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這時節也回過了神,發覺自己好像是做了蠢事,死死的將頭伏在地上,隻希望自家妹妹和外甥能拉上他一把。
劉辯也是被何苗的行為氣樂了,總算是定下了神,終究還小,在麵臨這些突發情況時比不得何太後鎮定。
“母親,且先等等,想來大司馬很快便會遣人來報。”稍稍安撫了下何太後,劉辯又大聲喚來了親信侍衛。
待到那腰大十圍、神情漠然的侍衛走了進來,不是許褚又是何人?
“許卿,且先將車騎看住,朕與母親的安危就拜托你了。”劉辯對許褚的態度很好,許褚與都中公卿無牽無掛,可謂是真正的“純臣”,又兼武藝絕倫,正是他急需的人才。
“請陛下放心。”
許褚抱拳回應,隨即像提小雞一樣將何苗一把抓起,丟在了一邊。何苗這時也不敢擺車騎將軍的威風了,任由小小侍衛將自己提來丟去。
何太後這時也驀的想起了什麽,語含喜意的問道:“今日華太醫可有隨百官同行?”
劉辯先是一怔,隨即轉頭看向許褚,許褚又是言簡意賅的答道:“有。”
何太後與劉辯仿佛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下一般,這時候也隻能自我安慰,何進沒有出事,華佗將何進救了回來。
等待的時光總是很煎熬,尤其是在等待攸關自己性命的消息時,時間就更難熬了。明明隻過了大約一炷香時間,殿內三人卻仿佛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住的抬頭望向殿門,等待外麵的消息。
看到匆匆趕來的小黃門身後還跟了一個全身甲胄的將領,三人的心不由自主的提了起來,也隻有許褚挑了挑眉,上前兩步擋在了天子身前。
“微臣鮮於輔,忝為大司馬長史,參見陛下,參見太後。”
“鮮於長史無需多禮,大將軍傷情如何?”劉辯還是沉不住性子,急切的開口問道。
鮮於輔抱拳回道:“回稟陛下,得華太醫妙手,大將軍傷情已然無大礙,隻是失血過多,才昏迷不醒。如今由大司馬率百官停於城北五裏。”
聽到何進無大礙,何太後和劉辯長鬆了一口氣,何苗卻是心情複雜,不知道該慶幸還是失落。
“大司馬何以不回京城?”心情鬆緩了,劉辯又發現了問題,劉虞為什麽停在城外不走了?
何太後終究長了幾十年閱曆,略一思索後問道:“可是擔憂車騎將軍?”
鮮於輔瞥了眼角落的何苗,恭敬的回道:“正是,大司馬本待讓車騎一同進城,在陛下與太後麵前分說個明白,可車騎卻匹馬奔逃,險些激怒了大將軍麾下兵士。
大司馬憂心車騎心有不軌,是以讓微臣先進城探路。”
聽完鮮於輔的話,兩位至尊的心頭火又上來了,何太後隻覺得何苗實在太過不堪造就,冰冷的眼神掃過,讓何苗嚇得一抖。
何太後心裏明白,鮮於輔這話說的算好聽的,為她避諱了許多,劉虞擔心的其實是何太後偏袒自家兄弟,才讓百官停留在城外。
想到這裏,何太後溫言細語的對鮮於輔道:“鮮於長史且安心,汝回稟大司馬,吾與陛下絕不會偏聽偏信,讓大司馬速速回京,京城大局還要有勞大司馬穩定。”
鮮於輔看了看何苗那淒慘的樣子,略一琢磨,輕輕點頭道:“微臣遵旨。”
……
與此同時,城外的百官車駕停駐之處,百無聊賴的荀彧手捧一卷《春秋》,倚著馬車讀起了書。
他隻是一個守宮令,這些事基本與他沒有幹係,大事臨頭時連他叔父都參與不進去,他又能如何?
荀彧做事一向很認真,每做一件事必定全神貫注,是以就算倚著馬車,在人聲鼎沸處讀書,他依然很投入,袁紹走到他身前他也沒有發覺。
袁紹笑道:“文若,如此喧鬧,焉能讀書?”
