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時,有人喜歡清靜,父親賀龍喜歡“人間煙火”。
我們家的巷口新添一個小飯館,我發現後告訴了父親。沒過兩天,他問我:“你知道那個小飯館是怎麽來的嗎?”我搖頭:“不知道。”父親笑著說:“是從上海遷來的。”我叫起來:“啊,你去吃過了?”父親笑著點點頭,帶了一種感慨的神情:“人,不食人間煙火不行。進城了,官做大了,想食人間煙火就難多了……”
我理解父親。他過去一刻也沒離開過群眾,整年整月整天生活在老百姓之中。現在難了,想出去散散步都不行,保衛人員要攔阻。而且,一到群眾中就會被包圍。他那兩撇胡子又“目標顯著”,一露麵就受圍觀,這很使他苦惱。有次他要去街上走走,保衛人員要求他戴口罩,他不戴。保衛人員說,“你戴上口罩還可以走趟街,你不戴口罩,隻怕一出大門就邁不開步了。”
事實正如保衛人員所言。於是,要上街就隻好戴口罩。父親曾憂慮:“越到外麵活動少,越戴口罩,老百姓就越覺稀罕,我們就越無法正常地與群眾在一起了。這怎麽行呢?”
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別人發言談的都是黨和國家的大事,到賀龍發言時,卻出乎人們意料地說:“該講的大家都講了,我沒啥補充。我說總理啊,我們多吃點人間煙火怎麽樣?我那兒開了個小飯館,賣的餛飩可真好吃。”
有人不明白賀龍怎麽在政治局會議上說起飯館和吃餛飩來,周總理明白,望著賀龍忽然一笑:“這個提議好,我跟你去吃。”
陳毅忽有所悟地哈哈大笑:“算上我一個!”
晚上,賀龍和陳毅陪著周恩來總理到我家巷口的小飯館吃了一頓飯。
從來也沒見父親回家來表現得那麽高興,眉眼嘴巴笑成彎彎的月牙,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不停地說:“開了一個好頭,開了一個好頭。”
這以後,他們多次“溜”出去,在東單西單等熱鬧處,在街頭巷尾的小館子,食人間煙火,與群眾隨便聊天,了解到不少社會生活的真實情況。
有一次,父親後半夜才回來。母親問:“怎麽回來這麽晚?”父親一臉粲然:“會散得晚。”母親疑惑地打量他:“開會?開會能開出一身汗?”父親哈哈大笑:“我跟總理去當了一回清道夫。”
原來,會議是晚上十點多鍾結束。賀龍提議,出去走走小巷,周恩來說:“走小巷還走不出公仆,我們去掃馬路吧。”
“要得,”賀龍和陳毅同聲響應,“今晚就當一夜清道夫。”
一個總理帶兩個副總理就這麽“溜”出中南海,在長安街上掃了大半夜的馬路,最後被工作人員“請”回中南海。
記得有年在昆明,晚上看花燈戲。台上的女演員一手拿扇,一手拎花籃,纖腰束帶,舞得美極了。正看得入神,女演員忽然嫋嫋地飄下舞台,一直舞到麵前,真讓人以為仙女下凡了。我還沒有完全明白發生了什麽事,周恩來已經立起身,原來是女演員在邀請他一同登台。
刹那間,全場沸騰,掌聲歡呼聲如大潮一般灌滿每一個角落。周恩來從女演員手中接過扇,接過花籃,模仿著女演員的動作,邊舞邊登上了台。我的母親沒有敢接扇子和花籃,逃一樣躲到後台。我的父親賀龍還是有很大的勇氣的,他竟接過扇子和花籃,跟著女演員舞上台去。
於是,全場掀起新的更大的歡呼浪潮。賀龍生得虎背熊腰,平生不曾舞蹈,現在和那些仙女一樣的演員們舞在一起,那情景不難想象。禮堂沸騰了,人心也沸騰了,歡笑聲掌聲匯成震耳欲聾的雷鳴聲……
回來的路上,父親熱烈的情緒仍在極峰上明光閃爍。他兩眼亮亮地望著我們說:“群眾歡迎我們,說明我們的政策好,受到他們的擁護。可是,有沒有另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父親明光閃爍的兩眼漸漸換上了沉思的神色,片刻,他似問似答地自言自語:“群眾越來越不易見到我們,見到了就會興奮。有沒有這個問題?我們都是希望生活在群眾中,有時卻想做而做不出;不是不想,是不讓。這是哪裏的問題?……我討厭那些個保衛製度。”
除了“食人間煙火”,賀龍休息時還喜歡“吃球飯”。
部隊裏的老人知道,賀龍三件寶:球隊、報社、文工團。他常說,文體活動開展得好不好,能看出這支部隊的作風和戰鬥力。所以,直到現在,各地駐軍都很重視球隊建設,哪個部隊的球隊好,哪個部隊在當地就影響大。用現代的觀點看,那是活廣告。
賀龍率部隊進軍西南時,抓球隊就抓出了名。他通過打比賽,挑選優秀球員組成籃球隊、足球隊。有的球員是文化人,打球隻是作為業餘消遣。現在一下子調入代表隊,都不願意。
“為什麽不願意?”賀龍問有關負責人。
“主要是一些有文化的同誌,覺得打球下賤,和戲子一樣,丟人。”
“你問問他們,什麽叫文化?打球唱戲就不叫文化?”
