他娘死活不同意。那老和尚說,他有慧根,遲早要皈依佛門,不如早日修成正果。”
耶律衍說到這裏,自己先笑了起來,“老和尚的話,把他娘給嚇壞了,再也不去棲隱寺了。這小子就獨自一個人偷著去,老和尚就給他講佛法,想要度化他。有一日,這小子問老和尚,佛家開啟蒙昧,傳法度人,他是該守佛道出家呢,還是該守孝道不出家。老和尚沒有回答,第二天托人帶話給他,說是自己著相了。”
耶律衍說完,祁渺也是嗬嗬一笑,指著楚子其問道:“你存心的是不?”
耶律衍見她這會忽然露出了些小兒女的俏皮神態,倒是一怔,有些恍惚,定了定神,才說道:“這小子有時候頑皮得緊,平日裏說什麽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私底下癡迷於天象觀星,還替人看相算命。這不是三教合一了麽,還嘴硬不肯承認。”
楚子其聽他這話,似有些不滿,開口反駁道:“耶律兄這話可不對,我觀天象、替人算命不過是覺得好玩。國不治,家不寧,身不安,佛道何以行?大丈夫在世,澤民濟世方為英雄,以儒治國,以佛治心,才是大道。”
祁渺點點頭,忽然壓低了聲音說道:“不瞞楚兄,鄒雲是我的化名,我本名祁渺。”
這下楚子其有些吃驚了,定睛看了看她半天,才問道:“你不會是翼城一戰,名動天下的那位北洹公主祁渺吧?”說完,轉頭看向耶律衍,見他一臉淡然,便知道自己猜測對了。
祁渺看楚子其雖然吃驚,卻並沒有因為自己露出了身份而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對他又生了幾分好感,乘機又說道:“其實,十年前,我們就見過。”
“十年前?我們見過?”楚子其仔細打量祁渺,皺著眉頭,回憶了半天,還是想不起來。
“在棲霞寺外,那個泥人張的攤子前,你還送我一個小泥人。想起來沒有?”祁渺提示他。
“哦?……棲霞寺,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從北洹來的小女孩?”楚子其恍然大悟。
“那個小販想騙我的珊瑚珠子,是你阻止了他,還用兩個大錢,買了那個泥人送我。”
“是啊,你還給了我幾顆幹癟癟的沙棗。”
說起那段往事,祁渺與楚子其均忍不住大笑起來,那時候兩個人還是小孩子,這轉眼間,就成了少年人。當年的一麵之緣,冥冥中還能再次相遇,還真是無巧不成書。
“十年前?你們倆不過是兩個八、九歲的小孩子,居然那時候就相識了,還真是千裏有緣相識。”耶律衍也有些驚奇。
“隻是匆匆一麵,我那時聽澄觀主持說起他,知道他是楚老丞相之子,大名楚子其,他卻不知道我是誰。”祁渺笑道。
“也怪那老和尚,見了我就想度化,我隻得跑了,也沒機會問起你的姓名。後來,我再來回來找你時,那個泥人張說,你已經走了。估摸著你是來燒香拜神的香客,來去匆匆,也就隻有遺憾了。”
楚子其隱隱有些興奮,十年前的那一麵,他就覺得那個小女孩很特別。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子靈氣不說,滿臉的倔強,還不肯白白占便宜,固執地要用幾顆貼身藏著的幹癟沙棗,和自己交換泥人。不成想,這個女孩居然是眼前的祁渺。
“前幾年,我幾次路過鹿郡,皆是匆忙得很,原想特意去探望楚兄,卻總是沒有尋到機會。倒是聽人常說起楚兄的一些逸聞趣事。”
“真的?別又是那些神怪論吧?”楚子其自嘲地笑道。
“都說楚兄才高八鬥,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無一不通,而且深得儒家治國之精髓,廟堂之上,也是頗有政績。”
“不過是多讀了幾本書而已,於儒家治國之道,也隻學了些皮毛,哪裏有他們說的那麽厲害。”楚子其被祁渺這一說,倒有些臉紅起來。
“楚兄深得儒家治國之精髓,有沒有想過,到北洹一展宏圖?”祁渺說完,一雙明亮的眼睛望向楚子其,臉上隱隱露出幾分期待。
她知道,楚子其雖然才智非凡,因性情率直,得罪了不少人,東陽明宗皇帝好風雅,對朝政卻荒疏得很,楚子其雖然被時時宣召侍君,卻並不得皇帝重用,空有一腔抱負,也是憋屈得很。
祁渺這意外的邀請,讓楚子其很是愕然,卻又不得不思考起來。以北洹今日之勢,又有北洹王那等雄主,自己前往,何愁大業不成,隻是此事非同尋常。計國事者,當審權量,說人主者,當審君情。
自己對北洹王這位雄主並無很深的了解,對他的胸襟氣度、見識喜好都不熟悉,更無從揣摩他是否適合自己。他們楚氏一族原是西澤後族一個旁支血脈,歸附東陽以來,習漢禮、讀漢書,已經漢化多年,儒家的忠君之道早已深入骨髓,讓他現在背主另投他國,羈絆太多,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