荀彧這時仿佛才回過神來,他收起書卷,作揖道:“下官見過袁司隸。”
袁紹也往馬車上一靠,輕笑道:“文若還是這般迂腐守禮啊。”
荀彧肅然道:“禮者,萬事之基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守禮如何便迂腐了?下官不解,敢請袁司隸解惑。”
袁紹抽了抽嘴角,無奈的道:“行行行,你荀文若不迂腐,是紹之過,荀君大人有大量,勿要怪罪。”
“下官區區守宮令,安敢在袁司隸麵前稱‘大人’?此為禮崩,大過也。”
袁紹眨了眨眼睛,轉移話題道:“今日之事,文若以為如何?”
“袁司隸何不去與太傅、大司馬他們商討?下官區區守宮令,能有什麽見解?”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於下官而言,袁司隸也是肉食者。”
袁紹笑吟吟的說道:“所以不能遠謀的肉食者來請教文若這個曹劌啊。”
荀彧微微一怔,旋即苦笑道:“袁公太過抬舉了。”
“王佐之才,怎麽讚譽都不為過啊。”
袁紹誠心至此,荀彧也不好再做推辭,無奈的道:“事情了解的太少了,下官也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
細若蚊蠅的聲音從袁紹那傳來:“刺殺董卓的兩人是北軍中候鄭公業安排的。”
荀彧一愣,反問道:“如此大事,袁公竟直言告於下官?”
袁紹雙手一攤:“既要請教,自然要誠意備至。再說文若是何等樣人?紹焉能信不過?”
荀彧深深的看了袁紹一眼,這事大家心裏都清楚,鄭公業又不是袁公路,怎麽可能背著何進做出這種潑天大事。
說不得背後就是何進指使的,大將軍指使禁軍暗殺朝廷大臣,這事可大可小,雖然對方是臭名昭著的董卓,但還是容易讓百官人人自危。
若何進還醒著,萬事好說,以他的權力地位,沒人敢多說什麽。但如今何進昏迷,萬一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那可就不得了了。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卓為羽翼,苗益驕橫,進乃使禁軍刺卓於小平津。
——《英雄記》
劉辯也是被何苗的行為氣樂了,總算是定下了神,終究還小,在麵臨這些突發情況時比不得何太後鎮定。
“母親,且先等等,想來大司馬很快便會遣人來報。”稍稍安撫了下何太後,劉辯又大聲喚來了親信侍衛。
待到那腰大十圍、神情漠然的侍衛走了進來,不是許褚又是何人?
“許卿,且先將車騎看住,朕與母親的安危就拜托你了。”劉辯對許褚的態度很好,許褚與都中公卿無牽無掛,可謂是真正的“純臣”,又兼武藝絕倫,正是他急需的人才。
“請陛下放心。”
許褚抱拳回應,隨即像提小雞一樣將何苗一把抓起,丟在了一邊。何苗這時也不敢擺車騎將軍的威風了,任由小小侍衛將自己提來丟去。
何太後這時也驀的想起了什麽,語含喜意的問道:“今日華太醫可有隨百官同行?”
劉辯先是一怔,隨即轉頭看向許褚,許褚又是言簡意賅的答道:“有。”
何太後與劉辯仿佛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下一般,這時候也隻能自我安慰,何進沒有出事,華佗將何進救了回來。
等待的時光總是很煎熬,尤其是在等待攸關自己性命的消息時,時間就更難熬了。明明隻過了大約一炷香時間,殿內三人卻仿佛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住的抬頭望向殿門,等待外麵的消息。
看到匆匆趕來的小黃門身後還跟了一個全身甲胄的將領,三人的心不由自主的提了起來,也隻有許褚挑了挑眉,上前兩步擋在了天子身前。
“微臣鮮於輔,忝為大司馬長史,參見陛下,參見太後。”
“鮮於長史無需多禮,大將軍傷情如何?”劉辯還是沉不住性子,急切的開口問道。
鮮於輔抱拳回道:“回稟陛下,得華太醫妙手,大將軍傷情已然無大礙,隻是失血過多,才昏迷不醒。如今由大司馬率百官停於城北五裏。”
聽到何進無大礙,何太後和劉辯長鬆了一口氣,何苗卻是心情複雜,不知道該慶幸還是失落。
“大司馬何以不回京城?”心情鬆緩了,劉辯又發現了問題,劉虞為什麽停在城外不走了?