“寫文章做詩是文化,打球唱戲也能算文化?”體工隊的負責人也糊塗了。
“那是孔老二的文化,唯有讀書高。這個觀念要改一改,吃球飯一樣有文化,而且是新文化。”
“我看不容易想通。有些球員進了代表隊,發軍裝不願穿,發薪金不願領……”
“你不要講了,我去跟他們講。”賀龍來到體育代表隊,往前麵一站,開拳就打:“聽說你們有人不願幹,以為吃球飯沒文化。誰說沒文化?就那個四書五經叫文化?這個觀念要破一破,我們祖宗創造的一切物質、精神財富都叫文化!如果說吃球飯,我賀龍是新中國第一個吃球飯的人;哪個說我沒文化,下賤,我就和他比一比,看看誰高貴誰下賤?你們出去就挺起胸脯子講:沒文化的人吃不了球飯,就說我賀龍講的,不服氣我跟他辯!”
不多幾句話,全都服氣了。賀龍組織這些球隊下部隊,下鄉,與地方比賽。所到之處,戰無不勝。人們都說:賀老總的球隊來了。每到一地都掀起一陣體育熱潮。
賀龍“吃球飯”,敢用人,為了尋求好教練,賀龍讓大家薦賢。有人推薦說:“上海有個人才,怕你不敢用。”
賀龍說:“什麽人?”“國民黨裏有一個有軍銜的人,真有才真有本事,但本人的出身和經曆也有些問題,沒人敢用,還閑在家裏呢。”
“殺過人,投過毒,放過火嗎?”
“那沒有,是一般政治曆史問題。”
“這樣的人還有什麽不敢用?我用!我派專人去請!”
賀龍果然派了專人去上海找這位教練。“是賀龍同誌專門派我來請你的。”來人隻解釋一句。那位教練怔了一瞬,激動地跳起身:“我現在就跟你走!”
教練一見賀龍就說:“還有個能人比我不弱,老總敢用不敢用?”
我們家的巷口新添一個小飯館,我發現後告訴了父親。沒過兩天,他問我:“你知道那個小飯館是怎麽來的嗎?”我搖頭:“不知道。”父親笑著說:“是從上海遷來的。”我叫起來:“啊,你去吃過了?”父親笑著點點頭,帶了一種感慨的神情:“人,不食人間煙火不行。進城了,官做大了,想食人間煙火就難多了……”
我理解父親。他過去一刻也沒離開過群眾,整年整月整天生活在老百姓之中。現在難了,想出去散散步都不行,保衛人員要攔阻。而且,一到群眾中就會被包圍。他那兩撇胡子又“目標顯著”,一露麵就受圍觀,這很使他苦惱。有次他要去街上走走,保衛人員要求他戴口罩,他不戴。保衛人員說,“你戴上口罩還可以走趟街,你不戴口罩,隻怕一出大門就邁不開步了。”
事實正如保衛人員所言。於是,要上街就隻好戴口罩。父親曾憂慮:“越到外麵活動少,越戴口罩,老百姓就越覺稀罕,我們就越無法正常地與群眾在一起了。這怎麽行呢?”
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別人發言談的都是黨和國家的大事,到賀龍發言時,卻出乎人們意料地說:“該講的大家都講了,我沒啥補充。我說總理啊,我們多吃點人間煙火怎麽樣?我那兒開了個小飯館,賣的餛飩可真好吃。”
有人不明白賀龍怎麽在政治局會議上說起飯館和吃餛飩來,周總理明白,望著賀龍忽然一笑:“這個提議好,我跟你去吃。”
陳毅忽有所悟地哈哈大笑:“算上我一個!”
晚上,賀龍和陳毅陪著周恩來總理到我家巷口的小飯館吃了一頓飯。
從來也沒見父親回家來表現得那麽高興,眉眼嘴巴笑成彎彎的月牙,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不停地說:“開了一個好頭,開了一個好頭。”
這以後,他們多次“溜”出去,在東單西單等熱鬧處,在街頭巷尾的小館子,食人間煙火,與群眾隨便聊天,了解到不少社會生活的真實情況。
有一次,父親後半夜才回來。母親問:“怎麽回來這麽晚?”父親一臉粲然:“會散得晚。”母親疑惑地打量他:“開會?開會能開出一身汗?”父親哈哈大笑:“我跟總理去當了一回清道夫。”
原來,會議是晚上十點多鍾結束。賀龍提議,出去走走小巷,周恩來說:“走小巷還走不出公仆,我們去掃馬路吧。”
“要得,”賀龍和陳毅同聲響應,“今晚就當一夜清道夫。”
一個總理帶兩個副總理就這麽“溜”出中南海,在長安街上掃了大半夜的馬路,最後被工作人員“請”回中南海。
記得有年在昆明,晚上看花燈戲。台上的女演員一手拿扇,一手拎花籃,纖腰束帶,舞得美極了。正看得入神,女演員忽然嫋嫋地飄下舞台,一直舞到麵前,真讓人以為仙女下凡了。我還沒有完全明白發生了什麽事,周恩來已經立起身,原來是女演員在邀請他一同登台。
刹那間,全場沸騰,掌聲歡呼聲如大潮一般灌滿每一個角落。周恩來從女演員手中接過扇,接過花籃,模仿著女演員的動作,邊舞邊登上了台。我的母親沒有敢接扇子和花籃,逃一樣躲到後台。我的父親賀龍還是有很大的勇氣的,他竟接過扇子和花籃,跟著女演員舞上台去。
於是,全場掀起新的更大的歡呼浪潮。賀龍生得虎背熊腰,平生不曾舞蹈,現在和那些仙女一樣的演員們舞在一起,那情景不難想象。禮堂沸騰了,人心也沸騰了,歡笑聲掌聲匯成震耳欲聾的雷鳴聲……
回來的路上,父親熱烈的情緒仍在極峰上明光閃爍。他兩眼亮亮地望著我們說:“群眾歡迎我們,說明我們的政策好,受到他們的擁護。可是,有沒有另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父親明光閃爍的兩眼漸漸換上了沉思的神色,片刻,他似問似答地自言自語:“群眾越來越不易見到我們,見到了就會興奮。有沒有這個問題?我們都是希望生活在群眾中,有時卻想做而做不出;不是不想,是不讓。這是哪裏的問題?……我討厭那些個保衛製度。”
除了“食人間煙火”,賀龍休息時還喜歡“吃球飯”。
部隊裏的老人知道,賀龍三件寶:球隊、報社、文工團。他常說,文體活動開展得好不好,能看出這支部隊的作風和戰鬥力。所以,直到現在,各地駐軍都很重視球隊建設,哪個部隊的球隊好,哪個部隊在當地就影響大。用現代的觀點看,那是活廣告。
賀龍率部隊進軍西南時,抓球隊就抓出了名。他通過打比賽,挑選優秀球員組成籃球隊、足球隊。有的球員是文化人,打球隻是作為業餘消遣。現在一下子調入代表隊,都不願意。
“為什麽不願意?”賀龍問有關負責人。
“主要是一些有文化的同誌,覺得打球下賤,和戲子一樣,丟人。”
“你問問他們,什麽叫文化?打球唱戲就不叫文化?”
“寫文章做詩是文化,打球唱戲也能算文化?”體工隊的負責人也糊塗了。
“那是孔老二的文化,唯有讀書高。這個觀念要改一改,吃球飯一樣有文化,而且是新文化。”
“我看不容易想通。有些球員進了代表隊,發軍裝不願穿,發薪金不願領……”
“你不要講了,我去跟他們講。”賀龍來到體育代表隊,往前麵一站,開拳就打:“聽說你們有人不願幹,以為吃球飯沒文化。誰說沒文化?就那個四書五經叫文化?這個觀念要破一破,我們祖宗創造的一切物質、精神財富都叫文化!如果說吃球飯,我賀龍是新中國第一個吃球飯的人;哪個說我沒文化,下賤,我就和他比一比,看看誰高貴誰下賤?你們出去就挺起胸脯子講:沒文化的人吃不了球飯,就說我賀龍講的,不服氣我跟他辯!”
不多幾句話,全都服氣了。賀龍組織這些球隊下部隊,下鄉,與地方比賽。所到之處,戰無不勝。人們都說:賀老總的球隊來了。每到一地都掀起一陣體育熱潮。
賀龍“吃球飯”,敢用人,為了尋求好教練,賀龍讓大家薦賢。有人推薦說:“上海有個人才,怕你不敢用。”
賀龍說:“什麽人?”“國民黨裏有一個有軍銜的人,真有才真有本事,但本人的出身和經曆也有些問題,沒人敢用,還閑在家裏呢。”
“殺過人,投過毒,放過火嗎?”
“那沒有,是一般政治曆史問題。”
“這樣的人還有什麽不敢用?我用!我派專人去請!”
賀龍果然派了專人去上海找這位教練。“是賀龍同誌專門派我來請你的。”來人隻解釋一句。那位教練怔了一瞬,激動地跳起身:“我現在就跟你走!”
教練一見賀龍就說:“還有個能人比我不弱,老總敢用不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