何太後終究長了幾十年閱曆,略一思索後問道:“可是擔憂車騎將軍?”
鮮於輔瞥了眼角落的何苗,恭敬的回道:“正是,大司馬本待讓車騎一同進城,在陛下與太後麵前分說個明白,可車騎卻匹馬奔逃,險些激怒了大將軍麾下兵士。
大司馬憂心車騎心有不軌,是以讓微臣先進城探路。”
聽完鮮於輔的話,兩位至尊的心頭火又上來了,何太後隻覺得何苗實在太過不堪造就,冰冷的眼神掃過,讓何苗嚇得一抖。
何太後心裏明白,鮮於輔這話說的算好聽的,為她避諱了許多,劉虞擔心的其實是何太後偏袒自家兄弟,才讓百官停留在城外。
想到這裏,何太後溫言細語的對鮮於輔道:“鮮於長史且安心,汝回稟大司馬,吾與陛下絕不會偏聽偏信,讓大司馬速速回京,京城大局還要有勞大司馬穩定。”
鮮於輔看了看何苗那淒慘的樣子,略一琢磨,輕輕點頭道:“微臣遵旨。”
……
與此同時,城外的百官車駕停駐之處,百無聊賴的荀彧手捧一卷《春秋》,倚著馬車讀起了書。
他隻是一個守宮令,這些事基本與他沒有幹係,大事臨頭時連他叔父都參與不進去,他又能如何?
荀彧做事一向很認真,每做一件事必定全神貫注,是以就算倚著馬車,在人聲鼎沸處讀書,他依然很投入,袁紹走到他身前他也沒有發覺。
袁紹笑道:“文若,如此喧鬧,焉能讀書?”
荀彧這時仿佛才回過神來,他收起書卷,作揖道:“下官見過袁司隸。”
袁紹也往馬車上一靠,輕笑道:“文若還是這般迂腐守禮啊。”
荀彧肅然道:“禮者,萬事之基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守禮如何便迂腐了?下官不解,敢請袁司隸解惑。”
袁紹抽了抽嘴角,無奈的道:“行行行,你荀文若不迂腐,是紹之過,荀君大人有大量,勿要怪罪。”
“下官區區守宮令,安敢在袁司隸麵前稱‘大人’?此為禮崩,大過也。”
袁紹眨了眨眼睛,轉移話題道:“今日之事,文若以為如何?”
“袁司隸何不去與太傅、大司馬他們商討?下官區區守宮令,能有什麽見解?”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於下官而言,袁司隸也是肉食者。”
袁紹笑吟吟的說道:“所以不能遠謀的肉食者來請教文若這個曹劌啊。”
荀彧微微一怔,旋即苦笑道:“袁公太過抬舉了。”
“王佐之才,怎麽讚譽都不為過啊。”
袁紹誠心至此,荀彧也不好再做推辭,無奈的道:“事情了解的太少了,下官也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
細若蚊蠅的聲音從袁紹那傳來:“刺殺董卓的兩人是北軍中候鄭公業安排的。”
荀彧一愣,反問道:“如此大事,袁公竟直言告於下官?”
袁紹雙手一攤:“既要請教,自然要誠意備至。再說文若是何等樣人?紹焉能信不過?”
荀彧深深的看了袁紹一眼,這事大家心裏都清楚,鄭公業又不是袁公路,怎麽可能背著何進做出這種潑天大事。
說不得背後就是何進指使的,大將軍指使禁軍暗殺朝廷大臣,這事可大可小,雖然對方是臭名昭著的董卓,但還是容易讓百官人人自危。
若何進還醒著,萬事好說,以他的權力地位,沒人敢多說什麽。但如今何進昏迷,萬一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那可就不得了了。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卓為羽翼,苗益驕橫,進乃使禁軍刺卓於小平津。
——《英雄記》